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家具设计的轶事
——设计工作片段回忆(下)

2020-02-18陈宝光ChenBaoguang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0年11期
关键词:家具设计师设计

■陈宝光 Chen Baoguang

(中国家具协会,北京 100022)

设计工作片段回忆(三)中国家具设计月坛

2014年,青年设计师黄群森提出动议:在微信群上开展设计方面的专题讨论。我征求几位设计专委会副主任的意见后,很快由黄群森组建了一个微信群,并开始了最时髦,也是当时最前卫的“网上微论坛”。

微论坛每月一期,一般是选定在周六或周日里的一天。我们给微论坛起了一个名字——“中国家具设计月坛”。

在事先要确主持人,由主持人提出或者大家商议论坛主题,在征得意见基本一致,确定下来以后发出通知,并邀请主谈嘉宾做主题发言的准备。

初期几场基本是由我主持的,主要是探索一些网上论坛的方式方法。与线下论坛不同,线上大家可以同时发言。讨论到热闹的时候,一时间都搞不清说到哪儿了。每次论坛讨论都一直超时间,往往拖到下午,以至晚上不断还有人发言。幸好此时微信还只是文字的,没有现在常用的语音,不然就更拎不清了。讨论也经常有跑题的时候,这时主持人就需要把注意力往预先定好的题目上拉。

在2014年到2015年期间,微论坛一共举办了十四场。主题分别是:中国家具设计的现状和未来、传统家具的设计、设计师品牌的市场化探索、家具设计教育的多样性发展、论北欧设计、家具的观与用——从2014中国家具产品创新奖说起、中国生活方式与家具设计、中国家具设计2014年关键词大盘点——回顾与展望、宜家的弱点、为什么要去米兰、展后讨论——抄袭现象、家居原创设计品牌电商之路、如何确保企业设计出来的产品能够畅销、透过2015年家具展看家具设计等。

这些题目即使多年以后的现在再看,还是很具现实意义的,并无违和之感。

参与论坛主持和活动组织的首先是黄群森,然后是设计专委会的几位副主任,有林作新、吴智慧、许柏鸣、彭亮、刘晓红、侯正光、卢涛等。每场论坛都吸引到几十人发言,当然更多的是“吃瓜群众”。

由于我们走在前端,一时间微论坛在家具设计界,也包括整个设计界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据当时统计,每期论坛的点击率都是几十万。用现在的话说,是满满的正能量。除了那时在设计界产生的影响外,同时,也在侧面促进了家具设计师品牌的成熟发展。

由于是在网络平台上开展,参与者多,且来自行业的方方面面。大家在祖国的不同地区,就像在自己的家里一样,针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家具设计进行了“扫描式”的探讨。同时,也首开今天用得很多的网上交流之先河。

(2020年9月25日 北京)

中国家具设计月坛第二期:设计师家具品牌化

论坛时间:2014年6月 本期主持人:陈宝光

陈宝光:“设计师不要过多地从本企业出发,要从市场、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考虑。这是一个设计师的责任问题。设计师接受设计任务,是企业老板交给的或企业委托的,但是设计产品,最终是为人类服务的。这个角度有点高,就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才能够使我们脱离小的利益而得到大的利益。如今市场上有个好例子:澳珀是一个品牌,小杰也一个品牌,是所有中国家具设计师都应该学习的品牌!”设计在家具设计中是有比较大难度的,十几年看下来,我认为很多人摸不到门道,所以想给设计师、企业家多一点思路上的参考。针对设计师设计现状与遇到瓶颈,我在微信圈组织了一场关于“设计师品牌的市场化探索”的讨论,对明确设计师未来的目标责任和方向等提出了很多见解。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对于如何实现商业上的成功及如何创造产品归属感,来自“月坛”的行业内设计师及业内专家、企业家的见解摘录如下:

亚洲家具联合会会长林作新:“我们这里讲的设计师,是外观设计师,中国的设计师,对结构、生产工艺并不熟悉。说实在的,中国设计师能将自己的作品品牌化,并不多见,既使有那么几个,也都在市场上挣扎。我们的市场化的设计师,大多徘徊于北欧的设计和中国的明式设计之间,差异化不大,我真担心,他们的作品,会不会和我们的家具一样地同质化,以致于又陷入价格战的泥淖。”

北京家具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于秀苏:

“设计是我国产业升级中重要的一环,特别是咱们的家具产业更需要通过设计、科技来提高产品附加值。大家都知道我们是家具出囗、生产大国,但我们并不是家具强国。我们的产品附加值不高,更多的是依靠我国政策、人囗、原材料的优势。所以,只有让市场充分地认识到原创设计对产品价值的提升,才可以让市场更加认可设计,更加接受设计品牌。”

腓力圃叶设计总经理腓力圃·叶:“我们需要先把建立设计师品牌的目标与定位明显化!①设计师品牌目标是为了赚更多的钱?②利用自己品牌来提升设计公司的知名度?③通过品牌来表现设计师本身的超艺,引领潮流?这些问题的答案模糊的原因是目标出了问题。坚持自己,引领潮流,提高知名度,有收入才可持续。”

清境家居刘江:“我们认为,带有‘设计味’的商业品牌与带有‘商业味’的设计品牌在取向上是有根本差异的。设计对产品的作用有两种,一种是提升价格,一种是提升销量,只不过大部分设计师看重的是前者。当下情境勿以成败论英雄,未来销售通路的扁平化与多样化所带来的趋势是产品为王,过多的强调营销的功能是不是有点传统了。”

设计师陈大瑞:“做好一个品牌是一个系统的事情,而设计师本身因为专业能力的突出,受到的质疑更是来自对设计之外的能力质疑。之所以称为设计师品牌,是因为社会对这个职业的认可和尊重。而设计师的局限性在于专注于设计和产品本身,设计师更多时候是建立一个满足极小众的品牌,其主要原因不在于设计,而在于自身的综合能力和自己对未来品牌发展的规划。”

广州美院温浩:“把‘设计师品牌’拆解开来就是:品牌、设计、设计师。设计师做品牌与设计师品牌不是一回事儿,设计与设计品牌也不是一回事儿,现在有点混淆。如何把大脑与灵魂叠加而不是拆离,就是品牌的学问。没有灵魂,品牌何在?没有大脑,设计何在?所谓设计师品牌就是大脑与灵魂的高度叠加吧。”

设计师朱小杰:“‘设计师品牌’这个词是模糊的,可以讨论但不会有结果,因为无法为模糊的概念做定义。品牌是独立的,品质是品牌的基础。品牌的定义:①组织市场;②组织设计 ③组织生产。所以品牌是企业家的事,除非设计师想当企业家。”

设计师陈燕飞:“先提个问:如果‘设计师品牌’定位跟传统意义上的品牌不一样,是否意味着‘销售策略’也不能走传统的销售模式?”

设计师赖亚楠:“设计师的职业属性在国内当下是否也无奈的被模糊了?我看到太多的设计师几乎离开图纸桌、离开车间,开始野心勃勃的带着各种困惑和模糊不清的概念和纠结,义无反顾地走向所谓‘市场’的行为方式中。设计是门学问,品牌是门学问,市场也是门学问。吾生有限,精力有限,所以术业有专攻,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是基本法则,合作才有未来。”

连线传媒盛夫:“首先不能将‘设计师品牌’和商业品牌完全对立,都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本质都是商业的),后者可能满足大众的需求,前者满足小众的需求。但是大众正在分化,不断小众化。商业品牌本身也必然面临分化,所以商业品牌和‘设计师品牌’的实际界限会越来越模糊。”

华日家具常务副总修军:“设计师有好的产品设计,工厂有好的加工制造能力,系统的品牌建设,专业的市场营销推广渠道,让用户知道你、了解你,最终才会接受你。这是互联网的卡位思想,在设计师品牌的创建中会有极大的帮助,以设计师为重点推广,是个短期无效、长期有效的做法。设问一下,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算是设计师品牌的成功,是销量?艺术?品牌?知名度?”

美乐乐品牌总监潘守正:“我对品牌最朴素的认识就是卖得好就是好品牌。引领潮流是设计师的任务,可以不赚钱,可以是投资,但是要有其他的支援来支持这项任务,如设计公司通过引领潮流来提升设计项目的影响力。超前的设计如‘尖叫’的设计是有冲击力的,要如何落地是关键。”

荣麟世佳总裁戚麟:“任何的品牌都离不开设计,任何设计师想创造个人品牌也离不开基本的商业规律。完美结合才能完美体现。品牌被认要靠市场、靠消费者。他们所要看到的不只是设计或品质甚至是规模。他们所要的是被打动。卖得好的不一定是品牌、持续卖得好的有可能成为品牌。”

利豪董事长祝伟华:“不是所有设计师都可以做设计师品牌的,他要具备的不仅仅是设计师的天赋和灵感,还要有企业家所要的资源整合能力,而且要有坚强的毅力。设计师主导的品牌不要做‘快消费’,要做‘快时尚’品类。要造就设计师品牌、首先设计师本人性格必须具备的是‘完美主义者’或‘偏执狂’,对创造美的作品有着天赋能力,有对人性的洞察力。”

上海博华展览董事长王明亮:“几千年来,中华文化总能融合外来文化,为我所用。最近十年来,中国家具业出了一批设计师,正在引领行业的原创设计。中国这几年也出了一批企业家,在市场上行销以设计见长的家具品牌。侯正光与华日将设计师原创与规模化生产相结合,成就了一种典范。”

北京设计周副主任曾辉:“如今创意设计已逐渐成为产业和产品的核心价值,而不再是附加值,这成就了设计交易和设计消费。在此中,设计师品牌的市场地位是基于设计版权的价值,中国作为未来世界上最大的设计消费市场,有巨大的设计消费需求,设计版权交易必将成为设计市场的主体内容。”

设计师袁媛:“设计师代表了产品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层面,而制造品牌代表了产品的品质、系统、商业化和服务层面。设计师和制造品牌无非是各展所长,分工合作。中国现状是设计师品牌和商业品牌都不得不独立行事,担负起一个产品的所有流程和创意问题,结果是大家都累,都必须是‘十项全能选手’。”

设计师黄群森:“设计师设计品牌也是传统单一产品往系统一体化的尝试!原创设计创造的应该不是独特性及个性,而应该是创造一种归属感。”

青木堂执行长叶武东:“品牌是一种商业识别,设计师品牌是传统设计师价值观的识别系统,无关好坏,不论大小,只是设计师传播的价值被或多或少的消费群认同并买单。设计师应由内而外传递设计价值,找出市场差异性再形成设计师品牌自身特色。如果由市场品牌作为起点再论设计,由外而内则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

设计师侯正光:“设计品牌的基因就是设计师的基因,与自己的地域、时代、历史、经验直接关联。我希望自己的设计是‘骨子里的中国’而不是写在脸上。产品要传达的是文化中的内在精神,她应该是合适的、内敛的,持久的,不是哗众取宠的个性化,不是为差异而差异,不能只为市场而无节制地刺激欲望,不要再期待‘尖叫’的设计了。”

独立产品经理工作室马博:“设计师品牌是商业品牌的分化,而非对立。强调的是设计师、设计的独特性、系统性,能持久地活下去,被社会部分社群认同,就成其品牌。所谓DNA,是摸索后不变的定位。结合互联网时代的去中心化、社群经济,成熟的设计师品牌,以求道之心做产品,以求爱形式做传播,一定会成功拥有自己的用户圈。”

佛山世纪亚太家具总裁梁宇鹏:“要有好的营销团队,而设计的产品还得是能卖的产品,否则也无法形成一个设计师品牌。中国现在能够成功运作设计师品牌的职业经理人并不多,一个品牌成功运营最少要五年,但是在今天这样浮躁的社会,谁有这个耐心吗?”

百强国际家居总经理何弘毅:“品牌的核心应是产品,其次才是营销。当前很多家具企业的原创能力不足,真的需要优秀的设计者为企业、为用户设计出审美性,工艺性,实用性都具备的好产品!不要想着如何成为设计师品牌,当用户企业都认可你的作品,你就是品牌了!现在是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时期,会有保护原创设计的技术和平台出现的!”

洛可可设计董事长贾伟:“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现在的创意产业模式与以往相比更加复杂了,这种改变使得品牌设计的过程要考虑的更多。品牌设计永远离不开来自消费者的评价,而评价不是某个人的,而是一群人的,也就是整个市场的评价。我认为,只有懂得‘接地气’的品牌才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市场化的品牌才是消费者心中真正的品牌、高端的品牌。”

联邦家私副总裁李虹瑶:“相对于以经营实力为特征的企业家,我认为设计师品牌则更难。参照在绘画、雕塑等领域艺术家形成的品牌,家具设计师品牌缺乏了作品享有高附加值和能够被充分包装运作的必要条件。所以我认为家具设计师品牌的市场化,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当然,我也希望看到有志之士‘吾将上下而求索’,推动行业和社会的发展!”

上海博华展览高级项目经理王熊:“时尚圈的设计师品牌成功案例比比皆是,值得借鉴。设计师是一个品牌的灵魂,所以从产品设计到营销策略都应是主导者,因为他们最清楚自己的设计针对什么消费群,适合怎样的推广模式,制造怎样的话题等。”

猜你喜欢

家具设计师设计
小小设计师
设计师访谈
家具上的“神来之笔”
现代家具创新化研究
向日常生活敬:2018danishdesign MAKERS家具展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师的存在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