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风险管理的全寿命周期管理研究
——建筑工程高效管理思考

2020-02-18刘文涛

四川水泥 2020年2期
关键词:寿命建筑工程建筑

刘文涛

(贵州财经大学, 贵州 贵阳 550007)

0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发展,国家和人民对建筑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筑企业必须对建筑物全寿命周期内质量安全负责到底,此项要求本着对国计民生高度负责的态度而提出,能够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使人民群众用血汗钱换来的房屋等不动产价值得到保障。

1 全寿命周期理论概述

全寿命周期理论是指,在工程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到产品寿命历程的所有环节,将所有相关因素在产品设计不同阶段得到综合规划和优化的一种设计理论。应用在建筑工程上,基于风险管理评估时,建筑企业需要考虑到建筑工程整体布局、具体建设规划方案、施工现场周围环境情况、地方政府城市建设总体设计蓝图、投入使用后质量保证体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影响等方方面面因素,进而评估出潜在的风险,提前做好全面应对措施。全寿命周期理论不仅强调生产者需要对产品使用全寿命周期内负责,还要求产品制造过程“一次成功”,结合当地资源环境达到最优配比,尽量避免进行不必要的返工。在设计过程中,除了产品功能、造型复杂程度等产品基本特性以外,还需重点考虑产品设计的可制造性,避免好高骛远,超出生产者自身抗风险能力水平的事情出现。

2 建筑工程项目面临的主要风险

2.1 国家政策波动风险

建筑工程项目理论上面临的最大风险来自国家政策的波动。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热度骤减,十几年间翻番增长的房价让大众消费者苦不堪言,国家相关部门经过系统研究,制定出维持房价稳定的重要政策,使建筑行业发展速度普遍放缓。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由于项目周期较长、涉及内容复杂,地方发展形势如果出现改变,伴随而来的是地方政策颠覆式改变,由此造成建筑项目投资延误、迟滞,资金回流不及时导致资金链断裂,从而给建筑企业带来毁灭性打击。

2.2 经济与管理风险

经济风险主要在于项目实施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出现波动。目前我国大中城市发展趋近饱和,建筑楼盘开发项目大量减少,很多企业将工作重点放在部分三线以下城市以及城乡结合部,近年来很多贫困县为了吸引外部投资,全县举债招标兴建大型建筑,由此给建筑企业带来的经济风险直线上升,当地方政府无法筹集资金时,严重的资金风险会直接落到企业头上,烂尾楼的出现就是最好的证明。管理风险主要包括地区文化、方言差异影响项目进展等风险。建筑工程团队常年在全国各地参与项目建设,在很多少数民族生活地区,由于对民族风俗、语言体系、宗教信仰等缺乏了解,经常因为误会而与当地居民发生冲突,由此造成项目工期延误甚至中断,进而造成索赔风险[1]。

2.3 人员与技术风险

建筑工程需要结合施工地域周边自然环境、文化理念等客观因素进行规划设计,并组织专业人员负责落实。由于长时间远离家乡,团队成员工作稳定性较差,一旦出现心理波动,工作人员很容易产生离职想法,进而使团队遭受思想风险,严重影响工程进度。建筑工程涵盖项目众多,能够全面掌握的技术人员较少且工程建设经常采用转包形式,分包商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给工程带来技术风险。

3 建筑工程在全寿命周期的高效管理措施

3.1 国家政策风险应对措施

目前,我国关于建筑工程的政策相对稳定,目的在于维持房价稳定,因此建筑企业需要调整经营思路,摒弃举债大量兴建楼盘,实现一夜暴富等思想。根据国家战略发展规划,切实研究刚需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合理控制楼盘等建筑开发成本。具体方式如下:第一,与地方政府保持良好沟通,分析国家政策和地方具体实施条例中的政策风险发生概率,做好预案。第二,对建筑产品进行宣传时,务必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比如建筑楼盘周围商圈、学校、医院、交通设施等建设情况必须如实向消费者阐明,保证一定年限内能够投入使用,楼盘全寿命周期内由专业物业公司负责维护管理等,与消费者签署正规合同,对双方都具有法律保障。第三,当发生政策变化等不可抗力因素导致项目停工或中断时,应该与相关部门积极协商,就合同中具体条款进行交涉,争取将合同延期或得到赔偿,尽量将政策风险降到最低。

3.2 经济性与管理性风险应对措施

建筑企业若想规避经济风险,必须对合作方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查,工程分期资金投入情况必须按时到位,不可单方面投入,同相关企业法人、地方政府领导谈判时,应该注意收集相关录音、视频、具备法律效益的合同等证明材料,必要时对簿公堂。企业需要调整经营理念,账户上必须留存足额的备用资金,提高风险抵抗能力。在项目管理时需要结合地方历史经济发展情况和人文因素,对当地环境做出系统考察之后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由于建筑工程具有长期性,因此企业需要在当地招收有能力的人员参与项目建设,帮助地方解决一定的就业问题,使工程项目取得当地人的认同,在长期合作过程中消除语言、文化差异造成的隔阂。同时还应该注意观察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和情绪波动,不仅要给予关心,还应该定期发放经济补助,视项目进展程度给予员工奖励,增加企业凝聚力,尽量消除管理风险。

3.3 技术风险应对措施

针对技术风险,建筑企业不仅需要了解工程项目所在地气候、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还应该了解当地物价、劳动力成本等客观条件。在方案制定时,需要与合作方积极沟通,务必掌握准确信息,如果合作方拒不透露正确信息,企业必须保留法律追究的权利。为了确保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技术能够满足当地建筑水平,技术人员需要经过周期性试验,深入研究当地技术手段和技术标准,在建设过程中随时调整施工细节,使合作方满意。不仅如此,为了降低新技术的不确定性,应该反复论证新技术与旧有技术的区别,施工过程中遵守经济规律,保障可行性和科学性。企业管理者还应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管理,发现微小漏洞必须立刻检查,将技术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时刻跟踪监控项目进展情况,降低施工技术不到位带来的风险。如果工程采取分段转包的模式,务必对分包施工团队资质进行审查,技术不过关坚决不允许进入施工现场,针对不同分包团队的技术优势进行合理分配,最终保障工程质量[2]。

4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企业必须转变思维模式,通盘考虑建筑工程和建筑物全寿命周期内可能面临的一切风险,根据国家政策进行积极调整,引进专业人才,学习先进技术,正确评估企业自身经济和管理水平,从而全面提高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实现高效管理。

猜你喜欢

寿命建筑工程建筑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人类寿命极限应在120~150岁之间
造价预结算在建筑工程中的审核方式及应用实践
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
隔震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仓鼠的寿命知多少
马烈光养生之悟 自静其心延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