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2020-02-07邹楠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3期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互联网+互联网

邹楠

摘  要:随着当前我国社会正不断迈向现代化,“互联网+”形势日益凸显,在大学教育领域中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与时俱进,融合“互联网+”模式,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营造良好的氛围,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因此本文分析“互联网+”形势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总结其工作的有效途径,为相关大学心理健康辅导提供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途径

前言

在目前科学技术持续进步发展的背景之下,互联网已经普及到各个领域中。而且在智能移动终端技术的支持下,高校大学生利用手机等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和在线沟通。由此在信息时代大学生的生活环境以及人文环境、发展状态都有了极大的改变。然而在各种信息爆炸的网络环境中如何利用互联网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为了当前高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所以基于“互联网+”形势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展开分析和研究。

1 “互联网+”形势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1.1积极影响

在很多高校中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是通过班级讲座、公共课程以及心理咨詢等方式展开的,形式较为单一,而且具有很大的制约性。就会导致大学生接受教育的能力较差,而在“互联网+”形势下,心理健康课程教师可以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开展网络课程学习,使得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借助大学生更为容易接受的方式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有利于拓宽大学生的心理知识视野。其次通过“互联网+”形势下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收集更多的信息,在传统的课堂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方法中,基本依赖于书本教材以及教师的教学经验,获取知识途径过于单一,获得的心理健康知识过于片面,无法满足当前大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而利用“互联网+”模式可以实现在课前、课后自行通过网络平台搜集自己所需的心理健康知识,丰富了知识来源和渠道,同时也有利于加强对心理健康的探讨和交流,满足大学生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1]。

1.2消极影响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积极影响,但也存在一些消极影响。互联网实质上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充斥着各类信息,大学生在利用网络进行心理健康学习的过程中如果缺乏合理的引导就会导致信息资源寻找困难,而且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冲击和影响,甚至会造成一定的心理伤害。此外网络具有虚拟性,大学生在应用互联网的同时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信息,从而可以随心所欲的塑造自身的网络形象,就会导致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严重的问题。同时互联网中的信息良莠不齐,需要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辨识能力,如果学生的是非选择能力较差,就会收到网络负面消息的影响,出现与正常价值观念相悖的心理状态,不利于大学生的学习发展和社会发展。因此基于“互联网+”形势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分辨好坏信息,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教学任务[2]。

2 “互联网+”形势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

2.1 建立健全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在当前“互联网+”形势下,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心理素质以及健康教育效果,高校应该建立完善的网络监督机构,为大学生的网络心理良好发展保驾护航。同时要采用各种有效的技术手段和引导方式为大学生营造有一个健康、安全、高效的网络环境及氛围,因此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教学需求,必须要通过“互联网+”模式建立起完善的、系统性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在这一过程中心理健康课程教师要多发展网络教育课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正确使用网络的方法和观念。而且要整理互联网上有益的知识论点,结合实际讲解如何正确塑造网络心理。从根源上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心理承受能力以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保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2.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将网络与现实相结合

在“互联网+”形势下,对大学生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较大的优势,而现实心理健康教育主要还是采用课堂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因此教师要充分的了解当前大学生的网络心理特征以及现实心理特点,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现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结合,实现二者优势并存,既能够全面的获得大学生的心理特征信息,又能够开展相对严谨科学的教学方法,实现了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的目的,同时也便于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辅助相关心理健康教学活动。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念,更合理的学习和应用网络知识,将虚拟的信息转换为现实实际功能或作用,达到科学利用互联网的目的。

2.3 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评价档案

基于当前的“互联网+”形势,高校可以利用现代计算机的运算和信息管理功能,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评价表,通过定期的心理健康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和不同时间段的心理状态,经过整理后可以编制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评价档案,教师根据调查结果为大学生提供相应的心理健康建议和问题解决意见,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如发现个别学生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要及时进行交流沟通,引导学生排除心理障碍。从而可以有效的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及质量,保障大学生在虚拟网络以及现实社会中都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使其更快、更好的成长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形势下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校管理者及教师应该首先意识到互联网对大学生心理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从而在实际教学和教育工作中尽可能的发挥积极作用,使大学生能够受到良好的引导,在使用网络时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面对众多的网络信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而树立良好的心理意识,塑造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  郑若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分析[J].科技资讯,2019,17(30):176-177.

[2]  杨德超.“互联网+”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9(05):93-94.

[3]  郭智荣.“互联网+”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J].信息记录材料,2017,18(09):126-127.

猜你喜欢

大学生心理健康互联网+互联网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
高等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