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以福建省武平县为例

2020-02-07谢清文

就业与保障 2020年23期
关键词:武平县人才队伍集体经济

文/谢清文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背景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旨在实现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个振兴。要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人”是第一要素,人力资本开发能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储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近年来,乡村人才建设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针对乡土人才培养机制看,有学者从数量与质量、学历结构和就业类型、准入与退出等角度剖析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1],提出要想把年轻一代人才留在农村,其培养机制要从物质保障、制度扶持、工作平台和情感共建上不断加强和完善[2];从人才培养的途径上看,要实现三农相关专业学科领域教育与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同频变革,积极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农科”,不断培育“新农人”,持续服务“新农村”[3]。只有构建一支懂农村、爱农业、爱农民的人才队伍,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有力的后盾,才能真正实现人才队伍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一 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必要性分析

(一)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之魂,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是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无论是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生态宜居或是基层组织振兴,都是以人为基础、围绕人展开的活动。只有始终以人为本,才能实现真正的农村可持续发展。

(二)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是生态文明和后扶贫时代下的现实需求

生态文明背景下的乡村振兴,是由过去单一的土地要素使用转向山、水、田、林、湖、草综合性开发的系统性工程,对乡村人才呈现的需求更大、要求更高;同时,2020 年是中国农村进入“剩余贫困户还比较复杂、边缘脱贫户容易返贫和脱贫户比较迷茫”的“后扶贫时代”时期。而在这个重要的历史交汇期,需要积极发挥人作为“第一动能”的作用,坚决守住脱贫攻坚的胜利果实。

(三)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对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支持,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建设一支坚强的“三农”队伍。通过各层面的政策扶持措施吸引各领域、各类型真正热爱乡村,愿意服务乡村、献身乡村的人才回到农村,将丰富的人才储备作为乡村振兴持续不断的动力支持,为实施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 武平县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措施

(一)武平县基本情况

武平县位于福建省龙岩市,面积2630 平方公里,辖区含17 个乡镇(街道)、225 个村(居),截至2020 年10 月,人口约为40 万人。武平是农业大县,其百香果曾作为2017年金砖会议厦门会晤的指定水果;武平县具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其中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9.7%,是“全国林改第一县”“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也是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但武平县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劳动力外流比较严重、经济相对落后。2019 年6 月20 日,经过努力,武平县正式退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二)武平县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具体措施

1.积极引进与乡村振兴密切相关的高校青年人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融入有知识、有技术、有思想的青年一代作为储备力量,为深入农村地区工作做好准备。截至2020年底,武平县已引进乡村振兴战略储备人才98名。同时,2020 年省市级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共招募38 人,大学生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招募9 人,为促进小农户与农业有机衔接注入“新鲜血液”。

2.深化产学研合作,提高农业科技含量。通过引进专家、学者以及科技特派员,一方面,能够为基层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理论指导;另一方面,也为指导人员提供一线实践的机会,促进产学研进一步深入合作。2020 年武平县选任省、市、县级科技特派员合计136 人,服务涵盖所有乡镇(街道)和大部分行政村;聘请11 位专家、教授、讲师为武平县乡村振兴暨全域旅游培训班作专题授课,共助农业提质增效。

3.大力培育、服务乡土人才。挖掘乡土人才、培育乡土人才、调配乡土人才对于农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俗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制定《农村实用人才初级职称评审实施方案》,不断完善农村实用人才制度体系建设;开设育婴员、中式烹调师、茶艺师、老人照护工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班18 次,培训1442 人。今年计划培训人次1800 人以上,其中贫困劳动力300 人以上。通过开辟乡村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建立人才服务工作站,为乡村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积极培育乡村本地化人才。

4.不断加强干部培训和乡村振兴队伍的培训与交流。积极组织乡村振兴一线工作人员、各位领导以及储备干部参加乡村振兴培训班,全面提升干部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组织学员们参加典型村庄的考察与典型案例的做法,及时共享有效措施与做法,促进区域内的经验交流。

5.强化基层党员培训。基层党员干部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和引领力量,是做好外部与小农户信息交流的关键群体,要促进农村基层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一方面,武平县通过不断提升村党组织书记综合能力、制定党支部工作联系点制度等措施,不断提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另一方面,通过整合岗位提高基层人员待遇,对普通党员加强思想教育,进一步激发党员服务农村的积极性。

三 武平县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

生态文明背景下的乡村振兴,对乡村人才建设工作的需求与内涵不断深化。“三农”问题不是单一领域、单一主体的问题,是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社会等各方面、各领域的全局性的、系统的问题,只有广纳贤才、群策群力,才能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武平县积极探索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路与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针对乡村振兴战略所需的人才,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从整体农村情况来看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从集体经济组织层面来看,“领头雁”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小农户与外部衔接的基础,是保障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强有力后盾。当前,武平县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还呈现出集体经济底子薄弱、收入相对较少的情况。要壮大集体经济组织,不仅要求“领头雁”讲政治、有公心、有担当,还要有能力、会管理、会服务。而当前一些基层党组织干部还存在对政策的内涵理解不深、积极性不够高、引领作用不强的问题,更有甚者把集体经济组织异化为个人敛财的工具,乱支滥用集体财产、损害集体利益[4]。尽管“人”的因素并非集体经济组织发展薄弱的唯一因素,但却因为“人”的原因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组织的道路上困难重重。

(二)从个体层面看,乡土人力资源与现代化的衔接需进一步增强

农村人力资源是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就国际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言,农业现代化更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想保证农产品有竞争力、可持续发展,就要推动农业现代化。这就要求必须有储量丰富的“新型职业农民”持续输入,只有加强乡土人建设才能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武平县是农业大县,对新兴职业农民的需求更大、要求更高;另一方面,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农业不再是只强调土地作为唯一要素的第一产业,而是包含山、水、田、林、湖、草全方位生态资源在内的综合性产业,是体现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载体。武平县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在生态保护修复、人居环境整治和村容村貌的基础上,打造“种养结合+生态旅游+综合利用”的林旅融合发展经营模式,促进了生态效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元、良性互动。这也意味着农村人力资源更要有技术、会经营、懂管理。但从现实来看,贫困户在市场风险与自然风险等因素影响下,具有脆弱性和不稳定性等特点,容出现返贫问题;有些农村地区还是存在因经济收入不高、文卫教交等基础建设相对落后,导致农村无法留住人才、大量优质劳动力外流。

(三)从干部队伍方面看,基层干部压力大、任务重

基层干部作为直接与小农对接的主体干部,本就面临工作开展难、复杂程度高等问题。自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以来,农村扶贫工作成效显著。与此同时,基层扶贫干部责任与压力也应当引起重视。作为奋战在一线的群体,基层干部任务繁琐且严峻,不仅要完成上级各部门交办的扶贫任务,又要兼顾基层干部的常规性工作;加之农村劳动力资源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留守农村更多的是老人、妇女和儿童等,加大了基层干部的工作难度。在脱贫攻坚阶段,以“输血”为主的扶贫工作往往造成群众对村里公共事务缺乏了解,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的问题,增加了基层干部工作的强度和难度。

因此,构建后扶贫时代与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重点在于如何转化、深化农村的“造血功能”。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是主要受益者,更是乡村振兴的主要动力来源,要注重增强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抗风险能力,由政府帮扶为主的“输血”逐渐变为农村主体自发的“造血”,注重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推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四 乡村振兴背景下人才队伍建设方向的几点建议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人才建设要结合当地的整体情况来看,如何守住脱贫攻坚的胜利的果实还要靠“人”来实现。乡村人才建设不是单一主体的任务,需要从政府、农村内部主体及社会组织三个层面共同发力,加强人才建设,最终进一步提高农民主动性、吸引人才回流,逐渐完成乡村队伍的持续“输血”到“造血”转变(见图1)。

图1

(一)加强党内人才队伍培养和建设,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组织

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新时代背景下的乡村振兴,要坚持党对人才的管理、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整治教育,确保人才队伍建设健康成长[5]:一方面,要选任、培养一批综合素质过硬、坚强务实的村级带头人作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组织的基础,切实防止组织干部中的“精英俘获”行为。以山东烟台为例,开展“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以“好人+能人=当家人”标准选择党支部书记,对党支部书记的思想与能力作为重点进行严格把控;同时将党支部作为桥梁,有效组织农民、整合村庄资源、提供公共服务,构建普通农户合理参与利益分配的机制,尽可能保证小农利益不受侵害;另一方面,村党支部书记要有意识地发展村内优秀青年人进入党组织。将优秀青年人吸引回乡担任职务、参加村庄建设与发展,为武平县基层党组织输送原动力,促进基层党组织建强、壮大集体经济组织。

(二)深化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激活农村资源

在生态文明背景下,继续深化专家学者、政府部门、各类经营主体和在地化专业人才的合作,充分发挥专业人做专业事的功能,以多学科、多群体视角共商共议乡村振兴之路。乡村振兴是系统性工程,不仅涵盖经济学、生态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相对应的也包含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等各方面领域。因此需要复合型专业人才介入,进一步激活、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尤其像武平县这类具有明显空间资源优势、已经具备一定林业、农业、旅游资源的地区,要确保“绿水青山”以合理正确的途径向“金山银山”不断转化、提高。同时,不断深化与当地政府、农村带头人和普通农户的合作并形成良性互动,继续挖掘本地乡村振兴薄弱点与突破点,促进农村更快更好的发展。

(三)强化社会公益人才队伍建设,激发农村组织动力

不断提高校地共建、校企共建或第三方公益机构介入,引进“一懂两爱”的“三农”志愿者,将培育农村自我组织作为提高农村凝聚力、促进人才建设和农民增收的辅助力量:一方面,通过外部公益人才队伍,加强农村社区内部的需求进行对接。持续开展农村社区服务、组织文艺表演以及开展平民教育等活动,从社会、文化等方面介入,最低成本地把农村的老人、妇女等农村群体组织起来,提高农村凝聚力;另一方面,在外部公益组织的帮助下,构建、培育农村自我组织,通过发现问题、培育村民更好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加强村民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提高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的能力[6]。

(四)积极挖掘、培育在地化人才,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是围绕农村主体展开的,积极做好在地化人才队伍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部分。在进一步深化在地青壮年劳动力知识、技术培训,加快农村实用性人才的评定与培育,还要注重挖掘培育农村残值劳动力、乡贤和返乡青年的力量,激发乡村自身造血动能。从培育残值劳动力的上来看,尽管过去对农村留守妇女和老人的不够重视,但从实际来看,却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亭口镇衣家村在村两委的号召下,组织村里留守劳动力修筑了一条六公里的乡村发展之路,而修路工中70岁以上的就有10人。从促进劳动力回流方面来看,号召德才兼备的乡贤回乡,挖掘本地优势资源,带动农村产业发展;不断吸引青壮年人才回乡创业服务,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是重聚农村人气的重要方向和途径。

猜你喜欢

武平县人才队伍集体经济
关于培养新时期青年人才队伍的思考
ALL IS WELL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赶超越
福建省武平县顺发纸业首台卫生纸机成功开机
新时代如何增加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
武平县全面完成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倍增计划
奔跑吧,村集体经济组织!
武平县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