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水稻种植技术之研究

2020-02-22

河北农业 2020年1期
关键词:叶龄秧苗氮肥

石 磊

(作者单位:秦皇岛市抚宁区农业农村局)

根据相关部门公布的数据来看,全球50%以上的人口以水稻作为主要食物来源,为保证水稻的充足稳定供应,我国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水稻育种等工作,使得水稻产量稳步提升,粮食安全得到切实保障。本文以水稻种植作为出发点,系统梳理现阶段水稻种植过程中存在问题,以水稻种植要点为框架,在现有种植技术理念的引导下,深入开展水稻种植技术优化工作,有效提升水稻产量,实现水稻的绿色高效生产。

一、现阶段水稻种植存在问题

对现阶段水稻种植环节存在问题的梳理,使得相关工作人员以及种植户从整体认知层面,明确水稻种植的核心要求以及重点环节,为后续技术优化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国现阶段水稻种植过程中,每亩需要3千克左右的水稻种子,而每千克水稻种子的单价在25-45元,因此每亩水稻的种子成本75元到135元。加上生长过程中使用的肥料和农药,使得水稻的种植成本较高,经济效益较低,无形之中挫伤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水稻种植受地形、气候以及种植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种植的产量以及生产模式有着较大的差异,这些现实情况如果没有得到妥善解决,无疑会对于我国水稻种植产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二、种植技术优化方法

水稻种植技术优化涉及多个方面的内容,在种植技术优化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在明确水稻要点以及种植缺陷的基础上,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持续做好水稻种植技术优化工作。

1、控苗技术的优化

从过往水稻种植的经验来看,水稻种植环节会出现分蘖的情况,这一情况的出现,不仅浪费化肥,引发成本的增加,影响水稻的经济效益。同时对病虫害的防治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为此,在水稻优化种植的过程中,应当采取控苗优化技术,对分蘖进行处理,减少无效分蘖的数量。在整个控苗技术优化的过程中,农户可以从施肥种类、施肥时间以及施肥数量等方面进行调控,通过必要的控苗手段,不断提升水稻秧苗的生长质量,从而确保秧苗的生长速度以及抗病害能力,为后续水稻管理提供便利。

采用扩行缩株稀植技术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如今秦皇岛抚宁区主推水稻品种为茎秆高、大穗型、繁茂性好的超级水稻品种,这些新型品种的耐肥性较差,再加上很多种植户栽培条件改善、施肥量大,这就需要扩大水稻移栽行距,缩小株距,适当降低种植密度。杂交稻行距为33.3厘米、株距为13.3厘米,种植量为1.5万穴/亩。常规水稻行距为26.6厘米,株距为10-13.3厘米,种植量为2万穴/亩。该种植方法有助于减少田间荫蔽空间,加强稻田通风透光,便于田间管理,减少病虫害的威胁。

2、控肥技术的优化

水稻田控肥技术主要以氮肥的使用为例象,实现肥料使用的最优化。在实际的控肥环节,农户应当转变传统的氮肥使用方法,由于水稻在生长的前期,对于氮肥的需求量相对较少,因此可以针对性的根据水稻生长情况,进行氮肥的施入,在保证氮肥有效供应的前提下,减少成本投入,保证农户的种植效益,提升种植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以科学性和实用性原则为导向,做好肥料施加时间的掌控,避免肥料施入过早或者过晚,切实发挥控肥在水稻种植环节中的积极作用。

配合水稻整地施足基肥,施肥量为2000-3000千克/亩,并配合一定量的复合肥,这样可以保证稻田养分。在插秧后,秧苗会有一段暂时生长恢复期,此间要严格控制秧苗气温、水温、插秧深度(5厘米)。返青是指水稻生长中叶片重新变绿,有新的根系生成,此时要抓紧施肥,喷撒叶面肥促进返青,水层保持秧苗1/2-2/3,水层不得过深,否则会降低缓苗速度,出现药害、潜叶蝇。田间蘖数达到预期的80%时排水晒田,控制无效分蘖,强化根系活性、累计营养、提升抗倒伏性。晒田时间为5-7天,在拔节量达到1/3之后,要停止晒田,强化水分管理,确保稻秧正常生长。

3、控疾技术的优化

对于水稻病虫害的防治,主要从水稻自身的性状入手,例如通过必要的良种选育,增加水稻茎的宽度,缩短水稻基部节间,从而保证水稻的中上部节间长度处于合理的范围之内,从而大大提升水稻自身的抗病虫害能力,提升水稻种植效果,增加水稻亩产产量,促进水稻种植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在水稻播种时,采用统一播种、统一移栽方法,保证稻田水稻生长阶段相同,并施足底肥、适当追肥,合理配置氮磷钾肥。注意日常病虫害防治,可以设置杀虫灯,每亩设置1-2盏,同时还可以设置黄蓝板诱杀害虫。生物农药可以采用苏云杆菌、阿维菌素、春雷霉素、静冈霉素等,可以有效控制大部分常见病虫害。

4、叶龄种植技术优化

水稻叶龄种植技术,是根据水稻叶片的实际情况,对不同阶段的水稻采取相应的处理方式,实现水稻科学栽培的一种现代化种植技术手段。在实际操作环节,农户应当选择合适的水稻叶片作为观察点,以确保观察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以及有效性。由于水稻品种的差异,在实际进行叶龄种植技术优化环节,农户要根据水稻品种、茬口等实际,综合各项数据信息,将新展开的水稻叶片作为观察点,进行持续关注。做好叶龄种植技术的实时更新,结合水稻种植区域的地形、气候等特征,对种植技术进行必要的优化调整,在此基础上,结合田间诊断技术,对水稻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梳理,为后续病害防治、田间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叶龄秧苗氮肥
氮肥市场月度分析
氮肥市场月度分析
预计今年氮肥消费或将增加
DA-6对番茄秧苗生长的影响
氮肥市场月度分析
不同叶龄移栽对四倍体水稻T569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农民
浅谈水稻叶龄诊断技术应用
论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技术
不同播种量与叶龄对无盘旱育抛秧水稻产量及性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