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皖南烟区B2F分级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2020-02-05李文保朱启法王学瑛査道喜徐刚陈洋董祥洲

农业与技术 2020年2期
关键词:杂色烟区皖南

李文保 朱启法 王学瑛 査道喜 徐刚 陈洋 董祥洲

(安徽皖南烟叶有限责任公司,安徽 宣城 242000)

烟叶对卷烟产品的稳定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优质烟叶原料更是卷烟上水平的物质保障基础。在我国卷烟原料主要选择数量不多的腰叶,对我国大品牌一、二类卷烟的发展产生较大的制约作用[1]。而上部烟叶包括上二棚叶和顶叶共5~7片,约占单株产量的40%,在烟叶总产和卷烟配方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现代混合型卷烟和低焦油型卷烟[2]。提高上部上等烟等级分级纯度可以提高上部烟叶的可用性,缓解烟叶等级结构矛盾,满足工业企业需求,皖南烟区上部上等烟收购等级为B2F。因此,正确理解并把握上部烟叶B2F国标标准,针对散叶收购中存在的问题,精准进行专业化分级指导与验收,对保持皖南烟区可持续发展,维护企业品牌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B2F在分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混级

不能准确把握国标中的品质规定,存在混级现象,将B3F混入B2F。

1.2 去良

不能准确把握国标释义,存在去良现象,将成熟度高,有焦尖、焦边、病斑的烟叶,作为B3F或废弃烟叶进行处理。

1.3 混僵

不能准确体现上部上等烟应有的质量档次,B2F中混有僵硬烟叶,主要是将S1混入B2F。

2 B2F在分级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2.1 分级技能方面的原因

2.1.1 混级的原因

部分烟农、专业化分级人员、技术人员对上部烟B2F、B3F的外观特征认识不清,尤其是B2F与B3F的区别只注重长度,不注重叶片结构和色度。

2.1.2 去良的原因

部分烟农、专业化分级人员、技术人员对上部烟叶因成熟度高而导致的焦尖、焦边、病斑等残伤与杂色区分不清,将成熟度高导致的残伤,误认为杂色,导致真正黄、亮、软、香的烟叶作为低等级烟叶或废弃烟叶处理。

2.1.3 混僵硬叶的原因

不能准确把握上二棚光滑烟叶的外观特征与正常成熟烟叶的外观特征的区别,将上二棚S1烟叶混入B2F。

2.2 经济利益驱动

在皖南烟区专业化分级人员的工资与分级数量挂钩,只要质量验收合格,进行司磅称重,即获得相对应1.34元/kg的酬劳。因上部烟叶成熟度高的外观质量与正常成熟的外观质量有很大的差异,且叶面情况复杂,尺度难以把握,造成验收过程时间过长,分级效率与分级报酬相对降低,专业化分级人员不愿将成熟度高的上部烟叶分入高等级烟叶,甚至直接将残伤面积较大、颜色黯淡的烟叶归入废弃烟叶进行处理,以免影响分级效率,进而影响自己的个人收入。

2.3 管理方面原因

皖南烟区近几年,上部成熟度高的烟叶比例逐年上升,但相比其它南方产区,所占比例仍然较小。皖南烟叶公司虽然强调上部烟抓成熟度,但并未就上部烟叶成熟度在烟叶外观质量的表现对专业化分级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对分级过程的指导力度不够,未能够在分级后对专业化分级人员分出的废弃烟叶进行有效的验收,分级现场管理相对薄弱。

3 解决对策

3.1 B2F混级解决对策

要解决B2F混级的问题,技术、分级和评级人员要精准把握烤烟42级国家标准中对B2F、B3F等级的品质规定要求。

表1 42级烟叶分级国家标准品质因素表[3]

从42级烟叶分级国家标准品质因素表可以看出,B2F和B3F,成熟度都为成熟;油分都为有;身份都为稍厚。B2F和B3F的主要区别在叶片结构、色度、长度3个品质因素。结合皖南烟区生产水平,上部烟叶长度基本都能达到40cm以上,长度不是分级的最关键因素,而关键区别在叶片结构、色度这2个品质因素。这2个品质因素主要从眼看和手摸2方面加以辨别。

B2F从眼观来看,有较多的暗红或红色成熟斑点和颗粒;从手感上来讲,将叶片有红色斑点和颗粒的部分放在手上用大拇指“捻”一下,能明显的感受到有“颗粒滚动”的感觉;在一定的水分条件下,用手抓一把烟叶,有明显的皱缩感,好像握在“海绵”上的感觉,手松开后叶片即恢复。

B3F从眼观来看,稍有暗红或红色的成熟斑点和颗粒感,与B2F的色度差异,主要表现在均匀度上,烟叶颜色不够饱满,色泽稍暗。手“捻”叶片有紧实感;手握烟叶像握在“即将干燥的稻草上”,松开后恢复能力较弱。

3.2 上部烟叶去良的解决对策

解决上部烟叶去良的对策,主要是把握残伤和杂色的区别。

3.2.1 杂色与残伤的定义

3.2.1.1 杂色

指烟叶表面存在的非基本色的颜色斑块。包括轻度洇筋、局部挂灰、蒸片、严重烤红、严重潮红、全叶受污染、青痕较多,受蚜虫损害等。任何杂色面积占全叶20%及以上的叶片称为杂色烟。

3.2.1.2 残伤

烟叶组织受到破坏,失去成丝强度和坚实性,基本无使用价值,包括由于烟叶成熟度的提高而出现的病斑、焦尖和焦边,以百分数表示。

3.2.2 杂色与残伤的区别

就定义来看,杂色能够成丝,残伤不能成丝。叶面带有杂色没有透过叶背的,仍称之为杂色;透过叶背的烟叶正反面非基本色,影响质量严重,称为残伤。

上部烟叶与顶叶除非有明显的挂灰与烤红,若红棕色和斑点未透过叶背则为正常色。病斑是烟叶正反两面出现褐色、黑褐色或者白色圆点;枯焦则是一种不规则的焦边、焦点、焦块,正反面颜色一致,手触即碎。在一般情况下,残伤作为控制因素B2F残伤控制在20%;根据烤烟的验收规则,杂色不超过20%;杂色与残伤之和不超过相应等级的残伤百分数即在相应等级定级。因此,在上部烟分级时,应准确区分杂色与残伤,并根据二者之和面积百分数,在相应等级定级;不能将成熟度高且残伤与杂色之和未超过20%的上部烟定级为B3F,也不能将未超过30%的上部烟做废弃烟叶处理。

3.3 上部烟混僵硬叶解决对策

解决上部烟叶混僵的问题必须把握僵硬在上部烟叶的表现。皖南烟区主栽品种为云烟97,内含物质丰富,上部叶片僵硬部分,眼观烟叶“闷”、“呆”,无成熟斑;手摸有似触牛皮纸的感觉,结构紧密,手握硬脆,当僵硬面积达到20%及以上为平滑烟叶。

3.4 管理对策

3.4.1 加大培训与指导

3.4.1.1 分户制样

分级经理根据收购站点仿制样品和农户烟叶质量,分户制作B2F分级样品,除常规的主体烟叶外,再增加2把特殊烟叶样品:可进入B2F定级的成熟度高的上部烟叶,称为“单独样品”;外观特征明显僵硬的应该从B2F等级中剔除的烟叶,称为“控制样品”。

3.4.1.2 加强培训

分户制样后分级经理、巡检和农户确认等级质量控制水平;次日专业化分级开始前,对专业化分级人员进行培训,统一目光。

3.4.2 验收与提纯

3.4.2.1 验收

加大对上部废弃烟叶进行抽查、分拣和验收的巡检力度。废弃上部烟中如果每100片烟叶含有B2F和B3F共计3片以上,专业化分级人员则对废弃烟叶进行重新分级,减少上部烟叶去良现象。

3.4.2.2 提纯

每6~8个分级组配备1个二次提纯师,在分级后对B2F进行二次提纯,剔除等级内光滑叶。二次提纯后,巡检再次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扎小捆,每捆7.5kg左右,4~6捆进行司磅。

3.4.3 加大处罚力度

对上部废弃烟叶含B2F和B3F超过3%的分级小组,罚款50元/次。在二次提纯中B2F中含有5%以上光滑烟叶的分级小组,罚款100元/次。

4 取得的成效

4.1 B2F分级质量调查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通过加大培训力度,加强验收提纯和加大处罚力度使B2F等级合格率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由采取措施前的85.51%的等级合格率上升到95.28%;光滑比例由6.52%下降到1.57%;跨级比例由5.80%下降到2.36%,效果显著。

表2 B2F分级质量调查表

4.2 B2F分级去良调查情况

从表3可以看出,巡检在废弃烟叶中随机分拣,采取措施前随机抽查182片,含B2F 7片,去良率3.85%;采取措施后随机抽查193片,含B2F 3片去良率1.55%,去良率降低2.30%。

表3 废弃烟叶去良调查表

5 小结

通过精准把握42级烤烟分级国家标准品质因素表中B2F和B3F等级的品质规定;正确理解残伤与杂色的国标释义,加强管理和加大处罚力度,使B2F分级合格率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在正确理解B2F与B3F品质因素区别的基础上,培训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表达,使烟农、专业化分级人员等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进而提高培训效果,解决B2F的混级问题;分级过程中增挂成熟度高的B2F等级单独样品和不能进入B2F僵硬烟叶的控制样品,使培训与分级指导更加直观。

在专业化分级过程中创新加入二次提纯师岗位,进行验收和提纯,使皖南地区上部混僵的比率明显下降,提高了B2F等级纯度,切实维护了工业的利益。

在上部烟叶分级的同时,对废弃烟叶进行抽查分拣验收,降低了去良率,提高了烟农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满足了工业企业对B2F等级的成熟度的要求,保持了皖南烟区可持续发展,维护了皖南烟叶公司在工业企业的品牌形象。

猜你喜欢

杂色烟区皖南
《皖南的秋天》《余晖》
《马头墙》、《皖南印象》之二
《皖南印象》
家蚕现行品种871杂色卵发生诱因初探*
南阳烟区浓香型特色烤烟品种的筛选
革命的“杂色”与杂糅的语言———评马步升《革命切片》的两个特色
不同浓度苯并(a)芘对杂色鲍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贵烟2号在黔西南烟区的适应性
会理烟区植烟土壤主要理化性状评价
湘西州植烟气候与国内外主要烟区比较及相似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