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提升少儿古筝教育教学水平之对策

2020-02-22

音乐教育与创作 2020年12期
关键词:古筝教育教师

□ 黎 莉

古筝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流传至今已经有2000 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典型的民族乐器之一。 古筝作为一种家喻户晓的民族乐器,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幽雅古朴,演奏技巧丰富,表现力强,深受人们的喜爱。 自上世纪90 年代至今,各种古筝创作作品相继出现,古筝艺术更是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近年来,古筝普及之势锐不可挡,学习古筝的人数剧增,尤其在少儿这个人群中覆盖面甚广。 在湖南省,少儿古筝学习者覆盖面达到各地市州以及县城甚至乡镇。 古筝学习者每年剧增,学习的人数仅次于钢琴。随着学习者的增加,教育势必呈现各种形态。 少儿古筝教学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校外古筝教育尤其如此。 很多古筝教育机构受利益驱使,常常将学生的古筝教育当做类似于工厂的流水线一样操作,于是产生了学习古筝不求质量、 只求数量,不求表达民族音乐的精髓、 只求能将乐曲流水账堆砌出来的现象。 少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如果没有抓好,势必恶性循环,对整个古筝艺术水准的提升造成重大影响,从而影响到中国几千年来的优秀传统古筝音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少儿古筝教育作为古筝教育的基础性教育,如果不抓质量、只求数量,势必对学生以后在古筝学习的长远发展中造成一定的影响,假如将来以此专业做为艺考,由于古筝基础教育不牢,当进入大学以后则出现需纠正很多根深蒂固毛病的现象,诸如手型业余、 触弦错误、 按滑音的音准和程序错误等非常难以纠正的缺点,这样势必给高校古筝教学带来困扰,也对学生的将来发展不利。 这些基础不牢的古筝大学生,毕业以后从事少儿教学的话,势必影响基础教育的质量。 据了解,很多从事基础教学的古筝老师,在仅仅业余培训一两年甚至几个月后就上岗从事古筝教学,这样势必对少儿古筝教育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本文从多个方面阐述提升少儿古筝教育水平的对策与方法,以推动少儿古筝教育教学,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古筝音乐艺术。

一、 把握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

宋代理学家、 教育家朱熹概括孔子的教学经验时指出: “夫子教人各因其材……” 古筝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个体音乐素质、生理条件、 琴感和悟性、 反应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因材施教。 必须在兼顾普遍性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找到各自的突破口,走上适合个人的成长和提高之路。 做好因材施教,首先应该辩材识材,学生具备什么样的条件,综合素质怎样,教师必须了然在心,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进行教学

1.幼儿阶段。 幼儿的各种心理过程都带有具体形象和不随意的特点,抽象概括和随意的思维只是刚刚开始发展,接受比较慢、耐心不够、 自觉性欠缺,仅仅依靠语言的力量很难在幼儿身上收到满意的效果。 教师应耐心细致,不厌烦,逐点讲解、 示范,有时甚至要手把手地教。 对于他们难以理解的音乐术语,运用形象的比喻,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如在教认音时可将低音区比喻为穿鞋子,高音区比喻为戴帽子。 针对幼儿喜欢热闹、 喜爱表现的特点,在启蒙阶段可以安排8 人左右的集体小组学习形式,让同龄人在一起感受学习的愉悦,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集体环境中,小朋友会有种好胜好表现的心理,因而采用组与组比赛、 学生登台表演的方式,可使学生学起来劲头十足。

2.青少年阶段。 青少年的学习以掌握系统助理性的间接经验为主,对学习的主动性要求增强,认知结构的完整体系基本形成。古筝学习中,有的学生表现力比较强,有的学生记忆力好,有的学生手指比较灵活。 教师应该多利用、 鼓励他们的长处去引导克服不足之处。 青少年重视学习策略和技巧的完善,教师应该多启示,引导学生自己思考、 探索。还有青少年学生自尊心、 叛逆性都比较强,教师应该对这类学生循循善诱、 正面引导。

(二)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进行教学

在艺术活动中,同年龄的习筝者发展水平各不相同,所以,教师也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1.对于程度虽低但悟性高的学生的教学。 针对这类学生,应让他们从基本功入手,多练一些练手指的练习曲。 在具体训练中,要求他们把每个音都弹得结实有力,毫不含糊,每个地方都要精益求精,而不应该为求速度不求质量。 如大撮、 小撮、 四点、 轮指等,由浅入深,加大训练量和提高练琴质量。 在训练中,还要求学生随身携带圆形物或方形物(如乒乓球)进行辅助性练习,从而找到小关节运动的感觉,掌握和保持半握拳头的手型,手指根部得到控制,并且提高了手指的快速运动能力。

2.对于程度虽高但对作品的理解定位不准的学生的教学。 针对这类学生,应该多引导他们理解作品,分析乐曲所表达的感情。选用不同风格的筝曲,来引导他们对作品进行感受。 力求拓宽作品面,开阔学生艺术视野。 比如《丰收锣鼓》,表现的是用锣鼓喜庆丰收,那么就应该用喜悦欢快的主要情绪去表现乐曲。

3.对于程度高悟性高的学生的教学。 对于这类学生,教师教起来相对上手一些,但也要注意不能因此而忽略基本功,还是得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 同时还得抑制学生有可能发生的骄傲情绪,应该让他们懂得谦虚和学无止境。 可以多让学生参加一些比赛活动,看看外面的世界,通过比较,知晓自己还有哪些差距,还应该在哪些方面下功夫。 这类学生还要加强自主参与辨析能力的培养。

二、 注重兴趣的培养

从学习心理的角度看,当学生对某门科学产生学习兴趣时,就会产生力求掌握该学科知识的动力,使自己的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而学习效率的提高又会加深其对该学科的兴趣。 因此,古今中外的人都十分重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 古筝教学中,笔者认为,在基本曲目循序渐进训练的基础上,选择能培养学习兴趣的曲目很关键。

(一) 选择旋律优美的筝曲作为教学内容。 在高雅的古筝艺术中,有大量旋律流畅、 真挚感人、优美动听的曲目。 如果让学生欣赏到动听的音乐,与之产生共鸣,就会有一种冲动的欲望,非常想把这首曲子弹得动听。

(二) 选择弹唱结合的儿歌作为教学内容。 选择一些学生广为流传、 琅琅上口、 弹唱结合的儿歌很有必要。 比如,古筝名师——湖南师大音乐学院雷欢老师编著的《跟我学古筝弹唱》 中的儿歌《小燕子》 《世上只有妈妈好》 《铃儿响叮当》 等,就是我教学中所选择的曲目。 学生弹奏这些熟悉的歌曲易理解,而且通过弹唱结合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极大地提高了兴趣。

(三) 选择改编的流行歌曲作为教学内容。 随着电视等传播媒体的进入,不少优秀的流行音乐已成为学生们的偏爱。 于是,在选筝曲方面,有时我会适当选择一些近段流行、 受学生们喜爱又思想内容健康的歌曲进行改编,让学生演奏。

(四) 选择合奏曲作为教学内容。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 “儿童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对食物的需要更为强烈。” 古筝演奏由单一变为群体的合奏,其本质是学生融入到某一项活动中去,体会出一种参与感、 一份成就感。合奏能提高学生的节奏感、 听辨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丰富和魅力,还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让他们乐在其中。

三、 抓好三种能力的基本训练

古筝音域宽广,表现力丰富,其演奏的技巧、 技能性很强,必须经过多年系统规范到位的训练,强化巩固提高。 作为基本功一步到位的训练,以下几方面不可忽视。

(一) 独立能力。 手指的独立是学筝伊始就要求做到的。 有的学生因为要求不严,训练不到位,分开练还可以,一到应用即变形走样,这是练琴的大忌。 正确的做法是让力量较为松弛地经过臂、肘、 腕、 掌,相对集中地达到指尖,指尖必须是用力的集中爆发点和控制点,而且手指的活动尽量在指尖的小关节,动作越小越好,从而使手指的灵活性得到加强,以便于演奏快速的乐曲。 其要领为: 手型圆、 指尖站、 手腕稳、 肩松弛。 有些学生手指软、独立性不够好。 正确的做法是先用单指练习,再弹慢慢练小撮,再练大撮、 琶音等,而且不能忽略左手的练习。

(二) 运动能力。 手指的灵活运动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 可以说,每个学琴的人都为提高速度进行过艰苦的训练,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成正比将速度提上去,其中训练方法是否正确合理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1.肩、 手臂、 手腕、 手掌、 手指都要放松,不能僵住用力,这样就不能将快速运动保持久。

2.手指的动作不宜过大。 动作太大,就占用了演奏的时间,想提高其速度也是不太可能。 应该尽量用指尖的小关节运动,而且弹完马上收回放松。

3.多进行四点、 轮指及快速指序的练习。

4.练习乐曲的快板部分,不要因一开始就急着想把速度提上去,而应该按照正确的方法先进行慢速、 扎实的练习,基本稳固后再一层层地进行加速练习。

(三) 控制能力。 古筝音乐的强弱、 旋律、 方法、 音色、 作品风格,全靠演奏时得心应手地运用各种技术来完成。 我们常常强调技能控制要准确、 肯定,这只是外在的一方面。 因为技术无论多么高超,都是为音乐服务,只有对作品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才能产生强烈的控制欲望,达到技术与音乐的和谐统一,较好地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

四、 重视情技交融

好的演奏者不只是在弹曲,还是在弹情。 而强调琴声包含感情,做起来有相当难度,是因为感情不能直接带动琴弦,必须通过训练有素的手指这个中介。 另一困难是,琴声决定于触弦一瞬间,一经弹出,就无法用感情控制。 因此,只能用技术手段体现某种心理需要,而不能利用其物理性质。 只要心理控制能力强,且技法娴熟,完全可以借助不同的触弦变化,将复杂的感情变化寄寓于琴声之中。 古筝柔美、 饱满、 纯直、 浑厚的音需发自体内的力通过肩、臂、 腕传送到指尖,方能保证相应的力度,使声音通、 透。

要让学生的琴声富于感情,努力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丰富想象能力是很重要的。 想象是审美反映的枢纽,而且音乐表达的境界比较宽广,所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是提高能力的关键。

要让学生的琴声富有感情,还要使学生了解中国筝的五大流派,通过左手吟揉按滑把各自风格表现出来。 例如,北派的河南筝高亢粗犷,明朗谐趣; 山东筝铿锵、 深沉,这都和当地人的个性、 语言的特点相吻合。 如《汉江韵》 《四段锦》 分别是河南筝和山东筝的代表作,弹奏时左右手的表现要稳、 准、 狠,双手配合要井然有序。 而南派的潮州、客家、 浙江筝曲中,双手的运用就比较轻柔。 潮州筝曲代表作《寒鸦戏水》,曲调比较文静、 委婉,弹奏时要流畅,按滑的变化要细腻,才能展现旖旎迷人的风韵。 地方风格不同,上滑音的动作也有所变化。

五、 强调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

苏霍姆林斯基多次表明这样的观念,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 古筝艺术家、 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周望明确指出: “在发展古筝专业演奏与业余普及的同时,更应强调对德智的培养,因为古筝自古以来就以‘仁智之器’ 为代名词,只有注重道德培养,才能更好地继承我国优秀文化传统,使古老的古筝艺术更加鲜艳。” 古筝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古筝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就是以人为本,把着眼点放在“育人” 上。

首先,要注意为人师表。 正如加里宁所说: “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 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状态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 因此,教师要认清自己的地位,自觉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时时处处为学生作出表率。 尤其是古筝的专业性强,要求教师有较强的演奏和演示能力,这样才能具有教育的感召力、影响力。

其次,要注意教筝育人。 在古筝教学中,要自觉地确立把教筝和育人统一起来的教学观念,根据教学内容提供的可能,时刻捕捉育人的契机,注意加强对学生道德理想、 心理素质的教育,尤其是教育他们热爱民族音乐。在古筝教学中制定一个设计长远、行之有效的计划对于潜移默化的教育是很重要的。 要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一招一式均严格要求,绝不敷衍了事。 经过一段时间的基本功训练,大部分学生能完成教学计划,从而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 奋发进取的优良品质,对智力开发也起到了促进作用,达到了兼收并蓄的效果。

再者,要注意尊重学生。 杜威说过: “尊重的欲望是人类天性的最深刻的冲动。” 要与学生平等交往,相互沟通,获得融洽的气氛,使师生成为知心之友、 忘年之交,使学生在信任中奋起,在温暖中敞开心扉。 特别要以肯定学生的优点为先、 为主,让学生在激励中显示自我,实现自我。在教学中对于乐曲的处理,师生可以共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即使学生的见解有偏颇,也应耐心地启发诱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

以上是我在古筝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还有许多需要不断修正、 完善的地方,这是一个艰辛探索的过程。 总之,只要教师用心耕耘,就会在古筝教学中取得一些经验。

猜你喜欢

古筝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教师如何说课
遇见古筝,置身竹海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关于古筝教学评价构建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