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水产微生物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探索

2020-02-18熊俐灵

养殖与饲料 2020年6期
关键词:水产思政养殖

宋 霖 熊俐灵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泰州225300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1]。以专业知识技能为载体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比纯粹思政课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可最大限度发挥课堂教学育人主渠道功能,与思想政治课程形成育人合力,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与拓展,也是专业课教学实现内涵式提升的重要举措[2]。

水产微生物课程是根据水产养殖岗位对技能型人才在微生物控制方面的能力要求提出来的,旨在培养学生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在病源微生物检测鉴定与控制和水体微生态调控方面的操作能力。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养殖产量占全球总产量近7 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提供了1/3 的优质动物蛋白。但是,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密度的增加,水环境和土壤环境等的消耗越来越大,再加上养殖过程中各类化学药物的使用,使得养殖水环境持续恶化,病害频繁,水产品质量安全形势堪忧。普及健康科学养殖的理念在水产品安全、渔业高效绿色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在水产微生物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对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环保意识、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以及社会责任感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如何在水产微生物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达到专业课程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合理融合和渗透,进行了初步实践和探讨。

1 水产微生物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设计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3],水产微生物作为高职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要深入挖掘水产微生物课程中的思政素材与专业知识的自然融合点,立足高职学生,将无形的价值观教育与有形的专业知识有机融合[4],在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同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

1.1 水产微生物理论课的思政融合点

在绪论中,可以结合微生物学发展史前期我国医圣张仲景、名医华佗治病救人中体现的微生物学思想,中国的微生物学家汤飞凡、戴芳澜、樊庆笙等追求真理的艰辛历程,我国水产微生物领域的发展轨迹,尤其是最早开展鱼类免疫研究的王德铭的感人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和教育学生每一项科学研究和新的发现,都饱含着科学家们辛勤的汗水和孜孜不倦的追求,启发学生学习他们不畏艰辛、勇于探索、献身科学的精神[5],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热情,同时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我国水产微生物方面已取得长足进步,水产养殖领域开展的各项工作正如火如荼、方兴未艾,激发学生对水产行业的热爱,培养学生作为水产人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在鱼类免疫和微生物饲料章节,可以结合多起疫苗负面事件、饲料添加剂造假现象,教育学生在生产岗位决不可随意变更生产工艺参数、生产制造伪劣产品、危害行业及社会,将诚信、敬业、法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植于学生思想深处,培养学生崇高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极强的责任心,做遵纪守法的公民。

在水生微生态和水产动物病原微生物章节,要让学生意识到水体环境的污染会直接导致水产动物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水产养殖经济效益,要向学生灌输科学的养殖水质管理理念,为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此外,由于益生菌可以改善水产动物生存的水环境,平衡体内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增强水产动物对病原菌的抵抗能力,提高养殖成功率,越来越多的益生菌被开发并投入使用,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合理地选择益生菌种类、剂型以及使用方法失当引发的不良效应也越来越多,如水剂通常为活性菌,可直接使用,但不能长时间保存,即便是在保质期内,也有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如保存环境、运输过程操作不当等)而使活菌含量减少,影响使用效果,另外如果是大水面养殖的话,这类菌的使用量非常大,会影响到生产成本。粉剂型菌是灭活菌,在使用前需经过激活和扩培,这类型的菌因整体价格相对较低,且菌的纯度较高,适合有经验技术的养殖户于大水面用。在益生菌的规范使用管理方面引导学生从养殖户角度出发,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够更好地提高水产养殖技术服务水平,从而为健康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1.2 水产微生物实验课的思政融合点

水产微生物实验课根据水产养殖实际工作岗位上应具备的相关技能,将零散的实验整合优化为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工作任务的设置强调了操作的衔接性、连贯性和整体性,使学生在了解掌握整个工作流程的同时,清楚地认识到每个操作细节的严谨与否均会影响到后续环节是否能进行,甚至是整个工作任务的成功与否,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实验课前,可结合人类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传染病引出病原微生物致病的条件和途径,教导学生实验操作中分离微生物时,无论从科学实验严谨性角度还是从保障自身身体健康安全的角度,都必须有严格的无菌观念,遵守微生物实验室安全规范,这也是对学生进一步的生命教育。此外,实验开始前对涉及的关键实验操作应当详尽讲解,一方面引导学生克服接触新事物的障碍,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够清楚地意识到危险与操作规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此外,应告知学生有需求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时,必须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上岗资格证书,可强化学生的执业资质意识。

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及时、如实作好原始记录并妥善保存,根据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书,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严谨求实又不断进取的科学作风。

实验课后,要求学生按照规范要求处理实验动物尸体;对使用的剩余试剂以及产生的废液和固体废弃物不能随意排放和丢弃,应当进行分类收集,根据废弃试剂性质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方法,回收再利用或是无害化处理,尽量减少或避免对环境的污染;对做过实验的菌株不随意丢弃,必须经过灭菌处理,将环保意识贯穿到以后的工作岗位中。

2 将思政元素融入水产微生物课程教学中的方法

2.1 提升高职院校教师课程思政水平

在专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对任课教师的政治理论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专业课教师一方面需要主动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方针政策,积极参加党支部政治学习以及思想政治理论的线上或线下培训,不断提高自身政治思想水平;另一方面应与学校其他教师尤其是思政教师强化沟通联系,做到交叉备课,拓宽学科视野,创新教学模式,对践行课程思政过程中的经验和出现的问题交流沟通,取长补短[6];最后,践行课程思政,专业课教师自身应该具备渊博的科学知识,严谨治学的态度和高尚的品德,为学生做出良好示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根本上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同向同行效应[7]。

2.2 引入多种教学模式

水产微生物的课程思政教学针对各个章节的具体内容,除了采用传统的多媒体教学、PBL 教学等方式外,相关的微课、慕课等教学手段也被引入进来,构建以专业为本位交融思政元素的互动性、探究性课堂。例如,围绕水产养殖常用益生菌在水质调节方面的作用,水产动物常见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等水产微生物热点问题,要求学生分组分工,合作交流,给出报告或方案,在课堂或线上学习平台畅所欲言,分享探究成果,教师及时针对相应内容对学生作出正确的思政及专业知识引导和反馈,这样一方面使得学生对专业知识有了系统而深刻的掌握,无形中提高了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和信心,另一方面激发了创新思维和团结协作的意识,也为今后在水产工作岗位服务培养了优良的职业操守和素养。

除课堂教学外,还可带领学生参观企业一线,实地感受工作项目操作流程,听企业专家讲解生产案例和经验,介绍微生物之于水产行业的发展动态和前景,从而唤起学生对待微生物应用于水产的使命感;鼓励学生参加诸如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科技创新大赛、水产技能大赛等的比赛,同时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准备宣传资料,到养殖一线为养殖户普及讲解水产微生物相关技术知识,学以致用,增进自身的社会文化与价值认同,帮助学生树立良好职业行为规范,为技术服务水平的提升搭建良好平台。

2.3 严格课程思政考核评价

对水产微生物课程思政的考核评价,不仅要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考核学生的思政学习效果,对思政学习的考核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小组学习任务配合度、参与度,另外还需将水产微生物课程中引入的思政要点作为学生学习的考核内容进行测试,如通过客观题考核学生对相关管理规定的掌握情况,也可通过主观题考核,如微生物产品在水产养殖中使用及安全的处理办法方面,通过现实案例考核,提高学生的岗位代入感和社会责任感。

3 结 语

水产微生物对于水产养殖环境改善,提高水产动物的产量和质量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通过深挖水产微生物课程内容的思政元素,将其与专业知识内容相互融通,并以合适的教学模式呈现给学生,能有效地传授知识,还能让理性的科学课程增添人文魅力,使学生感受到自身肩负的使命,化被动为主动,以更热情的态度对待所学专业和行业,培养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以及社会责任感。但水产微生物的课程思政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仍然需要不断地探索、实践与总结,从而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养、高技能型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水产思政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加油!水产人!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大咖点评:2020年水产动保谁主沉浮?
读懂“水产人十二时辰”,你就懂了水产人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