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心理行为的分析与策略

2020-02-23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第五小学李惠红

师道(教研) 2020年7期
关键词:心灵心理家长

文/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第五小学 李惠红

一、小学生常见的心理行为表现

1.凡事都是别人错。在处理五年级两个顽皮孩子“暴力”事件时,我用温柔的语气问他们:“你俩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他俩一个说:“是他先动手打我,我才自卫还手。”一个说:“他不尊重我,用粗言烂语骂我。”“我只是轻轻地碰他一下。”“他瞪大眼睛,咬着牙飞过来打我。”他们都认为,错误的开始100%是别人,自己完全没责任。

2.凡事都依赖别人。有一位二年级的小男孩站在班门口哭,我上前询问:“孩子,你为什么哭?”“科组长骂我不完成作业。”“你为什么不完成作业?”此刻,小男孩支支吾吾的,偷偷用眼睛看了我一下,显然就是不好意思说。我意识到他有话说,正要蹲下身子追问他时,他红着脸说:“老师,是因为昨晚我的补习老师没来,所以我就没做完作业。”他们总认为依赖别人才能把事情做好。

以上这两个小小的镜头,是孩子们不良行为的真实写照。说明孩子的不良心理行为都是从日常学习生活中不经意地表现出来的。

二、产生不良心理的原因

小学阶段的孩子们本应是思想单纯、性格开朗、乐观向上、求知欲强,每天都在校园里享受着美好的时光。他们为什么会产生以上种种的心理行为呢?

(一)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孩子们的“奠基石”,但是这“奠基石”并不牢固。现代家庭“6+1”模式(即6个大人带1个孩子)比较多,隔代教育,过分溺爱。年轻人早出晚归拼搏,孩子只能交给老人家看管。我们不能否定老人家的作用,但是在教育上存在的问题却不少。

(二)学校教育

学校是一个育人的重要场所,立德树人是教师的光荣使命。但由于有些老师缺乏使命感,把伟大的教育事业当成是普普通通的职业,个别的老师素质较低,观念守旧、教育方法呆板、过分在意成绩分数,倾向成才教育,使教育教学变得冷漠,缺乏情感的滋润。

三、纠正小学生不良心理的策略

帮助孩子们消除上述的不良心理,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形成一个共同体,采用有的放矢、因人施教的心理教育策略,以求上进的精神,给孩子们做出榜样,给孩子们真诚的关爱,才能让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

(一)转变家庭教育观念

1.转变家长教育观。利用家长学校,分年级对思想有偏激、教育方法不够科学的家长进行培训。列举学校成功教育子女的案例、教师倾注爱心转化孩子的案例、家长与教师联手教育子女的故事、差异生转变的案例等,使家长懂得教育孩子是一门讲究科学、讲究艺术的课程,只有他们拥有正确的教育观,才能形成教育合力。

2.强化责任感。家庭是一个“小课堂”,父母就是孩子们的第一任教师。大人的思维,对事的处理方式,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态度,对孩子的成长都会有直接的影响。家长要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起床叠被子,一起洗菜做饭,体会生活的琐碎,从中学会了勤劳、细心;让孩子和大人一起分享喜、怒、哀、乐,从中学会从容、善良;和孩子聊天。

3.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小学阶段正是孩子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他们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现象是正常的,社会、学校有责任,但家长也有责任。家庭的环境与孩子的成长是息息相关的,家长要用科学的眼光对待孩子,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期望不能脱离实际,要考虑到自己孩子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积极鼓励他们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乐观向上、勤奋学习、勇敢面对现实,做好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二)真诚相待,改进方法

针对以上孩子们的不良心理,除了家长要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以外,老师更要对孩子们真诚相待。只有改进育人方法,才能真正敲开孩子们的心扉,与心灵对话,教育才能相益得彰。

1.认真观察,细心了解。细节在于观察,一切的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谈心中得来。细致观察,深入了解是一种“灵丹妙药”,是一种智慧和能源。“无药可救”的孩子一定会“药到病除”。

2.辅导心理,有的放矢。有效指导孩子掌握文化基础知识,是我们在教育教学上关注的重点,但是绝对不是终点。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需要悉心关注孩子们的愉悦与痛苦、希望与失望、进步与退步。作为一名称职的人民教师就必须用真诚的爱来培养孩子,用心灵去呼唤孩子心灵,这种心灵上的关爱,是老师和孩子们交往中最高境界的爱。

3.因人制宜,指导学习。有一种纯真的爱,就是能够用自己渊博的学识、高尚的人格修养去教人如何做人。基于此,因人制宜帮助孩子有效地学会学习,以便求得真知和技能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猜你喜欢

心灵心理家长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我心中的好家长
心理感受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唤醒心灵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