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与振动感觉阈值(VPT)的相关性

2020-02-10丁和远李苗苗查兵兵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病程资料维生素

丁和远 石 蕾 盛 励 李苗苗 查兵兵 刘 军

(1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内分泌科,2神经内科 上海 20024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致残及致死的主要原因。临床上主要依靠振动觉、针刺痛觉、踝反射、压力觉及温度觉等5项检查进行筛查。振动感觉阈值(vibrating perception threshold,VPT)因无创、方便、经济和定量的优势,已成为国内外临床诊断和评估DPN的重要手段[1-6]。VPT诊断DPN的敏感性为77.3%~100.0%,特异性为72.8%~81.0%[6],已广泛应用于DPN临床研究[7-8]。目前临床上仍然缺乏有效诊断和评估DPN的血清学指标。25羟维生素D[25 hydroxyvitamin D,25(OH)D]是评估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金标准,而维生素D缺乏会增加DPN的患病风险[9]。目前关于血清25(OH)D和VPT的关系研究尚少。本研究旨在探讨T2DM患者血清25(OH)D与VPT的关系,以期为DPN防治提供重要的临床依据。

资料和方法

研究对象入选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病房住院的T2DM患 者766例,男 性391例,女 性375例,符合2013年中国T2DM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10]。根 据VPT进行分层:振动觉正常组(n=394),年 龄(58.9±12.3)岁;振动觉减退组(n=227),年龄(67.2±10.5)岁;高风险组(n=145),年龄(68.3±11.4)岁。排除标准:需排除脊神经和周围神经脱髓鞘疾病、颈腰椎病变、脑血管意外、严重动静脉血管性病变、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外伤、感染及化疗药物等。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批件号:2018-113)。

基本临床资料根据病史资料记录年龄、病程、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及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

实验室检测采用BIO-RAD VARIANT Ⅱ高效液相分析仪(美国BIO-RAD公司)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采用Roche Cobas 702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德国罗氏公司)检测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采用Roche Cobas e602分析仪检测(德国罗氏公司)检测C肽及25(OH)D。诊断标准:25(OH)D≥75 nmol/L为维生素D正常,50~75 nmol/L为维生素D不足,<50 nmol/L为维生素D缺乏。

VPT检测采用数字振动阈值检测仪(Sensiometer A200,背景蓝讯时代科技有限公司)。分别取右足第1足趾、左足第1足趾、右足背及左足背等4个不同位置,依次进行检测,逐渐增大电流强度和振动钮振幅,直至被检测者能感知时读出伏特数(0~50 V,精确至0.1),数值越大说明VPT越高。每个位置连续检测3次,取其平均值为最后结果。VPT 0~15 V为振动觉正常组(低风险组),16~25 V振动觉减退组(中风险组),>25 V振动觉缺失组(高风险组)。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非正态分布资料进行自然对数转换。计量资料组间差异比较用方差分析(Bonferroni法),计数资料组间差异比较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元逐步回归(Stepwise法)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各组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比较与VSN组相比,VSI组和VSD组的年龄显著增加(P均<0.001)、病程更长(P均<0.001)、BMI显著降低(P=0.006,P<0.001)、DBP显著降低(P均<0.001),Scr显著升高(P均<0.001);与VSN组相比,VSI组ALT显著降低(P=0.007);与VSI组相比,VSD组病程延长(P=0.002),HbA1c显著升高(P=0.023)。各组间SBP、FBG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

表1 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ata and biochemical indicators()

表1 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ata and biochemical indicators()

vs. VSN group,(1)P<0.01,(2)P<0.001;vs. VSI group,(3)P<0.05,(4)P<0.01.

各组血清25(OH)D水平比较VSN组、VSI组和VSD组的血清25(OH)D水平分别为(36.2±13.5)、(35.2±13.8)和(31.8±14.1)nmol/L。与VSN组相比,VSI组和VSD组的25(OH)D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01,图1)。VSI组和VSD组的25(OH)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血清25(OH)D与各指标的Spearman相关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年龄(r=0.356,P<0.001)、病程(r=0.212,P<0.001)和Scr(r=0.111,P<0.001)与VPT呈显著正相关,BMI(r=-0.085,P=0.002)、DBP(r=-0.126,P<0.001)、ALT(r=-0.130,P<0.001)和25(OH)D(r=-0.079,P=0.004)呈显著负相关。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VPT为因变量,年龄、病程、BMI、DBP、HBA1c、ALT、Scr及25(OH)D为自变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Stepwise法)显示年龄、病程、DBP、HBA1c、Scr及25(OH)D可能是VPT的独立危险因素(表2)。

表2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Tab 2 Multivariat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讨 论

本研究发现:与VSN组相比,VSI组和VSD组的25(OH)D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01);25(OH)D与VPT呈明显负相关,随着VPT增加,25(OH)D水平逐渐降低;校正年龄、病程、BMI、DBP、ALT、Scr等危险因素后,25(OH)D仍然是VPT的独立危险因素。VPT是DPN的临床诊断指标,切点>25 V是临床诊断DPN的标准。可见25(OH)D降低与DPN发生发展有关。

He等[9]研究发现,与非DPN组相比,DPN组血清25(OH)D水平显著降低,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25(OH)D与DPN密切相关,维生素D缺乏与DPN风险增加相关(OR=2.5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维生素D缺乏是DPN的独立危险因素。Alamdari等[11]对62例T2DM患者研究发现,血清25(OH)D与DPN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呈独立负相关,25(OH)D每增加2.5 nmol/L,神经传导速度损伤发生率减少2.2%,严重程度减少3.4%。补充维生素D可以改善DPN病情[12]。

维生素D主要与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结合发挥生物学作用,VDR在体内分布广泛,故维生素D的生物学作用广泛。维生素D在DPN中的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维生素D可以直接作用于胰岛β 细胞的VDR,通过激活胰岛素基因转录及钙通道,促进胰岛素分泌,改善血糖控制,参 与DPN的 发生[13]。本研究发现,DPN组HBA1c水平较非DPN组显著升高,说明血糖水平与DPN呈明显负相关,与Need等[14]研究结果基本一致。通过维生素D3衍生物治疗DPN后的大鼠神经生长因子水平增加,VDR可通过信号转导增加糖尿病大鼠神经元中VDR含量,提示维生素D可能对周围神经具有直接的保护作用[15]。维生素D还可通过影响外周血管而促进DPN发生[16]。

本研究为回顾性横断面研究,研究结果有待大样本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血清25(OH)D水平同时受到饮食结构、光照时间及运动等因素的影响,本研究未纳入相关因素,亦未考虑DPN治疗药物对VPT的影响。综上所述,血清25(OH)D可能参与DPN的发生发展过程,在DPN患者中要注意监测和管理血清25(OH)D。

猜你喜欢

病程资料维生素
鼻负压置换治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病程及病情的影响
脱发、疲惫、常感冒、抑郁…… 或是缺维生素D
维生素的新观念
维生素:到底该不该补?
维生素D或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枣庄地区小儿支原体肺炎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流行特点的研究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