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职《砌体结构》课程改革研究

2020-02-14卢智伟

建材与装饰 2020年19期
关键词:砌体结构砌筑砌体

卢智伟 骆 乐

(陕西工商职业学院,陕西西安 710119)

《砌体结构》不单单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的基础课程,同时也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砌体结构具有悠久的历史,尽管在抗震性能上有所欠缺,但其结构形式仍然在我国民用建筑占有较大比例。作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砌体结构》主要培养学生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对砌体结构的灵活运用,同时对砌筑工程也要有相关运用。教师应当围绕学生的职业化、专业化进行教学工作,在不断的改革中寻找更好的教学方式及方法,培养更多的建筑施工技术人才。

1 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应紧紧围绕施工现场的工作任务需要来确定,同时融入相关职业资格标准、砌体结构施工相关规范,从而使学生能够掌握砌筑施工相关基本知识,具备有编制砌筑施工方案、验收砌体施工质量等职业技能。

1.1 专业能力目标

①能够应对砌体结构工程施工的技术交底;②能够合理准确的选用砌体施工材料;③能够正确选择砌筑施工机械、工具;④能够合理准确选择合适的砌筑施工工艺;⑤能够准确编制砌块排列图;⑥能够编制砌筑施工方案;⑦能够依据《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3—2011)进行验收砌筑施工质量。

1.2 方法能力目标

①自我学习的能力;②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③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④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⑤创新能力。

1.3 社会能力目标

①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②具有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③具有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④具有团队精神、协作能力。

2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课时较少而教学内容多

其课程与其他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必修课相比课时数少了一半,其课时为36课时,而教学内容从“砌体的施工图”、“砌体材料及其力学性能”、“砌体墙、柱的构造措施”、“填充墙砌筑施工”、“砖砌体砌筑+石砌体及块砌体施工”、“砌体结构质量标准及检验”知识点繁琐,教学内容多。在有限的课时讲授如此多的内容就造成了任务繁重,教学效果一般等情况。

2.2 教学手段不足

教学手段扔采用板书及多媒体教学等一些常规手段,由于多媒体教学已经在中小学普及,学生对多媒体教学已经产生“审美疲劳”,已经不能产生新鲜感,其结果体现在了互动性差,难以建立“教”与“学”互动的过程。此外由于《砌体结构》教学使用模型复杂,教学经费投入有限,在砌体结构重要构件上例如构造柱、过梁、圈梁、挑梁以及配筋砌体重要模型难以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出来。学生仅靠课堂教学而不辅以教学模型难以形成良好的感性认识,使得学生听课疲惫,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一般。

2.3 学生实践力度不够

《砌体结构》课程对于实践性有到一定要求,单纯依靠教材内容很难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很多高职院校缺乏实践条件,造成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一般。

3 《砌体结构》课程改革研究

3.1 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主要指认知实习。如果有可以去施工现场参观是最好的途径,但是由于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安全和组织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一般不采取现场参观。但是如果单纯从课本获取知识,存在部分空间想象能力较弱的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课本知识,因而在很多高职院校建立了建筑施工实训基地建筑综合教学模型以替代施工现场,教学效果得到很大提升。由于建筑施工实训基地建筑综合教学模型所占场地较大且成本较高,部分高职院校并没有建立,此时在课堂内可以利用比例教学模型来替代参观,同时利用木块替代砖、木条替代皮数杆等模拟施工也能一定程度上改善该问题。

3.2 由于课时不足更应注重教学内容

对于教学内容根据学生整体水平进行不同的侧重点教学,由于如今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增多,对非承重墙的讲授应当增加比重。还可以通过设计综合习题,引导学生如何将知识活学活用,有利于将学生的多个知识点衔接起来。综合试题的设计建议结合本省二级建造师资格考试中的试题,因为二级建造师资格考试试题与实际结合紧密,紧跟时代发展且每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这样学生在做题的同时可以熟悉相关知识的应用,从而将不同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使用本省二级建造师资格考试中的试题还有利于提高学生今后在二级建造师资格考试的通过率。

3.3 按照新规范结合教材及新技术教学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经历了2001版本、2011版本,两个版本相差10余年。同时《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同样也经历了2002及2011两个版本。在这10余年间配筋砌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新装备、新技术也不断出现。尤其经过汶川地震更突显出砌体结构抗震方面的问题。修订后吸收2000-2011年期间十余年的工程经验和研究成果以及一些构造要求,然而2011、2012至今也有8、9年时间,在这期间新技术、新材料也在不断的更新。这也对高职院校《砌体结构》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该及时掌握市场中的新材料、新技术,并结合规范调整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了解新技术、新材料。

3.4 关注考核评价的多元性

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1]。《砌体结构》属对于实践性要求较高,因此传统的评测不能满足课程所培养的目标,应当注重实践考核及过程考核。过程考评在综合评测中比例提升至70%,期末考评为30%,同时过程考评氛围素质考评、咨询考评、实操考评三部分,所占比例徐见表1。

4 结语

就《砌体结构》课程改革而言,本文提出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课时与内容的协调、结合新规范新技术的教学内容、考核评价的多元性四项改革措施。通过上述改革措施,希望将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增加学生课堂趣味性,增强学生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工程技术人员。

猜你喜欢

砌体结构砌筑砌体
砌体墙上安装摩擦型阻尼器施工技术探讨
房屋建筑中砖砌体施工技术分析
竖向开槽砌体墙燃气爆炸动力响应及加固
BIM技术在砌筑工程排砖深化设计中的应用
房建工程中墙体砌筑施工技术分析
浅谈砌筑水泥强度检验及其控制
砌体结构裂缝的成因与控制技术
轴压砌体随机损伤本构关系研究
内衬砌筑新工艺在熟料回转窑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