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一线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原因及防护与疏导

2020-02-16杨春云洁袁佳丽杜静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20年2期
关键词:心理压力医务人员心理健康

杨春, 云洁, 袁佳丽, 杜静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突袭我国武汉,随后逐渐扩散至全国乃至世界范围。新冠肺炎主要症状为发热、乏力、咳嗽、呼吸不畅;可经飞沫近距离接触传播,不排除体表伤口、排泄物污染等其他途径传播的可能;以对症治疗为主,尚无特效治疗药物。疫情发生后,国家相关部门紧急部署,全国各地医务人员逆流而上,奔赴湖北展开医疗支援。截至2月19日,支援湖北医务人员共计约3万人,其中护理人员约占3/4。因为使命与责任,医务人员全力奋战在疫情一线。然而,这些一线护理人员也是普通人,面对疫情,他们会因应激而产生一系列不良心理反应,比如害怕、恐惧、焦虑、抑郁等。张文慧等[1]关于新冠肺炎定点医院护士的焦虑调查研究结果证实其护士存在焦虑。徐明川等[2]的调查研究也证实,抗击新冠肺炎的临床一线支援护士存在不良心理反应。相关部门发文要求关注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并采取措施进行防范与疏导,确保一线医务人员的健康。本文通过分析一线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根据临床经验,提出一些防护措施与疏导方法以供临床参考。

1 一线护理人员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

1.1 自身因素 ①部分护理人员是年轻的90后,临床工作时间短,工作经验缺乏。②疫情发生突然,前期支援一线的护理人员,突然受命,未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③疫情发展迅速,形式严峻,一线护理人员同样会担心自己、家人、同事感染新冠肺炎。④护理人员因高度使命感和责任感而产生的理想期望与现实的不一致。

1.2 工作因素 ①由于防护物资紧张,为了节省防护物资,医护人员不得不长时间持续工作,甚至不喝水不吃东西,避免上厕所。②由于患者数量巨大,护理人员缺乏,一线护士护理工作不仅时间长,而且强度大。③一线护理人员每天需要密切接触新冠肺炎患者,被感染的危险性大。④一线护理人员每天都要面对和处理被感染的患者由于对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的担心而产生的各种不良情绪,比如焦虑、恐惧、抑郁等,大量的负面情绪对护理人员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⑤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患者面临巨大生命危险,甚至因病情加重,抢救无效而死亡,均会对护理人员产生心理冲击。

1.3 疫情因素 新冠肺炎发展迅速,波及范围大,感染人数数万,尚无有效治疗药物。每日关于疫情的信息铺天盖地,且有些信息真假难辨。这些对全国人民带来巨大的恐慌,一线护理人员同样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

1.4 心理防护因素 前期奋战在一线的护理人员,多为临危受命,没有时间进行相关的心理防护与疏导的培训,加之前期大家全力聚焦抗疫,也未能及时关注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及时评估、及时干预,可能会导致一部分护理人员出现不良应激心理反应[3]。

2 一线护理人员心理防护措施

2.1 相关部门针对一线护理人员应采取的心理防护措施 在抗疫这一特殊时期,一线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关乎能否打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场战“疫”,关乎国家安危,关乎人民健康。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各级医院,应给予高度重视,出台有力的政策,制定有效可行的措施,全力保障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①进行岗前心理培训。护理人员进入抗疫一线前,由专业心理人员为他们进行岗前心理管理培训,预测大家可能会面对的心理压力,介绍自我缓解压力的有效措施等,以帮助护理人员做好面对一切的心理准备,建立积极的压力应对方式。②加强安全防护。通过培训确保一线护理人员掌握全面的安全防护知识,能正确地采取必要防护措施。尽量减少工作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确保安全防护物资供应充足。③合理排班,充分休息,营养膳食。对在一线工作的护理人员,要合理排班,避免长时间、超负荷工作。提供隔离的休息区和睡眠区,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同时,根据中国居民每日营养需求和一线护理人员工作实际,提供营养丰富的膳食,保证营养需求,确保每日能量消耗。④实时心理监测。成立一线医务人员心理健康工作组,关注其心理健康,开展心理健康监测,及时排查一线护理人员不良心理反应,提供积极的心理帮助,安排休息调整或主动安排撤换。⑤确保信息通畅。使一线护理人员可及时获得官方、院方和专业组织发布的疫情通报、医疗指南等信息,不被过多的信息干扰,安心工作。⑥鼓励情绪表达。鼓励一线护理人员向同事、亲朋好友及时沟通和多交流,以缓解心理压力,及时疏导不良情绪,避免负面情绪过多累积而导致心理问题。⑦号召社会各界充分接纳、理解、支持医务人员作为普通人的需求。允许他们表达紧张、害怕、焦虑、不满等负性情绪;理解他们的疲惫、无助、身体不适、心理压力;支持和理解他们在不能承受工作重负时而调离一线工作或休息。⑧鼓励有心理困扰和应激症状的护理人员积极自我调整,必要时主动求助,寻求专业心理指导[4]。

2.2 一线护理人员自身应采取的心理防护措施 一线护理人员自身具备心理防护与疏导能力,是确保其抗疫期间心理健康的另一重要因素。主要应具备以下几点心理防护措施:①科学认识疫情。主动学习新冠肺炎相关知识,正确认识疫情,不信谣,不传谣,不恐慌。②建立正向思维,树立战“疫”必胜的信心。疫情的确来势汹汹,但新冠肺炎可防可控,习主席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医务人员全力以赴,医疗研究团队夜以继日地开展研究并不断收获新的突破,全国人民各尽其力。因此,中国人民必定会打赢这场战“疫”。③不对自己提过高的要求。护理工作中用100%的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守护患者的健康,但也要学会淡定地面对各种不理想的结果,不过分要求自己,避免造成巨大压力。④参加心理培训,加固自我心理防线,学会自我放松。⑤做好自我安全防护。安全的威胁是护理人员产生心理压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一线护理人员若能够充分认识威胁安全的因素,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确保自身安全,则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其心理压力。⑥进行自我心理评估,正视自我不良情绪。学会使用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比如焦虑或抑郁等量表,必要时进行自我心理评估,及时觉察和了解自身心理状态,及时进行适当调整,消除不良心理情绪,避免问题进一步严重化。⑦建立情感支持系统。保持同家人、亲朋和同事的沟通交流,向他们倾诉自己内心感受、想法,以及一些特别的经历,获得他们对自己的宽慰、支持和鼓励。⑧尽量保证饮食、睡眠及活动需求。马斯洛人类基本需求理论告诉我们,生理需求是最基本的需求。只有在满足了生理需求的基础上,才能确保个体的身心健康。⑨寻求专业帮助。一旦出现心理异常,首先及时进行自我调适,必要时应积极寻求专业心理干预。

3 一线护理人员自我心理疏导方法

3.1 自我放松法 ①腹式呼吸放松法:腹式呼吸放松法是一种通过呼吸调节缓解紧张情绪的方法。可以使我们产生神清气爽的感觉,会明显降低焦虑。具体方法:闭上双眼,双肩自然下垂,用鼻子呼吸,在呼吸的同时腹部也跟着伸缩。吸气时让腹部鼓起,充满空气。当吸气足够多时,憋气几秒钟,缓慢的呼气,反复几次。②冥想:冥想是一种通过身心的自我调节、建立一种特殊的注意机制,最终影响个体的心理过程的一系列练习。心理学家发现,冥想对于减少焦虑、缓解抑郁,甚至对一些机体疾病的治疗都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冥想的方法很多,最简单的方法是: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保持一个舒适的姿势,缓慢的深呼吸,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全身心放松。

3.2 运动法 运动可促进机体血液循环,改善和提高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增强体质,缓解压力,消除负面情绪等。疫情期间,一线护理人员可采取室内运动项目来强身减压。特别推荐中医传统运动保健项目中的八段锦、五禽戏及太极拳。尤其是八段锦,简单易学,效果理想。护理人员中绝大部分是女性,瑜伽是深受女性喜爱的一项运动项目,也是一个理想的选择。最简单的运动,还可原地跑步。

3.3 音乐法 音乐调适法是利用音乐对人的情绪的影响,深入其深层情感世界和潜意识活动来达到心理调适的目的。音乐可以促进身体和精神的放松,缓解紧张的情绪。音乐的选择可因人而异,常选一些舒缓优美的曲目。

3.4 香薰法 很多精油都有放松、舒缓情绪的作用。比如百合、洋甘菊、薰衣草,薰衣草精油中的乙酸沉香酯能安抚神经系统,降低肾上腺素,抗焦虑,减轻压力,对失眠也有帮助。也可放松情绪,缓解压力。

3.5 倾诉法 将自己的情绪、想法等倾吐出来,给它们找一个宣泄的出口。可以直接与亲友或同事诉说,也可通过记日记的方式表达出来。

4 小结

确保一线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是打赢此次战“疫”的坚实基础。加强对一线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的关注,制定有力政策,实施有效的心理防护和疏导措施,保障他们健康抗疫,平安回家。

猜你喜欢

心理压力医务人员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基于BSTL与XGDT算法对多级别心理压力的评估
医院、病床和医务人员情况
医院、病床和医务人员情况
通过图片看内心
让真诚关怀为医务人员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