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春里的港味生活

2020-02-11Vicky

传奇故事(上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赛马会香港课程

Vicky

从高中一年级开始,我就对中国香港的大学有种执念,认为读大学就一定要去那里,感受全英文的语言环境和国际化的学术氛围。本科之后,当我接到香港理工大学的硕士录取通知书时,那种感觉不可名状。

红砖下的理大

来这里的第一天,我从理大步行至维多利亚港,只为一睹夜景。八月的维港,海风拂面,隔岸高楼林立,中环浅紫色的摩天轮在夜空中显得格外亮眼夺目。心心念念的香港城就这样如中国画的卷轴般在眼前缓缓展开,变得立体而清晰。

理大位于红磡,是香港的老城区,也是十分繁华的地方。我常常会仰望这所学校,精巧的红砖,别致的设计,高耸的教学楼,神秘的地下健身房,无一不让人神往。理大最特别的建筑当属大名鼎鼎的赛马会创新楼。这个独特的地标是理大设计学院及赛马会社会创新设计院的总部,更是国际知名建筑师扎哈·哈迪德首个在香港的固定建筑项目,一些知名设计师和画家的作品展通常也在这里举行。每逢周末,大楼旁边就会多出几个写生者,用画笔一层层描绘楼层的模样。

理大连接着红磡站地铁A出口,每天上下学都能看到地铁里步幅超快的人群。香港是一个属于年轻人的城市,高速度高节奏高压力,拼搏精神是生存的必要。在这里生活一年,似乎就是悠闲小城市里的三年。理大的节奏也同样如此。

我的Master课程只需一年时间,短暂的一年里要听完十门课程,完成十篇论文,阅读数十本书。我的最快记录是两天看完一本5万字的小说,还是那种意识流形式的复调小说。这一年,我还爱上了电影。之前看不懂的《重庆森林》在电影课老师的讲解下越加清晰,我反复看了这个影片将近10遍,写下了5000余字的影评论文,被朋友放到某网站,不到一周阅读量就破万了,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学费太值了。

临近春节,系里还组织成立了编辑小组,编写专属中国文化学系的系刊。作为排版组的成员,我们三个组员昏天暗地排了两个周末终于搞定。到了要印刷用钱的时候,系里对此十分支持,用系主任翟公原话说就是“尽管折腾”。本科时期我也曾作为主编和新闻系同窗一起办过新闻刊物,但是后来都是因为资金不足而最终夭折;理大对于学生活动的这种支持的确令人感动。

这种支持还体现在学校的民主墙上。所谓“民主墙”就是学校大门口附近的一块展板,学生可以在这块展板上书写任何自己想说的话,从宿舍管理到天教学事物等各方面,事无巨细。更有趣的是,有时候校长或者教导主任会给学生回信,有些言辞恳切谆谆善诱,有些就明确指出学生的问题所在。这些展板上的内容通常会保留一周以上的时间,就是为了保证学生充分的言论自由。

有趣的老师

翟公是国学大师钱穆先生的徒孙,也是系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第二学期我选修了他的“新儒家”课程,这门课不仅有严格把关的课堂报告,更有不少于8000字的结课论文。我一度为此感到十分不安,所以经常给他发邮件请教。有一次,他请我和另一个同学在教职工食堂吃饭,聊论文的进展。结果论文的事情没有太深入的详谈,他倒是说了很多自己年轻时候的经历以及一个人要怎么在社会上安身立命。在他的思考里,一个人要时刻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才不枉活过一生。

教授文字课程的莫老师当真可以用“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八个字来形容。西装领带是他一贯的装扮。虽然老师上课几乎都用粤语,但我们这群内地生们还是很喜爱他的课程。回想整个硕士生涯,最受益的课程当属这节课,因为老师教会了我们怎么写中国人特有的文章,特别是古典诗词,这就延续了中华民族的国粹。

最让我感叹的当属学校工作人员的行政效率。香港的行政效率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出名的高,我的亲身经历发现也确实如此。小到储物柜的门锁坏掉,大到学生宿舍的门窗损坏,工作人员对此是当天必有答复。与中国台湾浓浓的人情味不同,香港的大学处理学生事务更加理性客观,就事论事,执行力极强。根据我在两岸三地读书交流的经验来看,香港的大学是最具行动力的。

有趣的同学

有时候真要承认,年龄越大,越不容易交到朋友。但是在理大,我还是结识了一群有趣有料的小伙伴。

第二学期末开始找工作,把自己中意的报社通讯社都投了个遍。有次面试了评论社回来,那算是我人生中第一次面试,15分钟的个人面试加40分钟的群面。那天早上我有点低烧,还咳嗽得厉害,所以整个群面过程我就只说了两句话,感觉糟透了。面试回来,领哥在文康楼餐厅请我吃下午茶,买了一桌港式点心,一点点帮我分析面试过程中问答的思路。他曾在多家不同机构工作过,也有面试方面的经验,经过他一番点拨,我的思路开阔了许多。

学期结束时,我在通讯社找了份工作,需要从旺角搬家到油麻地。端端拖着我的大行李箱穿越一条又一条马路把东西全部运到新家去。求学的道路上,常常面临着相聚和离别,本来就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但是那天夜幕将近,我看着她瘦小的背影竟隐隐有点泛泪。那个画面时至今日仍印在我脑海里,陌生城市里的一抹熟悉身影最是让人动容。

在这一年,我认识了很多优秀的同学。他们或者是对生活有着独特的思考,口才极佳,或是经验丰富,能对各种领域的事情出谋划策,提出建议;或是真诚热情,让人心生暖意。

港漂的体悟

在香港读书工作的内地小伙伴们常常把自己叫做“港漂”。确实如此,在香港,我时刻感到自己是个异乡人,无根无依靠地处在漂泊当中。艰涩难懂的粤语,天价的饭菜,人群之间的严谨疏离,这个城市给人的感觉是奢华高调的,却也是有些冰冷的,从这个角度上来看,离开竟成为一种必然。正如理大赛马会综艺馆里的那个旋转走廊,虽看上去奢华无比,但却无法永远待在这个地方。

因而我时常在想,当初来香港读书的意义究竟在哪里。在这个特别需要工作经验的年代,学历再高似乎没有带来更多的优势,尤其是文科类专业。后来我想通了,读书的目的是在过程中获取生活智慧,得到一种叫做独立思考的能力。一个人过完这漫长又短暂的一生有很多种方式,读书和上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我们多了思考和选择的能力。

毕业典禮完成那天,我在日记本里记下一句话:“在未来的日子里,坚持做一个好人。”这个好人的定义我想就是做一个正直善良、对生命充满热情、对未知的领域充满探索精神的人。我只希望老年时的自己还能保持一份初心,骨子里始终有不褪色的直率真诚。

猜你喜欢

赛马会香港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野保糗事之赛马会
香港之旅
展与拍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