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

2020-02-12张丽萍

农民致富之友 2020年2期
关键词:主杆杂交种籽粒

张丽萍

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饲等多用途作物,提高玉米的产量,改善玉米的品质,对我国的居民生活饮食和工业加工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玉米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着种植密度不合理的现象,造成玉米的减产和品质下降。本文从种植密度对玉米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探讨,并对如何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玉米的合理密植生产提供参考。

玉米是粮饲兼用作物,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在饲料加工、食品加工、工业提取等多方面均有广泛用途。我国的玉米种植面积位于世界前列,种植面积约占世界玉米种植总面积的1/6,总产量约占世界玉米总产量的1/5。在我国玉米的种植面积排在第三位,仅次于小麦和水稻,而其总产量排在第二位,仅次于小麦。

玉米的品质、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不仅受作物本身的遗传特性约束,其栽培管理方式以及种植区域的生态环境等多因素的影响,并且这些因素是交互作用的。在栽培管理中,种植密度是对产量和品质影响最为直接的,也是可以通过合理密植获得高产的最为直接有效的调控措施。近年来,随着玉米种植技术的不断成熟、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均有大幅提升,但在玉米实际生产过程中,个体和群体之间的矛盾尤显突出,农户种植过于追求个体,而一味的通过增大种植密度提高群体产量,但却适得其反,不仅未能提高总量,还降低了玉米的品质。因此,如何根据玉米品种特性以及土壤肥力情况,通过合理的密植,提高总产量,同时提升其品质,对玉米的种植尤为重要。

一、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种植密度是玉米高产高效生产中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对玉米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有着较大的影响。当前适当增加玉米种植密度是大多数国家提高玉米产量的主要措施之一,因为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以有效提高玉米对光照、温度的利用率,进而提高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有大量的国内外研究学者研究玉米产量如何受到种植密度的影响,研究表明,玉米的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出二次抛物线的线性关系,即在一定的范围内,玉米的总产量与种植密度成正相关关系,玉米的单株产量却呈下降趋势,而超过这一范围,玉米的产量则与种植密度呈负相关关系。然而这一临界范围是与玉米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周边环境等多项因素综合影响的。过度增加种植密度导致玉米减产的原因是:一是过密的种植导致玉米群体间的通风透光性不好,形成恶劣的小气候环境,导致玉米植株中下部的叶片接受阳光减少,光合作用受到抑制,最终叶片过早衰败。二是过密种植,也会加大玉米个体间对土壤水肥的吸收竞争,导致植株个体获取养分减少,造成植株营养不良,从而降低玉米的总产量。影响玉米产量的因素主要有亩穗数、穗粒数和粒重,其中亩穗数对玉米产量影响最大,并且这三者并非孤立影响玉米的产量,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之间具有影响制约的作用。要想获得玉米高产,则需要综合考虑种植密度等栽培措施,降低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三者的乘积为最大值。

二、种植密度对玉米品质的影响

目前,玉米品质如何受到种植密度的改变的影响研究偏少,且玉米籽粒的蛋白质、脂肪、淀粉等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化较为复杂,而未有统一的研究结果,这可能与玉米籽粒的品质主要受玉米品种本身遗传特性影响有关。有研究认为玉米籽粒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而淀粉含量则与种植密度呈正相关的变化趋势。也有研究认为,在一定范围内,玉米籽粒的淀粉含量和粗蛋白含量均随种植密度的变化呈正抛物线的变化趋势,而粗脂肪含量则呈负抛物线的变化趋势。也有研究认为,适当的增加玉米种植密度,其籽粒的粗脂肪含量随之增加。同时也有研究认为,玉米种植密度在每公顷种植5万-8万株范围内,增加种植密度导致玉米籽粒的粗脂肪、粗蛋白和淀粉含量降低,而超過这一范围,则呈略有升高趋势。

三、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的主要措施

在玉米栽培实际生产中要综合考虑玉米品种特性、土壤肥力、生态环境等综合因素,进行制定合理的种植密度,以实现高产高品质的目的。

1、品种选择

要结合当地自然资源情况,选择适合当地生产的品种,并确定适当的种植密度范围,在不同条件下其种植密度也是不同的,在水肥条件、地理环境较好的地块可以适度增加种植密度,而在土壤条件和地理环境较差的地块则要适度降低种植密度。同时也要结合玉米的类型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紧凑型玉米可适度增加种植密度,而平展型玉米则要适度降低种植密度。

平展型中晚熟玉米,此类玉米的穗位以上各叶片与主杆夹角平均大于35度,穗位以上(下)的各叶片与主杆夹角平均大于45度。每亩留苗密度3000-3500株。

竖叶型早熟耐密玉米杂交种,此类品种株型紧凑,叶片上冲,穗位以上各叶片与主杆夹角平均小于25度,穗位以下各叶片与主杆夹角平均小于45度。每亩留苗密度4500-5000株。

中间型,此类品种的叶片与主杆夹角介于紧凑型和平展型之间,多数属中早熟耐密品种,每亩留苗密度在3500~4500株之间。

2、根据品种特性、产量水平、土壤肥力及施肥水平选择合理的密度

(1)亩产400-500千克的中产田,平展型玉米杂交种适宜密度为3000株/亩左右;紧凑型杂交种为4000株/亩左右。

(2)亩产500-600千克的产量水平适宜密度范围是:平展叶型玉米杂交种每亩3500株左右;紧凑型中晚熟大穗型杂交种每3700-4000株左右,紧凑竖叶中穗型杂交种每亩4500株左右。

(3)亩产650千克以上产量水平的适宜密度范围是:紧凑中穗型,每亩5000-5500株,紧凑大穗型每亩4500-5000株。

3、增密增产技术

要做到密植增产,则需要根据玉米品种的特征特性和生产条件,因地制宜的将现有耐密品种的种植密度增加500-600株/亩,前提是选耐密品种和水肥条件好地块。

(作者单位:652400云南省泸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猜你喜欢

主杆杂交种籽粒
籽粒苋的饲用价值和高产栽培技术
多举措促玉米杂交种制提质增产
籽粒苋的特性和种植技术
两种平茬修剪方式在主杆汉桂培育成效差异性上的研究
高精度四轴自动搬运机器人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分析
提高桑蚕一代杂交种杂交率的方法和措施
黄蟠桃系列四挺身主杆形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玉米机械脱粒籽粒含水量与破碎率的相关研究
杂交种子为什么不能留种
商麦1619 籽粒灌浆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