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建筑垃圾处理现状浅析

2020-02-15王静芳

江西建材 2020年6期
关键词:垃圾处理资源化垃圾

王静芳

江苏科技大学船舶与建筑工程学院,江苏 张家港 215600

0 前言

建筑垃圾是固体废弃物,产生于建筑物相关建设过程中,如新建、改建、扩建或拆除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建筑垃圾的产量不断庞大,我国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约占我国城市垃圾总量的40%[1]。目前大部分建筑垃圾采用直接填埋或者露天堆放的处理方式。这种方式很明显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整个社会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比如对于自然环境而言会占用大量土地、降低土壤质量、影响空气质量、污染水资源等,对于人类社会而言会危害人类健康、存在安全隐患、阻碍社会发展等。

基于建筑垃圾上述诸多的不利影响,对建筑垃圾进行合理及有效地处理迫在眉睫。如果将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可以减少对自然的破坏,比如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减少垃圾的数量,同时还能推动社会发展,一举两得,实现可持续发展。

1 国外建筑垃圾处理现状

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比如德国、美国、日本等,积极探索将建筑垃圾转变为一种有用的资源,起步早,技术成熟,配套政策完善,对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利用率可达60%-95%,甚至100%。

德国是世界上首个大量进行建筑垃圾再利用的国家,因为二战后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而城市重建又迫切需要大量建筑材料,但是当时的德国由于战争影响已没有能力大量生产,因此德国开始重新认识审视建筑垃圾,研究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最终大多数的建筑垃圾被回收再利用最后经过研究大量的建筑垃圾得以再循环利用,极大地缓解了建材供需矛盾同时大大降低了现场清理费用。德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循环经济立法的国家之一。

美国由于曾经遭受过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是最早对建筑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和再利用的国家。美国也先后制定并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管理策略和法律法规,也明确了对违反规定的城市和企业进行处罚[2],从而促使企业积极探寻建筑垃圾回收利用方法。

日本领土较小,自然资源紧张,因此日本很重视所有资源的再生利用,对建筑垃圾处理而言,贯穿了建筑工程的全过程,即要求建设工程实现零排放[3]。同时在建筑垃圾处理方面,日本具有建筑垃圾处理方面完备的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成熟的管理模式。

2 我国建筑垃圾处理现状

相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进行建筑垃圾处理起步时间相对较晚,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配套设施、管理模式、处理技术等都有待提高。随着建筑垃圾持续大量增加,国家越来越重视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在一些地区进行试点探索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住建部于2018 年3 月发布《关于开展建筑垃圾治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35 个城市开展建筑垃圾治理试点工作,以推动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推广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应用。

国务院办公厅于2018 年12 月发布《“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从而推动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减量,同时合理安全无害化处理固废并进行资源化利用,推动“无废城市”的建设。

除了国家层面上制定相关的政策制度,各省市地区也制定了相关的方案。

上海市政府于2017 年9 月发布《上海市建筑垃圾处理管理规定》,明确指出,2018 年1 月1 日起,上海市除工程渣土、泥浆进入消纳场消纳外,其余建筑废弃物均需进行资源化处理。2019 年5 月,上海虹口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中心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超过99%,超过发达国家处理水平。

北京朝阳区政府于2018 年3 月发布《朝阳区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工作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对拆违棚改、危房改造产生的建筑垃圾均要资源化处理,并鼓励优先使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朝阳区计划3 年内资源化率达95%以上。

江苏省南通市政府于2019 年7 月发布《关于加强城市建筑垃圾管理促进资源化利用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 年基本实现建筑垃圾分类处置,市区资源化率达70%以上、其它地区达60%以上。

3 我国建筑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

3.1 建筑垃圾处理政策法规等不完善

目前国内虽然颁布了一些关于建筑垃圾处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等,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缺少系统完善的政策法规以及有效的管理机制,建筑垃圾处理的管理涉及到多个部门,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各部门之间协调不畅,也导致建筑垃圾处理困难。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机制还未真正建立。

3.2 建筑垃圾处理技术相对落后

目前我国建筑垃圾处理方式还是以直接填埋或露天堆放为主的粗放型的处理方式,回收利用率低且极易造成环境污染。

建筑垃圾种类繁多,建筑垃圾进行再生利用首先需要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这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而国内相关技术、设备及再生产品的研发能力较弱,市场推广还未真正打开。企业投入大,如果没有完善的运营机制,企业可能会亏损从而无法长期稳定运行。

国内外不少学者经过研究确定建筑垃圾可以被再生利用,比如制备成砌块或者粉碎后成再生骨料再次用于建筑施工,因此如果不采取合理的处理方式和技术,这些有用的资源就会被白白浪费。虽然目前也有利用率较高的地区,但是技术还尚未成熟。

3.3 建筑垃圾处理意识不强

我国建筑垃圾处理处理起步晚,人们对建筑垃圾处理意识较弱,全社会还未意识到建筑垃圾危害,建筑垃圾循环再利用的意识还未普及化。但是随着建筑垃圾数量的增多,建筑垃圾处理的意识在逐渐增强。

4 我国建筑垃圾处理的措施

4.1 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

国家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建筑垃圾处理经验,制定一套符合我国国情且完善、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用于保障建筑垃圾处理的各个方面,同时务必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4.2 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做好相关管理工作

政府应高度重视建筑垃圾的回收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应做好相关工作,比如,政府应加强宣传,提高整个社会的环保意识,尤其是建筑垃圾处理的意识,让全民逐渐形成共识,自觉进行建筑垃圾处理;政府要协调各方关系,解决好各部门之间的责权范围,避免出现推拉扯皮,责任不清等现象;政府应对建筑垃圾处理或研发等方面投入专项资金,同时对于相关企业给予一定的税费减免或补贴等政策,保障企业的利益,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同时政府应制定政策推广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的应用,比如规定建筑工程中需使用一定比例合格的再生产品,并作为考核指标等,推广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的产业化,引导市场良性发展。

4.3 利用BIM、装配式、AI 技术、大数据平台等

BIM 技术(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是一个数据化工具,贯穿于建筑工程全过程,从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到管理运维阶段,通过优化设计、碰撞检查、三维可视化等,借助数据信息整合,提高了设计、施工的质量,避免资源的浪费,从源头上减少因设计、施工等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

目前国家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这对于建筑垃圾而言也能从源头上减少建筑垃圾。装配式建筑是先在工厂预制好相关构配件,然后运到施工现场安装而成。装配式建筑实现了标准化、产业化,节省了工厂制作过程中的建筑材料,也大量减少了施工现场产生的建筑垃圾,相比传统建筑更加节能环保。

在对建筑垃圾进行分拣过程中,可以采用AI 技术即人工智能技术,通过传感器将垃圾进行扫描检测并识别出不同材质垃圾,将其中可以再利用的建筑垃圾挑选出来,降低人工费用,提高工作效率。

从IT 到DT,从互联网+战略的发展到大数据应用的发展,对于建筑垃圾的监管方面可以集成利用这些技术,包括云计算、云服务等创建一个完备的大数据平台,对建筑垃圾的全过程进行监管,比如从产生、运输、处置包括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的相关管理,建立高效的运作机制,同时能够实现多部门联合监管,提高监管效率。同时通过平台实现各地区的资源共享,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为相关部门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和决策,使大数据平台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

4.4 加强产学研用合作,促进资源化产业发展

建筑垃圾处理需要创新和研发,可搭建产学研用科研平台,与高校研究院等科研机构紧密合作,研发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新技术、新产品,深化产学研用,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降低处理成本,同时提高资源化产品的附加值,促进资源化产业的发展。

5 结语

建筑垃圾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垃圾,是放错了地方可再生利用的资源。随着整个社会对建筑垃圾处理意识的不断提高,在国家及全社会共同努力下,建筑垃圾的处理方式会更合理,资源化利用水平会不断提高。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通过变废为宝,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垃圾处理资源化垃圾
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任重道远
人造石行业固废资源化处理及综合利用概述
垃圾去哪了
NO TIME TO WASTE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垃圾处理要多少钱?
倒垃圾
污泥的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探讨
深圳市7大资源类垃圾处理体系初步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