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妙创纸浆画社团

2020-01-21

都市人 2020年12期
关键词:乞巧布艺陶艺

妙创纸浆画社团

巧‘守妙创 ‘纸更精彩 ——番禺区市桥黄编小学纸浆画社团,成立于2019年5月。本社团秉承着守住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妙创新环保、创意环保的新理念,组织队员们思考“如何把废弃纸张的二次开发作用进行创作美丽的工艺品”这一问题,并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亲身经历“变废为宝”的巧妙乐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增强他们爱护环境、爱护生态的自觉性,同时,在利用废弃纸张再造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审美创新能力。我社在开创期间积极开展各项活动:户外写生活动——寻找生活中的影子造型;废纸回收大收集、开展纸浆调制评比等等,深受队员们的喜爱和家长们的认可。除此以外,自社团开设以来,更是设立了一个废纸回收站,将可回收废纸箱分布到各个班级里,主动回收废纸。如今,节约纸张已经成为黄编全体师生的一个良好习惯。

(冯梓莹)

七彩童梦书画社团

七彩童梦书画社团于2014年9月成立,社团集中了全校的优秀成员30人,在区“上品教化”美育理念的引领下,七彩童梦画社的发展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专家的热心指导的大力支持,七彩童梦画社开设的目标是对队员进行审美教育,培养队员健康、正确的审美观念,普及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国粹艺术。社团注重培养队员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表现美的行为过程中发挥队员的创造性。

书画社团活动的三十名队员在绘画水平和审美能力上都有很大的提升。书画社一直以领悟与传承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为宗旨,以提高队员的艺术修养为目标,注重培养队员兴趣,陶冶学生情操,在构建和谐有序的校园文化生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紧密结合本校“博古开新”教育理念,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发端,现代科技文化为接口,打造“游于艺”系列课程,让南华学子兼三才而博六艺,启智慧而修德行,培养具有中华印记的现代公民。“游于艺”是指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艺术教育的教学和活动,让每个队员掌握艺术特长,为队员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校打造“幸福移动课堂”,使得综合实践活动精彩纷呈。南华小学美术特色教育发展,紧紧围绕队员的课余生活,形成艺术特色的教育氛围,以此提升学生的艺术涵养和人文素养。

(白茜 邬敏平)

蒲公英儿童油画社团

学校蒲公英儿童油画社团是“蒲公英行动”少儿美术教育项目下的“蒲公英行动番禺外来工子女油画班”,是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国民间和乡土文化资源与美术教育研究”课题实验点。2016年学校出版了《璞玉童年 彩筆飞扬》蒲公英儿童油画成果集。2020年9月,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美术新闻报道了相关的美术教育活动。2020年10月,学习强国广州学习平台报道了学校【城乡教育】广州番禺:油画特色教学结出硕果累累。

(刘春英)

布艺艺境社团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很多服装尽管看上去很新,却由于不再被需要而成为了废旧物品。闲置的物品是休眠的资源,而这些布料上面有的花纹特别,有的图案精美,有的颜色协调,有的肌理独特。如何充分利用这些废旧资源变成孩子们的绘画素材?为了让孩子们亲身感受艺术来源生活并高于生活的真实体验,吴丽花老师带领着学生一起通过布艺这门传统艺术,同心致力环保,传承非遗文化。

从2017年开始,开发了“布同艺境”环保美育课程,组建了“布同艺境”工作坊。该环保美育课程是以美术学科为主,又联通科学、语文、劳动等学科形成合力,增强了学科内知识的有机联系的多元化美术活动。工作坊通过环保育人,使教学实践服务于生活。学生在三年多的实践过程中提高了综合素质,为健康而审美的高尚人生奠基。

“布同艺境”工作坊课程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大领域,以“写生训练、布艺转换画面、色彩搭配、零钱包缝制、布艺绘本创编”五大主题进行实践。

广集材料,为布艺创作作物质准备。吴老师和学生一起回收废旧衣物,教导学生按质感的不同将它们进行分类,再一起将折皱的衣物蕴平整。要成艺境,必先心有意境。吴老师先带学生学习构图(平面的、立体的),让其心有造型之意,会表现造型之法。要成艺境,也需手有技艺。针法运用、熨布技术、剪布技法、贴布技法、写生训练……一一琢磨。布艺转换画面,颜色的搭配极为重要,色布料色彩和质感的选择直接关系到画面的最终效果,所以我们对布料色彩花纹的选择会花大量时间来训练学生的色感,尽可能做到让作品自己说话。

(吴丽花)

乞巧社团

凌边村是番禺乞巧历史最长的村之一。每年都会展示出村民的“巧手妙作”,俗称“摆七夕”。我校为了秉承这一文化传统,特意组织成立“乞巧”社团。乞巧社团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操作、社会交往、团结协作等能力都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和提高。近年来,乞巧社团开设粘土班和丝网花班,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制作“乞巧”工艺的热情。社员们参加过多场区、镇举办的现场展示活动,此类活动既展示了社员们的艺术之作,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在传统文化活动体验中培养艺术情操。

(郭洁玲)

非遗广彩社团

学校自广彩项目创建以来,带领学生参观广州美术馆提升艺术修养、邀请专家进社团、举办教工瓷画联盟活动、名家进校园活动。2019年参加番禺陶艺工作坊作品展览;2019年12月项目参加华南师范大学举办全国美术研讨会议并获优秀工作坊;2020年8月,学校广彩项目70多件作品特邀参加“第四届‘杨之光杯全国青少年创意美术双年展”,2018学年我校被评为广州市广彩试点学校。

(黄新标 卢小章 李凡)

水墨画社团

大石富丽小学2015年被评为广州市艺术重点基地学校,2020年参加广东省艺术重点基地的评比,2018年参加广州市美感场室评比获一等奖,学生多次获省艺术展演并获奖。

(黎海萍)

少年戏曲传承基地

近年来,在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小学在规范少年戏曲传承基地基础建设工作方面不断拓展,不断完善各方面条件,并取得初步成效。

1. 建立活动阵地。学校利用体育馆二楼相对幽静的环境开辟传承阵地,内置戏曲有关的文字、图片、实物等资料,营造曲艺浓郁氛围,并加大投入装修场地和乐器的采购。

2. 组建师资队伍。第一支是校外师资队伍,得到新造北亭私伙局的支持和帮助。第二支是校内师资队伍,由校内对戏曲文化有浓厚兴趣和艺术底蕴的教师组成。

3. 组建学生传承队伍。结合学校“美丽人生”校本课程,申报“戏曲”活动项目,组成一支大约40人左右稳定的戏曲班,并利用每周五下午的活动时间,在老师的精心辅导下积极开展传承活动。2019年曲艺社分别在广州荔湾区、新造镇、番禺区组织的戏曲展演活动中崭露头角,得到了行内专家以及前

辈的赞赏。

(黎雪莹)

陶艺社团

石楼镇海鸥学校坐落在狮子洋畔,珠江之滨的海鸥岛上。学校创办于1995年9月。校园广阔美丽、处处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环境幽雅,是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好地方。学校发展陶艺项目为特色,学校配备了专门的陶艺工作室,几十台拉坯机,窑炉等系列设备工具,齐全的专业设备为每一位热爱陶艺,钟爱艺术的学生搭建优良的展示舞台。

社团建立于2013年2月,位于番禺区石楼镇海鸥学校美术工作室。社团现有40名成员,历年累计参加社团成员已经超过400人。近年来,陶艺社在美术教育方面也取得了进步。2017年海鸥陶艺社评为广州市民间文化传承基地并光荣授牌,社团成员多个人次获得区级以上奖项。2018年社团作品《招财貔貅》和《师生共同阅读》两件陶艺作品入选首届全国陶艺塑作展,并被长期展览收藏。2019年我校陶艺作品在华南师范大学参加番禺区美术十周年特色展示,作品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肯定,同时也丰富了学生各项文化素质,增长见识,增强学生自信心。

接下来我们将更加努力打造属于海鸥学校的特色品牌,继续努力创作出更多更加精美的陶艺作品。

(孙艳)

猜你喜欢

乞巧布艺陶艺
蘑菇的童话
潭山乞巧
藕断丝连
硬派空间
家居布艺的光合作用
探讨布艺创作中新技法的开发
七夕,向织女乞一双巧手
进入后现代陶艺
当代陶艺
陈烈汉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