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上海市某后滩公园项目看城市滨水空间景观改造模式

2020-02-18谢茹冰上海理工大学上海200093

建筑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滨水公园景观

谢茹冰(上海理工大学,上海 200093)

1 背 景

人类择水而居,水几乎是城市中最重要的可持续发展基础。滨水空间,因其环境优势成了推动城镇早期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尤其是到了工业时代,由于人类活动持续产生影响,处于优势地位的人工水岸由于航运、工厂的发展需求,逐渐取代了自然水岸。但是,到了 20 世纪下半叶,社会产业结构发生改变,世界各地的工业中心和交通枢纽都逐渐被其他方式取代, 这些人工水岸空间由于环境污染和工业废弃物的存在使其丧失了亲和力,成为城市废弃的角落。

滨水空间在提升居住环境、传承历史风貌、彰显地域特色上有很大的开发价值,是难得的优势资源。随着人口的增加,许多西方城市的滨水空间逐渐回归公众视野,这些城市通过一系列举措,使城市水岸重现活力。我国由于人口基数大,虽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但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产生的工程化驳岸增加,导致了不同程度的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植被退化、生境毁坏等问题。可见,在复兴城市滨水空间的大背景下,水环境建设将会成为我国未来城市发展的关键问题。

我国现阶段对滨水区改造更新的活动暴露出了一些不足和遗憾。对于这一现象,主要问题在于,不同的城市与水的关系不完全相同,千篇一律的城市发展模式无法满足各地对滨水空间的需求。而认识不到各滨水区的特殊性,我们就无法很好地组织规划各个要素和空间结构,不能充分发挥滨水空间应有的潜力[1],进而无法使城市水岸的唯一性彰显,也满足不了居民的日常活动。

2 基于滨水景观建设的案例

2.1 项目概况

某后滩公园占地 0.18 km2,原场地为钢铁厂和后滩船舶修理厂,2007 年由北京大学教授俞孔坚领衔的“土人设计”团队进行设计,其设计理念包含:黄浦江滩的回归,农业文明的回味,工业文明的记忆和后工业生态文明的展望。最终在垃圾遍地、污染严重的原工业用地上,建成了具有水体净化、雨洪调蓄、生物生产、生物多样性保育和审美启智等综合生态服务功能的城市公园[2]。其设计成果也荣获 2010 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Landscape Architects,ASLA)通用设计杰出奖。

2.2 对于城市记忆的设计

曾经,这里的人们沿江而居、依江而生,在此捕鱼、洗衣、灌溉田地,当时这里富饶而繁荣。工业化以来,滚滚浓烟从一排排烟囱中冒出,显示着现代化工业发展的热闹景象。设计师为了保留这座城市的独特记忆,还原生态系统,挑选的植被都是当地常见的乡土物种,还原了城市肌理,让其可识别性从人与水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一角度开始展现,让现代人重新亲近江水,领略“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生”的自然美。

一条由钢板折叠而成的锈色景观道也是这里的特色,两个时代的记忆在这里融合、碰撞,唤起无数沧桑回忆。设计师不仅在这里营造出都市田园之景,还对场地遗留的原始工业厂房进行保留、改造,利用其工业特征使其形成独特风格,成为现在的娱乐、休闲之所。原始临江码头也被保留,现在成了优质观景平台。

2.3 对于生态保护的设计

对水的处理和利用是后滩公园的设计核心。在公园里,沉淀池、叠瀑墙、梯田和不同深度、不同群落的湿地净化区等都用来处理来自黄浦江的劣质 Ⅴ 类水,通过利用长达 1 km 的自然与人工干预的净水带,将其转化为 Ⅲ 类净水,日净化量 2 400 m³。这些水不仅能满足公园自身景观水体需求,还能用作世博公园与后滩公园的绿化灌溉及道路冲洗等。该设计通过为野生动植物提供繁衍生息的场所,让这里的生态尽可能模拟自然生物链。为儿童提供观察自然场所的同时,还能减少后期对公园的维护精力。由于植物的多样性和大片开阔的水域,公园还对场地微气候调节产生了正面影响。据研究,空气负氧离子含量较以往有所增加;园内大气温度普遍比以往降低 1 K,说明公园在调节气候,降温增湿,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公园绿地景观还具有明显的防风作用[3]。

2.4 对以人为本理念的贯彻

在城市景观中,游人与居民所获得的游玩体验是场地设计的最终价值所在。后滩公园位于黄浦江滨,受到防洪标准的制约,但来到场地的游人往往不会见到通常意义上的防汛墙。这是由于运用了分层建堤的手法,使其功能性隐藏于景观之下。防洪系统分为两年一遇的土坡式防洪堤和千年一遇的台地式防洪堤,在其中间区域形成了黄浦江和陆地之间的缓冲区。该缓冲区不仅可以作为突发洪水时的城市滞洪地,还被打造成丰富的溪谷景观。最高层空间为外侧的抬高公路路面,从场地入口处可以纵览湿地公园全貌。沿江架设的木栈道是真正亲近江面的区域,这里的设计灵活运用了外部空间的压抑与开敞之感。由于外侧层层芦苇荡遮挡,游人走近岸边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这种对空间尺度与游人心理的把握是滨水空间设计的巧妙之处。

3 项目回顾与思考

该项目的成功不仅仅是设计师的功劳,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之机遇与政府的大力推动也同样重要。最初被设想为具有城市乃至国家时代发展性的项目,后来演化成回归乡土和具有旧时代工业气息的滨水空间。该公园建立了一个可推广的生态净水系统,为解决城市水资源污染提供了一个生态友好型的样板。低维护度的自然生境设计,通过充分发挥土地作为城市根基的能力,使该公园生动地阐述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理念。

这其中包含的是设计师主动营建的巧妙构思,组织者对未来的美好设想和使用者对滨水空间的积极态度。对于设计师而言,亲水空间的营造不但要体现主观设计思维,还要在策略上具有远见性。如果不因地制宜,不考虑到人的生活习性与喜好,所呈现的形式感与空间特性会因为缺乏生活气息、不满足使用者对空间的需要、无法解决生活上琐碎细节与社会矛盾而失去价值,让水岸再次沦为城市的边缘地带。

4 结 语

如今的城市在滨水空间营造方面,除了一些亟须改变区域被重点规划外,大部分的渠化河道由于受到场地制约,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可能仍将保持现状。对于受过专业训练的设计者而言,除了设计的作品能满足大众的预想与基本部署策略,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态度,替人们把潜在的问题与需求挖掘出来,做真正惠民的工程。

滨水空间的设计虽然在通常意义上被归纳为 26 个解决方案,好的滨水空间要满足使用者与空间共同的成长性,需要通过排列组合后筛选的方法为不同地域的场地找到专属的解决方案。设计落成能否满足预期效果并带来可持续使用性,仍需依托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和发展力度;在社会中利用媒体和网络对大众产生影响力,使人们形成自主意识,从而反向进行社会监督,并在宣传的过程中扩大影响力,提高群众的参与性和归属感。在这种相辅相成、共同进步的形势下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以达到设计的预期效果[4]。

猜你喜欢

滨水公园景观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景观别墅
国内滨水空间城市更新研究特征探析
火山塑造景观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在公园里玩
基于生态恢复性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探析
滨水景观带的设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