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材科技:御风而上

2020-02-10周晓兰

能源 2020年1期
关键词:风电风机叶片

文 | 本刊记者 周晓兰

中材科技以新材料研发应用为核心,形成叶片、玻纤、锂电隔膜三大主导业务。中材叶片发端于2007年,依托独有“硬核科技”,引领国内叶片大型化、轻量化之路,市占率连续9年位列全国第一,在风电行业竖起金字招牌。

在山西省运城市一个风电场内,一排排风机正随风悠扬转动,他们就像是风尖上的芭蕾舞者,身姿轻盈柔美。这些单机容量2.0MW的风机每转动一圈,就会向风场身后的城市贡献2度的绿色电力。

这些乘风舞动的风机叶片,直径75米,它们来自于350公里之外的中材科技邯郸叶片工厂。在这个占地400多亩的叶片工厂,数百名工人正在紧锣密鼓地忙碌着——铺设玻璃纤维、灌注树脂、粘合巴沙木,24小时持续运转,不敢有丝毫懈怠。

工厂装卸区域,几十辆特制加长货车排起了长龙,等待即将下线的风机叶片。中材科技邯郸工厂拥有大型模具生产线12条,叶片年产能600套,是风机设备制造商在华北地区的首选提货工厂。受风电行业“抢装”的影响,风机零部件供应紧张,叶片更是“一叶难求”。

像这样的风机叶片生产厂,中材科技风电叶片公司(下简称“中材叶片”)在全国共有六个,覆盖国内从西北到华南、从东北到华东几乎全部的市场需求。目前,中材叶片具备年产4000套(835万千瓦)兆瓦级风电叶片的生产能力,全国市场占有率28%左右。

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出台之后,中国风电发展进入快车道。在风电行业规模化发展伊始,依托北京玻璃钢设计研究院(下简称“北玻院”)复合材料及其成型工艺技术,中材叶片宛若一匹“黑马”加入中国风电行业的长跑大军。

自成立以来,中材叶片销量一直保持增长态势,如今在中国风电行业市场占有率第一,在国际市场位居前三甲,成为叶片行业领军企业。

连续9年国内问鼎

中材叶片创立于2007年6月,隶属于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中材叶片成立之后的12年中,我国风电行业经历了两个完整成长周期,但无论行业处于高增长阶段,还是调整下行阶段,中材叶片销量和市场占有率均逐年增长。

按照行业惯常,岁末之际是风机叶片厂的传统淡季,但受风电行业“抢装”的影响,中材叶片2019全年的工厂排产计划都满满当当,2020年的生产计划也已排满。中材叶片邯郸公司总经理李国良介绍,邯郸工厂所有生产线已经开足马力,力保产品按时交付。

产业政策变化下,“抢装”成为风电行业的新常态,贯穿2019年风电行业全年,预计2020年陆上风电、海上风电“抢装”仍将延续。在新能源开发企业抢开工、抢并网的推动下,叶片成为最紧俏的产品。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中材科技风电叶片公司董事长黄再满介绍,中材叶片承继了北玻院六十多年复合材料及其成型工艺技术的研究成果,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中材叶片从进入风电行业到引领市场只用了四年时间,2011年到2018年连续8年问鼎中国叶片市场。目前,中材叶片市场占有率在28%左右,有望实现连续9年国内市场第一。

与风电塔筒等部件相似,叶片具有运输半径要求。中材叶片发展12年,黄再满的得意之作是布局了覆盖全国优质风资源区的六大生产基地——甘肃酒泉、江苏阜宁、吉林白城、内蒙古锡林、江西萍乡和河北邯郸,六个生产基地产业化、规模化水平位居行业前列。

在风电行业高景气度下,主流风机制造商向中材叶片提出的叶片需求超过8000套,超过企业现有产能一倍。在大规模的订单诱惑下,中材叶片考虑到企业实际产能和产品质量,并没有选择“大跃进”。

在风电行业抢装和龙头地位的叠加效应下,2019年中材叶片业绩有望再上新台阶。

中材叶片更懂“中国风”

中材叶片在诞生之初便携带了技术创新基因。

2002年,时任北玻院院长的李新华带领科技人员对“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液体成型技术及其应用”进行系统研究,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基于科研成果产业化的诉求,北玻院开始兆瓦级风机叶片的开发研究。

现任中材叶片总经理的王欣,彼时是该项目的项目经理。项目团队从27米长的复合材料叶片开始研发,37.5米、40.25米叶片相继问世,引领行业发展。彼时,经过多年技术沉淀,正是国内风电行业规模化发展的开端,项目团队决定组建商业化机构,推动风机叶片技术产业化。

2007年,中材叶片随之成立。在随后的几件开创性工作,令黄再满、王欣等多年来记忆犹新。2008年,公司成立后的第二年,中材叶片首套叶片下线。这是中材叶片科研成果产业化的第一步,在当时的复合材料应用圈和风电圈,中材叶片的闯入在业内有颇多议论。

行业关注的问题是:“这些技术出身的高级工程师们,能不能做好叶片这个产业?”

2008年8月,中国第一台1.5MW-82风机在宁夏贺兰山并网,项目所搭载的叶片是“中材制造”。这也是中材叶片MW级叶片在风场的首个规模化应用样本,对于当时这支年轻的管理团队而言,项目的上马意味着首次胜利。要知道,彼时全国有90余家叶片制造商,市场竞争激烈。黄再满回忆时说:“宁夏贺兰山风电项目是风机叶片国产化的开端。在这支叶片的设计过程中,技术人员综合考虑中国风资源特点,攻关叶片气动外形设计、结构设计,使叶片更懂“中国风”,开创了国内风机叶片的先河。”

其后,中国风电设备国产化进程加速,叶片“中国风”特点也愈发明显。基于叶片国产化的应用,以及低风速技术的成熟,国内低风速地区实现商业化应用成为可能,大大提高了中国可经济开发的风资源储量。初步统计,中东部和南部地区风速在5米/秒以上的地区,达到经济开发价值的风资源储量接近9亿千瓦。

目前,中材叶片产品系列涵盖6大系列65款产品,可匹配1.0MW至8.5MW平台,自主研发设计占比超过70%。在数年的市场竞争中,大多数市场参与主体逐步退出风电市场,风机叶片的市场格局逐渐清晰。以中材叶片为主导,协同中复连众、时代新材等几家叶片企业占国内大多数市场份额。而在推进国内陆上风机研发的同时,公司制定两海战略,一是瞄准正在成长的海上风电,二是进军海外市场。

叶片是风机的“灵魂”。如何更高效捕风,将风能更高效转换为动能,是中材叶片人员长期潜心研究的课题。

作为技术研究出身的管理者,黄再满一直强调不能丢掉科研院所的“根”。公司内部在对某一技术路线产生分歧时,技术人员争论、拍桌子也是常事。近五年,中材叶片每年投入的科研经费近2亿元,即便在风电行业增速放缓的2015、2016年研发投入也维持这样的水准。

中材叶片已经打造了系统技术创新体系。主要包括叶片气动设计技术、叶片结构设计技术、叶片产业化制造技术、全尺寸叶片测试验证技术、产品开发与应用。正是基于对技术创新的不懈追求,中材叶片每年都会有新产品推向风电市场。

黄再满对叶片基础研究有近乎严苛的要求。“风看不见、摸不着,空气动力学的基础研究还在不断完善,风电行业远远没有成熟,技术进步没有止境。叶片基础研究的归宿是实现更智能、更高效率捕风。”黄再满说。

对于外行而言,所有风机叶片并无差异。但是每一种型号叶片在气动设计技术、叶片结构设计技术等方面并不相同,研发人员需要根据风资源的差异为风场定制叶片,海上风电叶片考虑防雷暴、防腐蚀要求,高寒地区考虑除冰等需求。风机叶片每增加1小时发电量,背后则是巨量的基础研究、试验验证做支撑。目前,中材叶片分段连接技术、叶根预埋技术等领先全行业。这些专利技术也是中材叶片引领行业的核心驱动力。

从趋势上看,大型化是叶片发展方向,主流叶片制造企业均将战略目标瞄向长叶片。同时,大型叶片成型面积大、尺寸精度高、运行工况复杂,风机叶片大型化也对叶片材料提出高性能、低密度、长寿命和耐疲劳等更高的要求。风机叶片大型化与轻量化之间的矛盾变得越来越突出。中材科技在材料应用与开发上,以大型化、轻量化为方向,创造性推出超高模玻璃纤维和高模玻璃纤维在风机叶片上的应用。

2019年9月28日,中材叶片首支Sinoma85.6-8.xMW海上叶片在江苏阜宁顺利下线。Sinoma85.6叶片长度85.6m,风轮直径175m,最大弦长4.88m,扫风面积23891,相当于3.3个标准足球场大小。这支叶片创下用全玻璃纤维作为增强材料国内长度第一纪录,再次打破了行业内关于“叶片长度50米以上必须使用碳纤维作为增强材料”的定论。

“碳纤维价格是玻纤数倍,市场主要供应在国外。如果新增叶片全部用碳纤维替代,碳纤维价格是玻璃纤维20倍以上,且生产商在国外,供不应求。我们希望用高模玻璃纤维技术的应用为碳纤维应用腾出更多时间。作为过渡技术中材叶片59.5m碳玻混叶片和75m两款叶片也已经完成试制和挂机应用。”黄再满说。

此外,中材叶片在Sinoma85.6叶片上首次尝试环向铺布的成型方式并得到成功应用。叶片在制造过程中克服了诸如腹板外翻边预制成型、超厚单轴玻纤布灌注、超大叶片脱模等难题,为后续叶片的生产积累了宝贵经验。

逆周期投资,提效促收益

风机叶片属于充分竞争性行业,提高生产效率至关重要。在风电行业低增长阶段,中材叶片逆周期增加研发投入,瞄准市场大容量叶片需求进行生产线改造,大幅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2015年的风电“抢装”透支了后续两年的市场需求,2016、2017年风电行业新增装机连续萎缩。在市场不景气的阶段,不少叶片厂商退出叶片市场,包括叶片在内的零部件完成供给侧去产能。能够留下来的,都是最能适应市场变化的。

在风电行业增速放缓的时间里,中材叶片坚定看好风电产业发展方向,加大了技术改造和研发力度。《能源》杂志获得的数据显示,2016、2017、2018年中材科技研发投入均在2亿元左右。

在生产线的改造中,中材叶片将1.5MW叶片的生产车间全部升级为3-4MW生产车间,适应了风电装机大型化的需求。当前,除中材叶片白城工厂外,其他工厂均可生产80米以上叶片。

在大手笔研发和技术支持下,中材叶片生产效率也大幅提升。2019年公司人均产出增加50%,人均兆瓦数增加1倍,人员却下降12%。

从经济账上看,技术革新提升了企业盈利能力。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中材叶片毛利率开始回升,2019年上半年重新回到19.12%的高位。2019年上半年风电叶片销量3201MW,实现销售收入19.8亿元,净利润1.8亿元,测算净利率为9.09%,与2018年全年相比提高3.33%。

平价前的抢装扰乱了风电市场的秩序,风机涨价、扩产能、抢夺原材料等成为行业热议的话题。作为叶片行业的龙头,中材叶片在过去两年并无扩产,这一点让不少人深感疑惑。黄再满表示,事实上中材叶片在过去两三年一直做逆周期投资。

逆周期投资也为风电“抢装”背景下的产品交付提供支撑,更为平价上网的到来提前做了准备。中材叶片每年都会将降低风电度电成本作为年内发展目标之一,以此与风机制造商一道推动风电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抛却“抢装”的短期行为,黄再满对中国风电长期发展报以乐观积极判断。他认为,2021年风电平价时代到来后,行业可能会经过两到三年的爬坡期,之后在技术进步、成本下降、风电外部环境改善等因素支持下,风电行业将步入新的发展时期。

平价时代是风电发展的新起点,行业发展空间不可限量。中材叶片在风电产业发展的进程中,以科研为本,通过技术进步、管理提升在中国风电行业竖起先进制造的标杆。在中国风电规模化、基地化发展的新征程上,中材叶片将成为最为炫丽的风景。中材科技更是缘于于中材叶片的崛起,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在新材料、新科技的赛道上御风而上。

猜你喜欢

风电风机叶片
月季叶片“雕刻师”
两种喷涂方法在TRT叶片上的对比应用及研究
节能技术EPU在AV71风机上的应用
重齿风电
TS3000系统防喘振控制在 AV80-14风机中的应用
基于CFD/CSD耦合的叶轮机叶片失速颤振计算
木枣叶片、叶片愈伤组织及果实的氨基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