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科技支撑力 增强核心竞争力

2020-02-04宁波市科技局

宁波通讯·综合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产业链协同培育

宁波市科技局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强调,要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这是党中央为新形势下推动我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建设制造强国提供的重要遵循和指导。浙江省委书记车俊也在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上明确提出,大力培育领军企业、创新企业、单打冠军企业,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着力打造高能级战略新平台。

宁波产业及产业链发展基础良好,但关键技术领域制约瓶颈日益凸显,自主创新产品转化率不高。当前,全球产业链正加速重构,现有国际产业分工体系面临挑战。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产业链升级、提升国际产业分工地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聚焦重点先进制造业集群,坚持应用牵引、问题导向,坚持政府引导、市场机制相结合,坚持独立自主、开放合作相促进,打好科技创新组合拳,加快提升科技支撑力,增强宁波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助力宁波打造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

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夯实产业基础能力

强大的产业基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中高端有效供给能力的重要基石,是打造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的重要抓手,也是制造业由大变强的重要标志。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核心是要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业创新体系,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和产品,解决“下游不信任上游、上游找不到下游”的应用难题。

优载体提升创新能力。加强创新体系建设的整体布局和创新链协同,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创新资源,采取市场化运作机制模式,组建一批以产业化需求为导向、应用创新为主的制造业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载体,强化全行业关键核心技术供给。以跨领域、平台型、综合性为方向,面向新材料、智能自动化等领域加快建设甬江实验室,谋划建设微纳加工平台、极端条件材料大科学装置等科技基础设施,加快建成省实验室,争创国家实验室预备队、国家级重大科创平台。

补短板开展技术攻关。以细分产业链为重点,按照国内空白、具备一定工程化和产业化基础、已替代进口但性能参数有差距等不同程度,分类建立重点产业链技术、装备、关键材料、关键部件、软件等短板技术清单。对近期有望突破的产品或技术,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采取“应急攻关”“揭榜挂帅”等方式,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牵头开展攻关,力争突破一批关键技术、装备和产品。加强与国家项目对接联动,支持宁波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参与产业基础再造、工业强基等工程。

强机制加快新技术推广。坚持以应用为牵引,出台自主创新产品推广应用支持政策,研究制定宁波基础能力建设实施方案,以庞大的市场需求倒逼供给质量和效率提升。实施重点产业链“一条龙”攻关,引导整機企业和零部件企业相互配合、协同攻关,组织开展重大首台(套)装备及关键部件示范应用。支持企业优先搭建一批针对短板材料、短板工艺技术、短板装备的生产应用示范平台、新技术试验和测试基地,以市场应用驱动产业基础能力提升。

培育更多一流科技型企业提升产业链控制力

科技型企业是构筑产业链良好生态的关键力量。提升产业链控制力,就是要从全产业链控制和产业链关键环节控制两个方面入手,一手抓产业链领军企业培育,一手抓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

培育领军型企业。聚焦重点产业链领军企业,实施打造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行动计划,支持龙头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新产品研制和标准赶超,加强跨界协同、聚焦多元化需求,培育形成涵盖解决方案、研发生产、运营服务等产业链关键环节的行业领军企业,以及世界一流的链主企业。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建设以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发为主的研究机构,加强未来技术储备,形成核心技术持续领先优势。

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以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为标杆,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计划,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引导和支持企业建设工程(技术)中心、企业研究院、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高水平研发机构,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塑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技术和产品竞争优势,形成一批“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

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力量,持续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作,实施全社会研发投入专项行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继续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智团创业计划、科技创新券等政策,并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优化政策配套措施,加大对科技中小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壮大科技型企业后备队。

创新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模式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

优化产业链运行模式、提升产业链治理能力,是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促进全产业链联动发展,必须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内外协同、要素协同,创新联动协同模式,实现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打造若干“拆不散、搬不走、压不垮”的宁波新型产业“航空母舰”。

创新融通协同模式。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发展,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牵头,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组建联合实验室、实验室联盟等创新联合体,探索协同攻关新模式。鼓励产业链核心企业搭建开放式、协同化、网络化的制造业创新创业平台,形成开放创新生态圈,推广基于供应链协同、创新能力共享、数据驱动、产业生态等融通发展模式,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升创新能力。

创新内外协同模式。主动融入国家创新战略,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上海、杭州、深圳等地自建或共建研发机构、孵化器等人才科技合作飞地,推进宁波企业与当地高校院所、投资机构、孵化器等建立长效稳定合作机制。坚持独立自主与开放合作相促进,支持龙头企业走出去,积极开展国际化并购重组,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开展技术创新,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加强与创新大国、关键小国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合作交流,布局海外创新服务平台,打造创新共同体。

创新院企协同模式。实行院所具体负责、政府支持、市场驱动、企业参与的运行方式,健全院、地、企各方参与议事协调机制,提高院地共建水平。围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引导在甬研究机构、企业间加强互惠合作。发挥产业技术研究院桥梁作用,争取总部机构对研究院更多支持,联合企业组建重点实验室、创新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开展“百日百场”双向对接活动,强化院企技术成果沟通对接,定期举办科技成果推介会、企业需求对接会,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产业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姚颖超

猜你喜欢

产业链协同培育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推进内蒙古产业链现代化的思路和举措
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成立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京津冀协同发展
重庆将重点打造千万亩产业链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