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意蕴

2020-02-11

江西社会科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中华中华民族传统

深入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彰显其深刻的价值意蕴,是正确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对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基本理论前提。回望历史,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赋予了中华民族安身立命之根基,奠定了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立足当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新时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予了精神滋养,为治国理政奉献了政治智慧,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动力支撑,为解决人类发展问题贡献了中国力量;展望未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应对挑战的深厚力量,是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文明走向世界的价值引领。

文化是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较量的重要软实力,更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内生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之根基,也是中国道路的精神内核和应对挑战的强大力量支撑。深入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彰显其深刻的价值意蕴,是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基本理论前提。

一、历史价值: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维系着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和灵魂,也是中华民族不断战胜灾难、渡过难关的强大力量,从而是新时代塑造文化自信的理论源泉。

(一)中华民族安身立命的根基来自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为了满足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不断改造生存环境和推动生产力的进步,也从未停止过理性思考与总结,在创造了无数的物质财富的同时积淀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中华传统文化资源蕴含着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经验、睿智的哲学思想、深远的人文精神和卓越的政治智慧,犹如明媚的阳光和甘甜的雨露滋养着古老的中华文明,形成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气质,推动中华文明不断走向繁荣与进步。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中华优秀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1]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悠久的历史传统,蕴含着睿智深远的思想和哲理,它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最深层、最根本的精神追求,也锻造和锤炼了中华民族的优秀独特的精神基因。中国今天的模样是从中国的昨天以及前天不断发展创新而来的,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所凝练形成的思维模式、道德情感和价值取向等,早已深深烙在民族的基因深处,持续而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与价值判断,这些优秀的基因正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本,赋予了中华民族安身立命的根基。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凝聚民族共识、推动民族前进的强大力量

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的风霜雪雨,但一次次都战胜了灾难、渡过了难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拥有凝聚民族共识、推动民族不断前进的优秀传统文化。它为整个中华民族共同认可,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民族形成了统一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从而成为推动中华民族绵延不断地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延续发展几千年而从未中断的儒家思想等中华传统文化,有利于形成统一的政治局面、融合的多民族大家庭、丰富的民族精神、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反抗外来侵略和维护民族统一的坚强意志以及平衡的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正是因为拥有强大生命力的中华文化的丰厚滋养,中华民族才有可能得以不断发展壮大,才有可能成为世界四大文明中唯一经历磨难而顽强生存下来的文明,创造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奇迹。也正是基于此,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始终秉持浓厚的历史情怀和高度自觉的文化担当,注重对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经验的总结、借鉴和新时期的运用,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自己的历史责任。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塑造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基于对自身文化的理性认知而形成的对于文化的高度认同、自觉意识和积极心理状态”,它对于一个民族的发展及其道路的选择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2]五千年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奠定了我们增强文化自信、坚定走适合中华民族自己道路的强大底气。

纵观历史,优秀传统文化始终是中华文化不断发展繁荣进步的母体,历朝历代的古圣先贤创造了大量丰富多彩的文化思想、道德传承和精神观念,从先秦的诸子百家到绚烂的唐诗宋词元曲,从古丝绸之路到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从天文地理、农耕文明的自然领域到人文精神、家国情怀的社会领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传统文化强调“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弘扬“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和“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提倡“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和“扶危济困”的公德意识;秉持“君子坦荡荡”的价值理念,等等。此外,“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知行合一”“格物致知”的行为操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人为善”的处世理念,“和而不同”“和为贵”的东方智慧等,这些始终都是中华民族修身齐家治国的思想渊源。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来的价值和理念,已深深浸润到国人的血脉之中,塑造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国民性格和独特的精神世界,也影响着中国的政治实践和国家、社会治理的模式构建,是民族进步、国家发展的宝贵财富和精神支撑。正是出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高度认同和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与自豪,中华民族才有了文化自信的底气,新时代塑造文化自信也有了力量源泉。

二、现实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贡献

(一)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思想滋养

“价值观的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推进文化发展的进程中有所依循、知所趋止、顽强进取的定力与韧性所在,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面对各种文明创造和文化滋养择善而纳、从容吞吐的气度与尺度所在。”[3]而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用来判断一切是非功过的标准,它承载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内在精神与道德追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核心价值观就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核心价值观应该与一个国家和民族自身的历史文化一脉相承,与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契合,与新时代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出发,经过高度概括凝练后深刻地回答了当代中国要建设怎样的国家、建设怎样的社会以及要培育怎样的公民三个层面的问题,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核是一致的。

而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是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出发,即从国家宏观层面的角度讲治国平天下,从社会中观层面的角度讲齐家,从个人微观层面的角度讲修身正心。对于理想信念的树立,中国传统文化崇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对于道德修养的培育,中国传统文化主张正直仁义,从“仁者爱人”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危济困”和“守望相助”等价值理念,这为新时代提供了社会维度上的价值支撑;至于古人孜孜追求“君子”人格,强调“君子喻于义”“言必信、行必果”“诚者,天之道也”,这里“诚”与“信”是古人持家兴业的行为规范,也与新时代市场经济强调的诚信守法、加强道德自律一脉相承。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盖的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在内核上保持着高度契合。

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构筑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基石,二者是“源”与“流”的关系。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根本上说是“源”自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其蕴涵于心的独特价值体系、睿智的思想智慧、严苛的道德追求与丰富的人文精神一起构筑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资源和力量源泉;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流”,当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深入挖掘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内在的正直勇敢、诚实守信、守望相助等深刻内在价值,实现了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升华,转化为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者的双向良性互动与源远流长,为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供了丰厚的道德滋养和持续的精神动力。

(二)为新时代治国理政提供政治智慧

历史能够昭示未来,历史也是最好的教科书和清醒剂。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承、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民决定的,当代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4]治理当代中国,需要我们对先人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科学的梳理与总结,从中汲取灵感转化为当代治国理政的卓越政治智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治国理政思想,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在长期历史进程中我国人民始终自强不息、奋斗向上的历史,其蕴含的治国理政思想、历史经验和政治智慧博大而丰富。比如,“民贵君轻”“民惟邦本”的民本思想;比如主张注重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统一的“天人合一”思想;又如,提出“以德治国”“以文化人”“德刑相辅”的治国理念,强调德治与法治是相辅相存、必不可少的两方面。还有,“为政之道,首在得人;立政之道,察吏为先”的理念,主张治理国家的方法,首要的是广纳贤才;巩固政权的方法,首先要监督管理好官吏。今天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全面依法治国”以及“全面从严治党”等治国理政思想中都可以看到中华传统优秀文化闪烁的智慧光芒。这些丰富的历史经验和政治智慧经历岁月的洗练依然光芒四射、历久弥新,对新时代有效地维护国家稳定、巩固社会秩序、深入推进政治体制的改革发挥着镜鉴作用,为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动力支撑

世界各国历史发展的路径清晰地表明,文化强盛是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强盛的前提,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首先实现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我们的民族精神和理想信念,诸如正直勇敢、刚强有为、孝悌忠信等价值理念,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些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顽强拼搏精神为今天各行各业的人们积极进取、努力实现中国梦注入了强大而持久的精神动力。

“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5]进入新时代,中国发展面临新形势和新挑战:国际环境复杂多变,贸易壁垒层出不穷;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结构调整矛盾加剧;党的建设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新课题和新考验,面对新的世情、国情和党情,需要我们不断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发挥它的聚合融通、引领教育功能,形成强大的文化感召力和引导力,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思想先导、理论支撑和精神动力,不断弘扬刚健有为、不畏艰难、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的精神,凝神聚力,不断克服和战胜我们前进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四)为解决人类发展问题贡献中国智慧

中华民族血脉中流动着“和”的基因,历来反对暴力与战争,崇尚和平、和睦与和谐,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古人提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就是主张各国文明可以交流互鉴;倡导“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思想,就是要用和谐的思维和开放的态度对待不同文化的差异,尊重各国文明成果,努力构建和谐世界。在世界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每个国家都存在自己的核心利益,当然同时也存在着共同利益,中国古人讲“正其义不谋其利”“博施众利”,而今天的中国政府正是秉持正确义利观,尊重各国对自己核心利益的合理关切,主张将国家利益与国际利益统一,从而实现互利共赢。

“亲仁善邻,国之宝也”,中华民族始终注重与邻里之间的友好往来,早在西汉时期,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古代“丝绸之路”就开启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交往与文化交流之旅,今天我们已将传统意义上的友邻睦邻观念进行升华到了新的政治治理的高度。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政府提出了“一带一路”构想借助互联网的高效便捷开展沿线各国金融合作、经济交往与文化交流,由此带动沿线国家一起开辟了一条走向现代文明的发展之路,为地区和平和世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中国经验,也为新时代全球治理提供了独特的中国方案;今天的世界因发展带来了诸多环境困扰和担忧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主张人与自然共融共生、和谐相处,讲究“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这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保护思想为解决全球环境和生态问题提供理性的价值参考。

面对当今世界正经历的各种深刻变革,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对话交流、交锋交融成为一种新常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也成为可能。中华民族长期历史实践证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了数千年的实践演进与检验,经受了历史的多重洗礼,依然具有包容性发展的强大生命力,具有培育文化和谐的卓越吸引力和丰富睿智的独特魅力,在今天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仍然可以帮助和启示今天的人们如何去面对和解决当代世界难题。“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2018年7月26日习近平主席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约翰内斯堡会议上提出的四点倡议:释放经济合作巨大潜力,坚定维护国际和平安全,深入拓展人文交流合作,构建紧密伙伴关系网络[6],这是中国智慧又一次照亮金砖国家的前行之路,是契合国际新形势的新思考与新方案,为世界合作注入新的澎湃动力。

三、发展价值:新时代应对挑战的深厚力量和中华文明走向未来的价值引领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应对意识形态挑战的深厚力量

近年来,在社会上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有所抬头,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日益明显,同时伴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各种文化频繁对话,交流、交锋与交融日益加剧,外来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的影响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对我国传统文化也构成一定的冲击,存在着盲目追求西方文化,鄙弃本民族文化的不良现象,甚至有人将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归咎于传统文化,从根本上否定我国传统文化,失去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敬畏和珍视,这些无视中华文明、罔顾历史、不负责任的轻率论调是典型的历史虚无主义。

无疑,在新的时代这种历史虚无主义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会造成巨大的危害。有人利用新媒体平台,采用互联网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包装,对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细节随意进行裁剪、解构,对一些传统历史文化进行有选择性的歪曲解读,这在一定程度上动摇和消减了一部分人对本民族的文化自信,进而会冲击人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的自信,因此,对这种历史虚无主义现象决不能小觑。今天,面对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新的挑战,我们需要保持高度警惕和警觉,坚决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明确地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为人类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7]历史的发展脉络清楚地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人类的进步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儒家是务实之学,经世致用,崇尚“礼乐”“仁义”,提倡“德治”“仁政”;道家是超越之学,主张“天人合一”“无为而治”;佛家讲究“慈悲为怀”,墨家提出“兼爱”“非攻”“尚贤”;宋明理学秉持“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等理念,这些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安身立命之道,也是对人类和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就高度肯定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地位和优秀资质,王阳明的心学也对东亚国家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其弟子众多被称为“姚江学派”遍布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而儒家思想对西方的人权理论、契约原则都有广泛的影响,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就深刻影响了伏尔泰等人,进而启迪了欧洲的启蒙运动,如今,由于儒家思想深深的吸引力,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遍布全球。

因此,为了更好应对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我们要科学对待和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价值,尊重历史,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中华优秀文化思想和成果为力量源泉不断武装自己,形成强大的认同力和凝聚力,努力做到澄清谬误,明辨是非,将意识形态的话语权牢牢地控制在我们自己手中,筑牢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堤坝。

(二)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文明成为走向世界的价值引领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新时代中华文化如果要继续发挥作用,产生对当代社会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一方面必须立足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原有本位,深入发掘其精神内核、价值规范和思想理念等,真正做到不忘本来;另一方面必须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深刻解读当代社会发展所蕴藏的内在逻辑,结合当今时代精神,汲取当代文化的鲜活元素,面向未来,不断开拓创新,通过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来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价值。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路径着手实施:

第一,从内涵上着手。通过加大投入,不断强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力度,深入发掘和系统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优秀基因,不断创新中华优秀传统的价值理念、思想精髓,并借助特定的文化载体不断拓展广度,努力做到开发与普及、发展与弘扬并重。例如,可以结合各地特色、民族特点和历史记忆,对根植于群众中的优秀民间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和弘扬,努力创作更多体现民族精神和反映当代美好的优秀作品,使之成为新时代的精神激励;可以结合现代人旅游度假需求赋予传统节日更多文化内涵和文化承载,大力发挥文化传承的功能,进一步加深国人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增强对文化体验的感受。这方面国外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例如日本历来非常重视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将传统文化视为国家的软实力,将传统的和服、茶道等赋予许多新的现代元素从而迸发勃勃生机,京都、奈良等地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也为世人所称道,吸引了全球大量游客,成为日本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

第二,从传播路径上着手。首先要具备顶层设计思维,从大方向上把握好中华优秀文化传播的总体格局,然后构筑下沉结构,逐步落实到基层民间,形成官方推介和民间互动良性循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优秀精髓用现代手段或当代民众喜闻乐见的语言表达方式表现出来,扎扎实实地讲好中国故事,同时借助互联网全媒体等新型传播途径,唱出中国好声音,向世人展现一个立体、饱满、真实而全面的中国,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在当代社会的鲜活生命力。2019年2月中办和国办联合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此做出了重要批示,中央顶层设计下运河沿岸各地统筹协调推进,以大运河保护传承和利用为引领,努力打造大运河文化带,充分挖掘大运河沿岸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让祖先留给我们后人的这一宝贵遗产绽放新的光彩,展现新的活力。近年来在央视持续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国家宝藏》等节目,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助现代传媒手段加上主持嘉宾深厚的文化功底和人气艺人们的深情演绎,使世人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深远和恒久魅力,增强了对中华文化美的深刻体验。这些推介和传播方式,对于打造中国形象、展示中华文明、彰显价值自信和文化自信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第三,从构筑对话交流平台上着手。当今时代各国的发展与合作越来越关注软实力的增长,尤其关注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一国的软实力主要依赖于三种基本资源:它的文化、它的政治价值观以及它的外交政策。”[8]这里“文化被排在国家软实力的首位,阐明了未曾有过的文化发展优先性的需要”[9]。显而易见,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的时代价值和重要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凸显。“一种文明的价值在于它能够为解决现实难题贡献智慧。”[10]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经过数千年的传承与洗礼,经过与多民族文化的有机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备了和而不同的精神特质,具有卓越的吸引力和极其独特的自有魅力,在当代世界依然具有包容性发展的强大生命力,依然可以帮助和启示今天的人们如何去面对和解决当代世界难题。

因此,新时代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指引,以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和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吸收和汲取世界各种文明的精髓,努力打造和构筑平等对话、理性交流的平台,达成和谐包容的价值共识,要立足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和阐释,紧扣人类共存和未来发展方向,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道德理念等科学系统地梳理出来,升华为富有时代吸引力和鲜活生命力的发展价值观,转化为现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实践路径和价值目标,不仅面向中国,同时还要放眼世界,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展示中国道路,提供中国方案,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生存能力和在世界范围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得以提升与延伸,用来解决当代中国现实问题和当代世界的发展难题,使其吸引更多欣赏与关注的目光,在文明交流互鉴的过程中通过交流对话、推广传播等多种路径得到新的发展、新的创造和新的升华,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这一方面可以大大体现中国综合实力尤其是文化软实力,进而增强中华优秀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加深世界各国人民对于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度,使中华文明成为走向未来的价值引领。

猜你喜欢

中华中华民族传统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