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宣传工作创新发展的思考

2020-02-16/

建筑 2020年24期
关键词:通讯员新闻宣传工作者

文 / 崔 涛

企业经营工作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务”,处于“龙头地位”。“品牌经营”和“文化经营”是企业经营的最高层次,也是企业管理的永恒主题。企业品牌如何树立,企业文化如何打造,都需要宣传工作的引导。从一定意义上说,经营工作是“卖产品”“卖技术”,而宣传工作是“卖品牌”“卖文化”,二者类别不同,但所展示的都是企业实力。具体到实际工作中,宣传工作者要有经营的思维,有把宣传工作打造成为公司“第二经营阵地”的使命感,让宣传之力竞相迸发,让经营活水源源不竭。

处理好宣传与经营的关系

基于此,并根据实际工作,我们将企业宣传和经营进行认真分析和比较,认为需要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一)务实和务虚的关系

务实和务虚存在一个辩证关系,当务虚的目的是为了务实,务虚是必要的,甚至是必须的,两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承的。品牌和文化是企业“软实力”的象征,很难一时见效,容易造成“务虚”大于“务实”的错觉,宣传工作也是如此。宣传工作者需要高度了解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和企业经营发展的状况,将企业最需要的、建设单位最想看到的、最能反映企业实力和精神面貌的,作为宣传工作的重点,真正把宣传阵地打造成为党建学习的“大舞台”、企业发展的“风向标”、重点工程的“宣讲台”、技术管理的“示范区”、员工风貌的“展示地”,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在干事创业的热潮中提升自身价值。

(二)对内和对外的关系

宣传工作是一个大舞台,需要宣传工作者“对内对外、对上对下”都有所发声。这里所指的“对内和对外”,也有双重关系,一是内宣和外宣的关系,二是宣传所发挥的内外作用。在内宣和外宣方面,作为三级工程公司,我们既要追求系统内的宣传(即内宣),具体是对国资委、股份公司、局层面的宣传,这有利于我们获得上级单位的认可,提升企业在系统内的美誉度;也要注重社会新闻的宣传(即外宣),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工程建设的发展和建设者的风貌。内宣和外宣要放在同等地位,切不可因外宣声势大或者内宣相较容易而有所偏颇。

在宣传作用的发挥方面,一是宣传工作是激发企业内生动力的“助推器”。企业发展面临着各种局面,但无论是应对挑战还是抢抓机遇,都需要新闻媒介宣传鼓劲,帮助广大干部职工认清形势、明确职责、坚定信心、凝聚力量,营造上下齐心、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新闻宣传工作,对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发展战略、企业精神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表彰先进,凝聚人心,营造“比学赶超”的发展氛围,促使员工在观念和认知上自觉产生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和使命感,从而进一步统一思想,激发动力,更好地服务企业。二是宣传工作是促进企业外树品牌的“发动机”。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占有一席之地,必然要有一些叫得响的品牌,才能赢回业主的青睐。而新闻宣传工作作为贯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每一个环节的纽带,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大力推进对外新闻宣传,强化对企业形象和品牌的推广,不断提高知名度,扩大品牌影响力。毫不夸张地讲,一个企业如果不重视宣传或不懂得如何宣传,就缺少了一种重要的生存发展手段。

(三)深度和温度的关系

在企业宣传工作中,深度是指企业发展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思想理论、战略规划、工程纪实、技术创新等报道,客观而深刻;温度是指工程建设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温情往事、幸福建设等报道,主观而生动。这两种宣传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都是品质宣传的的两个基本维度,都需要宣传工作者仔细研究,日益精进,不断挖掘。深度宣传以深刻了解为前提,要有探索真理的勇气和决心;温度宣传需要我们挖掘身边的小事,以小见大,用情绪化的宣传带动人的感情,从而打动受众。当然,宣传工作者还要练就把理论的深度转化为思想的温度,充分体现工程建设者的家国情怀,学会把抽象的理论解析为平实亲切的鲜活话、知冷知热的暖心话,努力把道理讲实、政策讲明,形势讲准、故事讲新,使深奥的理论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入脑入心。

提升宣传实力,激活发展“内力”

根据湖北区域项目下发的83 份调查问卷(实际收回82 份),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基层通讯员的建议集中体现在宣传业务能力提高、宣传激励机制等方面,总结如下:

(一)优化宣传队伍,提升业务能力

新闻宣传工作,归根到底要靠人、靠队伍。首先,要深化思想教育,增强政治素养。新闻宣传工作事关政治方向和工作大局,要在新闻宣传队伍中持续深入地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新闻宣传工作者不断强化政治意识,严守新闻纪律,锤炼过硬作风;其次,要强化素质培养,提高业务能力。要积极创造条件,着力抓好新闻宣传工作者的培养,切实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本领。一是积极举办区域通讯员培训班,多设置讲座、采风、互动、作业点评等方式,以更加接地气的方式提升通讯员业务能力,在互助互动、共享成果中练就真本事、硬功夫;二是实行轮岗制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有潜力的基层通讯员到公司本部进行轮岗学习,还可以到报社、电视台等局内媒体进行学习,开阔眼界,拓宽思路,大力培养“一专多能、综合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再者,要细化工作清单,明确宣传任务。根据项目工程量大小,每年年初以文件形式下达宣传工作计划,谋划重点工作,明确学习任务,量化考核指标,促使通讯员化压力为动力,在实战中锻造能力;最后,要提升大新闻策划能力。当前工程节点类新闻占主体,由于基层通讯员前瞻性不强、策划能力不足,导致大新闻被淡化,宣传效果大打折扣。为此,公司将针对重点项目,与通讯员分享新闻策划的过程,从组织能力、工作衔接、注意事项等方面,以实战的方式提高通讯员新闻策划能力。

(二)强化激励机制,畅通成长渠道

宣传工作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占了很大的权重。一定意义上说,宣传工作抓得好,说明党建工作也不会太差;宣传工作做得差,党建工作也好不到哪里去。所以,我们要花大力气,本着“培养宣传人才就是培养党务人才”的高度,将宣传工作真正纳入党群工作的重要地位,这也是践行“党建、生产、营销、成本一体化”的内在逻辑。建议制定党群人才晋升达标制度,实行“宣传成绩与党群人才晋升相挂钩”管理模式,杜绝宣传工作“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健全和完善宣传奖罚机制,根据考核清单制定奖罚制度,加强管理和控制。对宣传工作者做到政治上关心、生活上关怀、任用上关注,充分调动广大新闻宣传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形成“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良好局面,为宣传工作者提供成长平台。

(三)深化品质宣传,营造宣传氛围

高质量的发展背后,一定有高品质宣传。文字水平是通讯员的基本功和核心竞争力,再好的策划也需要文字去表现。加强通讯队伍的写作水平,是提高宣传质量的根本。建议在公司微信公众号开辟“编者按”栏目,鼓励通讯员大胆写作,定期就企业的党建工作、生产经营、技术创新等情况进行总结、提炼,加强新闻宣传的“深度”和“温度”,形成高质量的文章进行发表。对于在国内重要媒体发表文章的通讯员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让通讯员有更多出彩的平台。

在宣传氛围营造上,首先,要畅通主流媒体中稿渠道。依托局在主流媒体沟通机制的良好基础上,主动作为,瞄准中央媒体及中央行业媒体,不断扩张“宣传版图”;其次,要发挥网络媒体作用。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公众微信号、微博、国资委及中国中铁抖音等媒体传播方式,利用手机“微”信息的传播方式,营造“铺天盖地”的宣传势头;最后,要运用好业内媒体平台。主要针对中国中铁、局、公司等各类宣传平台,做好稿件投送工作,将公司改革发展的新成就、生产经营的新成果、先进典型的新发现、参与市场竞争的新进展、履行社会责任的新实践宣传出去,提高公司在业内的知名度。

企业宣传工作不是“一时之声”,而是“润物细无声”;很难收一时之效,但对企业却影响深远。作为企业宣传人员,要有时刻为企业谋发展的冲劲和韧性,提高宣传意识,谋划宣传格局,讲好企业故事,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提高企业影响力和美誉度做出更多努力。

猜你喜欢

通讯员新闻宣传工作者
红领巾小记者 “幸福”通讯员
《政工学刊》2021年优秀通讯员
关爱工作者之歌
虽是深秋,“热”度不减!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通讯员专栏
新闻宣传中新媒体的有效运用策略探索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新媒体背景下的人大新闻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