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小”带大,“无”中生有

2020-02-23

语文天地 2020年2期
关键词:课后练习研讨课文

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每篇课文后面均设有“研讨与练习”和“读一读写一写”,这是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设置的,既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又是课文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有些传统型的教师习惯于将上课与做练习分开,即课后练习与课文割裂开来;还有些教师认为这些题目在中考试卷中出现的可能性较小,与中考题型也不一致,因此就忽视了课后练习在教学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就此问题,本人把自己处理课后练习的方法与大家分享,以期能抛砖引玉,更好地利用课后练习这一资源。

一、巧分层次,充分体现“读一读写一写”

课后练习分为两部分:“研讨和练习”“读一读写一写”。其中“读一读写一写”是学生语言积累的一个重要过程。一般教师的处理方法就是让学生读一读,读准字音;写一写,写对字形;再掌握字义就可以了。

新课标教材编写建议中明确规定:“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由此可见,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处理“读一读写一写”这一环节时,我分成了三个层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人公的地位。

1.第一个层次是基本要求

读准字音,写对字形,掌握字义。这个层次一般是学困生或是学习缺乏积极主动性的学生的首选,被我称之为“读读写写”。这个任务交给学习小组督促检查。

2.第二个层次是追根溯源

学生对自己不太了解但又很感兴趣的字词、成语等追根溯源,利用课前三分钟展示给大家。比如,学生在学习人教版《背影》课后的“狼藉”一词时,不明白此“藉”为何非彼“籍”,于是追根溯源,得到的结论是“狼藉”是指“狼群卧在草上睡觉,起来后将草踏乱以灭迹”,由此明白“狼藉”的“藉”应是草字头,同时又延伸到“书籍”一词,原来以前的书都是写在竹简上的,因此应是竹字头的“籍”。

如此融会贯通,既不能混淆了两个词,又增长了知识。除了字词以外,学生更愿意对一些成语追根溯源,因为每个成语后面大多有一个故事,学生在这个层次的学习中,既拓展了知识面,又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真可谓一举两得。

3.第三个层次是活学活用

用“读一读写一写”的字词串写一段话,可与课文内容无关,也可表现课文的主题思想。比如,学生用《列夫·托尔斯泰》课后的“犀利、尴尬、黯然失色、微不足道、广袤无垠”等词语组成了这样一段话:“当一个矮小敦实的人出现在你的面前时,你可能会感到有些尴尬。但是当你注视着他那既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时又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世界的眼睛时,你就会觉得世间所有在他的面前都黯然失色了。”这一段话,不仅层次分明,且能很好地概括本文的主旨,便于学生理解课文。这个层次的训练锻炼了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课文深层次的理解。

二、巧设题型,自主探究“研讨和练习”

课后练习的重点部分是“研讨和练习”,这部分一般只设计2~3道较为精确的问题,多是从体会课文内容或文章的思想感情入手,引发学生进入文本阅读思考,注重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富于启发性。在处理这些问题时,根据不同题型,或是让学生在预习时完成,或是在课堂中穿插研讨,或是留在课下由学生共同完成。

1.课前预习题

语文新课标七~九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中明确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许多课后练习中就体现出了这一点。但是在课堂上朗读时间有限,因此,有些朗读课文的课后练习题做为预习任务布置下去。

比如,《雷电颂》的研讨和练习一:“课文在形式上并不押韵,但节奏分明,声调铿锵有力,试反复朗读课文,背诵前六段,说说主人公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在预习时通过反复诵读,极易把握作者摧毁黑暗阴惨社会的愿望和迎来光明的坚定信心。

2.课中研讨题

课后练习中有一些是针对课文的文本进行深层次的阅读理解,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方面的能力。把这些题目巧妙穿插在教学过程中,由学生自主完成或合作探究完成。

同样以八年级下册课文为例,《端午的鸭蛋》研讨和练习一:“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让学生在阅读中寻找,在阅读中思考,本文的“事”与“情”就昭然若揭了。这样的题目较多,此处不多举例。

3.知识积累题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后练习的设计还注意了知识性的积累,这也是可利用的契机。比如,在七年级下册《安塞腰鼓》的研讨和练习三,学生了解了排比和反复用法及其表达作用;在《新闻两则》的研讨和练习一了解了“新闻”这一文体;在《背影》的研讨和练习三中学生知道了“关键性语句”及其作用;在《湖心亭看雪》的研讨和练习一中学生接触到白描的写作手法,等等。对于这些知识点,首先要求学生摘抄在积累本上,然后在学习过程中有类似的内容随时补充,积累多了,学生在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中自然而然地会用到,得心应手。

4.拓展延伸题

对于拓展性练习,需要花很多时间才能完成,需提前布置下去,并规定一个大致的完成时间段,让学生在课后完成。以八年级下册为例,课后练习中出现以改写、仿写、揣摩人物心理续写、搜集交流资料、比较阅读把握感情、联系实际说出看法等多种类型的拓展延伸题的有20篇课文之多。

根据不同的类型和要求,我也采取了不同的练习形式。《斑羚飞渡》的研讨和练习三:“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试给狩猎队写一封信,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那就先开个“批判会”,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本来就是义愤填膺,现在可以发泄了,都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我又寻机引导他们对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深入思考,然后水到渠成地布置家庭作业,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自然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如,《羚羊木雕》的研讨和练习三:“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呢?把事情的经过说给同学听,并和同学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解。”那就开个“大家来评理”小小座谈会吧,学生把自己在家中与家长或是在学校与同学老师之间发生的问题都拿出来说,然后大家再一起为他评理,找出解决办法,既能让学生明事理,又渗入了德育教育,一举两得。还可组织小小故事会、手抄报比赛、辩论会等。学生在完成这些习题时,可以结合自我认识,从不懂角度不同层次思考和回答问题,完全摒弃以前狭隘的封闭的单一的思维空间,能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提高了使用母语的能力和思想领悟能力。

以上是本人在处理课后练习上的一些做法。课后练习是语文课程内容建设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师们如果能善于利用课后练习的设计思路,重视它的教学功能和作用,巧妙地围绕课后练习题备课和组织教学,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灵性和悟性,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课后练习研讨课文
课后练习中语文要素落实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部编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特点及教学建议——以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为例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初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设计与使用问题的研究
背课文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
小学音乐教材课后练习使用方法之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