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头企业引领示范,创新研产合作模式

2020-02-04苏超姜松波姚丽莎宫文孙传盛

科学与管理 2020年6期
关键词: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

苏超 姜松波 姚丽莎 宫文 孙传盛

摘要:针对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以中低端产品为主、科技渗透率较低、议价能力较弱等问题,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山东省科技厅、威海市政府和威高集团四方联合设立威高计划,促进全方位合作。根据威高产业战略规划、医疗行业关键领域技术需求和瓶颈,开展重点项目科研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化、人才引进培育和研发平台建设,提升企业产品创新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促进医疗产业转型升级。本文归纳威高计划关于组织方式、资金管理、运行模式和项目分类四个方面的运作机制,总结实施过程中围绕顶层设计、精准对接、开放合作、协同发展和评估监管五种创新做法的经验,分析在科技体制改革、企业科研能力提升、关键共性技术破题和产业转型升级四个领域取得的合作成效。最后,探索新形势下威高计划发展路径方向,为今后进一步促进产学研合作创新提出建议。

关键词:威高计划;产学研合作;技术需求;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中图分类号:G311文献标识码: ADOI:10.3969/j.issn.1003-8256.2020.06.015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5FGL004);中国科学院-威高研究发展计划项目

0引言

产学研合作是企业、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依托各自优势资源为共同的目标和利益而形成的合作交流关系,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组织模式,也是科研成果转化的有效路径。产学研合作已成为当今社会促进科技进步、实现转型升级、建设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途径,更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要求产业界、科学界和研究界高效对接,共同创新[1]。而产学研协同创新是以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三方为主体,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协同各自拥有的资源,通过打破各组织间的壁垒,来实现对科学技术及相应产品或服务的共同开发的过程[2]。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实质是对科技进步与产业创新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深层次探索,这一创新模式的提出,给产学研合作带来更多的发展与机遇[3]。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家与国家、地方与地方、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单单依靠自身力量和资源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变得越来越困难[4]。而对科技含量高、多学科交叉、资金密集型、竞争挑战激烈的医疗器械行业,更需要在体制机制、科技合作、科研攻關上创新发展[5]。尽管近年来我国医疗行业发展迅速,高于全球平均增速,但由于存在与发达国家基础工业水平的差距,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仍以中低端产品为主,科技含量渗透率较低,产品竞争议价能力较弱,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有明显不足,尤其是我国高性能医疗器械核心关键技术的发展,滞后于社会经济的需要和国民健康的需求,受技术所限我国高端医疗器械领域产品仍主要依赖于进口[6]。

鉴于威海市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领域行业具有产品覆盖面广、产业链相对完整等特点,依托我国科学技术最高机构中国科学院和行业龙头企业威高集团的优势资源,联合山东省科技厅、威海市政府,四方共同设立中国科学院-威高研究发展计划(简称“威高计划”),建设成为成果来源广、承接能力强、影响范围大的转移转化、产业化的成功模式和知名品牌。威高计划是探索中国科学院与政府、民营企业政产学研创新合作的尝试和先例,本文通过研究威高计划的运行机制和创新做法,并对合作成效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建议,为促进源头创新与应用市场高效结合、提高产学研合作质量和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升优质资源整合和协同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1发展历程演进

在多年的创新探索中,中国科学院及其相关研究所为威高集团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支持和帮助,其中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沈阳金属研究所先后与威高集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提高了企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实力。随着中国科学院与威高集团的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合作层次不断深化,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不断涌现,为威高计划的建立与实施奠定了合作基础。2010年4月,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山东省科技厅、威海市政府和威高集团四方签署了威高计划框架协议,面向医疗设备、医疗器械、医用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的科技发展前沿,以及威高集团战略规划和医疗行业技术需求,整合合作各方优势资源,推进企业与中国科学院、高校院所及医院开展基础科学研究、应用技术研发、产品试制生产、人才引进培育、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加强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2016年6月,合作四方续签了威高计划二期协议,实施并升级威高计划,经费支持额度翻番,进一步开放研产供需两端,启动以医疗产业规划和行业共性难题为导向的新一轮顶层设计计划,以重大项目为主,引进团队项目,快速提升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水平,促进国产医疗产业发展。

2运行机制构建

为提高合作成效,在深入调研论证、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立足发展实际,威高计划在组织方式、资金管理、运行模式和项目分类四个方面进行体制化、常态化的规范创新。

2.1组织方式

成立威高计划学术委员会和秘书处分别作为规划决策和运行管理的组织。这两个组织职责分工明确、人员构成科学合理,学术委员会主要负责战略规划、重大决策等事宜,成员由合作四方委派专家组成,施行适时动态调整;秘书处主要负责落实学术委员会的决议,以及日常管理工作,由合作四方派员组成。

2.2资金管理

威高计划每年安排专门资金,由协议合作方出资,共同支持经学术委员会论证评审、协议各方审议通过后立项的项目。立项项目采用按照特定资金比例分期支持、年度考核拨付的节点管理模式。项目承担单位依据资金管理权限与主管单位签订《项目合同书(任务书)》后,拨付一定比例项目资金于项目承担单位,年度运行期满后秘书处对该立项项目进行年度考核,考核通过后拨付一定比例项目资金,待下一年度考核通过后再拨付一定比例资金,直至资金分期拨付完成[7]。对优秀项目可追加资助,不合格项目暂缓拨款、甚至终止,项目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和结题项目产生的延续性成果,进行实时报告评估,这种动态资金管理方式,有效确保经费和成果管好用好[8]。

2.3运行模式

威高计划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已形成从方案制定、指南发布到评审立项、科研培育,再到项目中试放大、成果转化产业化商品化以及项目监管考核评估的一套完整的程序化运作模式(图1)。这种产学研合作模式组织严密、科学高效、衔接有序,有利用提高威高计划所取得的合作成效。并且每年定期召开年度工作会商会议,围绕平台建设、人才引进、瓶颈破题、创新举措等方面展开商议,明确下步发展思路,及时调整方向制定相应对策。

2.4项目分类

威高计划项目按照性质特点分为攻关项目、团队项目和孵化项目三类,其中孵化项目按照孵化时间节点、支持方式又分为前期跟踪项目、孵化产业化项目和转化孵化项目三类(表1)。在产学研项目合作过程中,充分掌握项目的重大程度、攻关难度、研发进展等规律特点,前瞻规划布局准确定位,有的放矢合理安排项目研发周期、资金分期支持比例、项目扶持方式及所处阶段等量化指标,科学归类充分挖掘项目潜能,确保项目操作可控可行,有效避免合作项目“一刀切”所带来的弊端。

3创新做法分析

威高计划品牌模式的建设,得益于理念、研发、合作、管理等方面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五种做法上。

3.1顶层设计分类实施,综合考量予以立项支持

威高计划在项目选取上,主要有两条标准:一是吻合威高产业现存的技术需求,二是符合威高产业发展规划、针对医疗行业瓶颈或极具引领性、前瞻性的技术储备。前者能够解决技术难题,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性能等,后者通过储备前沿技术,可实现企业可持续创新发展。在项目立项上,通过综合评价考量项目的技术创新性先进性、路线科学性可靠性、生产可行性合理性、产品商业化可操性、项目科研团队能力等合作因素,重点与创新平台建设相结合协同推进研发攻关,建立稳定的项目核心科研团队,立足于行业制高点,服务于项目产业链。

3.2注重供需信息对称,保障项目合作精准对接

秘书处每年在医疗行业内征集、深挖技术合作需求,针对威高计划发展方向、重点领域,发布申报指南,向中国科学院等科研单位抛出“绣球”,接下“绣球”的项目承担单位,根据自身科研基础、专业所长为拟立项项目提出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可行性方案,以及达到的预定研究目标和预期研究成果。然后召集业内专家进行评审,并与威高产业公司开展匹配性对接,评审通过后威高计划将予以立项、资金扶持,直至项目实现产业化。这种企业命题、科研单位答题的运作模式契合度高、精准性强,有效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迫切最实际的难题,让科研资源用在刀刃上。科研人员也能深入企业一线,发现问题优化产品,借助企业产业化能力强的优势,让研发成果尽快投入到市场,升级为商品,有效解决高校院所的科研成果仅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存在不接地气、与市场脱节的问题,保障院企校企合作无缝匹配、精准对接,形成“一方出题目,双方来解答”的合作互补优势[9]。

3.3内拓外延拓宽布局,多措并举创新开放合作

采取扩大开放的合作模式,拓宽项目合作渠道,提高合作对接频度,摩擦火花对接共鸣,提高成果转移转化成效,扩大受益合作方范围,提升威高计划影响力和生命力。

3.3.1务实推进双向商洽对接

結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的方式,积极走访调研科研单位,实地探索医疗行业领域的科研成果,深入挖掘中国科学院、高校院所的“高精尖新特”优势资源,有效纳入到威高计划发展规划中;诚恳邀请专家团队来实地考察洽谈,了解当地医疗产业、企业技术需求,推进研产双方对接合作。定期召开技术、项目交流活动,积极互邀对方参加,深化双方在新产品研发、技术孵化、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合作,促进威高计划项目成果尽快落地、开花结果。

3.3.2实行“两头放开”政策

通过探索与实践,创新实行“两头放开”政策。科研源头放开,即高新技术、科研成果来源不局限于中国科学院,全面扩展至高校院所、医院等单位,项目经学术委员会论证评审通过后,一并纳入威高计划支持范围。成果后端放开,坚持“立足威海,服务山东、辐射全国”的原则,一方面对申报征集的而未立项支持的科研项目,面向相关医疗企业发布,再次进行技术对接,扩大产学研合作范围;另一方面对威高计划立项支持后,威高产业现阶段不适承接项目成果转化的,可在山东省内乃至全国选择合作载体进行项目成果转化产业化,带动产业链、创新集群壮大发展。

3.4重视人才和平台支撑,协同推进一体化发展

协同抓好人才引进培育、平台设计搭建,一体化整体推进,延深合作内涵,提升协同创新发展水平。

3.4.1多层次引进培育高端人才

外部人才大胆引进、借才借智,内部精英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引进和培养体系,加强高端人才队伍建设,为技术革新、创新发展提供科研人才支撑[10](图2)。

3.4.2搭建高水平研发创新平台

通过威高计划的支持,与相关科研单位联合建设研究开发颠覆性医用原料、医疗耗材、医疗器械及设备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研试验和产业化平台,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实现多个领域关键技术突破,形成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替代国外进口,增强企业研发实力和品牌竞争力。

3.5强化监管体系建设,考核评估柔性融合推进

威高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监管考核体系。

第一,项目施行过程监管,跟踪及时精细管理。秘书处联同相关专家对立项项目施行年度循环监管(包括双月调度、季度检查、半年实地考察和年度指标考核)和项目流程监管(包括定期检查、中期检查、项目验收和产业化对接)相结合的管理模式[11]。通过材料审查、专家评审、现场考察等方式,开展日常跟踪和监测的精细化管理。针对团队立项项目,施行专人专管模式,威高集团技术人员不定期派驻项目承担单位协助项目研发,及时跟踪项目进展,加强产业化对接,协同解决合作实施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加快项目推进效率。

第二,开展年度绩效评估,成果权益归属明晰。每年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围绕项目考核指标完成度、研发路径科学性、经费使用合理性、成果转化产业化可行性等进展情况,对项目年度实施绩效进行审查评估,经专项报告、技术问答、专家讨论、现场评分,确定项目优劣,评估结果将作为在研项目后续经费拨付的重要依据。威高计划明确立项项目成果转化权归属,对攻关项目威高集团优先转化,对团队项目威高集团拥有转化权,有利于维护威高计划成果权益,为科研团队及威高集团争取国家及地方产业化支持提供保障,提升威高计划在学术界、产业界的影响力[12]。

第三,采用动态管理模式,有的放矢确保成效。对威高计划拨付资金额较大的团队项目,资金拨付由先期的3年周期4∶3∶3,改为5年周期按照4∶2∶1.5∶1.5∶1特定资金比例分期支持、年度考核拨付的项目节点管理模式,延长重大项目科研周期,加强经费监管力度,保障重大科研合作成效。

4合作成效探析

威高计划自实施以来,面向医疗行业上下游企业技术需求,立足中国科学院、高校院所、医院等單位科研优势,合作各方累计投入3亿多元用于项目研发和成果转化产业化,开展关键技术研发与战略性产品开发项目近50多项,建立5个高水平研发创新平台,培育3个创新团队,10多个项目实现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近百亿元,也获得多项国家及省级奖励,其中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

4.1推动科技体制改革,创建政产学研合作新模式

威高计划是省地院企合作四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发挥所长集成创新的典范,是政产学研成功合作的典型案例,由政府、企业共同出资设立资金池,滚动支持龙头企业与科研单位持续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采用“横向项目+纵向课题”相融合模式,切实规避横向项目不可测、风险大、缺资金等不足,有效解决纵向课题节奏慢、两张皮、脱离实际等问题[13]。威高计划模式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这一要求完全吻合,对推动科技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以往政府在企业产学研合作中主要发挥“红娘”的作用,而在这个合作中,山东省科技厅、威海市政府既牵线搭桥,且列支专项经费进行支持,并在实施过程中提供政策扶持和项目跟踪服务,让企业与科研人员没有后顾之忧。打造政府深度参与、强力支持、高效协调的紧密型政产学研合作模式,将是山东省打造创新型省份、为企业培育发展新动能的创新之举[14]。

4.2突出企业主导地位,增强企业研发创新能力

大胆创新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企业作为合作方之一,直接与中国科学院、山东省科技厅签订合作协议是非常少见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企业直接、快速地在高校院所中扩大知名度,吸引更多人才专家、科研团队为企业进行研发创新,同时企业也可有效利用中国科学院这一金字招牌,完善自身研发体系,培育研发团队,提高创新能力,开辟一条“借才引智、协同创新”的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新道路。建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产学研合作模式,针对企业自身的发展规划,发布项目需求指南,相关科研单位均可揭榜寻求合作,只要符合需求就有机会获得项目支持,与传统点对点合作项目相比,极大地提高产学研合作质量和成果转化效率[15]。强化企业在产学研合作项目实施中的主导地位,由被动接受项目成果向主动提出需求的合作方式转变,逐渐形成“企业主导、自主选题、协同攻关、政府助力、市场验收”的发展新模式,是新时代产学研合作的必然选择[16]。

4.3聚焦关键技术攻关,解决产业领域共性难题

威高计划支持的、已产业化的合作项目涵盖高值材料、医用耗材、仪器设备、自动装备等领域,致力于质量好、价格低、效果明显的医疗产品、设备开发,促进医疗成果转化产业化,降低行业成本,造福广大群众。针对企业自身发展方向提出突破性技术需求,以及产业关键领域技术瓶颈,集聚中国科学院、高校院所等科研单位研发力量,合力攻关突破产业共性痛点、行业技术难点,解决从无到有(0-1)的问题,再从1向N拓展,有利于打破国际核心技术垄断,促进高端产业提质增效。

4.4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行业新旧动能转换

威高计划模式下的成果转化契合度高、成功率大、市场回报好,利于形成核心专利群,优化医疗产业结构,完善医用产业链条。通过掌握产业关键核心成果和行业共性技术、提升研发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将在助推产业突破发展、加速区域创新集群建设、振兴民族行业跨越发展上起到巨大辐射带动作用,为我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特色鲜明的产业化高地注入新活力和新动能。

5合作建议与思考

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继续发挥威高计划的引领示范作用,要厘清发展主线,持续探索合作新路径新方向,本文主要从项目合作方式拓展创新、项目供给与承接体系建设、国际视野扩大合作口径、合作要素协同创新、仿效复制再创新等方面提出建议,让参与各方发挥优势、合作共赢,以期在产学研合作模式创新上取得更加显著的突破和成效。

第一,积极探析多元化成果项目合作方式。从威高计划项目的合作发展看,在充分利用现有资金和资源的基础上,创建多元化多层次的项目合作机制,在此主要探索实施三种合作方式,促进科研成果加快向产业化商业化、现实生产力转变,构建产学研合作项目良性生态经济循环系统。其一,设立产学研合作项目联合基金,或引入金融机构联合投资项目,筛选具有行业战略引领性强、科技成果转化易、市场前景广阔的合作项目,重点投融资项目链条中试孵化放大环节同时兼顾基础研发和转化产业化两端,充分激发项目合作方的潜力活力。其二,采取项目公司、团队总包、技术买断、融资上市、定向发股等合作形式,建立科学合理的技术资金输入输出体系,提高资金利用率和投资回报率,加速促进产学研合作项目快速发展。其三,采用人才专家持股、科研团队入股等激励方式,绑定研产双方主体利益,提高科研人员积极性主动性,保障研发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形成“不为完成项目课题任务而为成果后续产业化、市场化做科研”的合作氛围。

第二,重视项目高质量供给与承接体系建设。一方面,注重产学研合作项目基础科研与应用研究相结合,高校院所和企业要转变观念各自相向走一步,高校院所科研专家尽其所能将实验室成果转变为工业技术,企业工程人员积极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产业化问题,前移产学研项目合作介入点,让企业更多地参与成果项目原创研究过程,提升合作项目源头创新科技供给质量。另一方面,建立产学研合作项目从试验研发到孵化放大直至转化产业化商业化的全链环承接体系,由单一地依托龙头企业产业承接项目,拓展为“实体化研发转化平台+中试放大孵化载体+专业化产业园区+匹配性合作企业产业”的承载模式,进一步扩宽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项目的承接渠道,让产学研合作项目不仅具有长远性、稳定性和前瞻性,而且保障科研资源、产业结构供需信息对称,深度贯彻科技供给侧改革政策,助力突破成果转化产业化最后一公里的制约瓶颈。

第三,外联国际高技术成果引领产业发展。首先,开拓国际视野深度接轨,发展国际外延式产学研合作战略,对标国际一流水准的科研机构,创造与外部力量科研合作条件,支持企业在海外国家或地区通过并购买进、协同合作等方式外联国际高新技术,加强企业自身研发实力,借助国际前沿技术跳跃发展。其次,采用自建、并购、合作等方式建立国际化研发平台、孵化加速平台等载体,集聚全球高层次创新人才,突破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延伸产品产业上下游链条,提高我国行业发展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最后,用系统的思维、开放的理念,策划举办国际科技合作论坛、国际成果转化大会、全球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聚集前沿科学家、行业领军人物,活跃合作环境氛围,提高产学研合作与人才交流的层次水平,寻求合作创新突破点,加速促进产业发展。

第四,构建多合作要素协同创新发展格局。从协同创新狭义范围来说,借助高校院所优质创新资源,以行业领域前沿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供给、转移转化和产业化为重点,以开展高水平基础和应用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研人才、支持技术创新建设为目标,推进“项目、人才、平台”产学研合作要素全渗透、深融合协同創新发展,提升企业原动力研发水平,握牢高新技术主动权话语权,加速科技新旧动能转换。从协同创新广义口径来讲,注重产学研合作谋划设计与区域新发展理念、创新型城市建设、新旧动能转换、双招双引等重大工程协同推进发展,通过上下贯通、左右相连的结合方式,构建“研发孵化链、产业供应链、合作创新链、金融资金链、扶持政策链等”多元要素融合一体化发展的协同机制,加速提高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能力、产业协同创新能力和区域经济发展能力。

第五,借鉴仿效威高计划开拓合作再创新。在复制推广威高计划模式的过程中,应注意三点。其一,借鉴威高计划的经验做法,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仿效其成型合作模式,切忌照抄照搬,时代在变化合作模式也随之改变,在汲取适宜经验的基础上,以期在产学研合作上再创新。其二,在拟合作产业领域的选取上,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把握好区域产业发展的规律特点,提高认识准确定位,针对区域特色行业、重点产业领域的规划布局,寻求可匹配、互对称的研发源头,保障合作模式可操可控可行。其三,发展由点到面辐射带动的合作模式,以政府出资引导、龙头企业主导、高校院所支撑、市场化运作的思路理念,集聚创新要素和创新资源,扩宽产学研合作对接范围,拓延行业产业合作领域,助推合作创新向专业化、全面化、立体化方向发展,为区域产业发展培育新动能、新引擎。

威高计划经过十年的探索和实践,从雏形走向成熟,是一项具有科学性、长期性、系统性、战略性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更是趟出一条多方主体协同合作、创新管理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子。在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的过程中,只有不断摸索实践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才能新旧转换、革新完善,只有以创新合作永远在路上的姿态,才能更好发挥产学研合作的最大功效作用,加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持续向纵深处全面跳跃发展,助力打破跨国巨头对我国关键核心技术的垄断,将我国尽早打造成为行业技术突破、成果创新发展的策源地。

参考文献:

[1]林兰.东京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经验与启示[J].科技中国, 2018(10): 31-37.

[2]马学,刘艳辉,胡宝民.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的机理分析——兼论河北省产学研合作的现状及应对策略[J].河北学刊, 2006, 26(1): 222-226.

[3]徐平,张秋实,朱志红.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综述[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28(3): 350-354.

[4]李建忠,孙月发.产学研合作模式创新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22): 108-111.

[5]孟晓.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 2017, 4(87): 17221.

[6]杨青.基于专利视角的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创新之路[J].中国发明与专利, 2020, 17(2): 62-66.

[7]朱海燕,羌丹丹.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形势下我市科技项目管理模式强化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 2019(29): 128-129.

[8]陆俊宇.企业科技项目管理的五个要点[J].智能城市, 2019(14): 128-129.

[9]邵邦,刘庆莲.中科院国家技术转移机构技术转移模式研究[J].科技和产业, 2017, 17(3): 128-131.

[10]杨欣怡,陈一丹,刘永军.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状况浅析[J].药学研究, 2018, 37(12): 739-741.

[11]刘宇平,陈梁华,陈小清,等.广州市科技项目管理模式探究[J].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 2020, 4(1): 7-10.

[12]刘和东,刘权.产学研合作中专利侵权与防护的演化博弈分析[J].科学与管理, 2020, 40(1): 9-16.

[13]肖智潤.企业技术创新的需求激励模式研究[J].网络财富, 2010(20): 56.

[14]李晓慧,贺德方,彭洁.美、日、德产学研合作模式及启示[J].科技导报, 2017, 35(19): 81-84.

[15]李奎,张跃.以企业技术需求为导向的悬赏揭榜制改革与探索——以广东省为例[J].科技与金融, 2019(11): 9-11.

[16]苏晓.欧盟技术转移体系和科技资源共享政策及其启示[J].前沿理论, 2018(35): 13-17.

Great Enterprise Leading Demonstration and Innovating in Cooperation Model of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An Analysis of the R&D Project of CAS and WEGO Group

SU Chao1,JIANG Songbo1,YAO Lisha2,GONG Wen1,SUN Chuansheng3(1.Weihai Center of Shandong Technology Transfer Center of CAS, Weihai High Technology Innovation Service Center, Weihai 264200, China;2.the Affiliated Weihai Second Municipal Hospit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Weihai 264200, China;3.WEGO Group Co, Ltd., Weihai 264210, China)

Abstract: Aiming at the problems of middle and low end goods mainly produced, low penetration of science-technology and weak bargaining power in Chinas medical device industry, Shenyang Branch of CAS, Depart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Shandong Province, Government of Weihai City and WEGO Group united and established WEGO Project to promote all-round cooperation. According to the industrial strategy of WEGO Group,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bottlenecks of key areas of medical industry, we have carried out scientific researches of critical projects,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talent introduction and cultiv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R&D platforms to enhance the level of product innovation and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and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medical industr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WEGO Project in four aspects: organization mode, fund management, operation mode and project classification, concludes the experienc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bout five innovative practices: top-level design, precise docking, open cooperation,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and supervision, and analyzes the cooperation achievements in four fields: science-technology system reform, enhance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of enterprises, solving problems of key common technology and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Finally, we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WEGO Projec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and make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promoting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and innovation in the future.

Keywords: WEGO Project;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technical requirements; science-technology innovation;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猜你喜欢

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
适应新常态,推动军队院校科技成果转化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策略研究
产学研合作模式下地方高校科研成果培育研究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产学研合作的主要制约因素研究
我国电力专利成果转化因素分析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
瑞典“移动谷”产学研合作的关键要素分析
辽宁省技术市场发展现状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