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侠情结与“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课程教学

2020-02-10杨坪欧阳泽斌黄雨张磊

高教学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派系学说学派

杨坪 欧阳泽斌 黄雨 张磊

摘  要:由于“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课程具有知识点多的特点,学生在传统教学方法下学习积极性不高,很难掌握课程内容。文章以学生的“武侠情结”为突破口,将武侠小说中的派系形式引入课程相关知识点的讲解中,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课程内容中的学说派系,并通过辩论、演讲、视频的形式汇报学习成果,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思辨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武侠情结;派系;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2-0079-03

Abstract: Because the course of "Landography and Quaternary Geology" has many knowledge points, students are not very motivated to learn under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and it is difficult to master the content of the course. Taking students' "martial arts complex"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factional form in martial arts novels into the explanation of relevant content of the course, guides students to summarize the theoretical factions in the course content and reports the learning results in the form of debate, speech, video, which is aimed to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cultivate their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and improve the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

Keywords: martial arts novels complex; factions; geomorphology and quaternary geology

一、概述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是地质学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内容涵盖广泛,综合性极强[1]。由于课程知识体系庞大、综合性强,任课教师通常采用课本讲解、黑板板书或幻灯片演示的方式进行授课,课程考核方式通常采用考试这一单一模式。通过传统“填鸭式”教学,学生无法很好地理解并掌握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因此“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课程教学改革一直是广大地质教育工作者的关注重点。

黄菲等指出“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课程改革应在分析课程特点和目前学科、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展开,通过革新教材体系、采用新型教学方法、开展国际教学资源共享与双语教学、改革课程考核体系,将课程功能从知识传播向能力培养转变[2]。张利伟提出“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课程教学时如果只孤立地讲解概念,不建立清晰的知识体系,很难理解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可通过采用案例教学法及现代教学工具、加强实践环节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扎实学生专业素质、实践能力[3]。刘晓燕等指出“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可通过教师讲授、学生查阅文献、专家讲座的方式使学生掌握学科前沿,將课程小课题引入教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科研思维,帮助构建课程知识体系[4]。孙德智提出将互动式教学法应用于地质地貌学课程教学中,为野外实践教学做好准备[5]。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内容较多,知识点繁杂,对于课程涉及的部分基本理论假说,学界曾展开激烈的讨论,形成众多学派,了解这些学派的观点可帮助学生理解“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学科发展历程,培养思辨能力。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和掌握这些观点,只是被动地接受。而近年来,武侠小说及其翻拍影视剧往往受到学生群体的欢迎,学生对武侠小说中的派系印象深刻。这对“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教学改革有很大的启发,可以学生的“武侠情怀”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课程中学说派系及其发展历程,结合多元化教学方式和手段,帮助学生了解本课程理论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二、经典武侠小说中的派系

近期,金庸先生的逝世引发了又一阵的“武侠热”,许多人通过阅读金庸先生所著的武侠小说来缅怀金庸先生。金庸先生为读者留下了许多经典武侠小说,创造了亦真亦幻、快意恩仇的武侠世界。在武侠世界中,人物性格鲜明,派系分明,不同派系具有各自的特点。部分经典武侠小说中的派系及其代表人物如表1所示。

三、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的部分基本理论发展过程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学科的形成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对于部分基本理论假说,许多科学家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观点,受到其他科学家的认同和支持,形成不同的学派,这些学派对于所针对的基本理论假说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极大地推动了学科的发展。

关于地貌演变,美国地貌学家威廉·莫里斯·戴维斯最早提出关于地貌发展的理论,即“侵蚀循环学说”。这一学说用发生学的观点来解释地貌演变,认为地貌的演变受地壳运动、外力作用和时间的影响,虽然对早期地貌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遭到了许多现代地貌学家的批判[6]。德国地质学家瓦尔特·彭克对侵蚀循环学说进行了系统、尖锐的批评,提出了地形分析学说。彭克认为地貌演化在本质上反映了地壳运动的性质和过程,地貌学的研究目标应为了解内力作用的性质与过程提供线索与论证,而不是解释地表起伏形态。

针对斜坡地貌的发展,学界存在两种基本观点,即戴维斯的“平行下降说”和瓦尔特·彭克的“平行后退说”。两个学说的主要分歧在于改变斜坡形态的主要因素和演变过程,前者认为坡面流水作用改变了斜坡形态,斜坡按下凹形坡面平行降低其高度和坡度,最终演化成有圆顶残丘的和缓地形;而后者则认为重力作用是改变斜坡形态的主要因素,使斜坡不断平行后退,最终演化成有尖顶残丘和山足剥蚀面的和缓地形[1]。

地质时代及其界限的确定一直是地质学的重要基础性研究,国际上第四纪下限的确定虽然经过了100多年的争论,还是很难达成一致的认识,争议主要在于划分这一界限的标志选择。进入第四纪以来,地球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出现了一些与以前地质时期明显不同的特征:气候变化、冰川的形成和发展、生物演化及人类的出现。因此,这些特征作为划分第四纪下限的标志,形成许多划分方案,即气候学派、冰川学派、植物学派和人类学派[7]。

黄土成因的讨论自19世纪中叶就已在学界展开,但至今未有统一的结论。“风成说”、“水成说”、“残积说”和“现代黄土风成说”为黄土成因的主要假说,其中风成说的影响最大。“风成说”、“水成说”认为黄土是从外地搬运而来,分别认为成因是以风营力和水营力为主。“残积说”则认为黄土并非从外地搬运而来,是在干燥的气候条件下,由当地各种岩石经过风化和成土作用过程改造而成。“现代黄土风成说”将黄土成因分析与第四纪全球性冰期旋回和大气环流联系起来,并参照现代大气环流-尘暴动态来认识过去黄土的形成过程[6]。

就第四纪冰期成因问题,南斯拉夫土木工程师、数学家米兰科维奇提出“热辐射分布变化说”(即米兰科维奇假说),该假说的前提是太阳辐射稳定,通过数学推导发现地球的轨道偏心率、地轴倾斜度和岁差变化等因素将引起地表吸收的太阳热辐射分布和季节的变化,从而导致地球气候发生周期性冷暖变化。而英国气象学家辛普森提出的“辛普森假说”的前提则与前者不同,认为太阳辐射量随时间变化,引起地球气候发生周期性冷暖变化,导致第四纪冰期、间冰期的出现。“弗利特假说”认为新近纪-更新世初冰川的形成造成太阳辐射产生波动变化,导致更新世冰期与间冰期交替出现[6]。

全球大地构造理论方面,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该学说是通过大胆假设、小心论证建立的,引起了学界的广泛讨论。随后,加拿大科学家H.H.赫斯和R·S·迪茨分别提出“海底扩张学说”,是对“大陆漂移学说”的进一步发展,是通过勘测成果逻辑推导得出的。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雄和麦肯齐、摩根等人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该学说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发展。

四、“武侠情结”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知识点繁杂,部分基本理论假说曾在地学界展开激烈的讨论,形成众多学说,但课程教材并未对此进行系统梳理,学生很难理解、掌握课程内容。因此,以学生的“武侠情结”为突破口,将学生熟悉的派系形式引入课程教学中,以派系的形式讲解相关知识点。针对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部分基本理论假说,其各学说派系及代表人物见表2。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涉及到曾在学界引发激烈讨论的基本理论假说时,可引导学生提前预习,搜集相关文献资料,对课程内容进行大致了解。在课堂讲解时,教师重点讲解基本概念和理论,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假说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对学界有争议的基本理论假说有初步认识。学生在课下自由组合,组成不同的学派小组。各学派小组在课下进行学习讨论,在课堂上汇报学习成果,发表自己对本学派观点的见解。课堂汇报的方式列举如下,可根据学生兴趣选择。

(一)辩论形式的课堂汇报

学生根据教师所划分的学派,查阅文献资料,搜集可佐证本方观点的论据,并总结归纳本学派的观点,以此为本方立论和总结陈词。在学生准备辩论时,也要提前了解本学派和其他学派观点的局限性,用以在辩论时反驳对方观点和论证本方观点。辩论结束后,教师点评各持方学生的表现,指出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对学生遗漏的观点进行补充。辩论形式的课堂汇报旨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并对各个学派观点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对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假说有自己的见解,而不是不经思考的被动接受[8]。

(二)演讲形式的课堂汇报

分在同一学派的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搜集本学派的观点、代表人物和发展历程,准备课堂汇报的演讲内容,可借助PPT和黑板板书的形式辅助演讲,向老师和其他同学展示本组成员的学习成果,在演讲时注意演讲内容的逻辑性和说服力。演讲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演讲进行简要点评,并预留讨论时间,供其他学生对演讲内容有疑问的部分进行提问,师生之间进行讨论[9]。

(三)视频形式的课堂汇报

学生在了解各学派观点和发展历程后,根据自身理解和文献资料,形成自己对这些基本理论假说的理解,再通过视频的形式展示出自己的学习成果。学生制作视频时,可选取有关本学派观点的图片和影视资料(如纪录片、新聞报道等)来佐证本学派观点,也可录制视频,亲身介绍本学派观点和发展历程,辅以视频特效,帮助其他同学理解。视频形式的课堂汇报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学生制作的视频资料可直观反映本学派观点及其发展历程,也可帮助其他同学加强对所涉及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10-11]。

在课程讲解结束后,学生撰写课程学习报告,归纳总结针对部分基本理论假说的各个学派观点及其发展历程,并叙述自己在课程学习中的收获,提出对课程教学的建议。将“武侠情结”应用于“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课程教学可增强课堂互动,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值得深入探索。但该方法仍需要在实践教学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建立以学生为核心、以教师为主导的高效教学环境。

五、结束语

以学生的“武侠情怀”为突破口,将武侠小说中的派系形式引入“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课程内容讲解中,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课程中部分基本理论假说的学派观点、代表人物,梳理学说发展历程,能够克服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基于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辩论、演讲、视频等形式的课堂汇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提高了课程教学效率和质量。将“武侠情结”应用于“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课程教学中是一次有意义的教学改革探索,通过后续的实践和改进,将探索出更为高效的课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刘海松.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3.

[2]黄菲,姚玉增,梁俊红,等.“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课程教学研究与改革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04(04):67-70.

[3]张利伟.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课程教学改革[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6(03):41-43.

[4]刘晓燕,王艳萍,林玲玲,等.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课堂教学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08):165-166.

[5]孙德智.互动式教学在地质地貌学课程中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5,35(02):247.

[6]曾克峰,刘超,程璜鑫.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教程[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3.

[7]贾婷.第四纪下限问题研究史综述[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

[8]吴敏华.协作环境下的辩论式学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9]齐宏涛,于佳,郭群群,等.小组主题演讲在食品技术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食品,2018(12):11-17.

[10]王云琦,王玉杰.“地貌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13,31(03):71-75.

[11]隋振民,王宇,冯军.多媒体“地质地貌学”课程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改革措施[J].中国地质教育,2012,21(01):75-78.

猜你喜欢

派系学说学派
具有创新价值的伯明翰学派文化阐释
王充痴迷读书
学问与学说
重“流派”、弃“宗派”与讲“学派”
民進黨派系新動向
论朱智贤学派:儿童心理学理论与实验的创新
学说英语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
论浙江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