APP下载

放声语文课堂 迎来书声琅琅

2020-02-23

语文天地 2020年26期
关键词:书声琅琅语言文字语文课堂

吕 军

谈到初中语文的课堂学习,留给人们的最深印象总是书声琅琅,朗读对于初中生学习语文知识来说非常重要。朗读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感知能力,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知识的理解,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所学的语文知识。反复朗读吟诵体味,还能帮助学生对各类文章进行细化分析和理性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姓“语”,语文课应该上成扎扎实实的语言训练课,而这种语言训练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课堂上的朗读训练。

语文课堂的朗朗书声必不可少,因为朗读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朗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无论是古代的公学,还是私熟都采用朗读的教学方法;无论是讲授内容,还是学习知识,教室里总是书声琅琅。因此,语文课堂首先应该是书声琅琅的课堂,朗朗书声必能开启学生心智,带来较多的收益。

常言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话都道出了朗读的作用及读的重要性。那么,究根求底,朗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具体有哪些作用和功效呢?

一、朗读——积累词汇,丰富语言

从小学到初中,对于语文学习理解更多的要归于语言文字的学习和理解,学习语言文字就离不开朗读。汉民族的语言是世界上最有内涵的语言之一,不仅语汇丰富,意蕴也一样丰富。在实际运用中,词语一词多义、一词多性、一词多用。对这些表情达意较为丰富的语汇,如果语文教师只是一味地孤立地宣讲某个词语的意义,只能给学生留下浅显的印象,学生无法感知语言饱含的具体的情感和丰富的内涵。

朗读文章,通过读书时语气语调地调整,能根据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及其相关联系,不仅可以体会出常规词语的意义,还可以理解常规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特殊意义、词性及用途。经年累月,就一定可以达到积累自己的词汇、丰富自己语言的良好效果。

朗读文章本来就可以将文本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经常朗读文本必能积累大量的词汇、熟悉多样的句型,锤炼自己的语言,规范用词,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使其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富有感染力。

二、朗读——研读课文内涵,增长见识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语文学习就是语言文字的学习,是学习和丰富文化的载体。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一篇文章的语言文字,寄托着作者一定的思想情感、主张建议等,这些内容,有的直白外露,有的则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里。直白外露的,读者一读便知;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里面的,需要学生反复朗读,不断揣摩,教师再抓住时机,作适时恰当地点拨引导,学生必定会加深对文章内容和内涵的认识,从而准确地概括出文章的内涵。如此反复启发和训练,学生的领悟力、认识事物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总结概括的能力都会较大幅度地提高,收到良好的预期效果。分析是基础,朗读是根本,提升能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认识水平、养成高雅气质,才是最终的结果。

三、朗读——把握谋篇布局,提高写作水平

语言文字是要靠作者的写作思路和精巧构思来安排的,惟其如此,才能组合成一篇完整而精美的文章。通过全文的朗读,可以从整体上把握住文章的写作思路和行文结构,体会出作者谋篇布局的精妙,“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从而有效地模仿创造,继而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自己的写作水平。课堂上教师的深刻剖析,有时候可能破坏学生对文章的整体印象,相反,让学生自己朗读,自己品味,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既然我们已经品析了朗读的意义,那么目前语文课堂究竟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朗读的有效训练呢?

1.选择适合学生朗读的方法

读的方法种类有很多,如教师教读、学生自读;跟录音听读、学生品读;指名读、集体读;默读、朗读;略读、详读;粗读、精读;配乐读;分角色读;表情朗读;表演式读;唱读,等等。要根据不同课文的不同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朗读方法,才能提升兴趣,方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2.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步骤

第一步是感知朗读。这是对全文内容的朗读感知。无论是采用哪种朗读方法,通读全文、初步感知、了解内容、探讨思路必不可少。这一步要读得流畅,读得准确,力争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错字,不读破句子。

第二步是理解朗读。这是对重点难点语段的反复品读。要结合语言环境反复朗读,反复琢磨,对于重点语段更是反反复复地朗读,揣摩语义。这步朗读要沉下心,反复咀嚼品味,才能把作品的内涵挖掘出来,把作者的感情表现出来。

第三步是品味朗读。这一步是针对文章的精彩片断和经典语段进行的朗读。教师可以通过领读、分角色朗读、配乐朗读、有表情地朗读、表演式朗读或编排舞台剧唱读,等等,品出精彩而美妙的片段,激发出学生朗读兴趣,展现朗读魅力,让学生在朗读中得到感染,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品读文章的能力。

第四步是记忆朗读。文学作品中有大量的经典语段、精彩章节,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这些名段、名篇和名言警句并背诵下来,既提升了学生的记忆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惟其如此,才能让学生提升语言积累能力和文化积淀的能力,从而利用朗读促进他们掌握积累文学语言的能力,促进他们语言文字审美能力的提升。还原语文课堂,回归自然,要求学生放声朗读、专心朗读不失为一个解决这一实际问题的好办法。

有调查研究显示:专心地朗读与倾听是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的,反复朗读可以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这就要求学生在朗读时专心致志,在朗读时做到“眼到、心到、口到、耳到”,口中把看到的文字读得清清楚楚,耳朵听清楚每一个字,全神贯注凝聚于所读的文章。内容和思想交织,写法和韵味融合,由此一步一步地触发学生的阅读灵感,让语文课堂书声琅琅,让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事半而功倍。

“艺无止境,学伴终生”,语文朗读学习的技法要留于课堂、书声琅琅的氛围要融于学习生活,书香伴人生,书声满校园。既然朗读对于学习语文如此重要,我们不妨和学生一同拿起书,拿起自己喜欢的经典文学作品,从现在开始放声朗读,让朗朗书声回荡在美丽校园的上空,陪伴我们一起走向远方……

猜你喜欢

书声琅琅语言文字语文课堂
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背后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再谈“书声琅琅”与“静思默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