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治未病思想探讨便秘的发病与治疗

2020-02-16袁子云杜晓泉

亚太传统医药 2020年8期
关键词:糟粕运化素问

袁子云,杜晓泉

(1.陕西中医药大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2.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消化二科,陕西 咸阳 712000)

《杂病源流犀烛》中首次出现“便秘”的名称,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秘结不通,导致排便周期和粪质的异常,表现为排便周期延长,或粪质干燥,不易排出,或粪质正常,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证。据统计,我国便秘总体患病率为3%~11%[1],老年人和患有各种疾病患者的便秘发病率更高。随着我国老龄化人群增加,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工作压力增大,我国便秘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2]。中医治未病思想源远流长,最早来源于《黄帝内经》,《素问》中记载:“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3]这是首次对治未病思想的论述。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到“肝病传脾,当先实脾”。孙思邈曾曰:“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这都是后代医家在《内经》的理论基础上,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对治未病思想的丰富完善,表达了治未病思想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治未病”思想作为中医独特的方法体系,提倡以防为主,防重于治,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进行提前干预,对于降低便秘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基于治未病思想探讨便秘的发病与防治。

1 便秘之病因病机

1.1 饮食不节

俗语称“病从口入”,过食辛辣肥厚之物,饮酒过多,易在体内生湿生热,从而导致胃肠积热,大便燥结,成热结之便秘。《景岳全书·秘结》云:“湿岂能秘,但湿之不化,尤气之不行耳,气之不行……亦阴结也。”[4]湿邪在体内停滞,无法运化,气机不畅,则生便秘。或者过食寒凉之品,致使阴寒阻滞体内,影响胃肠之传导,导致便秘,成寒凝之症。寒为阴邪,易于凝滞,阻滞了胃腐熟水谷与大肠传化糟粕之功能,上无腐熟水谷下传,下无受盛化物之功,则生便秘。

1.2 情志失调

平素心情抑郁、焦虑,易致肝气升发失常,气机郁结于体内,则脏腑气机之升降失常,传导受阻,糟粕不得下行,发为气秘。《症因脉治大便秘结论》曰:“诸气怫郁,则气壅大肠,而大便乃结。”《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曰:“气秘者,因气滞而后重,迫痛,烦闷胀满,大便燥而不通。”[5]均强调在便秘的发生中情志因素起着重要作用。

1.3 气血阴阳之亏虚

气有推动作用,气虚则推动无力,大便不得推动而出,肠道涩滞,腑气不通,大便在肠内日久,燥结难解,则生便秘;血有营养濡润之功,血虚则大肠失于润养,肠道干涩,升清降浊失常,大肠推动不易,糟粕内停,久而便秘;阴虚则肠道润泽荣养不足,大肠传导之功不能得到充分发挥,难以推动糟粕,故而成便秘。正如《景岳全书》中所述:“下焦阴虚,则精血枯燥,精血枯燥,则津液不到而肠脏干槁,此阴虚而阴结也。”[6]阳气有推动温煦之用,阳虚则温煦之功减弱,大便传送无力,内停于肠,发为便秘,如张仲景曾曰:“凡下焦阳虚,则阳气不行,阳气不行,则不能传送而阴凝于下,此阳虚而阴结也。”[7]

2 治未病思想在防治中的应用

2.1 未病先防

未病先防是指在未发生疾病的健康状态时,及时做好防护措施,以避免疾病发生。《丹溪心法·不治已病治未病》曾曰:“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是故已病而不治,所以为医家之法;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8]表明调养身体于发病之前较治已病更有意义。疾病的发生原因不外乎于正气不足与邪气侵袭,《素问·遗篇·刺法论》中曾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可见人体正气在疾病的发生中占主导地位,所以对疾病的防治,要从增强人体正气入手,分为顺应自然与平衡阴阳两方面。

2.1.1 顺应自然,顺时养生 《素问·宝命全形论》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说明人与自然共为一整体,不得分割,人的生存以自然为根基,同时还应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庄子·让王》中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素问·生气通天论》云:“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9]顺应自然规律,遵循一天之变化规律去劳作、起居、活动,便能神形俱畅。《黄帝内经》中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春夏秋冬四季有其各自的特性和发展规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的“养生之道、养长之道、养收之道、养藏之道”,则是顺应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发展规律而制定的养生方法[10]。

2.1.2 调养脏腑,平衡阴阳 五脏以藏精气为主,若精气不足,易形成虚证;六腑以传化物为主,若传导失常,则水谷糟粕滞留于体内而形成实证。当五脏六腑中的任何一脏或一腑的功能失调时,便会造成疾病的发生。大肠传导失职是便秘的基本病机,病位责之大肠,与肺、脾、胃、肝、肾等脏密切相关。大肠为传道之官,主津,对糟粕的传化和水分的吸收起着决定作用。大肠接受经过小肠泌别清浊后的食物残渣,吸收其中水分,形成粪便,再经肛门排出体外,这一传导过程与肺气的肃降、胃气的通降、肝气的疏泄、脾气的运化以及肾气的蒸化作用密切相关。无论脏腑的哪一脏或哪一腑的功能出现失调,都会造成便秘的发生。胃的生理特性为喜润恶燥,津液水分的充足与否对食物的受纳腐熟和糟粕的通导下传有着重要的影响;肺与大肠相表里,《医经精义·脏腑之官》曰:“大肠之所以能传导者,以其为肺之腑。肺气下达,故能传导。”[11]保证肺气的通畅下降,大肠之传导才能得以发挥;脾主运化,《素问·五脏别论》中说:“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12]胃肠功能得以正常运行,与脾之运化密切相关。《症因脉治·大便秘结论》曰:“诸气怫郁,则气壅大肠,而大便乃结。”[10]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气机顺畅与否,对津液的运行、脾胃的运化、大肠的传导起着重要作用。肾为先天之本,司二便,主津液。肾中阳气的温煦蒸化,对水液的代谢起着重要作用,而水液能否正常代谢,影响着大肠的传导之功。《诸病源候论·大便难候》曾云:“大便难者,由五脏不调,阴阳偏有虚实,谓三焦不和则冷热并结故也。”因此,需根据各脏腑的生理特性来调整养护,以达到阴阳之平衡,使脏腑之功能得到正常发挥,即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2.2 既病防变

既病防变是指患病后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阻止疾病的发展传变,防止病情加重或出现并发症。《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根据五行相生相克规律,肝之脏腑功能受损,应当充实顾护脾之功能,避免向下传变。“先安未受邪之地”,对邪气还未侵及的脏腑,要及时顺应脏腑的特性进行调护,避免其受到侵害。便秘日久,胃肠之气机受到阻滞,可出现脘腹胀满,呃逆嗳气,不欲饮食,甚则腹痛呕吐;浊阴与清阳之升降失司,蒙蔽清窍会引起头晕头痛,烦躁易怒,失眠多梦等;大便燥结日久不愈,过度用力努挣,可引起肛裂、痔疮、疝气,老年患者甚则诱发胸痹、中风等危证[13];便秘日久并长期服用番泻叶等蒽醌类泻剂,会导致大肠黑变病[14]。积极对已有疾病进行治疗,防止向下传变是既病防变思想的宗旨与核心。为避免出现上述并发症,当发生便秘时,应当准确辨证论治,根据脏腑间的生克规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以恢复脏腑正常功能,防止其发生更严重的传变。

2.3 瘥后防复

瘥后防复是指积极采取预防性措施,防止已痊愈的疾病再次复发。为防止便秘的复发,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饮食调整。《生气痛天论》曰:“果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多,伤其正也。”适量饮食,不可过饥过饱,忌食辛辣刺激、肥腻、寒凉之品,平时多食糙米、蔬菜、水果等含有粗纤维的食物,增加膳食纤维(20~30 g/日)[15]和水分(1.5~2.0 L/日)[16]的摄入。其二,调畅情志。《四圣心源》中说:“凡病之起,无不因于木气之郁,以肝木主生……木气抑郁而不生,是以病也。”故情志在疾病发生中有重要作用,平素应开阔胸怀,保持心情舒畅,以助脏腑功能得到正常的发挥,防止便秘复发。其三,多运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运动可促进肠道运动,调节胃肠激素,改善肠道微生态,从而减少便秘发生[17]。可以根据自身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慢跑、步行、太极拳、健身操、瑜伽等,适度即可。除上述三方面外,睡前进行腹部按摩,平时做提肛运动,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晨起饮用适量温水等都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便秘发生。

3 结语

便秘的发病与五脏六腑功能均有联系,无论任何一脏或一腑的功能出现失常,都会导致便秘的发生,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情志、饮食、运动、睡眠等。“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治未病思想是无数医家用实践总结出的真理,是祖国医学的宝贵财富。因此,从“治未病”思想角度探讨便秘的发病与防治能更好地发挥中医治疗便秘的特色,而将中医治未病思想应用于便秘的发病与防治中,能有效减少便秘的发生率,提高便秘的临床治疗疗效,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糟粕运化素问
给现代人参考的古代礼仪
Discussion o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from “Cold-dampness and Insidious Drynes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Oral Oxycodone Hydrochloride Prolonged-Release Tablets Related Constipation
试论多纪元简对金漥七朗《素问考》的借鉴和袭用
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传统文化的教学方法和原则
从《黄帝内经》认识脾的作用
湿气重可以游泳吗
试论学前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取”“舍”问题
爱情寓言
脾主运化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