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建立六项机制 稳定脱贫后续发展

2020-02-22聂金辉中共云南省剑川县委书记

社会主义论坛 2020年6期
关键词:剑川攻坚机制

文 聂金辉 中共云南省剑川县委书记

王 远 中共云南省剑川县委副书记、县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剑川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在省州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各级帮扶单位的倾力支持下,始终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瞄准薄弱环节和问题短板,探索建立六项机制,尽锐出战、苦干实干、奋力攻坚,全力抓政策落实、责任落实、工作落实,实现稳定脱贫可持续发展。

探索建立“合力攻坚”机制,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攻坚氛围。一是建立带头担当、协同攻坚的示范机制。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四班子同心同向同行抓脱贫,主要领导牵头抓总、分管领导坐镇指挥,抓脱贫、强调度、促攻坚。县级领导顶在一线,带头攻坚克难,县委书记、县长分别挂钩贫困程度较深的象图乡、弥沙乡,县委常委、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县政协主席分别担任乡镇脱贫攻坚第一书记,县处级领导分别挂钩17个深度贫困村和62个与周边州市交界地区结合部自然村。二是建立条块结合、各负其责的责任机制。出台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细则、脱贫摘帽考核惩处六项规定等文件,明确县处级领导、行业主责部门、省州驻剑单位、乡镇党委政府、村“两委”、驻村扶贫工作队攻坚责任,形成了“加压明责、分级负责、担当履责、督导尽责”的责任体系。三是建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倒逼机制。坚持力量下沉、关口前移,以村组为作战单元,分区域包干负责,构建包保责任网,形成扁平化工作体系,建立“问题墙+回音壁”制度,使村级成为攻坚克难的“战斗堡垒”,做到工作力量汇聚在村、帮扶计划制定在村、政策措施落实在村、矛盾问题化解在村、信息数据把关在村、工作实效体现在村。四是建立挂牌督战、失责追责的约束机制。围绕巡视巡察反馈问题和各类监督考核排查发现问题,举一反三、从严从实抓好整改落实,累计排查、整改各类问题1731个。实行县级统筹调度,一旬一研判、一月一调度,上下联动、条块结合、协同推进、挂牌督办。百日攻坚期间,县委书记、县长坚持10天一调度,盯紧抓实乡镇主体和行业主责部门突出问题整改工作。建立“纪委专项检查、主责部门重点督办、督导组全面督导”工作机制,设立“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热线,开通“群众诉求”平台,县级派出4支小分队常态化开展督导,实现督导全覆盖、整改全覆盖、回访全覆盖,推动各类问题整改销号清零。实行问题到户到人到项目清单化管理,对整改不到位、不彻底的单位或人员进行集中约谈、通报曝光、扣发绩效。

探索建立“精准施策”机制,确保扶贫资金精准使用、项目精准实施。一是推动脱贫需求与资金配置精准衔接。把精准贯彻落实到脱贫攻坚的各环节、各领域,推动各级干部沉下去“面对面”与群众协商定策,通过抓实贫困对象家底清、致贫原因清、帮扶措施清、投入产出清、帮扶责任清、脱贫时序清,严格按“户脱贫、村出列、县摘帽”标准筛选入库项目,真正盘清8个乡镇88个行政村脱贫工作量、任务量、资金需求量。在此基础上,县级科学统筹好人力物力财力,逐项梳理到村到户到人项目,分类别分年度确定脱贫攻坚项目安排和资金需求,做到扶贫资源资金与脱贫时序配对、与工作量任务量配对。二是实行脱贫达标项目与巩固提升项目分类管理。按照保基本补短板、先急后缓、分步实施的原则,将项目划分为三级进行分类管理,一级项目立即实施,补齐脱贫短板弱项;二级项目抓紧实施,实现稳定持续脱贫;三级项目视情实施,巩固提升脱贫成效。项目实行动态管理,有进有出,适时更新,确保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三是健全项目公告公示制度与后续管护制度有机结合。项目在哪里实施,就公示公告到哪里,做到项目实施验收全透明,充分保障了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通过制定管护制度、明确项目归属、实行专人负责、建立管护台账等,实现有政策依据、有管护主体、有责任人员、有过程追溯,提高安全人饮、活动场所、村组道路、产业扶持等扶贫项目管理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

探索建立“稳定增收”机制,增强脱贫攻坚带贫益贫能力水平。一是合作社带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农产品生产加工的组织化、规模化、市场化水平,实施366个产业扶贫项目,形成以“稳烟、强药、优薯、增畜”为主导、“兴艺、活旅”为特色的“4+2”产业扶贫格局。支持致富能人领办合作社,按照“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等订单农业模式,采取先建后补、资产租赁、以奖代补等方式进行扶持,完善合作社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利益联结机制,有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扶贫覆盖率达100%,人均纯收入达3000元以上。二是电商扶贫带动。依托列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机遇,建立了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人才培训、服务站点建设与运营、物流体系、农产品追溯五大体系,实现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全覆盖。在京东商城、云商汇商城、信用社自营平台、善融商城开设剑川馆,大力推介扶贫农副产品,仅2019年电商渠道社消网络零售交易就达9499.93万元。三是消费扶贫带动。探索定点扶贫和东西部扶贫协作消费扶贫模式,将消费扶贫纳入定点扶贫和结对帮扶剑川工作重点内容,完善东西部地区消费扶贫协作机制,推动贫困村、贫困户农产品进上海消费市场和省州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食堂,成功将“剑川红”马铃薯、高山蓝莓等产品打入上海市场,实现消费扶贫收入654.24万元。四是非遗扶贫带动。以传统工艺振兴为抓手,发挥民族地区和深度贫困地区传统工艺项目潜力,变“软实力”为“硬支撑”。通过建设传统工艺工作站,紧紧围绕木雕、布扎、石刻、黑陶等传统工艺,探索创新“企业+传习所(基地)+贫困户”文化扶贫模式,带动贫困群众技艺创新、就近就业、增收致富。五是旅游扶贫带动。加快文旅融合生态旅游开发,积极探索发展“农业+旅游”新型业态,打造寺登村、杨家村、弥井村等独具特色的旅游扶贫重点村,引导贫困群众从事餐饮、农家乐、客栈等乡村旅游服务业,发展农家乐56个、特色客栈160个,覆盖17个贫困村,惠及贫困户600余户。剑川县被认定为全省20个首批旅游扶贫示范县之一,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特色旅游城市、旅游强县通过省级初验。

探索建立“监测帮扶”机制,多措并举防止返贫和致贫。一是强化脱贫后续扶持力度。制定出台《剑川县脱贫攻坚后续帮扶巩固提升实施方案》,明确脱贫户脱贫不脱政策、不脱帮扶、不脱监管,继续加大产业、就业、教育、健康、保障性扶贫等政策支持,进一步提高脱贫质量,促进逐步致富。二是建立预警监测帮扶机制。建立防止返贫致贫联席会议制度、疫情期间特殊困难群体帮扶调度机制和返贫致贫预警监测机制,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加强对低保户、危房户、重病户、残疾人、无劳动力人口、独居老人,以及边缘户家庭、因遭遇突发事件和家庭主要劳动力出现重大变故的动态跟踪,按照“濒临返贫户、极易致贫户、邻近返贫户”进行分类管理。根据情况进行“帮、扶、引”3类救助,对因病、因残、因灾等原因导致暂时性困难的低收入群体,综合运用临时救助政策、社会帮扶资源及时开展“点对点”精准帮扶。同时,通过多途径筹集设立专项资金,对返贫、致贫风险户进行差异化扶持。并创新设立“产业保险”“防贫保险”,强化风险防范。针对“双学”“大病”等负担过重的特殊情况,2019年新增发放临时救助112.55万元。

探索建立“志智双扶”机制,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一是抓宣讲,促素质提升。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做细做实群众工作。组建“剑川白曲”宣讲团,深入贫困村开展宣讲活动,以白族调弹唱、小品表演等方式宣讲脱贫攻坚政策,积极宣传、教育、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2016年以来,共开展3轮200余场次白曲宣讲,参加群众达2万余人次,受到群众普遍欢迎。剑川白曲宣讲团被列为“州级宣讲团”。剑川县“白曲宣讲脱贫攻坚”做法,被列入“十小创新”做法在大理州推广。二是建制度,促乡村治理。由村“两委”、驻村工作队牵头,将移风易俗、遵纪守法、诚信友善、尊老爱幼等纳入村规民约,88个村全部完善了村规民约,引导群众从小事做起、从细节抓起,让贫困群众逐渐养成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开展系列乡村文明评选活动,2019年评选脱贫攻坚致富带头人19人、光荣脱贫户20户。三是行奖惩,促感恩奋进。建立“以奖代补、多劳多得”的脱贫正向激励机制,开发面向贫困劳动力的乡村公益性岗位3890个,实行严格考核、动态管理,树立“按劳取酬”和“不养懒汉”的鲜明导向。同时,在全县88个村全面建成“爱心超市”,引导广大群众通过勤劳、文明、奉献、感恩的实际行动获取积分,以积分换取日常用品,有效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

探索建立“党建引领”机制,推动党员干部顶在前面、干在难处。一是建强基层组织带脱贫。实行基层党建挂钩联系点制度和党建工作指导员制度,创建了1个省级、12个州级、38个县级规范化建设示范点。建立常态化教育培训学习制度,定期举办帮扶干部、村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专题培训班,7106名普通党员参加“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提升了党员干部队伍决战脱贫攻坚的能力。深入开展“顶在前面、干在难处”专项行动,不断强化组织攻坚责任,抓实干部帮扶责任,激发群众主体责任,众志成城为全县脱贫摘帽助力添彩。二是引领干部队伍干脱贫。推进基层党建引领脱贫攻坚“三个组织化”,组建“党支部+合作组织”63个,覆盖全县88个行政村、建档立卡贫困群众2200多人,在党员3人以上的11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全覆盖建立党组织。组建86支1720人的脱贫攻坚党员突击队,开展“先锋点亮微心愿”主题实践活动,集中开展攻坚活动300余次,帮助贫困户实现生产生活微心愿4500多个。探索开展村级集体经济创收奖励机制,近两年投资1750万元实施27个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稳步提升,2019年88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均达3万元以上,2020年46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10万元以上。三是发挥乡土人才作用促脱贫。深入实施人才扶贫“激活、培优、带富”项目,充分发挥3个专家基层工作站、1个传统工艺工作站、2个产业文化园区和18名“剑川名匠”、8名“剑川乡贤”、55名传统工匠作用,分领域、分片区开展培训,累计培训8000多名技能人才,成功走出了一条人才助力脱贫攻坚的新路子。

猜你喜欢

剑川攻坚机制
千年繁华后的平淡剑川弥井村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剑川娃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剑川花椒的主要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
互助:“联动”方能攻坚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