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档案管理系统设计及实现

2020-02-02薄春燕王晓丽张宝圣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20年16期
关键词:博物院文物保护文物

薄春燕 王晓丽 张宝圣

(山西博物院 山西省太原市 030000)

目前,在山西省内,对于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管理工作还未介入科技手段,更多是传统的人工在进行修复,然而,随着近年来文物调查的增加,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增多唤醒公众对文物的保护的重视度的提升,对文物的保护及抢救性修复的工作量随之也迅速增大,传统的人工管理、纸质记录已经无法满足对海量文物信息的统计及收集,因此,建立起文物信息登记、文物保护现状、文物保养情况等各种信息于一体的现代化电子管理系统是博物馆迫在眉睫的任务之一,用便捷、迅速且全面收集与获得信息的现代化信息手段提高文物保护工作中的效率及质量,并且对工作进行实时跟进,有助于文物保护修复工作中管理与监督工作的持续推进。

我们可以把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当成给患者做手术,让其变成没有问题,而为文物建立档案及数据库,则像医生为其治疗过的病人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及各自的病历情况一样。每一件文物的“病情”、做过的“诊断”及进行的“治疗方法”,都要详尽而全面的记录下来,以为后续“复查”或“二次治疗”时提供凭据。同时,对文物的“治疗手段”及成果也可以成为其他文物“治疗”的借鉴,可以为其他的专业人员提供参照。传统的文物档案及文物修复的记录都是采用纸质档案记载,众所周知,若长时间不进行保护,纸质物品本身即容易发生发潮、发霉、生虫等一系列损坏,并且大量的文字档案检索、查阅起来多有不便。在互联网迅速普及并深入到各行各业的时代,为文物建立起保护修复相关的信息数据库则显得尤为重要。这一数据库不仅详尽地记录每一件文物的基本信息,更对其进行的修复保护过程做有完备的记载,因文物的修复工作大多具有年限,到达一定年限后语言进行材料的更换或加固工作,这一数据库不仅对文物的修复过程及手段做了完备的记载,更能够在其年限快要到达的时候加以提醒,以免文物保护工作的“有头无尾”。不同类型的文物的修复与保护手段不同,但针对某一种文物或某一残破状况的文物的修复手段又具有共通之处,这一数据库所记录的各个文物的修复方法不仅为往后的文物修复工作提供借鉴,更重要的是在其中形成了一种文物保护与修复的科学的体系,此后再出现同样问题时,数据库的资料不仅可以提高修复思路,更能够避免从业工作者走错路、弯路。

1 系统建设目标

落实山西博物院《山西博物院信息化发展及智慧博物馆建设规划(2019-2022)》具体建设要求,通过山西省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数据库管理服务平台的建设,实现智慧保护体系中“科学修复”的发展目标,实现文物修复的科技化升级,使山西博物院的文物修复管理及应用水平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具体目标有:

1.1 覆盖所有文物保护修复业务类型

山西博物院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数据库管理服务平台支持对所有类型文物保护修复业务提供服务,包括(馆藏或委托)可移动文物本体保护修复业务、可移动文物保养业务、可移动文物相关课题研究业务,以及墓葬壁画等可移动文物搬迁保护业务等,同时支持相关业务在线流程流转。

1.2 实现文物保护修复全业务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图1:系统架构图

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修复根据项目类型不同和针对的文物对象不同,项目所需要协同处理的业务种类不同,所采用的修复工艺流程不同,体现项目进度处理的方式方法也不同。在山西博物院精细化管理体系和相关国家规范标准的基础上,梳理各类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的业务操作流程及操作规范,将繁杂的业务处理过程和数据具体化、规范化,并最终通过业务流标准化。

1.3 实现文物保护修复项目管理的可视化

文保中心承担的可移动文物修复项目多,业务流程环节时间跨度大,涉及部门和人员多,利用现代项目管理理念将原先众多离散、多人分立完成的繁杂的业务处理进行集中化管理,从项目立项开始,将项目审批环节、修复实施环节、结项验收环节等逐一进行信息的登记与资料的上传。实现众多项目的动态化、协同工作化、和管理可视化,提高工作效率。

1.4 建设文物修复知识库

将文物保护修复数据严格按照国家相关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记录规范,自动形成文物修复报告,存档并上传至文物修复档案库和知识库,使文物保护修复各个环节的修复经验能够得到有效积累,为修复人员提供一个拥有海量数据支撑的知识共享和技术交流的平台。

2 系统技术路线

2.1 智能化模板知识库系统

2.1.1 标准智能在线编写模板

通过新技术而修建的信息数据库智能标准书写模板,可以把文物的基本信息、检测结果、修复和保护规范的标准结构等根据模板规定收集到系统当中。在对需要修复的文物进行修复工程时,系统会将模板自动带入,将修复过程展示出来。

2.1.2 规范性参考文件(参考标准)自动检查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新,会自动融入新的工艺流程以及修复方式,可以使文物修复变得简单。如作废,页面主动提示并显示替代。

2.1.3 文保相关数据库参考引用

文物保护及相关单位能够从中随时、便捷地查询,以便于相似类型的文物或相似类型的修复过程可以借鉴已有成功经验,与此同时也能够根据文物个体的不同情况对数据库中的已有数据进行灵活修改。

2.1.4 文物修复质量在线评估

尽管智能数据库在文物保护过程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人为的介入与审核仍然必不可少,因此建立起专家评估系统也是极为重要的部分,在通过数据库进行分析后初步编制起文物保护与修复的方案后,如这一文物的修复情况比较复杂,可与先前数据库编制的方案进行对比。

2.1.5 文物修复档案导出、导入功能

在不同类型的文档进行转换已经较为便捷的时代,文物修复档案既可以导入Word、TCS、TDS 等类型的文档,也可以导出为Excel、PDF 类型的文档或图片,以便于不同种类工作的需要。

2.2 基于文物本体的知识图谱

该产品不仅依照文物本身的材质、类型,更基于其包含的诸种历史文化信息分析将要采取的保护手段分析某一件(或某一类)文物保护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文化遗产保护与恢复的个性化排序算法。

2.3 文物修复信息知识库

知识库将采取分区化的处理方法,这样处理数据更快,也更加的准确,然后利用Python 技术,对其中Web 内容进行采集,对于数据进行分析。在ETL 技术当中,采取目前通用的Hadoop,风暴处理平台和框架,使用两种处理方式,分别为批处理与流处理等现代化数据管理手段,可以得到实现高效的数据清理、提取、转换以及实时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工作,从而便于此后的再分析与查询。

3 系统技术结构

本系统基于当前最流行的三层结构方式:浏览器-Web 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进行构建。该系统不仅实现了网络信息的共享,有着强大的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提高了信息的利用率,还有着较高的安全性及强大的处理故障的能力,确保当发生网络上的诸多问题时,数据能够第一时间得到恢复。该系统还拥有着灵活且友好的人机对话界面,易于操作,便于理解,使用这一系统的人将最大程度的获取系统中的信息。系统自身也具有极高的智能性,可自动跟踪和监控自身信息,为加强管理和规范运作提供科学依据。

4 系统功能模块

4.1 统一门户

其下包含一系列子系统,如博物院业务管理、文物信息管理、科研部门分类及管理、正在进行中的项目管理等,充分保证门户网站的全面性与多样性,以便于不同用户根据其需要能够在其中寻找到不同的入口。并且在此后如有新的管理系统的加入,网站也拥有强大的扩展性,以便于新的系统的整合与加入。

4.2 登录首页

在首页中即能够显示操作人的工作列表,按照时间和完成情况排列,并对待完成任务进行提醒,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及操作人可直接在首页点击相应待完成事项进行工作。

4.3 委托审批该模块

提交申请信息后,相关领导能够通过单独的系统进行查看,进行审核、批准并提出修改意见。项目申请者也可在这一过程中看到项目目前审批的进展状况。

4.4 方案编制

该模块主要用于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的管理及编制,针对待保护修复文物的个体情况(材质、年代等)、保存现状,根据检测出的一系列数据,按照相关规定及标准针对性的设计文物修复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对参与编制的人员有着严格的规定,只有规定下的人员才能通过自身的账号密码登录系统进行方案编制。

4.5 接受实施

在完成修复方案的编制与审核后,文物进入真正的修复实施阶段,文物修复人员、保护人员及项目的监督者需实时记录并跟进文物的修复状态,撰写文物修复日记,将所使用的材料、方法、进展等巨细无遗地记录,并对文物修复的每一个步骤进行拍摄工作,这些材料的记录便于后续工作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找到症结所在。与此同时,修复人员还可在其中添加修复心得等主观性的文字,作为后续文物修复的借鉴使用。

4.6 完成验收

需要进行项目的审查与验收工作,需要项目负责人及相关领导和专业人员集体参与,主要以项目负责人进行答辩、领导与专业人员进行评估的线下验收会为主。会议要有专门的记录员,记录此次验收的相关信息并整理验收意见进行上传。

4.7 项目汇总

该模块主要功能是对已完成项目的汇总整理或完成情况、所涉及到的各类文物的信息及状态等进行统计,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可随时登录系统进行查看,在利用新开发的模块当中,解决了信息处理难的问题,可以帮助博物馆工作人员减轻工作负担,在日常处理事务当中,带来了很大便利,并为博物馆的工作提供科学保障,在文物的集中管理也可以得到 更好的保存。

5 结语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实现对可移动文物修复相关业务(包括价值评估、现状调查、病害评估、方案编制、保护修复实施、效果评估等)技术操作记录的规范化,并进一步通过项目,把可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立项审批、方案编制、修复实施和结项验收等业务信息化管理点的集中统一规范起来,实现即时管理和有力监督,逐步形成和完善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档案数据库,为后续智慧修复打下坚实的基础。

该系统的实施将加强山西博物院可移动文物修复工作的事中事后监管,促进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的规范化运行及可移动文物修复的痕迹化管理。该系统将作为山西博物院文物保护修复资料采集和信息管理的有效工具,同时也是向其他机构提供文物保护修复公共数字资源的统一平台和接口,对未来实现与“互联网+中华文明”的对接起到基础数字化平台的作用。

猜你喜欢

博物院文物保护文物
丹江口库区加强文物保护(之一)
文物的栖息之地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博物馆与近现代中国文物保护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参观河南博物院
与时代同行:河北博物院的创新使命
名胜古迹
骨角质文物保护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