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环易达:把农业科研精华播种在神州大地

2020-02-20常慧思侯泽萍

中关村 2020年1期
关键词:中环科技成果现代农业

常慧思 侯泽萍

她倾注心力,在充满自然趣味的农业世界里遨游,让科技为农业插上翅膀,为智慧农业添砖加瓦;她刻苦执着,对科研的追求渗透到每一个细胞;她肩负使命,巾帼不让须眉,为设施农业树立行业新标杆;她身先士卒,砥砺开拓,多年来,在设施农业、现代农业园艺上全力出击,为赶超国际和乡村振兴而不懈奋斗。有人曾这样评价她:“在农业领域,她是创新之典范,实践之楷模。”

她就是今天的主人公——党的十九大代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北京中环易达设施园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魏灵玲博士。

魏灵玲常说:做农业要敢为人先,更要切合实际,让现代农业实现可盈利可持续发展,才是一个农业人应该做的事儿。她更想以自主创新技术将中国农业在国际“造”出声势。

作为现代农业科学家创业的典型代表,魏灵玲带领着她充满朝气和力量的团队,将农业科学研究从象牙塔拓展到广袤大地,凭借“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双轮驱动战略的内核动力,脚踏实地,务求实效在全国各地建设出了“黄河三角洲国家农高区”“中粮智慧农场”等众多卓越的示范性项目,切实地“把论文写在了大地上”。

魏灵玲创办的中环易达是一家农业高科技标杆单位。其隶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公司聚焦于现代农业设施园艺领域,以产品创新研发为核心,历经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现代农业项目咨询策划规划、设计采购施工、专业运营管理全产业链闭环服务,其业务范围涵盖工厂化农业、都市农业、城市农业等多个领域。近年来中环易达已在全国参与建设了上百个农业园区,与政府、地产、院校、商业、能源、IT、军队等客户展开广泛合作,形成了多项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业园区发展模式,是服务于国内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领军企业。

“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双轮驱动

农业科技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的农业发展方向已经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转变为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科技创新步伐,尤其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让科研成果成为改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实用技术尤为重要。促进农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促进“技术研发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双轮驱动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魏灵玲这样告诉记者:“长期奋斗在农业科研第一线,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生根田间地头,看到我们引进的温室和创新技术为地方农业园区实现盈利,带动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心中满是幸福。”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农业发展更加注重质量、安全、绿色,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需求也更为迫切。

如何让更多人共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带来的福利?这是全体农业人共同想解决的难题,也是魏灵玲博士自2002年创办中环易达公司伊始就一直坚持和努力秉持“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企业双轮驱动战略发展的初衷。

魏灵玲谈及对现代农业及科技成果转化的想法:“总结概括来说就是产学研融合,集成创新、群策群力一起耕新未来农业!”。她认为首先要让农业科研力量形成合力,合作共赢,重视科研人员的成果转化,将科研成果与农业项目的可操作性、可落地性紧密结合;其次就是要搭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在平台中,除了科研机构和企业,还应有能够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支撑服务的金融、法律、媒体、第三方技术转移组织等机构,还要加强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加强国际与国内的沟通联系,深入挖掘与梳理围绕农业的各类需求,通过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国内外多方结合,建立一个覆盖国际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联动交易网络。

谈到她热爱的设施园艺时,魏灵玲兴致盎然。她告诉记者:“集成创新需要多学科、跨领域的不同专家、企业家、学者一起做这个事情。就在10月份,由我们中环易达牵头举办的中关村论坛首届未来农业论坛非常成功,在论坛上我们正式启动了国际设施园艺创新联盟,计划以我们中国农科院创新园为核心,实现创新、创业和创造的‘三创一体,打造开放的共享平台。帮助加盟到创新园的合作伙伴提升品牌,达成更多农业合作,面向更大的市场,合作共赢。使我们的客户在我们搭建的平台上遇到一流的农业专家,在这里找到一站式农业解决方案,架起供应商和客户的桥梁,把科学家的科研成果进行展示,这是非常让人振奋和期待的一件事。期待未来农业打通开放合作渠道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农业新生态。”

魏灵玲博士在谈话后给记者分享了她特别喜欢的一句话“Grow future together with love!”是啊,真正的复兴,是所有奋斗汇聚升华的过程;真正的文明,是所有人种植幸福的结果。看到魏灵玲的科研创业经历,让人不禁想起来这样一句话,“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这个时代也正是由以魏灵玲为代表的奋斗者、实干家们开创出来的好时代。

魏灵玲既是国内现代农业设施园艺领域的科学家,也是科学家创业的典型代表。她热爱科学,倾心农业,长期奋斗在农业科技第一线。她掌舵的中环易达,厚植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科研沃土,企业之所以发展这么快,离不开产学研深度融合与技术创新。

中环易达完成了“华润小径湾社群农场”、“华润城屋顶农场”、农业+教育模式典范“北京166中学自然学校”等城市农业的经典案例,成为了新时代“现代农业+跨界创新模式”的探索者和引领者。

智慧农业和“农业+”走进现实

发展未来农业,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发展智慧农业是重要抓手。从现实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劲驱动力。

在魏灵玲博士的介绍中,记者对智慧农业走进现实应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智慧农业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依托部署在农业生产现场的各种传感设施和无线通信网络进行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分析、专家在线指导,从而实现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

魏灵玲说:“智慧农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改造提升整个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渗透、融合发展,提升了农业竞争力,拓展了农业发展空间。智慧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对提高我省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据记者了解,北京中环易达设施园艺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农业农村部重点培育的产学研融合及科技成果转化标杆单位,也顺应和把握了智慧农业发展趋势,积极探索“互联网+”现代农业新模式,推动农业技术创新,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智慧农业。

以中环易达“Agrilink 智慧农业综合管理平台”为例,作为中环易达多年的园区运营实践成果,Agrilink 是中环易达自主研发的现代农业园区综合管理平台。充分采用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高新技术,实現了温室、植物工场、食用菌工厂等设施园艺生产场景的综合管理,涵盖环境监控、水肥控制、能源优化、劳动力管理、产销流通跟踪等环节。可以说是现代农业园区生产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必备系统,具有“植物生长模型研究”“拟订边缘计算策略”“标准硬件接口实现异构数据纳入”等技术亮点。

中环易达“Agrilink 智慧农业综合管理平台”,借助一个“云端大数据分析中心”和四个“作物生长模型监控”“生产运营管理”“物联网控制”“全产业链溯源”系统,就可完成用户提出的各项任务,颇具“未来农业”之感!

除此之外,“农业+”的应用场景也愈加广泛。“农业+社区”领域颇为惹眼,深圳华润小径湾耕雨社群农场项目即是其中典范。该项目田园创意浓厚,融体验、娱教、休闲于一体,给城市带来了更多改变,参观者常常流连忘返。另一个典型的“农业+教育”案例,便是“北京166中学自然学校”,该中学旧称“贝满女中”或“北京女十二中”,培养了谢冰心、李德全、孙维世等诸多才女。中环易达抓住契机,使自然进学校,并播种农业科学种子,策划建成了“楼顶温室自然学校”。“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项目实验学校”和“北京市科技教育示范学校”,俨然成为了166中学的新标识。

对城市观光农业,人们有着更多的憧憬,其意涵不是农业,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类喜欢绿色、喜欢自由、喜欢新鲜空气和安全食品的人,向往这种放松的生活:在城市的各个空间和各种应用场景——屋顶、厨房、地下室、办公室、写字楼,可以将更多植物树式栽培,种在大众身边。

“集成、创新、共享、生态”是农业未来

“未来农业”既是中国农业科学的奋斗方向,又是当下的科研目标,也定然是中环易达未来遵行的奋进路线图。简而言之,就是要把农业现代化落到实处,其肯綮是技术创新。“失去了现在也就没有未来”,魏灵玲对“未来农业”有着深刻的认知。

首先,要以实现粮食单产水平提升为重点。以玉米种植为例,国内单产水平远低于美国,世界排名在40位之后。这和农业大国的盛名有所差距,技术上的创新潜力远未发挥。因此,重点研究“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新型基因技术的运用就成为急需掌握的“撒手锏”。中国曾经一平方米的番茄年产量不到10公斤,现在年产量可达40至70公斤,而荷兰人能实现每平米年产80至120公斤,可见赶超潜力巨大。

其次,园艺科学要在营养健康上实现新突破,也牵涉到全面开展全基因组选择品种优育的难题。

第三,农产品质量要以消费者放心为突破口,重点研究加工营养品质的稳态化和功能成分的开发技术,实现食品生产智能化和营养食品安全化。与此关联的是,植保科学领域应尽快突破农药替代技术。尤其在植保领域需要重点关注“超低碳蛾”,这种昆虫繁殖极快且食量巨大,有可能吃掉粮食产量的三分之一。让人稍感安慰的是,今年国内对此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第四,“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思维,面临着认知的更新与技术的升华。农业机器人、农业航空智能作业,以及“天空地”一体化监控体系,虽然取得了技术装备的突破,但从深度和广度看还远未到位。

最后,要高度重视农业信息与经济科学。逐步实现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尽快缩小城乡数字鸿沟,重点突破农业大数据处理与云计算技术,分析新形势下粮食及食物安全态势,精准提出应对之策。

熟悉魏灵玲的人都说,她最想做的事就是“钻技术、磨产品、搭平台、带团队”。魏灵玲的愿望是:中环易达应该搭建自己的技术支撑体系和技术标准,这是核心。此外还要优化资源配置,吸引更多优秀团队从事农业科技的创新转化。

实现目标的唯一途径就是——让“产学研”继续深入融合,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抓住机遇,积极升级改造。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十年,中环易达将着力打造一个国际开放的创新平台。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集成、创新、共享、生态,魏灵玲和她的团队翘首企盼有志有识者一起耕新农业,智造未来。

猜你喜欢

中环科技成果现代农业
陕西中环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thé ATRE茶聚场北京王府中环店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
山西太原南中环立体化改造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