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化工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反思

2020-02-18周晓玉

云南化工 2020年3期
关键词:教育者实验室事故

周晓玉,陈 霞

(六盘水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贵州 六盘水 553004)

化学化工安全事故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其中,2015年的“‘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和2019年的“江苏响水‘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在全国引起极大轰动。实际上,这仅是化学化工安全事故的冰山一角。据不完全统计,仅2019年1月至5月,全国共发生化学化工相关安全事故817起,死亡409人。除造成人员伤亡外,频繁的安全事故也让整个化学化工行业承受着巨大的经济、环保和舆论压力。在事故带来的悲痛之余,更应该做好事故的原因分析、预防、行业规范的制定和实施;从业人员应加强专业知识、规范法规的学习,尽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1-3]。

高校或科研院所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单位,负责人才培养的活动组织实施,甚至兼具人才培养质量的审查和监督功能。正因如此,当这些安全事故发生时,人才培养单位、教师亦不能置身事外。

1 安全事故起因分析

1.1 “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

本次事故造成165人遇难、8人失踪、798人受伤,304幢建筑物、12428辆商品汽车、7533个集装箱受损的严重后果,其导致的生命财产损失和环保问题非常严重。经事故调查组查明,最终认定发生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硝化棉由于湿润剂散失,在高温等因素的作用下出现局部干燥,加速其分解放热导致自燃,并引起临近集装箱内的硝化棉和其他危险化学品长时间大面积燃烧,导致硝酸铵等危险化学品发生爆炸。

现在网络如此发达,当在百度等搜索引擎中输入关键词“硝化棉”时,会出现“在阳光下易变色,且极易燃烧。在生产加工、包装、贮运和销售、使用中都要注意安全”提醒。然而这样容易获得的一条重要性质信息,即使是非专业人员,都没有预先查看、提出质疑、做好预防等工作。究其原因,是安全意识淡薄、安全常识缺乏所致。

1.2 “12.26”北京交通大学实验室爆炸事故

2018年12月26 日,北京交通大学东校区2号楼实验室内学生进行垃圾渗滤液污水处理科研试验时发生爆炸,事故造成3名参与实验的学生死亡。事故原因调查证实,在搅拌镁粉和磷酸反应过程中,所产生的氢气被搅拌机转轴处金属摩擦和碰撞产生的火花点燃,引发爆炸,并引发镁粉粉尘和其他可燃物燃烧的爆炸和燃烧。事故调查组认定,北京交通大学有关人员存在违规试验、冒险作业;违规购买、违法储存危险化学品等问题。

从事故起因来看,镁粉与磷酸反应放出氢气、氢气属于易燃易爆气体、氢气的爆炸极限是4.0%~75.6%等,都是化学化工相关专业的基本常识,但是依然发生了如此惨痛的事故,其中原因值得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管理者深思。

通过多年在教育教学一线发现的一些现象和遇到的问题分析,发生事故最主要的根源是操作人员安全意识的淡薄。安全意识的淡薄,并不是当事人单方面的责任。作为教育工作者、教育管理者,我们应该深入的分析、总结,反思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安全教育问题。

2 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反思

2.1 安全教育的现状

大多数高校开展安全教育主要采用两种形式,一种是在新生入学期间集中进行;一种是在日常班级管理过程中,由辅导员或班主任以主题班会的形式进行。从安全教育的内容上,以防诈骗、信息安全、防火防盗等常见的普遍性问题为主,较少针对专业特点开展安全教育。因此,现在高校的安全教育在形式上比较单一,内容上侧重普适性[4-5]。

从化学化工相关专业开展安全教育来看,除以上安全教育外,绝大多数高校都有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安全讲座等。但是,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主要以选择题、判断题为主,并出现少量简答或论述题,但实验室安全并不是一张试卷就能够解决的问题。安全讲座的形式就更加捉襟见肘了,一般一年1~2场专题讲座,未起到明显的作用。

纵观本科教育,安全教育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缺失。作为教育者和教育管理者,应该积极思考如何丰富安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促进教育更全面、更稳健发展。

2.2 现行安全教育的特点和弊端

从现在高校所做的安全教育角度分析,具有强针对性、强化性、短效性等特点,从而导致存在很多弊端。

2.2.1 针对性强

在学生即将进入实验室阶段,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实验室准入考试等,都是具有极强针对性的措施。这样的针对性安全教育更多是靠记忆获得的、碎片式的知识,当真正面对问题或者事故时,很难活学活用、学以致用,其效果自然较差。更有甚者,一些高校仅仅是为了形成记录或证据,以便在发生事故时推卸责任。

2.2.2 强化性

现学现用的安全教育方式,是在受众没有相关知识储备和经验的基础上完成的,只知道做什么、怎么做,而不能真正的理解为什么这样做。当情况发生改变或出现意外状况时,无法做出合理、正确的判断,面对事故不知所措。

2.2.3 短效性

记忆性的安全知识是短暂的,缺乏基础理论、原理支持的文字是枯燥乏力的。当学生或工作人员接受这样的安全教育时,并没有树立其安全意识,当从事相关工作和面对复杂的形势时,安全知识早已抛诸脑后,无法发挥预防和避免事故的作用。

2.3 有效的安全教育的实施

为了应对行业中越来越严峻、复杂的安全形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对生命、经济、环境造成的伤害,关键在人。做好从业人员和管理者的安全教育,需要从培养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加其专业知识和安全知识储备、提升其责任感等方面开展工作[6-7]。

2.3.1 安全意识需要言传身教

作为教育者,在安全意识培养中,既要言传亦需身教,更多时候,身教更有说服力。如果教育者自身专业素质不过关、不规范,存在安全隐患的行为就会逐渐放大。通过身教点点滴滴培养起来的安全意识,将伴随学生终身;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养成的安全意识,将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形式传承下去,形成民族精神的元素之一。

2.3.2 安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

在专业课程教学阶段,将安全教育融入每一门课程的教学中,以专业知识、专业原理为载体,让学生不但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更要理解其中缘由,方能使其在学习工作中顺利应对各种问题和突发状况。

2.3.3 提升教育者的专业素质

教育者除具备完整、扎实的基础理论外,还应以产学研合作、基层锻炼等方式深入工厂和企业,掌握生产一线的第一手证据和数据,增加生产实际的真实体验。教育者通过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职业自信,才能以更精彩和生动的语言分享真实体会,感染并触动学生,让安全教育产生更有效的作用。

2.3.4 开设专门的理论课程

化学化工安全是一个严峻和广阔的课题,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大量惨痛的案例。安全教育单纯靠安全意识的培养和教育者潜移默化的影响是远远不够的,同其它专业课程一样,需要系统的理论支撑、科学的数据证明和合理的案例分析,形成一门独立的课程,向广大学生开设。

3 结语

安全是永恒的话题,安全事故防范不仅是个人问题,还是关系他人、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课题。在化学化工行业取得快速进步的同时,高质量发展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重视,高校作为培养从业人员的主要单位之一,应该担负起安全教育的使命,为社会输送专业能力过硬、同时具备较高安全素养的人才。

通过安全意识培养、提高教育队伍水平、开设安全相关专业课程等举措,塑造素质过硬的化学化工行业从业人员,推动安全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化学化工行业更稳健发展,是每一个教育者、教育管理者和从业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猜你喜欢

教育者实验室事故
学中文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废弃泄漏事故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小恍惚 大事故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