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证书制度何以创新推进: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研究

2020-02-04赵成杰申世越姜蓉

职教通讯 2020年12期
关键词:学分证书区块

赵成杰 申世越 姜蓉

摘 要:实施1+X证书制度是新时代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但在落实过程中可能面临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防伪能力不足、多元主体参与度不足和协同性不强、学分银行的数据安全性和业务效率不高等挑战。而区块链技术不仅蕴含治理理念,且安全保密性能极高,既可促进教育主体联动与产教融合发展,也能与智能技术高度融合应用,故其在1+X证书制度的推进与落实过程中极具价值。未来以区块链技术创新推进1+X证书制度要明确实施层面的核心问题,科学统筹规划实践路径;建立区块链服务平台,促进1+X证书制度改革主体协同联动;建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学分银行,促进学分的认定、积累与转换;以区块链技术赋能教师发展,打造与1+X证书制度相符的教师队伍;融合应用大数据与区块链技术,驱动1+X证书制度改革提速增效。

关键词:1+X证书制度;区块链;职业教育;产教融合

基金项目:2020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课题“区块链推进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价值与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SYB-033);2020年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面向协作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的项目式学习设计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0XKT907)

作者简介:赵成杰,男,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块链、数据治理;申世越,女,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姜蓉,女,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据治理。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20)12-0032-06

“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下简称为1+X证书)制度是将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互融通,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的制度设计[1]。然而,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1+X证书制度常常面临评价可靠性不强和证书可信度不高等现实问题。而区块链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数据治理技术,具有去中心、高保密、可追溯、自信任、防篡改等特点,可为改革与落实1+X证书制度提供新的理念思路与技术方法。为此,本研究在分析1+X证书制度落实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现实问题基础之上,对区块链技术创新推进1+X证书制度的价值和实施路径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今后1+X证书制度的有效落实与创新推进提供参考借鉴。

一、1+X证书制度推进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一)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防伪能力不足

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的真实性、可靠性和防伪性是衡量1+X证书制度落实成败的重要指标。然而,在以往的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获得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其一,考核评价过程及评价结果不可靠。在我国职业教育考核体系中,教考不分离与考核形式单一现象普遍存在,即学生在读期间如果没有重大违纪行为,且能够通过课程考试,就可以顺利拿到职业资格证书[2];课程讲授、考试命题、学生评价均由缺乏行业实践经验的任课教师进行,评价的客观性不足,呈现单一化趋向,甚至可能出现篡改考核成绩等现象,学生最后所取得的职业证书质量堪忧。其二,考试组织流于形式,考试过程不严谨、不严格,尤其是一些職业教育考试培训组织为了获得良好的通过率、达标率、经济利益,在考核、认定过程中存在故意放水的现象[3],更是让证书质量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其三,由于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较大,伪造、变造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的现象仍然存在,严重危害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因此,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急需高强度防伪。

(二)多元主体的参与度不足、协同性不强

1+X证书制度的推进落实需要政府、职业学校、企业、培训评价组织等多元主体的深度参与和协同合作,然而在现阶段,这些多元主体的协同合作还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主体间权责边界不清晰。尽管政府对各主体的职责分工进行了规定,但是还缺乏较为明确的规范,导致1+X证书制度在推进过程中存在多头管理、职责不清、互相推诿的现象。二是主体间信息共享不畅。信息的互通共享可促进不同主体的协同合作,但由于顶层设计欠缺以及各主体出于对数据隐私、数据安全、数据权益的考虑,相关的教育数据信息共享程度不高,阻碍了1+X证书制度工作的推进落实。三是校企协同合作的目标仍不一致,难以形成利益共同体。职业院校以培养人才为主要发展目标,企业则是以追求利润为首要目的,因此,职业院校寻求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的困难较多,企业没有内生动力与职业院校共同培养学生[4],导致校企合作长期处于离散状态。

(三)学分银行的数据安全性和业务效率不高

学分银行是一种具有针对性、灵活性的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的学分管理形式,可实现学生学习成果的认定、查询、追溯与转换,有效推进1+X证书制度的落实。然而,当前学分银行的建设存在以下问题。其一,学习记录安全性不高,存在被篡改的风险。由于传统的数据多采用中心化存储方式和单密钥加密技术,数据面临存储异常和被篡改的风险,在给数据治理工作造成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公信力不足等问题。其二,学分的认定、积累与转换流程不畅。由于职业教育生源的多样性、学习活动的丰富性以及课证融合的复杂性,学分的认定与转换流程繁琐、效率不高,降低了学习者与管理者的使用意愿。为此,急需采用安全可靠的数据治理技术来解决上述问题。

二、区块链技术及其推进1+X证书制度的价值

为应对以上1+X证书制度推进落实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需要引入一种高效且兼具治理理念的技术手段。区块链是一种防篡改可追溯的新型数据治理技术,为有效推进与落实1+X证书制度工作提供了理念、技术和方法等层面的思路。

(一)区块链及其核心技术优势

区块链实质上是一个具有去中心、高保密、自信任、可追溯等技术特征的分布式账本数据库,主要是通过密码学技术对数据区块进行加密连接后形成的链式数据结构[5]。数据区块一般由区块头和区块体两部分组成。区块头封装区块的元信息,包括版本号、前一个区块的地址、Merkle根、时间戳以及当前区块自身的目标哈希值、共识过程的解随机数等信息;而区块体封装实际数据、交易信息等数据[6]。区块链的主要功能技术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分布式存储。分布式存储(P2P)是一种数据存储技术,主要目的是解决非分布式存储的存储瓶颈、性能桎梏与数据安全等问题。它可以将数据存储到不同的节点中,每个节点都可以对外提供服务,因而能极大地提高数据的存储能力与可用性。

2.非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是一种密钥的保密算法,包含配对的公钥和私钥,其中,公钥进行加密,对应的私钥进行解密,或者私钥进行加密,对应的公钥进行解密。与传统的对称加密(两个配对公钥)相比,由于非对称加密不需要用户节点交换密钥,其加密安全性更高,是构成区块链保证数据安全、构建信任机制的重要组成技术。

3.共识机制。共识机制是区块链系统中所有节点达成共识的一种认证原则,其核心是在共识算法的支持下,确保节点间交易信息的一致性与有效性[7]。目前,人们采用的共识机制有工作量证明算法(Proof  of  Work,简称POW)和权益证明算法(Proof  of  Stake,简称POS)[8]。

4.智能合约。智能合约是一种自动执行的协议,由一段事先编写好的脚本或代码组成,可实现“代码及法律”的目标,即预先设定的条件满足时,可以自动强制执行合约条款,任何机构和个人都无法将其强行停止[9]。依托去中心化的智能合约,节点用户无需第三方中介参与即可直接进行交易,因此可以极大地降低合约执行成本,促进交易高效快捷地进行。

5.时间戳。时间戳是一段防篡改、可验证的数据。它通常被加盖在区块链记账节点的区块头中,用来记录区块数据被写入的日期和时间,因此,时间戳可作为区块数据的存在性与溯源性证明。每一个数据区块生成时都会加盖时间戳,确保区块链数据库的不可伪造与不可篡改。

(二)区块链技术推进1+X证书制度的价值

1.提供安全、开放、协同、共治的治理理念。1+X证书制度的系统推进需要政府、职业院校、企业及培训评价组织等不同主体的协同参与,并在推进过程中严把证书质量关,畅通校企合作新路径,确保教育数据安全准确、教育资源开放共享、管理主体权责分明,进而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以及1+X证书制度工作的落实。正如上文分析,区块链技术是一种蕴含治理理念的智能化技术,其核心思想在于推动某一领域系统由中心化向扁平化转变,推动此领域系统工作向安全、开放、协同、共治转变。而1+X证书制度需要在安全、开放、协同、共治的教育治理理念下推进,这与区块链技术蕴含的治理理念相契合。因此,区块链技术应用于1+X证书制度的创新推进,一方面可以引导1+X证书制度工作朝安全开放、协同共治的方向开展;另一方面则能够转变1+X证书制度落实的工作观念,以可信的治理技术推动制度的有效落实。

2.以高度安全的数据保障1+X证书防伪。区块链技术可以确保评估过程中数据和证书数据的高度安全,能够从以下三方面实现1+X证书的高度防伪。其一,区块链技术的时间戳可记录有关教育数据的操作日志,可对所有数据的操作行為进行溯源查找和验证追责,避免证书数据的伪造与篡改,能够有效保证1+X证书的准确性与真实性。其二,区块链技术可有效降低学生教育数据中心化存储带来的异常风险,任何单个节点的数据异常都不影响区块链系统整体的稳定性;同时,区块链的非对称加密技术也可以有效防止数据的篡改,保障1+X证书数据的存储安全,确保1+X证书具有较高的信度。其三,由于智能合约上传到区块链系统平台后就无法更改,因此,依托智能合约建立学分银行可保障学分和证书的认定、积累、转换的安全性与高效性,有效提升1+X证书在政府、职业院校、企业和培训评价组织间的辨识度、认可度与效度。

3.以联盟链促进主体联动与产教融合发展。当前,在1+X证书制度和产教融合中普遍存在学校教育重“教”轻“产”、政策和配套机制引导作用不突出、供需双方对接渠道不通畅等问题[10],其成因主要在于多元主体间的协同合作不强和联动发展深度不足。而联盟链作为一种具有协同合作和联动发展机制的区块链类型,具有以下两方面的功能优势:一方面,联盟链只需要权重较高的若干个中心节点即可完成对交易的验证,能有效降低交易时间,提高不同主体基于联盟链业务的运行效率;另一方面,借助联盟链的共识数据库可打通各主体底层数据库之间的连接,促进各主体数据信息的互通共享,进而有效提升政府、职业院校、企业以及培训评价组织等主体间的协同性,形成共同开发、共享资源、共同育人的产教融合局面。这些功能优势能支持政府、职业院校、企业和培训评价组织构建一个1+X证书制度的协同自治联盟,增强各主体间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从而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4.与其他智能技术融合应用推动1+X证书制度的落实。随着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1+X证书制度的推进落实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息息相关。区块链技术作为一个确保数据安全可靠的智能技术,可以为其它智能技术体系提供高安全性的高质量数据,基于该数据运行的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智能技术也将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因此,区块链技术与这些智能技术的融合应用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它们可以高效灵活地运用于职业教育教学以及1+X证书制度改革的各个场景之中,赋能日常业务工作,为职业教育改革、1+X证书制度推进落实提供稳定优质的技术支持。

三、区块链技术推进1+X证书制度的路径

运用区块链技术创新推进1+X证书制度落实符合“奥卡姆剃刀”原理,即可以最大程度简单而有效地推进落实1+X证书制度工作,具体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

(一)明确实施层面的核心问题,科学统筹规划实践路径

以区块链技术推进1+X证书制度的实践路径规划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抓住实施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即1+X证书制度的实践路径应重点关注院校实施、证书建设层面的实践问题[11]。其一,在院校实施层面,不仅要解决政府部门、职业院校、企业、培训评价组织等主体间协同性不强和发展目标各异的问题,也要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充分调动教师主体的积极性,促进教师发展,培养具有高含金量的X证书培训教师。其二,在证书建设层面,学分银行是1+X证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学分银行建设中要提高学分银行的公信力,保障学分数据的存储安全,提高学分认定、积累与转换流程的效率。其三,在推进落实1+X证书制度过程中,要以智能技术推进工作方式转变,融合应用大数据与区块链等新一代智能技术,以数据流驱动教育流、业务流,变革职业教育教学生态,完善职业教育治理能力,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与水平。

(二)建立区块链服务平台,促进1+X证书制度参与主体协同联动

利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技术搭建多方协同治理的系统平台是推进1+X证书制度建设的有效途径。首先,由于信息资源的互通共享是主体间高效协同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区块链服务平台的构建既能消除不同协作主体之间数据孤岛和信息壁垒的问题,又能进一步完善数据信息互通共享机制,打造一个国内职业教育联盟链,盘活教学资源、实训资源与考核资源。其次,针对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校企利益共同体尚未成形的问题,区块链服务平台也可消解传统的校企利益共同体中资源弱共享、组织高分离的现象,对校企的人、财、物等优质资源进行整合与创新,实现组织机构、人力资源、材料设备的一体化、协同化管理,协调两者的利益诉求,实现共建共享、互利共赢的合作目标。其三,区块链服务平台可与国家学分银行系统、企业系统进行对接,为多元主体提供登记、查询等高效便捷的社会化服务,打造1+X证书制度工作稳定推进的生态体系。

(三)建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学分银行,促进学分的认定、积累与转换

学分银行是推进与落实1+X证书制度的前提基础与重要途径,但是,如何协调各方利益、发挥主体优势、加强自身公信力,是学分银行建设的关键,也是1+X证书制度顺利推进的前提。为此,可基于区块链技术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学分银行建设。其一,以区块链技术加强学分认定、积累与转换的过程管理,提高公信力。区块链的时间戳可记录所有数据的操作行为,并生成可溯源查找与验证追责的日志,推进学分认定、积累与转换过程的科学化、规范化与标准化。而且,上链之后的学生学习轨迹可依据日志进行信息查询,由于其不可篡改的特性,可确保教育数据精准可用,认定的学分具有较高的公信力。其二,保障学分数据的存储安全。随着学生学习成果的累积,学分银行的数据存储量逐渐增大,学分数据面临存储异常的风险。区块链作为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存储基础技术,任何存储节点的异常都不影响整个存储系统的稳定性,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证数据的存储安全,避免数据异常风险。其三,加快学分认定与转换的效率。运用智能合约,用户节点只要满足合约条款,就可快速完成学分的认定与转换,实现无缝流转,进而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四)以区块链技术赋能教师发展,打造与1+X证书制度相符的教师队伍

1+X证书制度的推进与落实离不开高水平的职业教育教师支持。为此,职业教育领域需要以区块链技术赋能教师发展,打造一支与1+X证书制度推进相匹配的教师队伍。其一,构建“区块链+校企”的教师发展模式。即通过联盟链技术构建校企合作联盟,使校企双方的技术资源、教师资源、实训资源和学习资源实现流动共享,并以智能合约促使双方业务信息公开透明,共同促进教师发展。此外,教师的实习、实践和轮训等工作,可依据联盟链中公开的教师个人特点和岗位工作需求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安排。其二,由于区块链记录的信息可信度非常高,因此,应用区块链技术既可推进职业教育教师开展公平公正的职称评定,也能确保教师培训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都有据可循,保障问责机制和奖励机制的落地实施,更好地赋能教师的发展与成长。其三,生成教师个人成长日志,助力职业教育教师终身学习。数字科技的爆发要求职业教育教师具有更高的数字胜任力和终身学习能力[12],而区块链作为一项自带时间属性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其可查询、可溯源的记账特性可生成教师个人不可伪造的成长日志,客观记录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等信息,助力教师个人数字胜任力的提升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養成。

(五)融合应用大数据与区块链技术,促进1+X证书制度落实的提速增效

区块链与大数据都是典型的数据治理技术,二者在职业教育中的融合应用能更高效地促进教育数据治理,创新推进1+X证书制度的落实,但在融合过程中需关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要强化职业教育数据安全。在确保职业教育数据防篡改、防伪造与防泄露的基础上,要构建数据安全管理与责任体系,明确政府、学校、企业及培训评价组织等多元主体的安全管理权责,为1+X证书制度的推进落实提供安全保障。其二,要构建职业教育教学生态。区块链与大数据的融合应用可变革教学模式,重构教育评价体系,促进职业教育服务人性化、教育管理科学化。尤其是借助区块链与大数据技术打造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不仅可以实现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利用率的提升,还可以借助校企、师生间的共识,完善教学资源,发挥集体智慧[13]。其三,要完善职业教育数据治理,实现教育系统自身的现代化治理。应融合应用区块链技术与大数据技术促进整个职业教育系统的平衡高效运行,以教育数据流优化教育工作流,推进1+X证书制度各项工作的管理扁平化、组织分工明确化,实现政府与职业院校的管办评分离。同时,也要促进职业教育数据的共享共治,营造公平、公开、共享的数据资源流动环境,激活数据价值,激发职业教育市场活力。

参考文献:

[1]唐以志.1+X证书制度:新时代职业教育制度设计的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6):5-11.

[2]楊丽芳,杨洪泽,王业辉.构建书记官专业校企一体化技能考核体系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34):174-176.

[3]杨堆元.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中“X证书”考核标准探讨[J].职教论坛,2019(7):54-58.

[4]雷鸣强.促进新建本科院校协作联盟发展[J].教育研究,2020,41(5):22-26.

[5]郑旭东,杨现民.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设计[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0,32(1):23-32.

[6]袁勇,王飞跃.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J].自动化学报,2016,42(4):481-494.

[7]杨现民,李新,吴焕庆,等.区块链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模式与现实挑战[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7(2):34-45.

[8]单进勇,高胜.区块链理论研究进展[J].密码学报,2018,5(5):484-500.

[9]邵奇峰,金澈清,张召,等.区块链技术:架构及进展[J]. 计算机学报,2018,41(5):969-988.

[10]汤智华.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经验、瓶颈及出路[J].成人教育,2019,39(1):71-75.

[11]李虔,卢威,尹兴敬.1+X证书制度:进展、问题与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12):18-25.

[12]郑旭东,范小雨.欧盟公民数字胜任力研究——基于三版欧盟公民数字胜任力框架的比较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20,42(6):26-34.

[13]李晶.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职业院校教育体系研究[J]. 职教通讯,2020(4):45-51.

[责任编辑   贺文瑾]

How to Innovative Promote 1+X Certificate System: Research Based on Block Chain Technology

ZHAO Chengjie, SHEN Shiyue, JIANG Rong

Abstra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1 + X certificate system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deepen the reform of the training mode of compound technical talents in the new era. However,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it may face the challenges of insufficient anti-counterfeiting ability of academic certificate and vocational skill certificate, insufficient participation and coordination of multiple subjects, and low data security and business efficiency of credit bank. The blockchain technology not only contains the governance concept, but also has high security and confidentiality performance. It can not on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subject linkage and industry education integration, but also can be highly integrated with intelligent technology. Therefore, it has great value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and implementing the 1 + X certificate system. In the future, the 1 + X certificate system promoted by blockchain technology innovation should clarify the core issues at the implementation level and scientifically plan the practice path; establish a blockchain service platform to promote the collaborative linkage of the reform subjects of the 1 + X certificate system; build a credit bank based on blockchain technology to promote the recognition, accumulation and conversion of credits; enable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with blockchain technology, and create a 1 + X certificate Teachers in line with the system; integration of big data and blockchain technology to drive the reform of 1 + X certificate system to speed up and increase efficiency.

Key words: 1 + X certificate system; blockchain; vocational education;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猜你喜欢

学分证书区块
少就是多
百度推出“区块链操作系统”BBE平台
区块链产业发展速度放缓
Unicorn正式上线区块链浏览器UIC—Explorer
区块链投机者
学分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两面夹击 让恶意证书无处遁形
假证
《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四个关键问题——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