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例因水灾引发鸭浆膜炎的诊治

2020-02-18黄晓莉韦宽谋卢俊祥黄海流

养殖与饲料 2020年6期
关键词:鸭舍养鸭鸭群

黄晓莉 韦宽谋 卢俊祥 黄海流 谭 珊

1.广西南丹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南丹547299;2.广西南丹县畜牧管理和水产技术推广站,广西南丹547299;3.广西南丹县芒场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广西南丹547208

2019年6月,广西南丹县普降暴雨,部分乡镇出现水灾。芒场镇一养殖户覃某饲养的800 羽、5~6周龄、体重约1.2 kg 的幼鸭因洪水灾害后相继发病300 余羽,死亡260 余羽。后经过笔者所在单位技术员诊治,为养殖户挽回部分损失,现将防治过程总结如下。

1 发病情况

2019年6月4日,一场大暴雨将覃某养鸭场淹没,洪水经3 d 后全部退去。养殖户于8日早上就直接将鸭赶进鸭场,下午发现有少部分鸭开始停食发病,9日发现鸭死亡38 羽,发病约50 羽;10日死亡41 羽,发病约100 羽,当天中午覃某到附近的一集市兽药店买了一些药品回来拌料喂食了2 d 也没有见效,共死亡 260 多羽 ,还 有60~70 羽鸭发病。该养鸭场鸭群发病率约为37.5%,死亡率约为86.7%。

2 临床症状

经现场勘查可见病鸭群精神不振、缩颈嗜眠,羽毛凌乱、脚发软,不愿走动,以喙抵地,采食量下降或食欲废绝,部分病鸭眼鼻部分泌物增多呈浆液或黏液性,腹泻排黄色或绿色稀粪,个别病鸭腹部膨胀明显,随着病情的持续发展,病鸭逐渐出现头颈歪斜,惊鸣,转圈或倒退等神经症状。

3 病理变化

对病死鸭剖解可见主要病变为心囊充盈纤维素呈淡黄色,心包膜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呈灰黄色或灰白色,心外膜、心包膜发生粘连,心包积液;肝脏肿胀质脆,其表面有1 层纤维素性膜,极易剥离;气囊增厚,附着纤维素性渗出物;脾脏肿大,表面覆盖少量纤维素性渗出物,严重神经症状病例脑膜充血、水肿[1]。

4 诊 断

可根据覃某鸭养殖场鸭群饲养情况、当地疾病流行特点,结合临床症状(病鸭群食欲不振、嗜睡伏地、眼鼻分泌物增加、呼吸困难、腹泻、濒死期神经症状显著)、病理剖检(全身浆膜面发生纤维素性渗出性炎症、肝周炎、气囊炎以及脑膜炎等),可以初步诊断该养鸭场发生鸭浆膜炎。此外,鉴于鸭浆膜炎与鸭大肠杆菌性败血症的病理变化极为相似,仅凭肉眼不易鉴别诊断,需通过微生物检查方可确诊。

5 治疗方案

1)对于死亡的鸭采取深埋措施,做好无害化处理工作,并且及时隔离治疗发病鸭群。对鸭舍、活动场、水塘及其周围用二氯异脲酸钠进行灭菌消毒,1 次/d,连续消毒3 d。

2)按每只鸭每千克体重用链霉素15 mg+青霉素5 万单位,黄芪多糖0.5 mL 对全群鸭进行肌肉注射,2 次/d,连续注射3 d。

3)在日粮中按每百千克添加土霉素预混料1 kg,连续投喂3 d。

通过采取以上治疗措施,2 d 后该养鸭场的死亡率大大降低,鸭群采食量明显上升,3 d 后疫情得以控制。

6 小 结

1)鸭传染性浆膜炎是主要侵害小鸭的一种传染病。本病极易感染2~3 周龄的小鸭,发病率(5%~80%)和死亡率(5%~90%)极高,且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特别是冬春时节最易流行。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受损皮肤伤口处感染;当饲养拥挤、鸭舍空气流通不畅、饲养环境卫生差、潮湿多雨、饲料配比不合理等因素存在时,极易造成鸭群抵抗力降低,加剧鸭浆膜炎的发生和流行[2]。

2)鸭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鸭疫里氏杆菌属于细菌性致病原,临床采用抗生素药物治疗效果良好。鸭群出现临床症状时,有条件的最好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对本病菌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避免抗生素的滥用,使鸭群产生耐药性。同时,采用蒲公英、板蓝根、黄柏、大黄和黄连等具有清热解毒、扶正祛邪的中草药方剂加以辅助治疗,能够增加本病的治疗效果。

3)养殖户应注重日常鸭群的饲养管理,做好疾病防控工作。首先,保持鸭舍卫生干燥,加强鸭舍通风管理,及时将舍内湿气和污浊气体排出,从而有效抑制病原菌的滋生。其次,改变饲养密度和勤换垫草,确保饮水清洁、环境卫生,给予鸭群的饲料要防止霉变且营养成分均衡,定期在饲料中添加保健性药物,增强鸭群抵抗力;每周应带鸭消毒2次,注意不要用刺激味太大的消毒药。最后,做好疫苗接种工作,使用鸭疫里默氏杆菌灭活菌苗,在10~14日龄和2~3 周龄各接种1 次,能够有效预防鸭浆膜炎的发生和流行。

猜你喜欢

鸭舍养鸭鸭群
周三根:养鸭走上脱贫致富路
鸭感染鸭瘟病毒的症状与防治
咋用信号调教鸭群
冬季“噪鸭”可以提高产蛋率
巧得妙方
四招有效防鸭啄毛
鸭群中的鸵鸟
永修贫困户养鸭铺就脱贫梦
微生物发酵菌养鸭的基本模式及其技术优点
鸭软骨病症状表现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