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厚植生态文明理念 做好绿色发展文章

2020-02-22张昌山西南林业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社会主义论坛 2020年7期
关键词:云南文明生态

文 张昌山 西南林业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云南日报特邀理论评论撰稿人、本刊顾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人民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从理念到实践均取得重大进展与辉煌成就,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形成了共识和自觉行动,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坚定和自信,阔步走上千年永续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2015 年1 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云南的宝贵财富,也是全国的宝贵财富,一定要世世代代保护好,并明确要求云南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5 年来,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紧扣“努力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的战略定位,开启了建设天蓝、水碧、云白、山青的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努力将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的元素融入高质量发展的各领域,自觉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着力构建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同时,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生态环境有效保护。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显著成就,让七彩云南处处涌动着谱绿色新篇、谋跨越发展的勃勃生机。

2020 年1 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云岭大地,他指出,云南是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承担着维护区域、国家乃至国际生态安全的重大职责。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时代历史和全局的高度上,对云南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的精准分析和科学判断,给云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云南的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关乎云南发展,而且事关我国西南地区、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的发展,乃至整个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生态安全。云南生态兴,包括西南地区在内的整个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的发展就有了保障,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国际区域合作就有了基础,这既是云南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的需要。全省干部群众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以更宏大的视野看待生态文明建设,以更强烈的责任担当规划生态文明建设,以更周密的决策部署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落细在美丽云南建设的方方面面,在实现绿色发展的进程中展现新作为,着力从四个维度上开启美丽云南绿色发展的新航程。

生态惠民宗旨要有新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前提下,实现人的发展与进步,集中体现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理念上。云南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就要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工业社会形成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视人类为“人类—自然”关系中的主体,把自然当工具,忽视自然承载力,只知一味地索取、破坏生态平衡的错误认识,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社会主义生态发展道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不过多强调人对自然的超越性,在尊重、把握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合理有效地利用好大自然赋予的资源优势,为人类发展服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就是生态要求和社会主义原则相结合的典范,它既强调要保护好大自然,有绿水青山这个基础,又不排斥创造性地把资源禀赋转化为经济优势,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条件、提供支持。这对云南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云南的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近90%,河流交错、湖泊众多,立体气候明显,生物多样性丰富,是“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世界花园”。一方面全省森林覆盖率超过60%,林业主要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其中经济林面积和生物多样性位居全国第一位,林地和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3项指标位居全国第二位,大多数少数民族居住在山区、林区,世世代代与森林为伴,形成了很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民族习俗;另一方面,云南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较为突出,高寒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普遍发展滞后。要统筹协调好保护与利用这对矛盾,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利用丰富的林木资源,发展山地旅游、生态旅游,为贫困地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贡献力量,力争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现生态惠民上走在全国前列。

生态修复路径要有新拓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云南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动植物资源,同时又是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敏感的地区。5 年来,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生态立省、环境优先”战略,把保护好生态环境作为生存之基、发展之本,先后出台了《关于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实施意见》《关于努力将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的指导意见》等行动方案,围绕生态美、环境美、城市美、乡村美、山水美的目标,全面加强了云南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的顶层设计,明确了任务分工和考核指标,着力实施空间规划大管控、城乡环境大提升、国土山川大绿化、污染防治大攻坚、生产生活方式大转变等五大行动,不断加大生态修复治理力度,大力推进以九大高原湖泊保护与治理为代表的环境治理,“一湖一法”成效显著;全力推进“森林云南”建设,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城市和工业区污染防治方面也交出了较好的成绩单。云南要继续总结经验,从省级层面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加强设计、高位推动,省级领导继续担任重点湖泊河流的湖长河长,做好示范引领;各州(市)、县(市、区)、乡(镇)依托国家园林城市(县城、城镇),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云南省生态文明州(市)、县(市、区)、乡(镇),云南省美丽县城、美丽乡村示范村的创建,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思路,坚持预防为主,开展综合治理,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扎实解决好损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驰而不息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让优美的生态环境永驻云岭大地,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新征程上走在全国前列。

生态安全屏障要有新巩固。云南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好云南的生态环境,就是对区域发展、国家乃至国际生态安全的重大贡献。云南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推进国内、国际间区域协作保护,发展上有新举措。今天的发展,任何地区都不可能封闭孤立地求进步,必须善于谋势、勇于协作,把握地区间联系的普遍规律,主动作为。要联动西南地区各兄弟省(区、市),共同抓好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的大保护,积极探索建立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的生态补偿机制、环境突发问题应对机制,逐步建立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共同维护好大江大河清流安澜,共同巩固流域地区赖以生存的生态安全屏障。云南作为“生物多样性宝库”,要立足于保护,加大投入,认真研究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保障国家生物安全、保护人民健康、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意义,深入挖掘保护生物多样性对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的内在价值和现实需要,为推动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度保障体系提供支撑。云南与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山水相连、世代毗邻而居,要勇于承担生态安全国际责任,充分发挥云南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林业教学科研优势,利用好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合作机制、亚太森林组织昆明中心等平台,加强与相关国家的国际合作,在开展实地示范项目合作与人员培训、加强区域生态保护对话机制建设、构筑区域生态保护政策沟通机制、搭建区域生态信息畅通平台等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通过共同推动流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促进与流域国家民心相通,筑牢相互信任、携手合作、共谋发展之基,共同构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命运共同体,在推进区域生态安全屏障共建上走在全国前列。

生态发展机制要有新突破。省委、省政府结合云南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提出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把绿色能源产业打造成云南重要支柱产业,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方向,把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作为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大力发展现代中药、医学科研、康养休闲全产业链的大健康产业。让“绿色”成为云南发展最鲜亮的底色,彰显云南的优势与特色,开辟了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新路径。我们要聚焦绿色发展,用“绿色”引领经济转型,加快产业发展和结构升级,让充沛的水电、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成为延伸产业链条的新动能;打造绿色名优食品,做好高原农产品的特色文章,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绿色革命,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形成品牌影响力,扩大云南农产品市场份额;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山地旅游、休闲旅游,把云南的蓝天白云、清新空气、奇山峻岭、大江大河、民族风情、多元文化转化为健康生活的“标配”,让远方的客人玩得开心、吃得放心、行得安心、住得舒心,不仅能留住人更能留住心,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感受七彩云南独有的魅力,体验健康生活的乐趣,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

美丽云南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持之以恒地不断探索与实践。只要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厚植生态文明理念,方向不偏、力量不松,就一定能蹄疾步稳地续写好新时代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崭新篇章。

猜你喜欢

云南文明生态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