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支架教学模式,深度鉴赏古诗词

2020-02-23蔡亚飞

语文天地 2020年26期
关键词:古诗词意象支架

蔡亚飞

支架教学模式指的是为学习者建构概念框架,促使其更好地建构对知识的理解。在教学中要将复杂的学习任务分解开来,并且促使学习者逐步深入理解。在设置支架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当前的学习水平,通过系统化的方法给学生支持,促使学生自主进行知识建构,让学生掌握各种技能。在初中语文课本中,学生会读到各种古诗词作品,不少学生错误地认为学习古诗词只要能背诵,能理解意思就可以了。但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有独特的思考和感悟。为了促使初中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要尝试建构支架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由浅入深,逐步掌握古诗词的精髓。

一、问题支架,剥离表面现象

问题支架是支架教学模式中的常见模式,指的是在学生阅读古诗词的时候提出各种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围绕古诗词的内涵和主旨设置问题,避免提出表面化的问题。要让学生通过问题深入探究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深刻内涵。这样学生对古诗词的赏析能力才会得到提高。

在学习《观沧海》时,设置问题支架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作品气势磅礴的描写,并体会作者的壮烈情怀。“面对大海,有人折服于大海的气势,也有人赞颂大海的胸襟。那么,作者笔下的大海具有怎样的特点呢?你知道作者在何种情况下创作的这首诗歌吗?你能从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怀呢?”这个问题将作品的内容、语言风格、创作背景等串联在了一起,能促使学生更全面地品读诗歌。有学生通过赏析诗歌感受到了雄伟壮丽的景象,同时也开始思考作者想要借助这样的景物描写展现怎样的心理。在了解了作品的创作背景后,学生发现这首诗歌是作者在战胜乌桓后胜利而归时创作的,学生有所感悟:“所以作者想要借助这首诗歌体现出自己的雄心壮志,作者希望能更好地实现雄图霸业。”

由于古诗词的创作常常和诗人所处的环境有关,所以在设置问题支架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可以提出一些和作品创作背景、作者生活经历有关的问题。这样学生能找到深入阅读的新方向,能身临其境地感受作者想要抒发的情感。

二、建议支架,引导自主探究

在古诗词学习的时候,教师要常常组织学生展开各种小组探究活动,此时要合理地运用建议支架,在学生展开探究的时候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促使学生更好地展开小组活动。在设置建议支架的时候要注意所提出的建议应该具有一定的发散性,能帮助学生找到进一步探究的方向,这样的支架才更为有效。

《天净沙·秋思》被人称为“秋思之祖”,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首诗歌的时候鼓励其分析为何这首诗歌会有这样的美名。面对这样的问题,很多学生不知道该从何处入手进行分析。针对这种情况,尝试设置建议支架,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忽略的问题,指导其自主探究。“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作品中的意象呢?作品似乎只是堆积了一些意象,可是,就是这些意象的组合却让人生出了秋思之感,这是为什么呢?”这促使学生将探究的焦点放在作品的意象上,学生开始思考若干问题:这些意象是否有固定的象征意义,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意思;代表秋思的意象很多,作者为何偏偏选择了这样几个意象;这些意象在脑海中拼合出了怎样的场景,能给人怎样的感受。学生发现解决了这些问题后,对于作品的理解自然更深刻了。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特别是在展开自主探究活动时,合作分享能让学生博采众长,吸收新的想法。《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设置建议支架的时候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身份,从指导者变成学生探究活动的参与者,这样提出建议能让学生更乐于接受。

三、范例支架,尝试举一反三

范例支架指的是在学生自主阅读的时候给学生提供一个例子,让学生在范例的指导下进行举一反三的阅读。这种支架能促使学生从教读过渡到自读,适用于群文阅读时采用。在群文阅读中,将一篇文章作为范例,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然后鼓励学生依样学习其他的作品。久而久之,学生自主赏析的能力就会提高。

《望岳》是一首经典的写景类诗歌,这首诗歌的特点是不仅展现了泰山的风景,而且还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抒发了作者登临泰山时的情感,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感悟。为了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这类诗歌,要设置范例支架,以《望岳》为例,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首先鼓励学生整体阅读诗歌,说说这首诗歌构筑了怎样的基调。其次围绕其中的个别句子进行分析,了解作者斟酌词句的能力。然后鼓励学生找出作品中的诗眼,说说这一句是否有隐藏在字面之下的寓意。学生最后通过品读“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领悟到了人生哲理,只有攀登人生的高峰,才能有更大的收获。在学生掌握了这类诗歌的阅读方法后,鼓励学生借鉴利用,自主阅读《登飞来峰》等其他作品,找到诗眼,品味言外之意。

教学支架的搭建需要依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展开,所以在设置范例支架的时候也要注意这一点。有的学生能力较强,可以让支架简化一些,促使学生展开自主探究的活动。但是有的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弱,就要创设一个更完整的支架,让学生清楚地看到自己该怎样学习古诗词。

四、拓展支架,学会对比迁移

拓展支架指的是将学习从课内拓展到课外,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拓展阅读和拓展性实践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接触到了更多的古诗词作品,并尝试进行对比分析,找到这些作品的异同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进行了知识迁移,自主学习的兴趣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阅读《春望》后,学生感受到了作者杜甫对国家的深深忧虑之情。此时尝试创设拓展支架,引导学生在课外展开自主阅读,品读更多杜甫的作品,并进行对比分析,找到其中的异同点,总结杜甫作品的创作风格。学生找到了杜甫早期创作的《望岳》,又对比分析了中晚期创作的《石壕吏》《新婚别》等作品,发现作者的写作风格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作者早期的作品给人豪迈的感觉,但是后来的作品却给人沉郁顿挫之感,让人能体会到他忧国忧民的情怀。”学生尝试将自己的发现整理成文字,写出自己分析得到的观点。这样学生就借助拓展阅读的方法掌握了杜甫的创作风格,提升了阅读赏析能力。

在支架式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探索。所以,不能满足于课堂教学,而应该积极创设拓展支架,让学生找到进一步深入学习的方向。在设置拓展支架后,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引导其找到对比的角度,促使其更好地进行知识迁移。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中包含了很多历史、文化方面的信息,但是古诗词的创作时间距今很远,很多学生都不能深入理解,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形式美和文化美。若能合理运用支架教学模式,则能更好地构筑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的模式,促使学生逐步掌握古诗词学习的方法,深入品味古诗词,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

猜你喜欢

古诗词意象支架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踏青古诗词
抚远意象等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我爱古诗词
意象、形神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