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找准临沧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着力点

2020-02-23何强宇云南省临沧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

社会主义论坛 2020年11期
关键词:临沧市临沧旅游

文 何强宇 云南省临沧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

2020 年9 月2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国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是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云南省临沧市文化旅游战线将坚定不移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遵循“ 精准定位、科学规划、项目引领”原则,找准文化旅游发展的关键点、着力点,奋力推动新时代文化旅游创新发展,为实现临沧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坚持思想指引,深入推进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加强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全体人民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继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志愿服务建设、诚信社会建设、网络文明建设,不断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大力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坚决反对铺张浪费,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浓厚氛围,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

坚持项目引领,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机遇,按照“以资源保护与开发为前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基础,以政策扶持为推动,市场培育为先导,重点项目为载体,优势品牌为重点”的文化发展思路,坚持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临沧市“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紧密结合起来,聚心汇力找项目、制项目、储项目、做项目。加强文化品牌营销,打造特色资源文化品牌,促进公共文化建设与文化产业向宽领域、深层次、高水平发展。坚持惠及广大群众原则,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文化事业发展重心下移、资源下移、服务下移,高位推进基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探索数字服务、流动服务、特色服务等新方式,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推进沿边村寨小康村建设,持续实施“文化惠民、服务群众”办实事工程,加强乡风家风馆、农家书屋、文化广场、文化公园等文化阵地建设,补齐城乡公共文化资源发展不平衡的短板,全面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服务水平、服务能力。

坚持文艺创作,深入推进文化产品供给。持续抓阵地、抓队伍、抓活动,拓宽文化产品供给渠道,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实现文化乐民经常化、文化育民制度化、文化富民目标化。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的方式,以农村文化、社区文化、军营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等为主体,加大对文艺团队、农村业余文艺表演队、农村科普服务队、民族文化传承人等队伍建设的扶持力度,培养好骨干队伍,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在经常性开展特色鲜明的文化活动的同时,结合产业发展和农时节令开展实用技术普及培训。继续实施文化精品创作工程,创作一批反映临沧改革发展、经济社会、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民族团结、地域风情、守疆戍边、群众生活等一系列文学、影视、书画、诗歌、摄影、舞台艺术作品,推出一批优秀的民族文化产品,丰富城乡文化生活,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创新“送文化下乡” 和广场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进夜间群众文化服务活动,助推夜间经济发展。

坚持人才培养,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立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加强文化创意人才、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农村文化人才、民间艺人的中长期培养;依托社会团体、文化协会,搭建文学艺术创作平台;坚持“送出去”“请进来”相结合,选送文化骨干到国内院团进修,重点培养布朗族、佤族等一批少数民族本土作家;邀请省内、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到临沧开办讲座,针对文化需求实施集中培训;到艺术院校公开选拔优秀文化苗子,建设一支高素质文化工作队伍,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贯彻落实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部署,把改革创新作为文化建设的重点,持续推动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制,加大国有文艺团队改革力度,加快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进度,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破解文化发展瓶颈,激发文化发展活力。

坚持文化传承,深入推进临沧文明探源。不断挖掘临沧富集的民族文化资源,打造具有临沧特色的佤文化、茶文化、水文化、边地文化、民俗文化、江河文化、宗教遗产文化、特色美食文化名片。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抓好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人保护和申报,重点做好文化艺术之乡、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县名镇名村、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传习馆的建设和古建筑抢救维修、古籍保护、散落民间古籍征集、馆藏珍贵古籍修复等工作。加大以推进临沧文明探源工程为代表的考古新发现、新认识的宣传、普及,弘扬爱国主义,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年轻一代历史认同感。

坚持规划先行,深入推进文旅产业发展。高标准、高质量编制《临沧市文化和旅游“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整合社会资源,加快公共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开发,开辟一批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环线,启动一批文化旅游景区建设,建成一批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开发一批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工艺品、手工编制品、民族服饰和餐饮美食,推出一批文化旅游节庆品牌,继续打造《千古临沧茶王国》《勐相耿坎》大型舞台剧目,使文化旅游产业在全市产业结构调整中逐步形成支柱产业,有效推动文旅产业发展,稳步提升文旅产业增加值,不断增长文旅从业人员,扩大就业带动,缓解就业压力,活跃区域经济,实现增值增效。

坚持弘扬新风,深入推进文明素质提升。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进一步健全文化志愿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文化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深入推进“拒绝舌尖上的浪费”“车让人·礼让斑马线”“文明餐桌”“文明旅游”等文明行动,推动全市形成良好的社会文明风尚。全面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委和市委统一部署,全力投身爱国卫生专项行动,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从我做起,率先垂范,全员参与“清垃圾、扫厕所、勤洗手、净餐馆、常消毒、管集市、众参与”爱国卫生“7 个专项行动”,全面践行“社交距离、勤于洗手、分餐公筷、革除陋习、科学健身、控烟限酒”健康文明生活“六条新风尚”。

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为目标,以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为抓手,深入实施《临沧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临沧市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2020—2022 年)行动计划》《临沧市加快推进茶旅融合发展工作方案》,争取把乡村旅游示范村项目纳入临沧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民族传承与开发行动工程项目库,将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与美丽县城、美丽公路、沿边小康村、鲜花盛开的村庄建设结合起来,推动“ 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强化县(区)、部门联动,建立健全乡村旅游统筹发展机制,落实金融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相关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一批专业企业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切实提高乡村旅游的产业化、市场化程度;认真贯彻落实“ 旅游革命”九大工程和旅游从业人员“八不准”,建立健全旅游服务评价机制,确保临沧乡村旅游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猜你喜欢

临沧市临沧旅游
临沧市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粮食稳产高产的对策措施
依傍着澜沧江的秘境 临沧
6月25日全国铁路调图 云南临沧与丽江间首次开行动车
临沧市艾滋病流行特征及变迁规律分析
百年铁路,今朝梦圆 大理至临沧铁路建成通车
高起点谋划和推动临沧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基于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思考
登高方觉天地厚 继往开来谱新篇——云南省临沧公路局发展回顾与展望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