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成品油定价方法研究进展

2020-02-19左志恒

云南化工 2020年8期
关键词:原油价格成品油定价

左志恒

(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华南分公司,广东 广州 510620)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能源需求增速放缓,我国开始对能源产业体制进行变革。石油作为国家经济能源的命脉,其价格波动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1,2]。《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我国油气市场改革应以市场化改革为主线,从企业、市场、政府监管三维角度出发,提升油气生产效率,保障我国油气产业链的国际竞争优势。随着2016年 《石油价格管理办法》的颁发,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也进一步趋于完善,但离市场化定价还有一定的距离,且成品油市场的供需矛盾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本文总结了全球三种典型成品油定价模式的特点,分析了成品油价格的影响因素,梳理国外成品油定价方法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基本国情总结了现有的成品油定价改革措施和改革趋势,以期为我国今后的成品油定价提供改革思路。

1 国内外成品油定价机制

目前,全球成品油定价机制主要包括三种典型模式:1)政府完全定价模式;2)政府和市场共同定价模式即政府指导定价模式;3)市场化定价模式。

1.1 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1998年之前,我国成品油价格完全由政府制定,且一次调整后,长期不变。但是随着成品油在国民消费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国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完善,主要分为三个阶段[3]:与市场接轨阶段(1998年~2003年)、油价宏观调控阶段 (2003年~2009年)和不断完善阶段 (2009年至今)。目前,政府在成品油定价方面处于主体地位。

然而,政府指导下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4-8]:一是油价滞后不能完全反映市场变化。国际油价连续10个工作日出现浮动时,我国会考虑对国内成品油价格进行调整。这种调价机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企业在提前了解国外原油价格变动的情况下会大量囤积或出售成品油,从而导致出现 “油荒”或者 “供大于求”的现象。二是国际原油市场的价格并不能完全反映我国的市场情况,误导企业生产和销售。三是原油价格和成品油价格不对称,影响成品油的正常生产和销售。原油价格完全依据国际市场原油价格进行波动,而成品油价格则稳定在一定的区间内,即会出现原油价格一路飙升或一降再降,而成品油价格保持不动的情况,造成企业的原油进价和成品油的销价不匹配。四是透明公开化的定价机制会刺激企业投机,扰乱市场秩序。因此,2016年,国家发改委颁布 《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成品油定价机制。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相比此前有以下变化:一是设置了成品油价格的调控下限,防止油价过低给企业和国民经济带来损害;二是当国际原油价格低于40美元/桶调控下限时,未调金额全部纳入风险准备金,设立专项账户,经国家批准后可用于节能减排,提升油品质量和保障石油供应安全等方面;三是放开LPG出厂价格,由供需双方协商决定,进一步保障了市场发展的稳定;四是简化了成品油调价操作方式,国家发改委不再印发成品油调价文件,改为以信息稿形式发布调价信息。

成品油价格机制改革最重要的前提是培育市场主体和市场竞争条件。有足够的市场主体,才能产生合理的竞争价格。2018年2月1日,由中国石化主办,中国石油化工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中国国际石油化工联合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承办的石油蓝皮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共同发布《石油蓝皮书:中国石油产业发展报告 (2018)》。从供给侧角度来看,2017年以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三大集团的成品油市场份额占比由2007年的83%下降到66%,其他国企占比约为10%,民营炼厂占比由2007年的11%提高到24%,成品油市场供应主体多元竞争格局业已形成。需求侧也有所改善,柴油消费需求回暖,煤油需求稳步上升,表观消费达3.2亿吨,同比增长2.8%,这意味着我国的成品油市场主体和市场竞争条件趋于完善,为市场化定价打下基础。

1.2 国外成品油定价机制

由于市场化定价能够反映国内真实的市场供需关系,有利于形成有效的竞争体系,因此国外多采用市场化定价模式[9-15]。美国成品油零售终端价格由原油成本、精炼成本、公司品牌附加值、物流仓储和运输成本共同决定,同时销售合同的数量、地区成品油市场的竞争程度以及相关的季节因素等也都是各公司在确定批零价格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成品油零售终端价格中原油成本占比69%,精炼成本和利润占比16%,分销成本和利润占比5%,税收占比10%。日本成品油价格主要由原油成本、炼制成本和政府税收组成。由于日本石油资源匮乏,对石油依赖程度较高,因此,为了避免成品油价格波动频繁对国民经济造成冲击,政府对成品油的税收较高。英国成品油零售终端价格包括原油成本和运费、炼厂加工费和利润,以及政府税收、批发环节成本、运费和利润、零售环节成本、运费和利润等。每个加油站在制定价格时,还要考虑加油站的地理位置、竞争对手价格等因素,在基本价格基础上加以适当调整来确定油品零售价格。同时,英国设立国际石油期货交易所来监督成品油市场价格,保证市场竞争环境的公平性。德国成品油零售终端价格由鹿特丹有机化工产品每日报价、公司经营成本和利润,以及政府税收来制定,各大炼油公司、加油站在了解各石油公司和所在地区竞争对手的价格基础上,可随时按国际行情自行调整,有针对性地合理定价。韩国成品油零售终端价格主要包括原油成本、炼制成本和政府税收,由石油联盟和各个产油企业、炼厂企业联合制定,其中石油联盟负责指导和监督。

富油国一般采取完全由政府定价的模式[16],如沙特和委内瑞拉等,政府通过高额的补贴实行低油价政策。虽然这种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国际油价波动给国民经济造成的冲击,但也有不良影响[17,18],如高额的政府补贴会导致油品的过渡消耗,降低能源利用效率,增加对石油产品的依赖从而妨碍清洁能源的推广等。因此,政府开始采取更灵活的定价方式来稳定市场,如政府规定石油销售公司可以无补贴的价格将成品油出售给大部分消费者,而通过公共分配系统分配的煤油和卖给家庭消费者的液化石油气仍然实行高额补贴政策。

2 成品油价格影响因素

探究成品油价格的波动特征以及影响因素,对制定合理的定价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由于成品油定价机制、市场主体发展状况以及油品来源的差异,导致成品油价格的波动因素也不尽相同。但一般而言,成品油价格主要受国际原油价格,国家政策,企业生产成本和替代能源发展水平的影响。

2.1 国际原油价格

原油价格和成品油价格之间具有较大的关联性[19,20],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原油和成品油价格有两种信息传递机制。首先,原油价格的上涨使炼油企业原油采购价格上涨,从而导致成品油价格上涨;其次,如果成品油价格上涨,炼油企业将会生产更多的成品油,原油的需求将会增加,原油价格也会随之上涨。Frank等[19]采用多元约翰森测试法对原油和成品油价格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分析;Silva[21]运用自回归分布时滞 (ARDL)模型证明了国际原油价格与成品油价格之间的对称性。

2.2 国家政策

通过对欧美[22-23],北非[24]国家的成品油市场研究,很多学者证明了国家政策与成品油价格之间联系紧密。Al-Habil[25]通过对尼日利亚的石油市场分布进行分析,发现国家采取放开市场准入门槛的措施能够大幅度降低运营成本和产品价格,从而为整个石油行业和国家带来利益;Bhattacharyya[26]采用对数线性模型对中东和北非国家成品油需求进行计量分析,得出国家政策补贴是影响国内成品油需求的关键因素的结论。

同时,税收是导致国内外成品油价格差异较大的主要因素[27],国家通过税收来调节成品油市场的供需平衡[28-29]既可以避免企业过度生产和销售,又可以引导国民合理消费不可再生能源。同时,国家也会利用税收杠杆作用等方式来鼓励其他新能源、公共交通事业和农林业的发展。

2.3 企业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是市场经济中商品价格形成的基础与底线,是商品价格的主要构成。企业生产成本是包括石油炼制成本、仓储成本、运输成本、税费缴纳成本等多方面的综合成本。企业自身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决定着成品油的生产成本,继而影响成品油终端的销售价格[30]。

2.4 替代能源发展水平

近年来,各国均在朝着低碳、环保的天然气、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替代能源的方向前进。天然气以其优质、高效、清洁、易于储存和运输等优势成为全球第三大能源,占全球能源消费量的24.1%[31];而核能应用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其取代石油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从石油与其他能源之间的市场竞争情况来看,这些替代能源无疑会对成品油市场价格造成较大的影响。

3 成品油市场分析

成品油市场由生产商、运输商、贮存商、销售商、终端用户等多个主体构成,不同主体追求的利益也不同。根据不同国家的成品油市场机制,可以对成品油市场中的多个主体进行建模,分析成品油价格对不同市场主体利益的影响。

许多学者基于博弈论的思想对成品油市场的竞争策略进行分析。Griffin[32]结合1983-1990年国际原油实际波动数据分析了OPEC和沙特采取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博弈论,并表明原油价格可通过博弈论进行短期预测。吴海泉[33]结合伯川德模型建立了中国成品油市场的双寡头垄断模型,得出价格竞争策略并不能维持市场的稳定发展,应从降低企业成本出发,扩大博弈均衡的稳定区域,实现双方互利共赢。Romualdas[34]基于寡头博弈市场,采用囚徒困境模型描述离散策略,而古诺模型,伯川德模型和斯坦科尔伯格模型用来描述混合策略,并分析了不同模型的优缺点和实际应用条件。不同国家成品油市场的主体有所不同,政府指导定价模式下的市场主体包括政府、生产商、运营商、销售商和终端用户,而市场定价模式下的市场主体为生产商、运营商、销售商和终端用户,可基于博弈论的思想根据不同主体的利益诉求进行建模,以实现各方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维护成品油市场的稳定发展。

也有部分学者对成品油市场进行政策分析。Anson[35]以苏格兰为例,采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CGE)模型,分析了成品油利用效率对成品油供给侧的影响。Rajagopal[36]建立了全球液体燃料模型,并采用蒙特卡洛法分析了生物燃料政策对碳排放和石油消费市场的影响。Cohen[37]研究了各国政策的差异对进口商、供应商和运输商的影响并进行了风险分析。

4 国内外成品油定价方法研究

4.1 国内成品油定价方法研究

目前,国内外很多学者针对如何完善成品油定价做了研究,国内学者大多倾向于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分析我国目前定价机制存在的问题。李春发等[38]通过建立VAR模型分析得出我国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相接轨却不能反映我国市场的供求关系的结论。冉凯[39]以一段时期内我国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分段多元回归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求解,结果表明缩短调价周期和降低幅度红线可以减少企业投机现象。李永波[40]分别针对我国三地定价下的定价机制和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建立古诺模型,认为市场达到均衡的必要条件是在管制原油进口的基础上,以公平准入的原则放开成品油的进口和生产。陈锟[41]进一步论证了放开原油进口权和成品油出口权能够缓解我国成品油市场的供需矛盾。李治国[42]通过建立古诺模型分析了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和市场平衡之间的关联,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了成品油市场均衡评价体系,得出以下结论:我国设置成品油价格上下限有利于促进市场均衡化,且应建立合理的市场竞争体制,进一步推进成品油市场完全市场化定价,从而保障成品油市场的稳定发展。徐行[43]提出了提高成品油率、降低成品油市场准入门槛、增强国际石油议价权和增加石油战略储备等措施来规避成品油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Sun[44]进一步研究了政府政策对于油品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政策只能在短期内影响油品的价格,而区域的经济水平则是长期影响油品价格的重要因素。林卫卫[45]从国际视角出发,认为影响成品油价格的主要因素包括企业生产成本、市场供求关系、替代能源发展情况以及垄断因素等,应从健全国内制度环境、加快引进成品油市场竞争机制、发展期货市场和建立石油储备体系等角度出发建立风险规避措施。Lin[46]建立了需求系统模型,并根据模型求解结果提出成品油定价的指导建议:一是更改根据国际原油价格来制定国内成品油价格的模式;二是缩短价格调整周期;三是缩短价格调整范围,四是更改政府调价的模式,由企业调价,政府监督。

总的来说,我国成品油价格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应从多方面角度出发,采取关键措施来进一步完善成品油定价机制,主要包括:

1)降低调价频率,减少调价幅度,使调价机制更加灵活透明;2)降低调价间隔的时间,避免企业投机,从而正确反映我国市场的供求关系;3)实行差别税率,发挥成品油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公共交通的发展,向环保、低碳、低硫的方向前进;4)培育市场主体和市场竞争条件,加快引进成品油市场竞争机制;5)发展期货市场,建立石油储备体系来规避风险。

4.2 国外成品油定价方法研究

国外多采用市场化定价模式,成品油的价格主要受国际原油价格的影响,因此,很多学者针对国际原油和国内成品油价格之间的联系开展研究。Manojit[47]以印度为实例,通过应用非线性自回归分布滞后 (Nonlinear Autoregressive Distributed Lag,NARDL)和增长型分层自组织映射 (Growing Hicrarchical Self Organizing Maps,GHSOM)方法对国际原油价格和国内成品油价格的不对称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化定价的模式具有强烈的不对称性,而政府指导下的成品油定价模式则不存在这种不对称性。Zhang[48]则认为原油和成品油价格在长期内都显示出对称性,呈非线性相关,且这种非线性相关性在长期内比短期内更明显,所谓的 “不对称性”是由于异常值或金融危机引起的。Apergis[49]基于NARDL模型,以美国,英国,西班牙,意大利和希腊2009年1月至2016年7月的油品价格为实例研究了原油价格和汽油价格的不对称性,结果表明,意大利市场存在短期的不对称,西班牙市场则存在短期和长期的不对称的迹象,希腊,英国,美国则呈现出对称性。国际原油价格和国内成品油价格的关系与研究方法、使用模型、数据的来源以及国家成品油零售市场的结构 (寡头垄断行为,生产滞后和市场竞争条件)均有关。

部分学者针对如何确定成品油价格开展相关研究。Lenkova[50]提出通过收集区域消费者福利水平、消费者对石油价格变化的敏感度以及企业的竞争水平等信息来共同确定成品油在该区域的零售价格。该种方法成本低,但是劳动强度较大。Fernandes等[51]人基于双因子模型和多变量框架利用多元状态空间模型开发出模拟器,且已得到应用,实例证明该模拟器能够产生原油和成品油的现货价格,且可以从灵活的预测函数中获得模拟值,来预测原油和成品油的长期价格趋势和平均值。

5 结语

结合国内外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差异,对成品油定价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阐述。通过分析我国成品油市场现状,考虑我国成品油市场的供需关系,竞争主体和消费需求,在对成品油价格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建模模拟市场并进行反馈,最终实现成品油的合理定价。

市场分析是制定成品油价格的基础。可基于博弈论的思想对市场多主体进行建模,分析各个市场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并深入研究成品油价格对各主体利益的影响,一方面可实现市场各个主体利益合理化,另一方面通过宏观政策调控缓解我国成品油市场的供需矛盾,实现成品油市场的均衡配置。最后通过总结国内外学者对成品油定价方法的研究成果,可为我国未来成品油定价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指导建议。

猜你喜欢

原油价格成品油定价
30万元的MPV搅局者来了!传祺M8宗师系列为什么定价贵?
国际农产品价格呈普遍上涨态势 原油价格突破每桶90美元
成品油管道运行优化的研究进展
利用Fabozzi定价模型对房地产金融衍生品定价的实证分析
石油成品油销售业务发展的一些思考
基于分层Copula的CDS定价研究
原油价格降到何处是终点?
图表
成品油市场回顾与展望
自主定价基本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