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应用型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2020-02-15杨洪杏孙冰清赵建荣范行军

山东化工 2020年13期
关键词:环境工程背景应用型

杨洪杏,王 翔,孙冰清,王 艳,谢 越,赵建荣,范行军,程 靖

(安徽科技学院 资源与环境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在经济和工程技术职业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工程教育认证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受到重视。开展工程教育认证,对我国高等院校工程教育与国际间的互认,我国工程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1]。2016年,中国加入《华盛顿协议》,标志着我国的工程教育获得了国际认可[2]。截止2018年底,我国50多所高等院校通过环境工程专业认证,提高了我国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及其国际竞争力。应用型高校是我国在新时代经济发展、创新创业及产业升级等需求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校[3-4]。而环境工程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具有鲜明的实践特点,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十分重要[5]。在此背景下,针对专业认证的情况,对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进行改革。

1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应用型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在工程认证制度背景下,作为一所应用型高校,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就目前环境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的情况可以看出,课程设置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教学大致能够满足国家的要求,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

1.1 实践教学过程中没有重视考核

在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大多没有将实践考核纳入课程的总评成绩中,学生也大多由于传统应试教育,只重视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不重视没有考核的实践教学,导致对实践教学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1.2 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

作为应用型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就是要培养面向企业的高级应用型人才[6]。这就需要高校环境工程专业与企业进行充分的产学研合作,但目前大多数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没有与企业有良好的产学研合作。

1.3 在工程认证制度背景下,教师不具备较好的实践经验

环境工程专业认证,不仅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能力和综合素养,同样对于专业教师的要求也形成体系。但目前仍有一定数量的专业课教师不具备相应的实践经验。

2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应用型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改革措施

2.1 优化和构建符合工程认证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工程认证制度背景和要求下,更要加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加大实践实习的考核比重,进行有目的性、综合性的实践教学。可以从专业课程实验、课程实习(设计)和毕业论文(设计)等几方面进行调整和优化。对于专业核心课程主要集中于水、大气和固体废物的处理以及环境监测及环境微生物等课程。这些核心课程都设有相应的实验课时,可以在课程大纲修订时,在保证理论知识全面学习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实验课时,并在课程考核标准中增加实验教学的考核,从而达到让学生重视实验课程,增加其动手能力的目的。对于课程设计和课程实习,要将设计和实习与环境相关企业相结合,通过去企业参观学习,将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习环节的案例相结合,使学生的课程设计更能与实际相结合,能初步掌握工程设计的方法。对于毕业论文应尽量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在毕业论文进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掌握查阅资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以上实践教学环节的优化,可以同时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综合能力,达到符合工程认证标准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2.2 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建设实践教学平台,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在工程认证制度背景和要求下,需要对该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5年的专业成就以及是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进行跟踪描述。这都要求学生毕业时要有更高的实践动手能力,才能应对日益变化的技术和工艺,因此将通过以下几方面改革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2.1 开放实验室的建立

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完成某一项目的开放、自由的实验环境。将环境工程专业所属的实验室充分利用,还可以提高一些精密贵重仪器使用率,学生在实验室里可以进行一些不同于实验课程中的实验并可以培养学生自己有计划地进行实验操作技能训练,使学生尽早地涉足科学研究,培养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提高社会竞争力。

2.2.2 以科研促进实践教学新模式的建立

将校内外科研平台和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充分利用,将科研、生产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建立教学—科研资源共享型实践平台。培养学生从入校开始在大学一年级夯实基本功,专业教师引导学生接触科研,积极培养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高创新意识和思维;大学二、三年级进行系统的专项研究,进行校内外专业实践,提高环境工程专业综合技能;大学四年级时,通过毕业实习和设计对专业科研训练进行加固,结合校外实践,提高创新综合能力。

2.2.3 多样化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探索

结合应用型大学培养人才目标,要进行多种符合专业特点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可以将产学研合作企业、研究所与学生的生产实践和参与的科研项目进行对接;引进企业和科研院所的高级专业人才来学校进行专题讲座或者选修课、专业课和行业、科研动态讲授;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培训在校生与员工;教师在学校-企业-研究所进行互培等。

2.3 加强教师的工程实训实践能力,提升教师的“双能”素质

在工程认证制度背景和要求下,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要有较高的理论知识,还应成为同时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双能型”教师。一方面,教师应多与企业联系,充分利用各种进企业实践锻炼的机会,提高自身的工程素养,将企业先进的技术成果融入实践教学中;另一方面,将具有专业工程背景知识的技术人员引进学校,参与学生实践和教师实验项目设计的指导,弥补教师工程经验的不足。此外,教师还可通过参加环境相关的各类培训,获取资质服务企业,丰富工程经验。

总之,实践教学环节对于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重视实践教学,构建出适合工程认证制度背景下应用型高校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践课程体系。增加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其综合能力,从而适应社会需求,为学科的专业认证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环境工程背景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装备环境工程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探讨环境工程工业污水治理中常见问题
黑洞背景知识
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的处理措施分析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环境工程的项目管理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