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亟须正本清源,回归正道

2020-02-12周仲飞浙江诸暨暨阳初中

教书育人 2020年4期
关键词:分数素质教育育人

周仲飞 (浙江诸暨暨阳初中)

2019年10月,《浙江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公布了33条减负举措,其中拟规定小学生晚9 点、初中生晚10点可经家长确认拒绝完成剩余作业。2019年11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表示,减负不能简单地降低课业难度、减少作业量,不能搞“一味的”“一刀切”减负。就减负方案引起的不同看法,吕玉刚强调,减负应按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科学减负,有减有增。为学生减负是一个老话题。在新时代如何平衡好减负与合理压力的关系?学校、家长如何协作好给学生减负?学校怎样在现有条件下做好既减负又增效?本期接上期话题将就此内容进行讨论。

多年来,关于教育的话题议论颇多,赞扬声有之,批评声也不少,孰是孰非?答案莫衷一是,现象真假难辨。

最近,由浙江等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制订出台,并将实施的学校减负行动,瞬间又一次引爆了不少人,特别是家长对教育的热议与狂评。学校该不该减负?讨论的焦点在以下几点:其一,按照目前社会的许多人的观点,读书是改变孩子命运的唯一出路,尤其对广大的农家百姓孩子。一旦学校真的实施减负行动,这对孩子未来的成绩必然带来不利影响或后果。倘若孩子以后考不上好大学,读不了好学校,那寻常百姓人家怎么办?是否孩子永无“出头之日”?其二,不管怎么说,目前的中高考制度,虽有不足和缺陷,但让分数说话,以成绩取人,还是相对公平的办法,有了分数的硬杠杠,孩子无须再担忧“社会权贵”的倾轧,谁都不用求,谁都不用怕。最后,大多数人的意见倾向——学校的负不能减,至少现在不能减!

暂且不论这些观点正确与否,也不管目前部分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再次推出学校减负的目的意图是什么,笔者通过40多年在基教一线的观察与思考,面对现状——学生苦,负担重;教师累,压力大,窃以为,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学校减负增负,公布学生考试成绩,班级年级排名次,分快慢班,校外培训机构遍地开花等等上面,而是在于多年来教育的方向、目标定位上,无论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只要属于学校教育,永远承载着“育人”与“学文化”两大功能,而且不管如何,“育人”的功能始终是放在第一位的,前者重于后者,两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因为很显然,只有把孩子的道德、思想、人格、心理、如何做人等方面教育好了,才能促使他们在未来的人生与社会中,真正地健康成长,成人、成才、成功!而放眼现在部分学校现状,事实并非如此。自从许多人的评价标准变成衡量考核一所学校的好坏以分数,升学率为依据之后,部分学校教育被变了形,走了样,教育全都围着分数转,重要的“育人”功能在不少学校几乎荡然无存。试想,部分学校,在如此畸形、偏颇的状态下存在发展,学生还会负担不沉重,心理人格不偏差?正是由于部分教育功能的严重失衡,只走单边道——重视学生的分数和升学率,放弃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导致本不该发生在校园,也不该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不少骇人听闻、痛心疾首的不愉快事件频频出现。不少一线教师都发出同样的感叹,“为什么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难管了,好言恶语两不听?”“为什么今天的孩子受不得半点心理挫折,动辄跳楼跳河?”“为什么校园内会出现过去闻所未闻的学生刺杀老师事件?”“为什么同学之间会实施极具侮辱性、流氓性的欺凌?”“为什么校园会有肆无忌惮的家闹、校闹事件?”等等。这些与学校教育极不相称、极不和谐的现象频频出现,足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与沉重反思——教育的问题到底在哪儿?遗憾许多人只看到表象,没有看到问题的根源与实质所在,每天还做着“刻舟求剑”的事,真相与表象相背。

值得一提的是,造成部分学校教育被偏向,变成今天这样的窘境——学生负担日益加重,身体素质逐年下降,思想道德开始滑坡等局面,除了教育行业内部有一定的不足与缺失外,不少社会因素却是重要的无形推手和帮手,人们对此都要有充分的认识,了解并正视。

1.教育内部的问题

众所周知,教育本是一个相对独立、纯净并自成一体的行业,一直以来,它有自己一套完整的、固有的、不必为人所左右的运行规律和要求,不管社会倾向如何,也不管某些人对教育说三道四,甚至指手画脚,每个教育人本该坚守自己的原则底线,理直气壮地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不理会与教育思想格格不入的观念或倾向。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不少人没能坚守住某些人不正确观念对校园的冲击与影响,最后逐渐地失去了教育人应有的原则立场。显然,底线失守,社会思潮必将破门而入;校园一旦与名利相伴,教育也就失去本真。学校将会慢慢地变成单纯的制造分数的加工厂也就毋庸置疑,顺理成章。

2.社会层面的问题

诚然,造成教育分数为上,育人无足轻重的少数畸形现象,除了部分教育人缺乏应有的定力和主见,被社会“俘虏”外,社会的功利性和部分行业的虚荣心,也是加剧这种局面,加重学生负担,助长应试氛围的重要推手之一。比如,不少单位招聘选人,在未考察试用实际人选前,就定下框,划出线,单位只要高学历的人选,不招低学历的人才。行业内有些工种或职业,初中甚至小学文化程度的人是可胜任的,招聘单位却要211、985学校的研究生甚至博士生学历不可。试想,这样的招聘选人,把不少有真才实学的年轻人拒之门外,未必对自己的单位或行业有真正的作用。但这样做,却可能给社会、家庭、学校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号,那就是唯分数为上,唯学历是举。所以,社会上这种徒有虚名的用人导向,客观上给学校教育进一步片面化加重了筹码。

3.部分人对教育内涵的偏见与误解

“素质教育”理念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是一种极好的育人模式,它既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展开,又全方位地培养孩子的成长发展,教书育人两不误。学校如果真的实施起来并得到家长社会的响应、支持与拥护,“素质教育”一定是一种较为成功的教育模式。然而,一说到学校的“素质教育”,一部分人便固执地认为,“素质教育”就是让孩子弹弹琴,唱唱歌,打打球的把戏而已。其实,他们根本不懂素质教育的内涵体系与要求。殊不知,“素质教育”同样包含着对人较高的文化课要求,同样是需要通过考试、分数、成绩等要素去选拔录用人才的。然而,由于社会上相当多的人对素质教育内涵与要求产生偏见或误解,且根深蒂固,不可动摇,便使得本来颇具活力和潜力的“素质教育”迟迟难以在学校展开。

通过分析原因,反观现象,列举事实,比较前后,不难发现,目前学校现状并不乐观,它有不少与教育本义背道而驰的观念与行为相伴相生。无数事实证明,教育必须有一个独立的、自成一体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少受外界的干扰和影响,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学校仅以分数升学率为中心的教育,绝不是完整的教育。不完整的教育,也就培养不出完整的人才。因此,教育亟须正本清源,回归正道。

猜你喜欢

分数素质教育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分数的由来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把握物理难点,分数更上一步
……的近似分数的若干美妙性质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