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社会性科学议题为载体发展学生健康生活核心素养

2020-01-25王玉凤

中国科技教育 2020年9期
关键词:染料布料李子

王玉凤

我校以“创·美”教育为特色,重视学生的科技创新教育,开设了丰富的多学科校本社团课程,学生在各种社团活动中探索创新,研究创造,体验活动带来的成长。

背景分析

结合学校校本课程特色,我们对生物、历史、化学、创客等多学科社团进行整合,以社会性科学议题为载体,进行单元式主题探究,旨在培养学生学会选择合理健康的生活方式。结合威海沿海区域特点,我们从衣、食、住、行4 个维度,设计4 个议题进行探索:衣——天然染料染制的布料和人工合成染制的布料,你会选择哪种?食——沿海地区不宜吃加碘盐,是真还是假?住——填海造地建造的海景房,是最美的家吗?行——结合威海地域,哪种交通方式更适合出行?通过一系列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社会性科学议题探索,培养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科学全面分析问题,理性选择、关注社会热点,形成责任担当意识和绿色环保生活方式。

“衣”议题整体设计

“衣——逐本溯源:天然染料染制的布料和人工合成染制的布料,你会选择哪种?”如何能通过这一议题将科学性和社会性的内涵落到实处,让学生在探究中学有所获,我们利用星形图(见图1)对议题进行梳理。

科学:本议题主要涉及生物、化学、历史等学科。生物学科主要通过观察、分析、体验活动等,逐渐形成生物与环境的和谐相处的生态观。化学学科方面通过动手实验操作对比染料的成分,分析人工合成染料对环境的影响。

历史学科方面主要梳理天然染料和人工染料发展历程路线图,分析2 种染料对生活、环境、社会发展带来的利与弊。通过系列探索,学生采用多学科融合探究方式,形成科学思维。

政策:国家倡导环保、健康,推动绿色发展方式,形成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生活方式。国家教育也提倡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自然教育。通过议题研究,学生能科学理性地分析判断,选择可发展的、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安全:环境安全对社会发展、个人健康影响很大,如何发展经济同时兼顾健康、环境安全,是当前的热点。以该议题作为问题切入点,能引导学生思考生活方式和自身健康、环境安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经济:不同染制工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同,学生比较二者在经济发展中的优劣,思考不同的染制工艺如何扬长避短,不断创新,在经济中发挥各自的优势。

文化:天然染料的染制工艺历史悠久,在社会发展中逐渐被人工染料取代,但其文化传承的作用不容忽视。分析最近几年天然染料工艺的创新之路,学生思考中国的文化历史和传承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这也是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社会问题,形成社会意识的途径。

基于星形图的内涵,我们从天然染料和合成染料的来源、成分比较、染制布料的工艺流程、天然染料的发展历史和文化传承、合成染料染制工艺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不同染制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设计8 个主题活动,这些活动体现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科学性问题,对国家和家庭经济、中国文化传承的思考,最终落脚在对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的理性选择上。可以看出本议题虽然探究的是不同染料染制布料的选择,但实质上是通过系列探究和体验活动,让学生最终逐渐形成自己对不同生活方式的认识,对适于发展、绿色环保生活生活方式的选择。

“衣”议题活动之一:自然生活理念

经过前期设计,我们选择开展的第一个活动是“自然生活是什么样子?自然生活活动的理念是什么?”目的是以天然染料染制衣物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生活方式从自身、社会发展、文化等多角度进行研究,初步建立科学的思维模式,明确探究目标和方向。

热身小彩蛋——秋趣

作为校本课程,学习兴趣是学生探究的内驱力,因此在活动伊始,我们设计一个巧妙热身小彩蛋活动引入活动主题,点燃学生探究的热情。

师:我们的校园植物种类丰富,将校园点缀得很美,今天,我们先进行15 分钟的“秋趣”游园活动。在游园中,请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生物,进行仔细观察,并带回一种你认为可以重新利用的植物的某个结构。

生:老师,您看树干上是知了的外壳,我带回去做成标本。

师:你观察得真细致,知了的壳,我们称为蝉蜕,可以作为中药。

生:桂花的香气就像清新的橘子味,桂花可以做桂花糕,可以酿酒。

生:柿子树的果实成熟了,掉在地上,真可惜。

师:想一想这些果实可以重复利用吗?

生:可以做酵素,酵素水可以做肥料。

师:生活小能手,为你点赞。

設计意图:真正的教育是在课堂外面的教育,这样的游园活动设计,在问题的驱动下调动学生的眼、耳、手等多个感官的参与,在观察自然界生命现象的同时,会引发学生很多思考,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探索意识被唤醒。

通过探索校园的秋趣活动,学生对植物的落叶、凋落的花朵、动物的外壳等看似是垃圾或者废弃物如何重新利用进行了思考和分享交流,学生意识到“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宝藏”。这一探索活动渗透了星形图中有关绿色环保的内容,也为后续活动开展作了铺垫。

创设情境,多角度讨论

游园活动中,学生分享了很多对生物再利用的方法,展示了各自的生活智慧,教师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通过了解天然染料的原料、提取染液的方法和染制布料过程,梳理天然染料染制布料实质,向大家传递生活理念是什么。

片段一:真实事例引发思考

● 播放网红博主李子柒染制布料、缝制服装的视频,学生观看并思考:李子柒染制布料的染液是什么?她是怎样获得的?学生观看后积极参与交流分享:“李子柒利用吃剩下的葡萄皮榨取的葡萄皮染液染制布料,通过浸泡布料染制上色,最后晾干,做成衣服。”

● 教师展示多姿多彩的图片(各种染料染制的布料),创设问题情境:“当今社会,我们穿着的衣物色彩丰富,这些颜色多是通过染料经过一定的过程染制出来的。常见的染料有两大类:人工合成的染料和天然染料。如果用这两种染料染制的布料制作衣服,你会选择哪种?”学生思考,进行小组内部交流,然后采用学生轮流说的形式,进行全社团分享交流。

生:我喜欢鲜艳的颜色,它具有活力,具有现代感,所以选择人工合成染料染制的布料,因为这样的布料颜色丰富而且鲜艳。

生:我喜欢淡淡的颜色,这样的颜色看起来很安静、舒服,我选择天然染料染制的衣物,它的颜色是天然的。

生:用植物提取的染料容易褪色,不耐穿,而工厂制造的衣服颜色永久,不易褪色,我选择这样的衣物。

●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不作点评,通过图片的形式展示网络上对于这两种染料染制的衣物利弊的辩论内容。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评论,从不同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选择。

设计意图:以真实事例引入,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引出驱动型的社会科学议题,将学生带入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在此过程中,以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作为探究切入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观点,进行思辨,将自己的科学思维与真实的生活相联系。真正的教育在学生不同的选择和分析中生发。

片段二:自然生活传递理念

● 展示网友对李子柒的评价。

网友1:子柒所呈现的田园生活,虽然距离当下我们的生活有些遥远,但是子柒自立,就是自己自足;更生,是让生活更美好。

网友2:李子柒房间里的装饰大都来于天然,比如竹片编的灯罩,竹筒做的花瓶,随便插些辣椒、小金橘、棉花枝,树杈做的墙钩,树干做的衣架,还有亲手写的春联,连笔墨纸砚都自己做,厨房的各种果酱、炒菜的酱油,都是自制。

网友3:没有热爱就成不了李子柒,没有热爱也看不懂李子柒。李子柒热爱生活,把生活过得那么雅致、丰富,活出中国人的精彩和自信!李子柒的生活从中能看到中国传统“清隽”的审美取向和“出世”价值追求。

● 进阶问题:李子柒的日常生活,展示的是自给自足中国传统自然生活方式和热爱生活的生活态度,你认为还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可称为自然生活?可以用框架图或思维导图的形式,罗列出你们小组所有的观点和例子。

● 拓展思路:朴门永续设计——生活方式的新生态。教师图文结合介绍国内目前流行的朴门永续农业核心精神(照顾土地,照顾人类,分享多余)。朴门永续农业利用这样的理念发展农业生态体系,创造了农业、生态、经济、防灾的四赢局面。

设计意图:现在的学生受网络影响较多,教师筛选恰当的网络资源,引发学生对自然生活的讨论。通过小组合作,梳理出学生认为的自然生活类型。各小组的展示各有特色,精彩纷呈。有的小组认为绿色环保的生活是自然生活,有的认为田园生活是自然生活,有的认为自由自在的农居生活是自然生活,有的认为低碳生活是自然生活。每个小组的例子也是非常丰富,从慢节奏的《向往的生活》电视节目,到爷爷奶奶的农耕生活等。学生的思维让教师大开眼界。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出自然生活的种类和每种生活方式包含的理念,同时结合教师准备的知识拓展,在活动中认识了自然生活传递的绿色、环保的理念和热爱生活的生活态度。

收获和反思

在活动设计中,我们秉承“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用真实的生活案例和学生的体验相结合,引导学生步步深入,通过表象问题,引起学生兴趣,在情境中利用进阶问题,层层深入,探索,寻找问题的本质。

通过李子柒染制布料的真实事例,学生了解了天然染料染制布料的过程;比对天然染料与人工合成染料染制布料,学生从自我认知出发,作出最初的选择,并阐述理由。通过分析生活事例,学生意识到人的生活行为能投射出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文化传承、环保意识等,对自然生活内涵有了更多的认识。在经历小组合作、分享交流后,学生意识到自然生活是多元的,可以是具有环保理念的低碳生活,可以是自力更生、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可以是體现热爱生活精神的生活态度,也可以是从大自然学习、照顾地球、分享多余的朴门永续设计生活。

通过主题活动,学生发现社会性科学议题的研究,更多是从内涵和本质考虑,这种思维方式的改变,就是理性思维的开始。这也为我们今后这个议题的开展奠定了很好的思维基础。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社会性科学议题是解决学生应用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本质、形成正确科学观、培养参与社会决策能力,以及道德伦理发展的有效途径。每位参与其中的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具有科学对待社会问题冲突的能力,理智选择恰当的生活方式,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成为爱自己、爱生活、践行绿色环保的公民。

猜你喜欢

染料布料李子
叙事思维下的建筑设计与表达
智海急流(一)
我的糊涂妈妈
为什么彩色照片时间久了会褪色?
欢度佳节,芝加哥河又“绿”啦!
漫画
染料、油和水
打李子
洗水soft fabric
小裁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