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诊断

2020-02-16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8期
关键词:骨膜母细胞软骨

张 雪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山东 济宁 272000)

软骨母细胞瘤(chondroblastoma)又称成软骨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软骨源性肿瘤,约占原发骨肿瘤的1%,软骨母细胞是其主要成分[1],该肿瘤多发生于长管状骨骨骺和骨端,以10 ~25 岁青少年多见。本文回顾性分析18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18 例经病理证实的软骨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2 例,女性6 例,平均年龄20 岁,16 例因患处肿胀、疼痛、关节活动不适就诊,2 例无明显临床表现,因外伤检查发现。

1.2 检查仪器及参数。

18 例患者均行西门子DR 检查,12 例行CT 检查,检查机器为西门子128 排 CT 扫描仪;10 例行MRI 检查,检查机器为西门子3.0T 磁共振扫描仪,进行多方位及多参数扫描。

1.3 图像观察

由两名高年资放射科诊断医师共同阅片,对病灶部位、大小、形态及密度、信号特点(有无硬化边、钙化情况、骨髓及周围软组织水肿)分析,当意见不统一时,共同讨论协商,最终达成一致意见。

2 结果

2.1 发病部位及形态

18 例病灶均为单发。股骨8 例(股骨下端6 例、股骨大转子2 例);胫骨上端6 例;肱骨4 例(肱骨下端3 例、肱骨头1 例),12 例病灶仅位于骨骺,6 例病变跨越骺板累及干骺端。10 例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改变,8 例呈不规则形。最大病灶大小约5.6cm×5.9cm,最小为2.0cm×3.1cm,平均3.5cm×2.7cm。

2.2 X 线表现

17 例X 线平片显示病灶边界清晰的骨质破坏区,1 例边界模糊。16 例病灶周边有不同程度的硬化(完整或部分硬化边),10 例可见斑点状及片状钙化,2 例可见周围软组织肿胀。

2.3 CT 表现

本文12 例CT 清晰显示病灶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其中膨胀性破坏12 例,分叶状破坏6 例,均清晰显示病灶周围不同程度的硬化;10 例病灶内有明显的钙化,4 例骨皮质中断、5 例有骨膜反应、周围软组织肿胀8 例,10 例出现关节囊肿胀、积液。

2.4 MRI 表现

MRI 清晰显示病灶形态,呈类圆形、不规则形改变,可见明显囊状骨质破坏,边界清,大部分T1WI 呈低信号改变,T2WI 呈高及低混杂信号影,10 例病灶可见周围低信号改变(硬化带),8 例可见邻近髓腔水肿,T2WI 脂肪抑制序列呈高信号,6 例可显示邻近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稍长T1、长T2信号改变),5例邻近关节腔可见积液(T1WI低、T2WI 高信号)。

3 讨论

3.1 软骨母细胞的定义

软骨母细胞瘤起源于成软骨结缔组织或成软骨细胞,好发于骨骺,是一种良性软骨性肿瘤,本病大多为良性病变, 但具有一定的侵袭性,少数可恶变。根据1993 年WHO 重新修订的骨肿瘤组织病理分类,本病分为软骨母细胞瘤和恶性软骨母细胞瘤[2],本文18 例均为良性病变。

3.2 临床表现

软骨母细胞瘤好发于20岁以下年轻人,男性多于女性,男女发病比率约为3:1。可发生在软骨化骨的任何部位,起源于骨骺或与骨骺相关的骨端和骨突,部分可向干骺端侵犯。临床表现多为患处疼痛、肿胀及邻近关节活动受限,本文病例符合以上临床特点,仅2 例无症状,因外伤就诊发现。

3.3 影像表现

典型X 线表现为长骨骨骺或骨端的囊性破坏区,边界清,周围可见硬化边,内可见钙化,呈点状或片状、细砂砾状,钙化是软骨类肿瘤的共同特征,钙化出现率与肿瘤病程的长短相关[3];肿瘤较大时可侵犯骨皮质,引起周围软组织肿胀和骨膜反应。

CT 除了能显示X 线显示的特点,另外对病灶骨质破坏、病灶内钙化、周围骨质硬化、骨膜反应以及软组织肿胀等显示更清晰,且对钙化检出率比X 线高,尤其对细小砂砾状钙化的显示,骨膜反应呈线状或花边样改变。

MRI 为多方位、多参数成像,对软组织显示敏感,能清晰显示病灶累及范围,同时对病灶内部的信号特点、病灶周围骨髓水肿及邻近软组织肿胀、邻近关节积液情况也能更清晰显示;软骨母细胞特征性MRI 表现为T1WI 低或略高于肌肉组织,T2WI 呈低或高信号改变,低信号为钙化或不成熟软骨、含铁血黄素的沉积,高信号为软骨基质或出血的显示,周围可见低信号的硬化边。

3.4 鉴别诊断

(1)骨巨细胞瘤,好发于20 ~40 岁,好发于骨端,骨破坏区明显膨胀,肥皂泡样改变是其典型表现,一般无硬化边,其内无钙化;(2)内生软骨瘤,好发于20~40岁,多见于成人短管状骨,周围水肿少见,发生于长骨病变多位于干骺端并向骨干方向发展;(3)软骨黏液样纤维瘤,好发于干骺端,多呈偏心性多房囊状扩张,房隔粗厚呈“蜂窝状”改变,钙化少见,近骨干侧骨皮质明显增厚;(4)骨骺、干骺端结核,多位于骨骺或跨干骺端,病变较小、无膨胀,硬化边及骨膜反应少见,可见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及相应的关节囊易受累,广泛软组织肿胀及骨质疏松出现早;(5)软骨肉瘤,好发于中老年人骨盆或长管状骨干骺端,呈溶骨性骨质破坏,同时可见较大软组织肿块。

猜你喜欢

骨膜母细胞软骨
成人幕上髓母细胞瘤1例误诊分析
顶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骨膜反应对骨病变的诊断价值
2020 年第1 期继续教育选择题
鞍区软骨黏液纤维瘤1例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预防小儿母细胞瘤,10个细节别忽视
2019年第1期继续教育选择题
BMP-2诱导软骨细胞凋亡及增殖的研究
不同频率冲击波促进兔管状骨成骨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