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插花艺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20-02-22陈子牛杨晓虹

昆明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花艺插花植物

陈子牛,李 睿,杨晓虹,丁 巡,张 悦*

(1.昆明学院 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云南 昆明 650214;2.昆明学院 旅游学院,云南 昆明 650214)

云南有高等植物约 17 000 多种,占全国的63%,其中有花卉植物 1 500 种以上,因此,云南被誉为“植物王国”“花卉王国”[1].而以昆明为主的高原特色花卉产业,已连续26年在鲜花种植面积、产量上位居全国第一[2].2020年5月10日,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上“世界花园”一词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3],为昆明打造“世界春城花都”“世界花园”奠定了坚实基础[3],这意味着昆明市将在建设花文化产业上重点发力,同时也对培养花艺、花文化传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

昆明某高校作为昆明市插花艺术教学和研究中心,从2019年开始承担培训昆明市花艺、花文化传播人才的任务,以及昆明市面向南亚东南亚国际技能专项培训留学生职业技能PROJECT/培训任务,先后共培训学员 1 000 余人,同时承办了第三届昆明市名匠杯职业技能大赛花艺师技能竞赛[5].此外,还开展了插花高技能人才“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活动,例如在云南白药集团、省科技厅、昆明学院经开区附属中学等均开展过相关活动.

针对“插花艺术”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参照《昆明市推进世界春城花都建设2020年工作方案》[6],探索应用型本科院校“插花艺术”课程教学改革,对于花艺、花文化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1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特点

“插花艺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该课程既是一门素质教育课,也是一门职业技能课.在本科院校属于专业方向课、专业任选课、公共选修课等.由于插花艺术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在我国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消费人群,能够满足现代人们审美和时尚的需求,目前已成为美化生活、陶冶情操、增添社会财富的“美丽产业”.

昆明市花文化历史悠久、基础坚实、底蕴深厚,鲜花已成为该市的一张独特名片.而昆明部分高校开设的“插花艺术”作为独具特色的一门课程,表现出以下特点:1)学生参与积极性高,选课人数较多;2)教学过程中实作性强.要求学生多动手、多练习;3)课程教学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撑,如购买花材、叶材、辅助材料、工具等;4)插花作品是立体作品,作品立意需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文化内涵,制作过程对每一朵花要有空间定位能力;5)掌握插花技能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知识和技能积累等;6)学习初期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存在入门难等问题.

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课程教学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且多采用讲授法、演示法,教学过程单一、呆板、机械,导致一堂课下来,学生似乎听懂了,但却印象不深刻,没有掌握插花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法,更没有真正理解插花艺术的内涵.

1.2 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授课时虽然注重插花的具体操作过程和技法展示,但学生往往会忽视技能操作背后的精髓,导致他们对插花的理解局限于表面化、抽象化、格式化,没有掌握插花艺术的内涵、实质、原则、依据、过程等.在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会简单地将插花艺术认为就是把花插在瓶子中,至于怎么插,并不注重过程,只注重结果.而他们对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知之甚少.此外,存在理论联系实际较少,缺乏实践性;缺少想象力,没有创新性;似乎一看就懂,但一做就错,多错几次就会失去兴趣等问题.因此,教学中应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该课程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植物学、花卉学等学科的知识,要扩大知识面,广开思路,丰富创作灵感.

2 教学方法改革

“插花艺术”是一门极具地方特色的课程,选课人数较多,如何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该课程的基础知识,提升其技能水平,达到学以致用,值得教师去深入思考和探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托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以及展示经典艺术插花图片、实物等,并采取提问、讨论、点评作品等形式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2.1 利用多媒体手段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培养学生的插花空间想象力以及花材的插控能力.由于插花作品是立体的空间作品,插花过程最忌讳将花材插成直线、插成平面.如何让学生理解材料之间的对空、错位、有高有低、有上有下等植物立体定位过程,以往的做法是教师演示操作,学生围拢观看.目前,由于学生人数较多,不可能近距离观看,加之很多学生缺乏生活经验,不能准确理解插花的空间定位过程.而采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够增加课堂信息量,还可把难以理解的自然形态和三维空间,直观、形象、生动、真实地展示出来.为提高教学效果,教师采用PowerPoint设计制作了基本形插花模拟装置(图1),该模拟装置具有以下功能:1)可选定花材、配叶、花器、花形等;2)花材、配叶、花色、大小、花和叶的方向可随意调整、更换;3)花形辅助线条形状、大小、长短可调,且可撤销或隐藏;4)学生插花结束后,可利用辅助工具进行打分、自我评判等.例如,在讲授三角形插花时,选择该装置的“三角形”,就能够把“三角形”插花过程,以及原理、依据、插花技法等清晰地呈现出来,教师可以一边操作,一边讲授.

利用插花模拟装置进行教学,可使抽象、难懂的插花原理及空间结构变得直观、形象.该装置还能满足花材修剪“以构图需要为目的,顺其自然为主导,层次分明,造型美观”的要求.特别是对于学生难以把握的花材空间定位,该软件进入编辑状态,素材就可以灵活拖动,素材的大小、方向、长短、角度、层次能自由调控、精准定位,形象地展现出材料的空间定位过程.例如,三角形模拟制作插花作品过程(图2),学生不仅可以选择花材、花器等素材,也可任意选择其他材料替换这些素材,还可设计不同艺术风格、表现形式及用途的花艺作品.图3和图4分别为使用该装置制作的三角形和半球形模拟制作作品.由此可见,采用该模拟装置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还降低了教学成本.

图1 基本形插花模拟装置

图2 三角形模拟制作作品过程

图3 三角形模拟制作作品

图4 半球形模拟制作作品

2.2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采取讨论式、启发式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可以加强师生之间互动交流,活跃课堂氛围.由于插花过程是最少的固定、最多的例外,最少常规、最多变化的艺术创作活动,其构图虽然灵活多样,但却不是随意制作,需遵循一定的原理和要求.而讲授这些理论时,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如何将上述规律巧妙融合到教学中,使学生产生兴趣,教师采取了与学生互动的方法,构建了插花作品制作过程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根据插花的原则、依据、要求和学生兴趣点等,经教师与学生讨论后,让学生自己制作一套插花作品的评分体系,要求该体系能够实现计算机或手机上操作,可对教学过程跟踪评价.例如,把插花基本形制作过程及要求用Excel设计为一个打分表,项目的分值可以不固定,可根据学生的学习目的不同而灵活调整.判断为“是”和“否”两项,得分由Excel表格自动累计得到总分(图5).学生通过对自己的作品打分,可了解其在插花制作过程是否达到要求及存在的不足,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

作品点评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选择经典的插花作品和学生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点评.以往的做法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气氛沉闷.现在更多的是教师引导,师生互动点评.此环节要求教师根据课前设计,准备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参加讨论,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评析作品.例如,选择同一主题或功能的作品,从作品的主题、造型、构图、色彩、功能、特色等方面进行评价,教师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分析作品,集思广益,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采取师生互动式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授课前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综合分析,针对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梳理,有意识地设计问题,提问的角度、难度、切入点都要深思熟虑.例如:以“结合客厅实际设计花艺作品”,预先要设计问题让学生熟悉客厅花艺设计的原理、依据、特色等;以“结合酒店经营理念”设计前厅花艺作品,预先要让学生清楚酒店的经营理念、文化、传统、风格等.唯有如此,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花艺设计.在互动交流中,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使学生搞清楚花艺设计的来龙去脉,如主题、功能、用途等.此外,还可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如超星、雨课堂、智慧树、微信群、qq群、钉钉等,教师预先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提前预习,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

图5 花材定位练习打分

3 转变传统教学理念

3.1 更新教学内容,培养创新意识

插花艺术作品的制作过程就是还原植物自然生长姿态的过程.简而言之,插花就是植物怎么长就怎么插.然而,植物有自己的生长发育规律,如葵花朵朵向阳开,花头围绕着太阳转;植物体内有生长点,枝叶从生长点长出,产生多姿多彩的空间变化等.此外,花像人一样是有灵性的,以花拟人,人花通灵.很多学生在插花时,由于脱离了植物的本性,导致其不知从何下手,不能插出通灵透气的艺术效果.若把植物学的知识巧妙地融入教学中,引导学生去观察大自然及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习性.这样学生在插花时,才能目标准、方向明,巧妙定位每一枝花材,创作出优秀的插花艺术作品.

3.2 融入相关学科的知识

在教学中融入一些相关学科的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教学质量.例如:通过学习植物的生活史过程,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物学特性;介绍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态学特性.这些知识对于学生掌握植物的自然属性很有意义.如:顶端优势[7]指植物主茎顶端生长快,抑制着下端邻近的侧芽生长,促使主干长得又高又直,下端生长减弱的现象;生长点特性指植物生长往往是从生长点开始从一个点或者多个点出发向外生长;叶子的镶嵌性是同一植株的许多叶,在与阳光垂直的平面上彼此交错生长,叶片互不遮光现象.这些特性都反映了植物生长的空间位置,枝条向上生长,错落有致等.因此,只有正确理解植物生长的规律,才能掌握插花艺术的精髓、灵魂;只有遵循植物生长发育的内在规律,能让插花作品充满生命的律动、自然的韵律.

4 创新教学内容

将植物生长过程中的相关自然辨证法知识融入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植物的生长过程.例如:比例与尺度指植物在自然环境中特有的空间位置,插花作品的大小(比例尺度)与环境和空间大小相匹配,插花的黄金比例为3∶5∶8[7].多样与统一告诉我们自然界的植物多种多样,无论其种类怎么多,相同环境中的植物适应环境的途径是一致的.因此,插花过程中要注意基本要素的多样和要素变化要有一致性,这样才能使插花作品整体和谐.有的植物为了适应环境争夺阳光、空间和养分或受外力作用向某一方向生长,形成或多或少的间隙,枝条间不相交就平行生长[8].而有的植物会利用平行生长的空隙和养分逆向生长,与平行生长的植物形成交叉[9].通过仔细观察,深刻理解,认真品味插花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不仅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插花艺术多姿多彩的创作源泉.

插花艺术涉及的知识面广,融入了自然学科、人文学科的相关知识,属于综合性艺术.只有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并具备一定的插花艺术造诣,才能领悟插花的真谛,丰富创作灵感.

5 结语

借助多媒体手段,特别是利用PowerPoint插花模拟装置展示插花的空间定位、基本花形的制作过程,可提高学生插花空间想象力和花材的控制能力,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其上手快,并提高动手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用插花作品制作过程评价体系,可让学生检查所学知识要领、技能技法的掌握情况和学习效果.此外,将插花艺术与其他学科相联系,文理相融,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把插花艺术教学过程中的教学难点(如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生长点、组群、重叠、并列、自由生长等)有机地贯穿在教学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

云南省提出到2022年云花要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 “千亿产业”.为促进花卉产业、花文化产业齐头并进、共同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插花艺术”作为一门素质教育课及职业技能课,必须从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实践操作等进行改革,强化技能培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为经济发展服务为导向,紧密围绕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板,并根据岗位需要,突出应用型能力培养,提高创新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

猜你喜欢

花艺插花植物
插花吟
黄永川和他的“中华花艺”
《花艺之旅》新书发布会在杭州举行
我们终究要走的都是一条平凡之路二十二due+due花艺工作室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讽刺插花欣赏
国际花艺设计师苏丽思 在大自然的无限空间中创作
植物罢工啦?
植物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