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看到了你,看到了自己

2020-01-21张贲金嘉楠吴喆

综艺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导演组纪录片日记

张贲 金嘉楠 吴喆

也许有人会好奇,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我们为什么会取这样一个柔和的题目?

当下,中国纪录片正进行市场化转型探索,我们一直致力于在时代的宏大叙事里展现小人物,强调纪录片要关注、平视百姓生活。因此这次面对海量素材时,导演组首先明确必须要定一个“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主题,最好还要有日常生活气息。

在观摩了合作方新浪微博推荐的七八位大V博主的几十个作品后,“家常便饭”这个主题马上跳了出来。不论是快递员疫情过后的梦想、最关志愿者妈妈对家里孩子的愧疚,还是武汉医护人员家里的年夜饭,“吃饭”是这些短片所共有的,也是最为慰藉人心的内容,这种人情味和烟火气非常生动。

定下纪录片主题,距离导演组拿到这个项目不到24小时。

确定了“吃饭”主题后,导演组抓紧时间筛选、约稿其他的视频作品,希望能辐射不同身份、职业的武汉人积极生活的故事。网友阮师傅当时投稿的作品是《武汉人春节的一天》,拍摄了自己和妻子在家里岁月静好、文艺青年的一面。但导演翻看了他过去的视频后,发现他同时还是一名值守社区的志愿者,几乎每天都会录制一个一分钟左右的志愿者日记。在日记里,他在户外值班吃饭时,冻到连菜也夹不起来的镜头,无疑更为感人。阮师傅每天离开温暖的小窝出门“自讨苦吃”的行为,不正是普通武汉市民与这座城市共进退的典型代表吗?

看到武汉医护人员家属多关妈妈忧心忡忡准备年夜饭的作品后,导演组又针对性地约稿了十位拍摄年夜饭视频的网友:有人隆重地戴上红帽穿上新衣拍全家福;有人虽然焦虑但还是陪家人去超市采购;有人在家专注地备菜和烹饪;有人和分隔两地的家人搞了一场“云吃饭”……这些画面以九宫格、画中画的形式呈现,展现了关食对疫情阴霾下的人们心灵的抚慰。

挑选作品时,导演组也会经常互相提醒要“去职业化”,要找那些感动到自己的故事。例如网友静文拍摄的《我的火神山日记》,如果按照专业人士的眼光来看,摄影构图严重不规范、画面抖动、水平倾斜,经常会出现“触目惊心”的超大黑色说明文字,制作相对比较粗糙。但静文拍摄的人物却有着专业导演拍不出的真实魅力:一位疲惫的工地负责人对着镜头强颜欢笑,因为他的精神偶像科比去世了,戴着口罩的大叔微微抽泣了一下,但很快又振作起来大喊:“我不虚!我们要把火神山医院建出来,先把病魔打倒再说!”这种在困境中自我激励的普通劳动者的真情实感,只有面对自己熟悉的同事时才会流露。可以想象,如果是电视台的导演、摄像、录音带着一堆器材驻扎在工地,即便看到了大叔的黯然神伤,等冲过去把机器架起来,人恐怕早就跑远了。

不断变化着色温的画面、只拍了局部的人物、收音失败噪音明显的镜头……这些所谓的不规范镜头都被编进了纪录片,焕发出特别的魅力。

选择好七八个主要人物故事后,我们又对这些故事进行了结构调整和内容删减,以突显“温暖的一餐这个主题。故事精剪完成后,后期如何串联编辑也很重要,因为这些视频日记风格、节奏、内容截然不同,简单串联很容易形散神散,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形式感强烈的线索来贯穿。导演组最终决定以拍摄日期来排列这些故事,并特地制作了一个动态日历,模拟每个视频日记开头作者对日期的記录。在画面处理上,我们特地约稿了一位武汉航拍师网友的城市系列航拍作品,声音是当天中央电视台的新闻播报,没有一句旁白,由此营造了一种开放多义的氛围:新的一天又开始了,面对武汉这座城市的关丽风景和不断变化的疫情,一个个五味杂陈的故事展开了……

值得一提的是,1月27日这天,很多武汉市民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大家在网络上自发组织活动:晚上八点,统一关灯、打开窗户、齐唱国歌。导演组特地向多位网友搜集了一组这个主题活动的视频——黑漆漆的城市夜空,微微几丝灯光亮着,当千百个微小的个体凝结在一起,点点萤火就汇成了星河。人们在黑夜里尽情喊着唱着,释放着压力和思念,也汇成了心潮澎湃的家国宏愿:“武汉加油!中国加油!”每当编辑到这段,我们的内心也无比震撼。

刚刚接到这个选题时,我们曾担心网友们的作品是否可以支撑46分钟的内容,一度考虑是否需要把纪录片中心其他导演拍的抗疫素材也混编进去。但是看了一部分素材后,我们决定完全使用网友素材,片子完成时更坚信了这一点:再专业再优秀的导演和摄像,在表达普通武汉市民的日常生活时,也是拍不出本地作者讲述自己家、自己单位故事的那种松弛和切肤之爱、之痛的。他们有别于我们的另外一点是,作为“局中人”,他们不避讳展示自己的爱与怕,迷失与焦虑。以爱憎分明的主观视角来讲述、不喊口号,这是人面对困境时最真实的情感。

当你静下心来看《温暖的一餐》时,也许会和我们有同样的感触。网感不是来自时长、节奏、俏皮语言和花字效果,而是来自一个人的真实情感和特别视角。在和这些作者聊天时,我们也发现,由于拍摄器材和剪辑软件的推陈出新,以及5G时代的来临,现在靠一部手机就能制作出精美短片并发布在自媒体,普通人表达自我的门槛变低了,这绝对是一件好事。那么,当非专业拍客和专业导演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我们作为电视台导演又有何优势,更适合拍摄什么类型的纪录片呢?这也是我们边做这部纪录片边思考的问题。

为了赶出这部全民合拍的抗疫纪录片,纪录片中心各部门通力合作,领导密切关注项目进展,并提出很多很好的建议;同事们一起加班加点,使这部片子得以更快、更好地在上海纪实人文频道、东方卫视、新浪微博、爱奇艺、B站那么多平台播出和宣传,与更多观众分享。

细心的观众会发现,片名“温暖的一餐”是五个行云流水的毛笔字,这五个字出自画家陈佩秋先生之手。收到导演组的邀请后,98岁高龄的她欣然允诺,并在第一时间回复了作品,为最终成片的制作争取了时间。

最后,我们要感谢近百位无私提供素材的网友。曾经我们也有过担心,会不会有的大v因为作品精彩独特,坐地起价向我们索要昂贵的劳务费。但几乎没有一个人提到收费问题,大家都很快地同意了,还尽心地帮我们寻找原始素材,尽可能提供高质量的画面。有的网友回复我们消息时写了很长一段,说武汉刚“封城”时自己也很焦虑,后来决定多拍点家里的生活鼓励一下自己和其他人,作品能被节目使用特别有满足感。

对于仍处在疫情阴霾下的武汉人民,我们帮不上什么忙,所能做到的,唯有把大家尽心拍摄的武汉日记真实记录、真情展现。在这部纪录片里,我们看到了你,看到了自己。

猜你喜欢

导演组纪录片日记
Rough Cut
我混进《竞然如此》的导演组,观察了一段时间
拍摄“螃蟹横行记”的背后
影片《大决战》中是如何表现林彪的
等待
“北特圣迪”助力世园会闭幕式精彩呈现
超级蚁穴
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