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乡村振兴路径比较实证研究
——以田阳区和环县对比为例

2020-02-11张拴梅张保虎黄竞渔蒲文斌穆春梅

江西农业 2020年22期
关键词:环县杂粮芒果

张拴梅 张保虎 黄竞渔 蒲文斌 穆春梅

(兰州理工大学,甘肃兰州 730050)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为了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进行产业振兴,根据当地特色打造县域特色农产品牌,从而实现农业振兴[1-5]。基于此,本文选取广西田阳区和甘肃省环县的乡村振兴路径作对比,以两地特色农产品为例,利用走访村民问卷调查、典型案例采访记录、调研数据研究等方法,研究两地区乡村振兴中特色农产品的发展现状,并从两地的发展格局、特色对比、模式差异等方面对西部县域建设作出客观评价。

2 田阳区和环县的乡村产业发展现状

2.1 农业发展格局发展现状

2.1.1 田阳区——“河谷+南+北”产业格局,加大农副产品规模 田阳区政府以市场为指导方针,以提高农民收入为目标,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近年来在党的带领之下,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建成1.3万hm2现代农林生态脱贫产业核心示范区,辐射带动全区芒果、柑橘、茄果类蔬菜、生态养殖等特色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形成了“河谷+南+北”的产业发展格局[6-11]。通过引进农产品的深加工企业,不仅延长了特色农产品的产业链,促进企业增效,提高农民收入,也丰富了县域特色农产品种类,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2.1.2 环县——“农牧结合、经济富民”的格局,大力发展草畜业 近年来,环县以“农牧结合、粮草兴牧、牧业强县、经济富民”的发展思路,将草畜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第一产业。县政府对草业给予大力支持,于2004年成立甘肃荟荣产业有限公司,这是一个以牧草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从而进一步挖掘全县草畜资源,提升草畜产业供给能力,助推农户脱贫致富。截至2019年10月底已建成稳定优质牧草基地5.7万hm2,给农民带来400元以上的收入。除此之外,环县的退牧还草工程已经实施10 a,累计完成休牧围栏50.6万hm2,补播改良人工草地14.9万hm2。

2.2 特色农产业发展现状

2.2.1 田阳区——“芒果之乡” 广西芒果看百色,百色芒果看田阳,优良的栽培技术使得田阳区被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命名为第一个“芒果之乡”。2018年,广西芒果产量为63.57万t,占全区热带水果产量的18%;2019年,占比上升到21%,产量为79.83万t,增速超过25%,远高于上年8.8%的增速。其中,百色市的增速为31%,产量为62.74万t,占全区芒果产量的78.6%,比重比2018年又提高了3.3%。其中,田阳区的规模较大,种植面积为2.7万hm2,产量为25万t。芒果是田阳区的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近3 333 hm2,实现农民人均收入3 200多元。

2.2.2 环县——“小杂粮之乡” “小杂粮,大产业”是助推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模式,品种繁多,品质独特,有荞麦、糜子、谷子等10多种,种植面积较大。在2018年,环县的麦上客、鑫利源、庆州、万佳杂粮、荣康粮油5家企业,采取政府补助统一免费供种、企业订单种植,保护价收购小杂粮,与10 739户贫困户签订了合同,小杂粮获得大丰收,年产量达10万t左右。目前,结合“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基地建设,加强政企合作,订单种植2万hm2小杂粮,产业覆盖220个行政村10 858户贫困户,其中无化肥、无农药、无污染的小杂粮试验种植0.33万hm2。

2.3 农业发展模式

2.3.1 田阳区——大规模建立合作社,吸引投资者入社发展 田阳区集中精力提高现有新型经营主体整体实力,完善运行机制,提高运行、管理水平,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截至2019年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559个,家庭农场72家。同时,田阳区继续做实系列农产品推介活动,积极在国内大城市举办农产品推介会、展销会以及评奖评优等活动,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推介区域公共品牌农产品和品牌企业,提升田阳区特色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政府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应积极推进土地流转,积极开展吸引投资和招商工作,将“芒果”作为主导产业,形成产业化规模;推广“企业+基地+农户”的新型模式,建立健全标准体系,不断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和贫困家庭等新经济经营者的业务联结密度。

2.3.2 环县--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 环县以抓党建促脱贫为根本,以推动合作社建设带动脱贫为抓手,以发展草畜产业和特色小杂粮为核心,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把党建促脱贫、合作富农户作为脱贫攻坚的主力,围绕种草、养羊、小杂粮三大主导产业兴办龙头企业,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截至2019年,成立种植业合作社224个、湖羊养殖合作社171个,动员贫困户积极入社,逐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参与分红,获取收益,不断夯实稳定脱贫基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3 乡村振兴发展之路对比及分析

根据上述两地现状调查可以发现:虽然两地的自然环境相差较大,但在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各自的特色产品,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3.1 环县乡村振兴路径分析环县的全年的降雨量仅400 mL左右,但蒸发量却在2 000 mL左右,自然灾害常年存在,其自然条件决定了发展养殖产业的优越性。为了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县政府把种草养畜作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点产业来抓。一方面,苜蓿可以有效防止沙化与荒漠化,另一方面也可促进养殖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下,慢慢形成了以个体户和合作社两种形式的养殖产业。除此之外,环县还坚持将小杂粮产业作为重点来发展,当地种植小杂粮的历史悠久,农民拥有丰富的种植和经营经验,因此将环县的小杂粮作为特色产业重点发展,建设合作社,订单种植,带动农户入户,享受合作分红效益。

3.2 田阳区乡村振兴路径分析田阳区有“天然温室”和“天然大棚”之称,具有发展亚热带特色农业得天独厚的生产优势。依托广西百色国家科技园区,为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田阳区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突出抓好番茄、芒果等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区建设,适度扩大了热带水果种植面积。政府联合推广先进的农工业生产技术,加快先进技术的传播与流动,不断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和贫困家庭等新经济经营者的业务联结密度,充分利用便利的交通优势,把产业特色化、标准化、规模化,打造属于田阳区的本土品牌。

3.3 田阳区与环县乡村振兴发展之路对比分析

3.3.1 相同点 (1)政府主导,引进企业,提供农产品销路。两地政府都非常重视当地龙头产业的发展,其中最有效的当属“合作社”政策,种植户积极入社参与合作,逐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参与分红,获取收益。两地政府积极开展企业营销渠道,利用各自优势增加销售量,不断夯实稳定脱贫基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打好脱贫攻坚战。

(2)发展绿色,打造特色。两地一直坚持以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为主攻方向,重点发展各自的特色产业。为打造绿色生产,两地积极推广应用秸秆还田,倡导农家肥和化肥结合使用,供应农作物生长所需养分,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为乡村振兴助力。

3.3.2 不同点 (1)特色产业不同。田阳区将芒果作为主要的经济产物,而环县却是将农作物作为主要经济来源。田阳区地处热带,雨水充足,适合种植经济作物;而环县多自然灾害,常年刮风,条件艰苦,土地面积大,在农业种植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种植各类小杂粮历史悠久,杂粮产业是助推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发展模式。

(2)销售渠道不同。田阳区政府主要起引导作用,建立示范区,引进企业,并且引进的企业还能为当地居民提供工作岗位,交通便利,可以同时打开线下经营和线上经营,在线上可以打开市场,带动周边城镇的发展。而环县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政府则采用直接提供种植订单的方式,解决许多农户家的小杂粮过剩的问题,但同时也存在完成一单少一单的情况,不利于农户的自由支配。

(3)宣传力度有差异。田阳区对特色产品做了大量宣传,通过举办农产品推介会、展销会以及评奖评优等活动,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提升田阳芒果、田阳番茄、田阳山茶油等区域公共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对当地特色产品进行了包装。至于环县,在宣传方面必须加大力度,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学习田阳区的经营方法,让特色产品走出环县。

4 结语

本文以广西田阳区和甘肃省环县的特色农产品为例,利用走访村民问卷调查、典型案例采访记录、调研数据研究等方法,研究两地区的特色农产品发展现状,并给出客观评价。两地应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打造特色产品,在机遇和挑战中寻求生存和发展,从而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

猜你喜欢

环县杂粮芒果
环县:羊产业带动农民人均年收入超过7 000元
环县羊羔肉冠名高铁乘风远航
杂粮粉到底能不能吃?
紧盯需求强弱项 精准发力补短板——环县教育脱贫攻坚纪实
我才不要穿
细粮VS杂粮
小洞会“咬”人
小洞会“咬”人
杂粮小镇之歌
“环县事变”及其善后工作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