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构想与实践

2020-02-04沈新建

昭通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双师型双师教师队伍

沈新建

(1.江西服装学院 招生办,江西 南昌 330201;2.西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各个领域对多层次应用型人才需求不断增加,从而推动了本科院校教育模式的创新发展。本科院校将多元化办学和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发展方向,健全培养机制,完善师资管理模式,为社会提供实用、专业的职业人才[1]。目前600 多所本科院校已经逐步从精英化教育培养模式转型为多元化实用型教学模式,各大高职院校将生产实践、学习、研究有机结合,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主[2]。

由于传统本科院校在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缺乏创新,有的院校发展甚至陷入停滞不前的境地[3]。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队伍薄弱,缺乏专业能力强和丰富经验的双师型教学人才。大学本科专业建设的需求,已成为“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实施中一个重要问题。应用本科院校实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生产生活实践的相关技能,同时也为社会的良性、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因此,在原有师资资源基础上,高校应积极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操作能力的教师,通过增加“双师型”教师比例进行结构调整,以解决当前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 大数据视域下双师型教师队伍模型建立

应用型院校通过科学预测、精准诊断、实时更新多元数据等路径,实现双师型教师量质齐增,构建的队伍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大数据视域下双师型教师队伍模型

1.1 科学预测教师供给,构建完整培训体系

在大数据视域下科学预测教师供给,构建完整的培训体系,实现数据库间的互联互通,发挥数据库中海量数据的“驱动”作用[4]。培养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凝聚其特色,提高其层次,使其在实践中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是未来教育的主要方向。构建双师型教师体系,必须提高学历教育的重要性,培养教师专业技能和操作能力,丰富其实践经验。

1.1.1 完善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在大数据视域下进行招聘、甄选、培训和评价等,实现师资管理模式的改革,完善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有效运用内外教师资源,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发展壮大[5-6]。

第一,制定综合培训方案。所有教师都必须经过基本素质的培养,使教师认同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和学校文化,自觉地成为“双师型”教师[7]。

第二,培训内容多样化。不但要对教师进行基本素质培训,还要进行教学技能培训,岗前培训,学科知识培训,行业技术培训,专业技能培训等[8]。

海量数据中蕴含庞大的教师数据,应结合地区政府数据平台和高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综合整合多种数据,分析现有教师存在差距的因素[9]。在相关优惠政策条件下,加大培训强度,打造适合当地院校需求条件的复合式教师,科学规划未来双师型教师培训计划[10]。

1.1.2 双师型教师培养定向追踪机制

借助大数据云处理功能,实现教师培训方向的双跟踪机制。教师期望追踪时长百分比统计如图2所示:

图2 教师期望追踪时长统计

图2中,教师期望双追踪机制最合适时长为半年,如果超过半年,则浪费大量时间,而追踪一个月、一到两周时间又太短,导致培训不到位。因此,选择半年教师期望双追踪时长,以此构建专门资料库[11-12]。

应用本科院校已建立专门的资料库,以整合所有资料及新聘教师资料,将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相结合,对每位教师制定不同阶段的培训计划和发展目标,记录教师成长轨迹,并将一定时间内发展情况进行综合总结。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定向跟踪机制,教师可以更清晰地梳理和回顾自己成长过程,有针对性地弥补自己的不足,实现自我提升。

1.2 精准诊断教师诉求,建立完善激励机制

在个性化信息基础上对教师进行准确的辅导,及时全面地了解学员的主要需求和愿望,促进教师差异化发展是提高“双师型”教师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措施。

(1)普适性培训

在实践中,学院通过对数据的深度全面连续分析,如教师的行为等,通过综合分析和多层次识别,在参与式教师调整培训内容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自适应培训和自主培训,以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培训效果,使之符合教师的主观意愿。

健全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实践,不断提升自我。双师型教师在职称晋升、继续教育、薪酬等方面比普通教师享有更多的优惠,从而保障教师队伍的稳定,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的进程。

(2)可视化统计分析

利用可视化特征和数据挖掘统计分析技术,对教师日常数据进行采集和测量,制定个性化、科学化的培训方案,可视化统计结果如图3所示:

对“双师型”教师来说,不管是日常的教学、科研,还是参加培训,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个人的“痕迹”,也就是“信息碎片”。据调查,在英国和美国工作七年以上的教师,可享有一年的带薪学术假期。我国应借鉴国外经验,引进学术休假制度,让教师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进行实习与进修,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1.3 实时更新多元数据,实现能力提升

学习资源的共享对所有教师无论是进行普训还是个性化提升,都起到了引领作用,双师型教师的持续成长离不开基于大数据的多元学习资源。

图3 可视化统计结果

(1)构建数据共享信息云平台

通过集成线上和线下学习资源,构建数据和信息共享的“云平台”。本文主要从线上和线下两方面进行分析,根据资源整合教师网站群、共享数字图书馆、学科网站、多媒体教材等多种学习资源,共同开发网络学习系统,努力实现各数据、信息平台更多的互联互通,消除“信息孤岛”。

对于线下“双师型”教师而言,实际操作环节对提高其能力至关重要,因此,提倡教师走出校园,面向企业生产一线,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开展与企业共同申报科研课题,以解决影响企业发展的瓶颈为目标,从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展科技服务,承担科研项目,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高教师的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

(2)构建个人自助式学习菜单

双师型教师应该结合其个性化特点,以及当前现有学习资源,选择适合个人需要的内容,包括在线学习系统。根据“云平台”学习资源的更新,及时动态调整自己的“学习菜单”,确保学习内容紧跟时代要求和行业实际发展方向。既避免了“盲排序”的无目的性,又提高了自主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学习资源的有效性最大化。

应用类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多层次应用型人才,符合国家教育战略性发展要求,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践教育中基本教学规律,具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高质量人才。“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应遵循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原则,注重提升综合解决问题能力、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

2 实证分析

高校最重要的资源无疑是人力资源,教师是高校的核心,因此需要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构想与实践研究有效性进行实证分析。

应用型高等教育是一门学科的应用教育,应用型本科院校是面向经济建设、生产、经营、服务等第一线,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而设立的高校。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在传统本科学校教育脱离生产、生活、实践的基础上进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实践对象主要包括:学院教师、部门领导,工作人员,样本基本信息数据如表1所示:传统本科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区别如表2所示:

表1 样本基本信息数据

表2 传统本科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区别

传统本科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区别较大,前者面向全国注重培养理论性人才,后者面向地方/区域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前者培养的教师大都适用于理论教学,而后者培养的教师既适用于理论教学,又适用于实践研究。

从实践角度出发,对传统本科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培训内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教师培训内容统计分析

由图4可知,传统本科院校注重学术报告、师生讨论、课堂讲授、教育理论,而应用型本科院校除了传统本科院校教学内容外,还添加案例分析、任务驱动、课题研究、实地观摩、企业实践。其中,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训内容为师生讨论、案例分析与传统本科院校教学相差较小,而实地观摩相差较大。

以表1所示数据为基础,对教师期望实行应用型本科院校培训模式的人数进行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教师期望实行应用型本科院校培训模式人数统计

由表3可知:年龄25-30 岁、助教、2年以下及8年以上教师期望实行应用型本科院校培训模式人数较多.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构想与实践研究具有一定假设意义。

3 结束语

社会迅速发展的新时代下,建设结构合理、适应社会和行业需求、具有专业技能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书育人“双师型”教师队伍,可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型创新,为社会各领域培养高质量应用型技术人才。在建设实践中根据院校实际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健全培养机制,完善师资管理平台,促进教师队伍的最大化发展。

与以往传统师资团队建设方式相比,可视化团队建设更具科学性和准确性。对于不同的教师,能针对他们的发展,个体心理情绪的细微变化,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培训,促进双师型教师素质的提升,为本科院校的转型创新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

双师型双师教师队伍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