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耕读文化与门窗艺术的关联性研究

2020-02-04贾祺悦潘邦金陈祖建

艺苑 2020年5期
关键词:关联性楹联

贾祺悦 潘邦金 陈祖建

【摘要】 民居建筑中的艺术载体与文化内涵相辅相成,目前针对耕读文化与门窗艺术关联性研究的内容较为缺乏。本文主要分析传统民居的门窗艺术所承载的耕读文化内容,挖掘门窗艺术与耕读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重点探析二者之间的关联表达,挖掘丰富的民居装饰的文化内涵体系,积极响应当下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文化建设。

【关键词】 耕读文化;门窗艺术;关联性;楹联

[中图分类号]J5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的传统文化是依赖于稳定坚固的小农经济体系得以延续和继承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城镇化的迅速发展等,传统文化的日益没落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现实。面临以上问题,国家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当代社会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的重要性,相继颁布一系列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政策,并且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在此种背景之下,相关领域的学者也从传统村落(1)入手对振兴耕读文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发展方向。文化根植于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本文从艺术角度出发,探究当下民居建筑中对文化解读的美学表达方式。

一、耕读文化

(一)耕读文化的概念

黄俊贵在《对振兴耕读文化的思考》一文中概括了耕读文化的演变:耕读文化源远流长,据文献记载,最早产生于春秋时期,成熟于汉魏,鼎盛于唐宋,一直延续至清末民初,20世纪后逐渐式微。[ 1 ]从广度上讲,耕读文化的内涵在当代乡村城市社群中鲜有人知,究其深度的人群更是少之又少,在农业文明中独具一格的耕读文化逐渐被人们淡忘。对于耕读文化的理解,各界学者均持有不同见解,但总结下来究其核心是由“耕”和“读”二者构成。所谓耕读文化,就是在既从事农业劳动又读书或教学的生活过程中,创造出有关耕读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2 ]

(二)耕读文化的类型

耕读文化具有典型的中国风格,国外对于此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通过阅读国内相关学者的文献后,我们对耕读文化的类型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耕读传家式、书香门第式、家贫自学或公田资助式、短暂归隐田园式[ 3 ]。其中,耕读传家式是以宗族或家庭为主体,耕是生存之本,读是修身之根,正所谓“耕可致富,读可荣身”;书香门第式一般以官宦地主为主体,此类家庭有较为雄厚的财富实力,藏书丰硕,虽提倡耕读却是象征性的,只是作为一种治家理念。

(三)耕读文化的精神内涵及意义

祁红亭在《弘扬耕读文化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以浙江省海宁市为例》中指出耕读不仅是半耕半读的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高尚情怀、一种价值追求与文化修养。[ 4 ]耕读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世世代代的先人继承下来的宝贵精神文化遗产,其承载的精神内涵和祖先对子孙后代的谆谆教导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推动当下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内在精神动力,并且对推进乡村文化建设起到一定的引领指向性作用。

(四)门窗艺术中的耕读文化

号称“历史的史书”的民居建筑是非物质文化的外化物质载体,探究民居建筑门窗艺术中的耕读文化对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文化振兴建设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清华大学建筑系楼庆西教授在民居建筑领域颇有造诣,他曾在《中国古建筑木门窗文化》一文中提及:“任何艺术,就其内容而言,都离不开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不能不带有那个地域、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印迹,建筑装饰也不例外。”[ 5 ]老子也在其《道德经》里说:“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6 ]

门窗在民居中为人们提供了生存安全和空间穿梭的基本功能,其演变经过了漫长的时间,如仰韶建筑文化中出烟坡屋顶的开口处,就是最原始的窗户形式,随后又使用了木头、茅草等材料;但整体的发展进程却较为缓慢,直到宋代才迎来它极为重要的时期,成为建筑中装饰的重点。[ 7 ]作为传感信息的门窗艺术在民居建筑中反映出艺术性和实用性的有机统一。虽然起初对门窗做装饰是出于单纯的审美需求,但是随着后来不断发展,审美性与实用性逐渐融为一体,同时门窗艺术还具有符号性的象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建筑主人的身份、地位等抽象信息。

民居的门窗艺术与耕读文化之间存在一种双向传达的相关关系。门窗装饰能够将图案纹样中的内涵直观地转化为耕读文化的内容,这是客观作用于主观的一个过程;主观性质的耕读文化同样也可以为门窗提供丰富的题材,使艺术形式多样化,反映民居建筑价值。

二、门窗艺术与耕读文化的关联表达

门窗艺术包括楹联文化和装饰艺术两个部分内容。楹联文化是较能体现耕读文化内容的,表达的方式可分为直接表达和蕴含表达;门窗装饰艺术通常是在窗花、门楣等部位,通过雕刻、绘画等形式表现,有一些图案的内涵是直接表达耕读文化内容,也有的是含蓄表达耕读文化内容的。

(一)门窗楹联与耕读文化的直接表达

门起到供人出入建筑、过渡空间的作用。本文中的门窗与北方门窗有所不同的是未在表面施加过多的彩画;与秦北地区民居建筑中较为厚重的黑色调和徽派民居的粉黛色调比较而言,更为质朴。而楹联作为门窗艺术的一种特殊形式,用途形式纷繁复杂。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产物,是汉语言对句艺术、民俗文化、书法艺术与制作技艺四大要素相结合的产物,四大要素缺一不可。[ 8 ]在以宗族血亲关系联结的耕读社会中,祖训和家训是个体必须遵守的社群规则。古代社会道德标准中的忠、孝、仁、义以及展现人们理想追求的幸福美好、文人仕途等内容皆通过楹联这门综合艺术被深深地烙印在民居建筑中,鲜明地展示了门窗艺术与耕读文化之间的有机互动。

大门是门面担当,图1中的大门采用了耕读文化中的楹联艺术,以强烈对比的红黑色调凸显出家训楹联中深刻的文化内容,“干国栋家”意指保家卫国,成为国家的捍卫者和栋梁,此楹联表达出了铿锵热血和壮志豪情,希冀本族子孙能够有家国担当。由此可见此户人家身怀精忠报国的高尚情操,将耕读文化中的家国道义展现得淋漓尽致。

福建土楼中的客家人以传承耕读文化为己任,以各类楹联形式传达出耕读文化的内涵和精神思想。如图2,在奎聚楼门联上运用了石刻工艺,反映出自户的思想文化境界以及对生活理想的追求。上联“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下联“出则笃行入则有贤”,以石刻浮雕的技艺表达出耕读文化克俭持家的精神品质和激励族人成为仁者贤士的内容。客家人尤为重视读书,以勤俭融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将其镌刻在生活环境中,以此砥砺子孙后代。

除反映心懷家国、修身立业的伟大精神,如图3中隔扇两侧的楹联还展现出别的内容。上联“秋月水壶映怀抱”点明秋夜中月亮与水体之间微妙的关联,下联“汀兰洲杜交芬芳”转而将视角移到堤岸上的香草,横批“玉璞”指玉石未经雕琢,引申意指怀才不遇的人,通过上下联可见楹联内容着重描绘自然惬意的风光,传达对于美好光明生活的向往。此楹联形式上与现在的春联有相似之处,匠人刻在门板上的遒劲有力的行书,使楹联留存的时间得以延续,后世能从中感受到历史岁月的变迁和多样化的耕读文化形式及其理念精神。

(二)门窗楹联与耕读文化的蕴含表达

“耕”是生计之道,“读”是“迁升之法”。耕读文化以神话人物故事为传达介质,间接反映一定的思想内涵。由于北港村自然环境不适合进行大面积耕田,当地居民就以出海捕鱼为谋生之本。北港村的圣帝庙是供奉南岳圣帝的建筑,南岳神制命水神,因此居民会定期在此进行祭祀,以求出海平安顺利。该建筑利用当地石材对建筑立面进行艺术化的砖雕装饰,以民间神话故事为主要表现题材,传达古代耕读文化中的神学思想。图4中圣帝庙门楣表现的是古代神话故事之一的八仙过海,相传白云仙长在蓬莱仙岛牡丹盛开之时,邀请八仙和五圣一同观赏,铁拐李在结束后提议以其他办法来代替坐船返程,就成为了后来被世人口口相传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来源,后人以此比喻那些依靠自己的能力而创造奇迹的事情。

在门楣左右两侧镜像对称的装饰采用砖雕手法雕刻出麒麟的形象。麒麟是古代神兽之一,地位不低于龙,是瑞兽的代表,性温善;也是儒家思想中“仁爱友善”核心思想的物质体现。图5以麒麟为中心主体,其口中吐出一席书卷,周围以云纹、山峰、丝带作为背景,描绘的是“麟吐玉书”的神话故事,耕读文化汲取了儒家思想。传说孔子父母在尼山祈祷再生一个儿子,一天夜里,忽有一头麒麟从嘴里吐出一方帛,上面写着:“水精之子孙,衰周而素王,徵在贤明。”第二天,麒麟不见了,孔纥家传出一阵响亮的婴儿啼哭声,即孔子,所以后世认为孔子的诞生与麒麟有关联。世人由此将麒麟作为杰出人士的代表和带来子嗣的祈盼寓意。

(三)门窗装饰中耕读文化的直接表达

位于福建连城县的中国历史文化村落培田村,人们传承“孝悌为本,耕读传家”的传统,发展出了因地制宜的耕读文化。以清末皇帝溥仪墨迹留在“双灼堂”二进门的“乐善好施”四个大字(图6)直观反映了耕读文化的仁善友爱精神。济美堂中有八块精美的窗扇,每个窗扇雕刻有一个字,分别为“礼、义、廉、耻、孝、悌、忠、信”,反映出培田人的道德价值观,他们以此作为人生信条,传达出了耕读文化的传统道德标准。以“孝”字为例(图7),当地匠人采用镂雕技艺,利用云纹和卷草纹将表达中心思想的文字进行了艺术化处理,格心下方镜像对称的两只神兽衬托文字,共同构成耐人寻味的格心装饰。

湖北红安县八里镇吴氏祠堂建于清乾隆年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其门楣部分直接用图案内容表现耕读文化中的“渔樵耕读”(图8),浮雕层次丰富,通过对事物大小虚实的刻画来表现主次关系。画面中人物动态逼真,表情诙谐生动,与自然环境构成一幅其乐融融的生活场景,展现了古代人民在耕读生活中的欢愉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祝愿。

(四)门窗装饰中耕读文化的蕴含表达

位于平潭平原镇红卫村的林福予故居修建于清朝年间,是村内独有的一座红砖木厝,此民居是进深30米、宽10米有余的穿斗式二进院落,与大部分石头厝相比独具特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硕的文物使其具有“平潭古民居的瑰宝”之称。

值得一提的是,此民居利用独特的隔扇艺术形式展现其耕读文化,使艺术审美与耕读文化互相交织,其窗的类型以格心、槛窗、盲窗为主。以厅堂中的格心为例,图9中的图案是由书卷、书箱、棋盘这类日常具象事物和抽象的回纹组合而成,中间的书卷和棋盘最先映入眼帘,以凸显耕读文化中读书入仕的中心思想,周围辅以旋转变换的竹简和书箱,与回纹形成一幅生动的书香画卷。书卷、竹简等事物寓意文人仕途,期望族内将来能够人才辈出、书香满第,而“棋艺”在古代又是四艺之一,共同反映出林氏一族对耕读文化中继承国学文化和陶冶生活情操的重视。同时,这一幅生动的画卷提取了耕读文化中的抽象意义表达,将其转化为视觉形象从而进行排列装饰。

小农经济下的中国古代社会,耕读文化体现出来的儒道思想在民居建筑的门窗中也有所反映,美学规律中的对称、均衡、对比与耕读文化中儒家思想的中庸和道家制衡等观念如出一辙,主要表现为在图案纹样的排列中以对称处理为基本方式,整体布局中协调的同时有所变化。图10中格心的艺术形式以菱形网纹为基础增加了圆形线条,圆形内部的第一层组织形成云纹的对称变换,由云纹构成的图形内部在菱形线条的交点上雕刻出四瓣目纹,其具有神秘的文化内涵,并且传达着象征天、地、人三元和谐共存的寓意;由内而外,层层递进,整体构成四方连续图案,方圆之间既协调又富有节奏韵律感。一些大户人家隔扇的绦环板和裙板以奢华的浮雕装饰来彰显门第的高贵,而林福予故居中的绦环板和裙板均没有做装饰,通过原木色还能够直观地感受耕读文化中的质朴简约之美,由此可见林氏一族秉持耕读文化勤俭持家的优良品质。

如图11,林氏族人将耕读文化中勤劳立身之本的道德理念置入生活环境中,时时刻刻作为鞭策自身的精神力量,奋发向上。亮子比例接近于3:4,利用直棂条的编排方式构造出文字形式,以45°倾斜的直棂条进行连续、重复和交错排列。采用直棂条编排文字的门窗艺术形式较少见,其整体性强,引人思索,这种并不直观的装饰给受众形成一种循序渐进的视觉观感,营造探寻的心理感受。图12是盲窗,在红砖墙面上做窗框的外形,但是并不具备通风换气和提供光照的功能,更多的是审美性。中心部分由白底黑字一个端正的“俭”字直观地传达林氏族人克俭持家的耕读文化思想。

位于平潭北港村的圣帝庙,其大门左侧的装饰利用砖雕的艺术手法,采用对角线呼应的两只凤凰形象与中间的牡丹花,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牡丹引凤”(图13)画面。凤凰形象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是“鸟中之王”,经常与龙的形象共同出现,作为古代能够带来祥瑞和富贵的象征;而牡丹在植物花卉中寓意吉祥富贵,传达耕读文化中人们对于幸福生活的向往。大门右侧则是以龙的形象作为主体的“双龙戏珠”(图14)题材,共同传达出龙凤呈祥的吉祥寓意,是表达耕读文化祈福思想的主要题材。

“貔貅”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五大神兽之一,由于貔貅在天界负责巡视,防止祸乱的发生,是镇宅辟邪的瑞兽象征;相传天帝为惩罚貔貅触犯天条,便使它食四面八方之财宝而不泻,由此典故得知貔貅也是招财进宝的祥兽。在古代耕读文化中,人们以事物寄托理想的观念根深蒂固,认为此兽能够转祸为福,可以带来好运,因此在生活中将其作为装饰,成为一种精神寄托,借此神兽的形象寓意生活可以吉祥平安。图15的装饰位于平潭东庠岛南江村的东庠宫门楣处,以左右两侧脚踩祥云的貔貅和中间的宝球为题材构成诙谐风趣的画面,宝球采用了镂空浮雕的艺术形式,更加立体,富有画面感。

耕读文化依存于门窗艺术展现其博大精深的意蕴,而门窗艺术也正因承载着耕读文化而光鲜亮丽,富有价值。二者互相影响彼此接纳,其关联性之强非一日之寒,而是由历史的链条连接而成。

三、结语

本文通过提取民居中的艺术形式,以各地区民居建筑的门窗艺术为例,展开与耕读文化之间的关联性研究。后续将进一步以该研究作为理论基石与当下新兴技术进行结合,以实践方式更加有效地继承与创新耕读文化,为传统民居注入生机活力。希望通过探究文化与艺术形式之间的关联性,树立理性的文化发展观,为深入解决当前乡村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为乡村文化的振兴做贡献。

注释:

(1)传统村落是指一些形成较早,有着非常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在文化、历史、艺术、科学、社会经济价值等方面应该加以保护的村落。2012 年 9 月,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印发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试行)的通知》(建村〔2012〕125 号)).

参考文献:

[1]黄俊贵.对振兴耕读文化的思考[J].图书馆,2016(2).

[2]何发甦.江西耕读文化研究[J].农业考古,2015(1).

[3]李任,姚伟钧.传统村落视域下耕读文化发展初探——以黄陂大余湾为中心的考察[J].中国农史,2017(4).

[4]祁红亭.弘扬耕读文化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以浙江省海宁市为例[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4).

[5]楼庆西.中国古建筑木门窗文化[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6(1).

[6]老子.道德经·第十一章[M]//诸子集成.上海:上海书店,1991.

[7]范鸿雁.民居建筑装饰纹样探析——以郭沫若故居门窗为例[J].艺术科技,2019(11).

[8]田兆元.中国楹联文化[N].人民政协报,2018-02-12(011).

[9]王佳星,郭金秀.农耕文化的内涵和现代价值探讨[J].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19(11).

[10]沈伟群.客家土楼的“楹联文化”[J].大众文艺,2015(1).

[11]牛健蕊.楹联文化的当代道德教育价值研究[D].兰州大学,2017.

[12]樓庆西.中国住宅的门文化[N].中国建设报,2013-05-13(004).

[13]刘丹丹,李柯妮.继承传统,延绵乡愁——论传统村落耕读文化空间的营造[J].美术大观,2017(10).

[14]刘韩立.中国传统门窗艺术纹样的形式构成法则[J].美术教育研究,2015(12).

[15]侯晓东.福建传统民居门窗文化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

[16]莫子匀.中国传统建筑门窗设计中的艺术特色分析[J].门窗,2013(7).

[17]蓝达文.闽南土楼门窗艺术刍议[J].美术观察,2019(12).

[18]柳肃.五保田村的耕读文化与村落人居[J].人类居住,2019(1).

[19]李可昭.传统民居“绿色智慧”探析——以鄂西南地区传统民居为例[J].城市住宅,2020(2).

[20]汝军红,石褒曼.传统地域特色民居建筑“共生型”保护利用设计策略——以沈阳市北中街传统民居为例[J].华中建筑,2020(3).

[21]平潭县地方志编篡委员会.平潭县志[M].平潭:方志出版社,2000.

◆ 基金项目:本文为福建省社会科学联合项目(项目编号:115/K7019J07A)。

作者简介:贾祺悦,福建农林大学2019级设计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传统民居和环境艺术研究;潘邦金,福建农林大学2019级设计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传统民居和环境艺术研究;陈祖建,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学院园林学院(合署)教授,主要从事室内与家具设计研究和传统民居研究。

猜你喜欢

关联性楹联
蒙授高中英语教学与课外活动的关联性
基于单元视角的关联性阅读教学策略浅探
学贯中西(4):AI的时序性推论技能
利用问题间的关联性思考问题
挖掘楹联教育价值 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楹联教育让校园洋溢古韵新风
楹联牌匾上的典故
隆回思源实验学校师生乐享楹联文化大餐
做人像楹联 做事如随笔
楹联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