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患有间歇性抑郁症的光绪

2020-02-04张宏杰

家族企业 2020年4期
关键词:帝国意志皇帝

张宏杰

步入晚清时期,国势衰微的帝国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个坚强的领导者,就像一艘暴风雨中的大船迫切需要一个好船长。然而正所谓“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在清帝国的上升期,上天简直像挥霍一样把顶级精英一个接一个地投入到爱新觉罗家族的谱系。从努尔哈赤到乾隆,六位统治者都保持了非常出色的整体意志水平和身体素质。

然而,到了大清帝国时运背舛之时,登上皇位的人偏偏也一个比一个差劲。到了光绪皇帝,身体里的爱新觉罗氏血液几乎已经淡到似有若无了。小皇帝的意志素质和身体素质,不但远逊于他的列祖列宗,甚至不及中人。

“圣王教育”堆积的挫败感

爱新觉罗·载湉可能是清代历朝皇帝中身体素质最差的一个。就像慈禧所说,刚刚进宫时,“气体不充实,脐间常流湿不干”。从师傅翁同龢的日记中看,小皇帝身体确实很差,不断地因腹痛头疼而请假。在过分关照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都过于柔弱。从生到死,光绪几乎都是在连绵不断的大病小病中度过的,身体常年处于亚健康状态,不但骑不得马拉不了弓,而且年纪轻轻即耳鸣,“其耳鸣之声,如风雨金鼓杂沓之音,有较远之时,有觉近之时。”

晚清之时,皇族的意志素质更差,精神上的孱弱几近登峰造极的地步。这些自幼生长在王府和深宫中的孩子们,从小没有经历过挫折和艰苦,对社会的复杂、人情的冷暖十分陌生,累世累代的安逸尊荣,使他们大都成为意志软弱、贪图安逸的废物,只会窝在王府里听听戏、看看书、养养鸟,一旦肩负重任,则手足无措。和他们一样,光绪皇帝也不是精力充沛、意志坚强之人。

然而,按照传统的政治认知,中国的帝王必须是由超人的意志力和道德感组合起来“完美”的人。因为那架庞大无比的政治机器完全要靠他只手去操纵控制,全国人民的安危幸福系于他一身。因此,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皇帝的要求至高至险。他必须异常勤奋,旰食宵衣,把所有的精力都奉献给国家大事,这样才能承担起繁重的政务,使国家机器正常运转。他必须极度自制,对自己的每一个举动都加十二分的小心,“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战战兢兢”地度过每一天,因为他的任何不慎都可能给国家给人民带来巨大损失。在“以德治国”的时代,他应该具有圣人一样的道德品质,因为他是天下人的精神导师。“为君者正身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万民正,而天下无不正矣。”

从本质上说,人们不是把皇帝当成一个凡夫俗子而是当成一个神来要求。因此,“圣王教育”就是要把一个平庸的人变成完美、坚强、无所不能的“圣人”。

“圣王教育”在小皇帝的头脑中形成了一系列的“应该”:他应该具有常人不具備的毅力,能应付别人应付不了的课程;他应该比普通人聪明,读书过目不忘;他应该机灵敏捷,举动处处符合规矩,因为这是伟大帝王们应该具备的素质。可惜,他没有这些东西:他的意志比一般人要软弱,他的智力也不过中等水平。他先天是黏液质气质,反应迟钝,举止不协调。他甚至连说话也不利索。

过高的标准使他成为天下最容易体会到挫败感的孩子。虽然听话、好学,然而过于繁重的学业也常常使他想打退堂鼓,过于苛刻的生活教条也使他不堪重负。他很难长时间地恪守老师给他定下的标准。

然而,“圣王教育”又使他相信,毅力决定一切,完美才有价值。稍一松懈就是退步,任何妥协都是失败。因此,一个举动没达到自己的要求,在他看来,也是“不应该”的。

缺乏两极之间的现实主义态度

巨大的压力和自己过于软弱的天赋,使小皇帝的日常表现越来越向两极化发展。有的时候,他能把自己的精神状态调动到最佳状态,把意志水平调动到极高程度,一丝不苟地“学做圣人”,表现得非常振作进取。然而由于先天缺乏刚毅气质,他难以长时间地克制自己,振作状态很难持久。一旦受挫,他又会对自己极度失望,心气因此一扫而光,陷入长期的萎靡不振状态。

师傅翁同龢也注意到了这个奇怪的现象,他在日记里记到,小皇帝有的时候精神振作,学习起来势如破竹,“读甚奋”,作文也“极敏捷”。比如某日“到书房请编数语,极顺,批折亦较易,进境也”。又某日“到书房早,是日上初作望云诗四句,极顺,又作史论,亦通畅,且极欢喜。”让师傅欣慰无已。然而,过了一段时间,皇帝又会莫名其妙地陷入“不能用心”“少精神”“精神涣散”“勉强敷衍”“百方鼓动不得”“倦怠迁延”的状态。翁同龢焦虑、忧愁、叹息但也无可奈何。比如某日“写离后熟书不肯读,但讲易耳,此等事真无如何也!”某日“史论平平,总不能用心,奈何奈何!”

用今天的话说,皇帝患有间歇性的抑郁症。“圣王教育”使他成了一个完美主义者,一件事情,只有做到完美,对他来讲才有意义。他缺乏那种退而求其次的现实主义态度。他的信条是要么最好,要么干脆最坏? 要么倾尽全力,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要么破罐破摔,逃避现实。他的心理在两极间跳跃。在消沉时期,他极度厌恶自己,觉得自己浑身上下一无可取之处,对自己不报任何希望。在振作时期,他又相信只要自己毅然“改恶从善”,并且坚持到底,那么一切都会瞬间改观,自己也会变得异常完美。在“甲午战争”和后来的“戊戌变法”等重大历史事件中,我们能清楚看到这种不成熟的心理模式给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带来了致命影响。

荒腔走板的继承人

只有在硝烟散尽后静心盘点,太后(文中指代慈禧太后)才看清楚甲午战争的后果是多么严重。本来,通过她多年辛苦经营,大清帝国已经挺过了最艰难的时刻。她认为自己交到光绪手上的,是一个相当不错的统治基础。

在她刚刚走入政治中心的时刻,大清帝国可谓千钧一发,险象环生:朝廷之上,八名顾命大臣公然向太后叫板,政治分裂势不可免。长江下游,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像一把失去控制的熊熊大火,把中国半壁江山烧得一片狼藉,大清帝国的统治眼看就要崩溃。同样要命的是,外国侵略者刚刚烧毁了圆明园,通过这场战争,他们已经看清了大清帝国没有抵抗能力,随时准备把大清分而食之。

虽然对她的政绩评价不一,但平心而论,被剥夺了早期系统教育权利的叶赫那拉氏,在她的政治演出中表现的才干和能力可以称得上出人意料的杰出。她的表现比大部分男性领导者刚强果断,在某些历史时刻,甚至可以称得上有胆有识、机智精敏。她果断利落地发动政变,清除了顾命八大臣;她开明地重用曾国藩等汉人名臣,眼看就要吞没大清王朝的太平天国狂潮在她的脚下突然退却。在她的支持下,洋务运动不断发展,建立起了北洋海军和一大批近代化工业,列强一时轻易不敢再向中国下手。大清已驶过最危险的路段,开上了相对平稳开阔的坦途,虽然速度不快,但总可以说是处于上升状态。人们把她执政的这些年称为“同光中兴”。人们说,是她使一个奄奄一息的帝国重新焕发了生机。

没想到,这个好不容易赢得的“大好形势”,却在光绪皇帝的手中折戟沉沙。皇帝刚刚接过方向盘,就轻率地驶上了高危路段,结果中途翻车。清朝有史以来最大面积的割地和最大数额的赔款,使大清犹如一个刚刚病愈的人又被打倒在地,并且砍去肢体,变得更加奄奄一息。

看到清朝战败,国力空虚,那些逡巡在中国四周的欧美列强,又纷纷亮出了利爪,向中国提出了“租借”土地的要求。中国的命运自此更加坎坷艰难,由一个同光中兴的“希望之星”竟变成了被瓜分的对象,亚洲和世界的格局又要重新洗牌。甲午战争给了日本一个全面超越中国的起点,三点四亿两白银(赔款加掠夺)加上台湾,这样的收获成为了日本腾飞的强大动力。而中国则自此跌下万劫不复的深渊。

太后根本没有想到皇帝登台亮相后的第一出戏会唱得这样荒腔走板。自己辛苦数十年积累起来的基业被这个养子几个月之内败坏一空。通过这场战争,她才发现,皇帝原来是如此的幼稚、孟浪、轻率和脆弱。自己原本认为已经培养得成了器的皇帝,其实是一个不合格的产品。看来,自己这么多年心血是白费了,这个孩子实“不足以承大业”。

太后后悔自己太大意了,一个没照顾到,竟然酿此大祸,自己何以面对列祖列宗。她更后悔当初选了这么一个继承人。

然而悔之晚矣。在中国式政治规律下,一个皇帝如果没有失德,不管他曾经多么失策,也不是被更换的理由。何况从形式上讲,他君临天下,已经二十多年了。自己虽然精力尚存,但毕竟没有几年活头,这个家注定还是他当下去。自己所能做的,唯有在有生之年,再多操操心,把把脉,能尽一分心是一分心吧。

猜你喜欢

帝国意志皇帝
皇帝需要帮忙吗
皮克斯的动画帝国
女皇帝
About the bug of the theory of evolution
一星期没换水的梦境
酷爱学习的小皇帝
观点集萃
第三帝国的兴亡之六 大不列颠空战(下)
第三帝国的兴亡之四 战争魔影(下)
“帝国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