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型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刍议

2020-02-15范新亚吕元琦

山东化工 2020年13期
关键词:实验楼管理制度实验室

范新亚,沈 亮,吕元琦

(德州学院,山东 德州 253023)

实验室文化是实验室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教风学风、学术思想和创新精神的认同感,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方面[1]。教学型高校一般本科办学时间较短,学科基础较为薄弱,实验室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一些特定问题。本文对这类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 存在的问题

1.1 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滞后,难以满足实验室飞速发展的需要

实验室管理制度对于维持正常的实验秩序,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提高科研实验效率,确保实验室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实验房间、设备和耗材管理制度、科研实验室运行管理制度和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等。有些教学型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不健全,一些交叉学科实验室管理制度还是空白,危化品管理、生物安全、信息安全等相关的管理制度也不完善,或者虽然有制度但没有及时更新和修订,不符合国家最新文件要求。同时,广大师生对这些管理制度的认可度较低,不能自觉地学习和贯彻执行这些制度。

1.2 实验室房间和设备等布局不合理

实验室布局不合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实验室内部各种仪器设备和器材空间布局不符合科学规律,容易造成安全事故。一些老旧实验楼或由教学楼、办公楼改造的实验楼房间结构布局达不到水、电、消防安全标准,更不能确保危化品安全和生物安全。另一方面,实验资源学科分布不合理,有些设备不同学院甚至相同学院不同实验室重复购置,使用率很低。有的教学实验室仅仅在一年中的少部分时间在使用,大多数时间处于闲置状态。由于校区划分不合理,很多学科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处于不同的楼宇,二者资源都难以共享。

1.3 片面学习重点高校,特色实验室文化难以形成

由于办学时间较短,学科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学科力量还比较薄弱,实验室文化正处于形成阶段。有些高校出于“申报各种项目”的需要,照抄照搬重点院校实验室文化建设经验和做法。重点院校在实验室文化建设方面确实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但这些做法很多情况下并不适合教学型高校办学目标、发展定位和学科特点,与在建实验室的发展难以融合。为了快速“形成特色”, 有些高校通过文化设计公司进行商业化包装来进行实验室文化建设。文化设计公司在文化设计方面具有一定的经验,但商业化的文化装饰往往要对实验室进行大面积装饰改造,修建豪华的报告厅、茶室、雕塑,张贴名人字画,追求靓丽的灯饰效果,这会挤占本来就不富裕的实验室基础建设经费。而且,商业模式的文化设计很难体现实验室应有的朴素和务实的氛围。

1.4 追求创新、潜心科学的实验室工作氛围还没有形成

实验室学习氛围不够浓厚,师生学习实验技能、实验相关科学知识和实验室管理制度的积极性不高,遵守实验室管理制度的自觉性不强。教学实验室环境单调,不能唤起教师对实验教学的热爱,难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和学生大多是为了完成实验教学或学习任务而被动地从事实验活动。科研实验室气氛枯燥,实验室文化产品缺乏或千篇一律,没有与专业和学科特点想结合,不能形成激励师生献身科学、协同创新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力量。师生在实验活动中对实验室和实验团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不强,不能以主人翁的心态去节约实验成本,维护实验仪器设备、扩大实验资源共享和提高实验效率。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实验室发展时间短,不注重文化挖掘和利用,文化积淀少;实验室文化建设手法粗糙,不能全过程参与对师生的思想指引、情感熏陶、意志磨练和人格塑造。

2 对策

2.1 完善并严格贯彻执行实验室管理制度

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规范实验教学程序、实验室房间使用、设备耗材管理和科研实验室运行。根据实验室发展,在确保实验室水电和消防安全的同时,制定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危险废弃物管理制度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同时,根据国家最新制度法规,修订现有实验室管理制度,使其符合实验室发展的最新需要。对师生加强实验室管理制度培训,定期组织实验室管理制度知识竞赛活动,提高其遵守实验室管理制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根据各个实验室专业特点,在醒目位置张贴一些有关实验原理、存在风险和应急措施的宣传画,在实验室门口、应急设施附近和其他醒目位置张贴一些安全标识,提升实验室安全意识。

2.2 合理规划实验室布局,营造安全和效率导向的实验发展理念

根据实验室业务涵盖内容和上级文件精神,合理规划实验室和实验室内部布局,促进共享共用,确保实验安全。随着学校发展逐渐淘汰老旧实验楼,严格按照国家标准修建实验楼,逐渐杜绝使用教室和办公室改建的实验楼。逐步打破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的界限,实现实验室功能多样化,鼓励教师利用教学实验室从事科学研究,在完成常规教学任务的基础上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实验,提高实验室利用率和利用水平。同时,相同学院、专业和学科相近学院实验室相邻或相近布局,以利共享和学术交叉,提高实验工作效率。

2.3 构建崇尚科学和激励创新的特色实验室文化体系

实验室文化建设首先应该有科学的定位,完善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充分发展走廊文化、展室文化、会议室文化和实验室标识文化,将这些内容融入实验室文化环境中,内化到师生实验实践活动中。其次,提升师生对实验室的归属感。要形成激励创新的文化环境,让进入实验室的人首先了解实验室的发展历程,发展过程中哪些教师和毕业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有哪些感人的事迹,受到哪些来自学校和外部的表彰和肯定,对他们的代表性作品和贡献要定期进行展示,塑造一种“崇尚敬仰贡献者”的实验室文化氛围。第三,要形成激励创新的文化环境。激发师生对从事实验活动的兴趣,使其以良好的心理状态从事实验活动。将科学发展史上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发展显著实例、一些著名科学家潜心科学研究的事迹和趣味科学实验做成宣传画和艺术品进行宣传,宣传一些伟大科学家的名言和警句,激发大家参与教学实验和科学研究的积极性。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不要孤立地搞实验室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要与学校组织的教风和学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须注重文化育人,积极创建文明校园,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体现高校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2]。实验室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发展阶段的缘故,教学型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大多处于形成阶段,还没有完全定型。要根据学校和实验室发展定位积极进行引导,将创新、环保、安全、朴实和健康的理念贯穿于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合理优化实验室布局,紧密结合学校条件和实验室专业学科特点,为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猜你喜欢

实验楼管理制度实验室
探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海尔布隆实验楼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Linux操作系统”课程智慧课堂构建研究
某高校制药实验楼废气处理改造工艺应用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