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证书制度视阈下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2020-02-16段志群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营销界 2020年30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职业技能证书

段志群(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2019年国家正式开始“1+X”证书试点工作,提出将技能等级证书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其核心就是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基于这一背景,迫切需要各高职院校研究以“职业资格证书”为抓手,多渠道拓展“1+X”证书;以“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将考证内容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课程标准、专业标准、教学标准与行业标准接轨。

■“1+X”制度对高职会计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带来的挑战

职业院校在推进“1+X”证书制度的过程中,需要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深入推进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等各项工作。“1+X”制度的实施,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带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需要对会计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

会计专业建设需要与时俱进,所培养的人才必须是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 进入“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会计职能发生根本改变,需要从核算职能向管理职能转变,并主动参与企业经营决策,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推行“1+X”证书制度的旨在打破了原有的专业和学制的界限,这种模式下再不是精确到某一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向为社会培养综合型的应用型人才方向作调整。

(二)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当代数字技术,社会共享服务、商旅服务等普及应用,企业对财务人员技能和素养提出了的更高要求。账务处理从传统手工、计算机记账逐步为机器人记账所取代,会计机器人可以自动生成会计账簿、记账凭证、利润表、国地税申报表等;财务管理工作也从“填写记账凭证——登记账簿——账务报表”的传统工作转型为管理人员参与企业管理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评价及总结分析,提供财务分析报告、税务筹划方案、预测决策方案等。对企业而言,财务人员是一项特殊的资产,其水平和能力决定了其是否能为企业提供更高价值的服务,是否能使企业的价值达到最大化,这需要高职院校在培养会计人才时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

■目前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不足

(一)学历教育与技能考证脱节

传统学历教育的培养目标,在“1”里实现的是基本目标,但鉴于教材和实验实训技术的局限,往往不能达到培养目标所要求的高水平和先进性,X标准设计源于企业和行业,才最具有前沿性和科技性。

过去X证书制度试点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结合不够,没能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二)教学方法落后,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缺乏实践锻炼,有理论、缺技能。少数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待提高,导致教学效率低下,难以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会计专业毕业生难以胜任市场对人才的要求。

(三)校企合作停留在表面,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现象

由于专业的特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多选择会计师事务所、财务服务公司等作为校企合作企业,特点是面窄、能接受会计专业学生实习实训和就业量少、对人才要求高等,因此即便学校通过采取经常到企业进行走访、调研、座谈、邀请企业专家来校指导等措施,但效果不理想,校企合作难以深度开展。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没有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企业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落实不了,导致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二是校企合作缺乏利益共同点,无法形成长效机制,导致企业参与度不高;三是企业没有实质性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合作程度仅限于订单培养、顶岗实习、临时用工等形式,校企合作方式单一,力度非常有限,效果可想而知;四是高职会计专业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时,虽然都进行了企业调研,但缺乏企业对人才的具体评价和考核难以落到实处,往往使得岗位技能需求与之脱节严重。

■改革“1+X”制度下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将培训内容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根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要求

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统筹教学组织与实施,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灵活性、适应性、针对性。

学校将应用职业技能培训完全融合到会计专业学历教育中,通过内容强化、内容补充、深度或广度拓展等方法实现课证融通。在对接融合过程中,根据“X”证书标准中规定的职业素养、基础知识要求,以及职业技能知识、技能、能力要求,合理设计对接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关键点和融合面,确保调整后的“1”能够支撑“X”培训的有效实现。

(二)重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需要会计专业开设理论课程21门,实训课程5门,满足智能财税技能等级证书(初级)要求。专业课程主要开设企业纳税实务、税务筹划、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统计基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成本会计、经济法、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供应链管理、管理学基础、经济学基础知识、财务报表分析、财经职业能力素养、审计基础、行业比较会计、企业会计制度设计;实训环节主要包括:财税一体化综合实训、会计一体化综合实训、财务管理实训、VBSE全仿真实训、ERP沙盘实务。

(三)探索实施高质量职业技能培训

结合专业建设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要求和特点,高职院校要创造条件努力完善实训条件,整合好各种教学资源,培养和培训好师资,努力打造一支稳定、高水平的培训教学团队,才有可能提高培训能力。根据市场和学生技能考证需要,对专业课程未涵盖的内容或需要特别强化的实训,组织开展专门培训。在面向本校学生开展培训的同时,高职院校要想法扩大自身的影响和辐射能力,积极为社会成员提供培训服务。

(四)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构建“3321”教学模式,即在3年制高职教育中,用3个学期即第1至第3学期,完成2-3个的中初级资格证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的课程学习,用第第4-5个学期进行综合实训,完成中级资格证的课程学习,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第6个学期进行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

(五)尝试建立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学分银行” 制度

按照国家关于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的相关要求,对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进行登记和存储,尝试学分的认定、积累与转换。探索学生和社会成员在按规定程序进入学校接受相关专业学历教育时,按规定兑换学分,免修相应课程或模块,彻底打通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的瓶颈。

■落实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学校党政应高度重视1+X证书试点工作,为保障此项工作的顺利实施,成立由学校党委书记、院长及分管教学工作副院长统筹领导试点工作,教务处牵头组织和指导试点工作,会计专业负责人负责协调和落实1+X证书试点具体工作。

(二)基础条件保障

开办会计专业的二级院系在充分利用学校自建、校企合作等实训基地的基础上,积极与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产教融合型企业进行合作,并积极探索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等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实训基地建设和运营。

(三)信息化管理与服务

开办会计专业的二级院系应积极探索建设1+X证书信息管理服务平台,探索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提升证书考核、培训及管理水平,利用新技术平台,开展在线服务,提升学习者体验。

(四)应急保障

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考证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紧急情况,比如老师课程教学不熟练、教学平台出现故障、打印机等硬件设备出现故障、学生不配合老师教学等。为保证证书的顺利实施,在培训之前学校将与评价组织进行充分沟通,详细划分双方职责,制定应急预案。在老师教学过程中,学校、院系有权要求评价组织提供助教,协助老师进行教学;如遇教学系统、硬件设备产生故障,学校有权要求评价组织在24小时内提供运维人员上门服务。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职业技能证书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全国一流本科会计专业建设研讨会成功召开
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
收录证书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