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杂技史志编撰概况

2020-02-23郑淑玉

史志学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文史资料杂技团杂技

郑淑玉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文传学院,贵州 兴义 562400)

中国杂技艺术源远流长,宋代《乐书》《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元代《辍耕录》,明代《西湖游览志余》等古籍中均有“杂技”(角抵、百戏)的记载。清代撰修的《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收录有“技戏部”“幻术部”“博戏部”等,其中对“施钩”“搏砖”“都卢”“舞轮”“水戏”“角抵”“百戏”等杂技节目也有详细描绘。最值得称道的是清光绪年间唐再丰编著的《鹅幻汇编》,是著详细记载了清代民间流行的魔术、西洋马戏、奇巧机械等杂技方面的内容。民国时期,杨荫深《中国游艺研究》一书始将“杂技”单列一章并进行分类辑录。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杂技演艺事业的繁荣,一些带有杂技志书性质的图书开始正式出版,如《中华杂技团》(春秋书社,1952年)、《沈阳杂技》(辽宁人民出版社,1973年)、《武汉杂技》(湖北人民出版社,1975年)等。但真正意义上的杂技史志编撰的繁荣则是在改革开放之后。

一、文史资料中的杂技辑

文史资料编撰工作是周恩来总理于1959年4月亲自倡导和培育的一项文化事业。60年来,各级文史工作组织以各种形式参与文史资料工作,编辑出版70多亿字的文史资料选辑和图书[1]李培志.发挥新时期政协文史资料独特作用的思考.贵州政协报,2017-12-15:03.。

1988年,陕西省文化厅地方志办公室编辑出版《陕西文化艺术志资料》第1辑《延安时期的杂技艺术》(李志涓著,内部发行)。李志涓先生曾历任东空文工团、空政歌舞团、空政话剧团演员、编导,中国杂技团国家一级编导。中国杂协、中国舞协、中国延安文艺学会会员,曾为大型丛书《当代中国杂技》撰稿。出版有《延安杂技史话》、《延安时期杂技艺术》等杂技著作,其中《延安时期杂技艺术》填补了中国杂技史的空白[2]中国国际名人研究院辞书编辑部.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7.(P457)。

政协山东省济南市文史委组织编撰的《山东省文化艺术志资料汇编》(1988年)第11辑《菏泽地区文化志资料专辑》收录有《菏泽地区近代杂技》(徐玉珍、王新三撰);第12辑《聊城地区文化志资料专辑》收录有《聊城地区近代杂技》(王大民撰);第14辑《济南市文化志资料专辑》收录有《济南市杂技团简史》(王和新撰);第17辑《德州地区文化志资料专辑》收录有《德州地区近代杂技》(佟凯、孙朝恩撰)。其中,《聊城地区近代杂技》详细厘述晚清至近代以来聊城地区的杂技表演团体和重要杂技表演艺术家及其代表节目。《济南市杂技团简史》以济南市杂技团为线索缕述济南市近代杂技发展脉络。

各地编辑的文史资料中涉及到杂技史料的还有:山东《宁津文史资料》第2辑(1983年)收录有《杂技之乡小考》;福建《南靖文史资料》第4辑(1985年)收录有《新村的马艺与英勇的狮猊》;山东《平阳文史资料》第3辑(1986年)收录有《平阴后寨的马戏世家》;山东《汶上文史资料》第2辑(1986年)收录有《汶上杂技》;河南《濮阳文史资料》第2辑(1986年)收录有《濮阳杂技简介》;河南《濮阳文史资料》第3辑(1987年)收录有《濮阳杂技团的成长》;河北《固安县文史资料选编)第2辑(1987年)收录有《固安杂技团简史》;贵州《贵阳文史资料选辑》第23辑(1987年)收录有《抗战时期贵阳的杂技艺术》;辽宁《大连文化艺术史料》第4辑(1988年)收录有《大连杂技团团史简述》;广东《龙川文史》第4辑(1988年)收录有《龙川杂技团简史》;陕西《铜川郊区文史》第5辑(1988年)收录有《红土杂技团》;上海《徐汇文史资料选辑》第1辑(1989年)收录有《华特生魔术团史简述》;安徽蒙城《漆园古今》第7辑(1989年)收录有《略述蒙城杂技团》;陕西《蓝田文史资料》第9辑(1989年)收录有《蓝田新胜马戏团的活动始末》;河南《孟津文史资料》第3辑(1989年)收录有《记王良乡杂技、动物展览行业》;陕西《岐山文史资料》第5辑(1990年)收录有《德盛马戏团纪略》;辽宁《锦州文史资料》第9辑(1990年)收录有《锦州杂技部分节目介绍》等等。

二、文史丛书中的杂技卷

丛书,是指由很多书汇编成集的一套书,又称丛刊、丛刻或汇刻等,其形式有综合型、专门型两类。文史丛书中的杂技卷也表现为两类,一类是为综合型文史丛书中的杂技卷,另一类为专门型文史丛书中的杂技卷。

综合型文史丛书中的杂技卷代表作当为《河南文苑英华·杂技卷(1978—1995)》。《河南文苑英华》丛书包括短篇小说、中篇小说、诗歌、戏剧、音乐、美术、书法、摄影、电影电视、民间故事、曲艺、杂技12卷,总计近600万字。《河南文苑英华·杂技卷(1978—1995)》(大众文艺出版社,1998年)收录了1978年以来20年间全省杂技艺术家创作的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集中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河南杂技界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河北是中国杂技之乡之一,由河北省文联组织编撰的《燕赵文艺史话》丛书(2006年)是河北省第一部大型文艺史志,汇集省内专家学者历时6年打造,文艺门类齐全,资料翔实,分为文学卷、戏剧影视卷、音乐曲艺舞蹈杂技卷、摄影美术书法卷4分卷。该套丛书第3分册为《音乐曲艺舞蹈杂技卷》。《湖南文艺六十年·杂技卷》(2013年)也很有特色。《湖南文艺六十年》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包括文学卷、音乐卷、舞蹈卷、书法卷、曲艺卷、杂技卷等17卷。《湖南文艺六十年·杂技卷》内容丰富、史料扎实、图文并茂,全面收录湖南省杂技经典表演节目和杂技艺人,展现了建国以来湖南省杂技技艺的发展历程。

专门型文史丛书中的杂技卷代表作当为《中国艺术史·杂技卷》(2006年)。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艺术史》丛书包含戏曲卷、绘画卷、工艺美术卷、舞蹈卷、音乐卷、杂技卷、建筑雕塑卷、书法篆刻卷、曲艺话剧电影摄影卷,主要向读者展示中华传统艺术的发展线索及其艺术规律。《中国艺术史·杂技卷》从史学角度切入对杂技历史进行梳理[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文化年鉴(2011).新华出版社,2011.(P441)。《延安文艺丛书》的影响最大。该丛书第14卷《舞蹈曲艺杂技卷》(2015年)由舞蹈理论、舞蹈作品、曲艺理论、曲艺作品、杂技理论、杂技作品组成。舞蹈理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风行于延安的秧歌舞程式,并图文并茂地收录《生产舞》《进军舞》的跳法;曲艺部分收录了快板、练子嘴、鼓词、弹词、京韵大鼓的作品;杂技部分收录延安曾演过的杂技、魔术与滑稽节目,也配有详细的表演图片。《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作集·音乐舞蹈杂技卷》也很有特色。《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作》(套装共12册)主要包括京剧昆剧卷、地方戏曲卷、话剧儿童剧本偶剧卷、音乐舞蹈杂技卷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作集·音乐舞蹈杂技卷》(2007年)主要收录杂技《依依山水情》、杂技剧《天鹅湖》、杂技晚会《ERA——时空之旅》等杂技精品剧目。

三、文化艺术志中的杂技志

方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韩保农.关于弘扬方志文化的几点思考.史志学刊,2018,(2).。我国地方志中对杂技多有著录。其中文化艺术志(卷)是地方志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志书中多设有“文化部类”,有的称“文化志”,有的称作“文化艺术志”,也有单列为“文化艺术志”。文化艺术志中杂技志见于两类地方志,一类是地方志书“文化志”中的杂技篇(章),另一类是文化艺术志中杂技志(编)。

地方志书“文化志”中的杂技篇(章)。地方志中记录“杂技”始于民国时期,如《民国泰县志稿》(单毓元纂,1931年)卷30艺术即著录有杂技篇;《民国天津志略》(宋蕴璞纂,1931年)记载有“非非幻术团”的表演节目;《民国江苏省通志稿》(缪荃孙、冯煦纂修,1937年)著录有道术异能杂技篇;《民国张北县志》(许闻诗纂)卷五礼俗志记载“张北县庙会”时描述道,“无论大会小会均有戏剧杂技,……会期以六日为限,戏剧杂技分别赛演,在百里以内之乡村男女,乘车骑马络绎于途,会场街市万头攒动。”[2](民国)许闻诗.民国张北县志.张北县志馆铅印本,1935.(P37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撰修的地方志“文化志”中对“杂技”逐渐分单篇(章)记录。如《山东省志·文化志》于1995年3月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志书设概述、文学、艺术、社会文化、文化事业管理等篇共18章63节,近40万字。《山东省志·文化志》第二篇“艺术”之第五章为“杂技”。“杂技”一节详细描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近30年的山东省杂技艺术的表演形式、团体与活动以及杂技创作与研究情况。《河北省志·文化志》(方志出版社,2001年)第四篇“杂技”主要介绍了河北杂技的种类及著名艺人、杂技团队、杂技团人员培训、杂技理论研究,重点描绘吴桥杂技之乡及国际东方杂技赛场的状况。《北京志·文化艺术卷·杂技志》(北京出版社,2002年)卷轶更为浩繁,《杂技志》是《北京志·文化艺术卷》下的一部分志。《杂技志》主编为傅起凤,副主编为赵维宗。志卷首有编辑人员名单,有照片插页16页。其正文有概述,第一篇节目,第二篇表演团体和社团,第三篇重要活动,第四篇对外交流,第五篇出版物,共5篇15章[3]谭烈飞.北京方志提要[M].中国书店,2006.(P202)。《山西通志·文化艺术志》(1996)设文学、戏剧、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美术、档案、图书馆、书法摄影、电影、群众文化、文化艺术教育12编。《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志·文化志》(1996)记述湘西州境文化事业的历史与现状。《长春市志·文化艺术志》(2003)记述长春市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包括文学、戏剧、杂技、美术等各项事业。

文化艺术志中著录杂技志(编)影响最大的当为《中华文化通志·艺文典·曲艺杂技志》。《中华文化通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部对中华文化由古到今、分门别类进行全面系统概括的巨型著作,全书分为序卷和十典百志,共101卷、4000余万字。《中华文化通志·艺文典·曲艺杂技志》志以翔实的资料记述了杂技艺术每个历史发展时期的表现形式、特点和规律,总结、分析杂技艺术活动的基本属性、形式和内容的特色,叙述脉络清晰,经纬融通,力求使读者对曲艺、杂技艺术丰富多采的历史及美学价值有一个整体的把握[1]中华文化通志编委会.中华文化通志总目提要.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P52)。此外,《山西文化艺术志》(1990)、《江西省文化艺术志》(1999年)、《南京文化志》(2003年)等文化艺术志中杂技的记载也较为详至。《山西文化艺术志》记述山西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与现状,包括戏剧、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电影、美术等。《江西省文化艺术志》(1999年)由文学、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电影、美术书法、摄影等22章组成,还收入珍贵彩照、黑白照片280余帧。《南京文化志》记录南京文化艺术兴革之历史面貌,包括美术编、音乐编、戏曲编、曲艺编、舞蹈编、杂技编。

四、杂技专志

杂技专志出现较晚,多为内部印刷。1997年,由庞维奇主编,后又经谷相乾等人整理编辑而成的《南乐县杂技志》内部铅印出版。该志书计3万余字,内容包括大事记、南乐县杂技团概况、历任团长、杂技节目介绍、杂技演员介绍、杂技艺术培训、演出评论摘要、杂技论文介绍八章,详细记述南乐杂技的起源,杂技团的兴衰、活动范围、影响幅度以及获奖情况,有关杂技方面的轶闻趣事、民间传说、杂技术语谚语等。该志成书后,部分具有南乐特色的内容已被河南省出版的《杂技精英》摘录转载[2]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河南省新编地方志提要.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2005.(P408)。1999年,安徽省文化厅、安徽省杂技家协会编有《安徽杂技志》(内部印刷)一册,计有20万字。

有些杂技著述,虽未以杂技志命名,但是其内容体例与杂技志基本相同,所以应归入到杂技专志一类。如《山东杂技史略》(华艺出版社,1999年)详细记述与梳理山东杂技艺术从古迄今的发展脉络、表现手法以及艺术成就。《河南杂技文化史》(河南人民出版社,2016年)系统考证河南历史上宫廷和民间的杂技文化,探讨杂技文化在传统礼乐制度、军事、外交、宗教、民俗中的作用与表现,对于保护河南杂技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予理论支持。《浙江杂技简史》(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年)以时间为序,共分七章介绍浙江杂技发展历程,涵盖从远古到现当代,近5000年的历史,其表达维度以史为纲,史论结合,资料丰富,配图精美,应该说是一部杰出的杂技专志。

部分杂技之乡也编制有独具本地文化的杂技专志,如河北沧州的《沧州杂技》(新华出版社,2006年)、河南封丘洛寨村的《洛寨村志》(内部印刷,2014年)、安徽临泉县韦寨镇韦小庄的《韦小庄村志》(黄山书社,2016年)等。

近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的开展,各地正加大对本区域杂技文化的挖掘,组织编写杂技志。如2015年7月,《濮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编纂出版《濮阳杂技志》”,《濮阳杂技志》是全国首部杂技专业志书,由濮阳市地方史志办公室承编,预计2019年出版发行。

猜你喜欢

文史资料杂技团杂技
武汉杂技团杂技剧《英雄之城》
中国杂技团杂技剧《呼叫4921》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空中杂技师
看杂技
融媒体时代如何使政协文史资料“活起来”
穿插文史资料优化初中历史教学 
老鼠演杂技
“互联网+”时代政协文史资料保管与利用研究
借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