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文体特点,提升散文教学有效性

2020-02-23张丽娟

语文天地 2020年26期
关键词:词句背影散文

张丽娟

散文具有语言美、思想美等特点,往往有着丰富的形象和动人的情境,指导学生阅读散文作品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比较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要求。然而,在具体教学中,师生常常停留在文字的表面,分析词句之美,感受作品的表现手法,但是却忽略了探究散文形神兼备的特点。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围绕散文的特点展开阅读,透过文字表面感受作者的情感,体会创作思想,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散文的特点,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

一、整体把握,厘清思路

不少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散文的时候会摘取作品中写得精彩的词句让学生分析,这样固然能让学生体会到散文之美,但是却也让学生的阅读趋于碎片化。在教学中要立足文本,引导学生展开整体把握,并清楚作者的写作思路。散文作品大多含蓄内敛,因此要引导学生尝试从词到句、从句到段、从段到篇地展开阅读,这样能让学生全面把握作品的情感,将文字、结构和作者的主体精神结合在一起,对散文的阅读也更为有效。

在学习七年级《济南的冬天》的时候,不仅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好词好句,感受作者斟酌词句的能力,更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作品,厘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体会到作者对济南的深深情感。首先鼓励学生将作品中的词句作为切入点展开分析,如:“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等,鼓励学生将这些词句整合在一起思考:“大家发现这些词句在写作手法上是否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认为:“我觉得这些句子都共同使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而且是将原本宏大的自然景物比喻得更为小巧了。”此后鼓励学生结合文章整体情感进行理解:“你觉得作者为何要这样展开创作呢?作者想要表达出怎样的情感呢?”学生认为:“作者对济南有着深深的情感,所以感到十分亲切,因此也就自然会将其描写得小巧玲珑,给人可亲近的感觉。”

在散文教学中,要充分把握散文整体性的特点,避免让学生拘泥于文字的解析,而应该让学生进入到文本中,进行整体感悟。这样学生能更投入地感悟作品,体会诸多情感,尝试和作者形成共鸣,获得自己的理性理解。

二、寻找线索,探寻内涵

大多数散文的题材广泛,表现形式比较灵活多变,给人“形散神不散”的特点,而散文阅读的过程中要把握住这个特点,引导学生抓住串联起整篇文章的线索。鼓励学生把握住作品的线索展开分析,思考作者怎样运用线索将原本散乱的事物串联起来,从而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阅读八年级《背影》的时候,鼓励学生将“背影”作为阅读全文的线索,说说从“背影”中能否感受到作品的主旨是什么。首先鼓励学生找出文章中写到“背影”的地方,看看它们分别出现在文章的什么位置。学生发现:“它们贯穿于全文,起到了串联全文情节的作用。一开始,作者说明自己难忘的是对方的背影,点出了题目。此后具体描写了背影,用具体的形象展现出了父亲对自己的关怀和爱。最后的回忆中,作者再次想起了背影,表示父子之间的矛盾此时已经完全消失了。作者的心中只有对父亲深深的怀念之情。”通过“背影”这个线索,学生对于文章的情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教师鼓励学生更深入地探究“背影”的内涵是什么。“为何作者不写父亲的面容,而是要选择背影呢?”学生在思考后尝试提炼出其中的内涵:“背影更伟岸,让人感受到父爱如山的沉重感觉。”

在围绕文章线索探究散文作品的时候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究作品的内涵。学生会发现,一些看似寻常的词句,若能整体结合起来思考,就会发现它们其实是串联起整篇文章的线索。这样学生能从文本的微观分析过渡到整体理解,起到小中见大、由点及面的阅读效果。

三、聚焦语言,领悟情感

散文的语言十分优美,往往运用了各种表现形式,所以在阅读散文的时候也不能忽视这个特点。然而,对散文语言的理解不能孤立化,而应该将语言的品味和情感的感悟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聚焦语言,避免碎片化的理解。在聚焦散文语言、披文入情的阅读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语言中往往凝聚着作者的情意。

七年级《春》一文的词句十分优美,作者通过唯美的词句展现出了对于“春天”的喜爱之情。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聚焦作品的语言,尝试透过文章的语言体会作品中的情感。首先鼓励学生找出文中写得精彩的句子,学生找出了“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等句子。学生发现:“这些句子都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展现出了作者对于春天的喜爱之情。”教师鼓励学生围绕其中的一些细节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如:“‘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中为何要用‘抚摸’,不用‘触摸、触碰’之类的同义词呢?”学生分析对比后认为:“这样的话正好展现出手法的轻柔之感,这正好能体现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但是如果用其他词句的话,就体现不出这样的情感了。”通过深入品读作品中的词句,学生发现作者不仅用词优美,而且还展现出了对于春天的喜爱。

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采用品读结合的方式,逐步唤醒学生的内心体验,让学生和文本进行情感互动,和作者碰撞出情感的火花。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语言建构和应用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深入体会文字的内涵,感受到作品情意绵绵的境界。

四、适时拓展,知人论世

散文是表达作者独特感情体验和人生感悟的文体,结合这个文体特点,要鼓励学生采用知人论世的方式加以体会。学生会发现,散文在某种程度上打上了作者独特的人格烙印,所以要和作者的人生经历,当时的社会背景结合起来加以阅读。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作品所暗含的情感,挖掘作品的主旨思想。

学习七年级《秋天的怀念》的时候适当地给学生介绍一下作品的创作背景,这能让学生的理解更为深刻。首先要给学生介绍作者史铁生的个人经历,学生发现:“史铁生的一生都十分不幸,身患严重的疾病,甚至到了瘫痪的地步。”在了解了这些后,鼓励学生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为何作者会对母亲发怒呢?是因为他不爱母亲吗?”学生认为:“不是这样的,作者其实还是爱母亲的,不然也不会有最后的忏悔。但是由于他个人遭逢了巨大的不幸,身体上的痛苦让他忽略了对于母亲的关爱。”还有学生有所感触:“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当作者最后有所悔悟的时候,就显得格外痛苦。”结合作者的个人经历加以分析,学生理解了作者行为的合理性,并更好地感受到了作者“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深切悔恨之情。

散文作品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抓住其特点展开阅读,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阅读体验,体会到散文的语言美、情感美、思想美,进而对散文作品获得更真实的阅读感受。

猜你喜欢

词句背影散文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两个背影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你给我留下了背影
背影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